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首页>文献与研究>学位论文>  干旱对鄱阳湖湿地影响研究

干旱对鄱阳湖湿地影响研究

日期:2011.01.01 点击数:30

【作者】 甘小艳

【关键词】 植被供水指数 降水距平指数 干旱 鄱阳湖 影响

【导师姓名】刘成林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11

【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分类号】 S423

【录入时间】2017-05-14

【全文传递】获取全文

【摘要】鄱阳湖属于典型的湖泊湿地,具有湿地独特的水文、土壤、生态特征。但是,鄱阳湖区却是江西省气候最干旱的区域之一,近几年来正面临着干旱问题,尽管水网比较密集,但是当遭遇严重干旱年份、尤其是连年干旱的时候,江河湖干涸,抗旱水源严重缺乏,对湖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构成严重的威胁。2003年以来,鄱阳湖进入连续干旱;加上三峡工程的运行,长江中下游干流和鄱阳湖枯水期水位连创新低,低水位持续时间延长。干旱使湖泊水质劣化、草洲植物群落退化,水生生物和越冬候鸟大量减少,同时对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生产、灌溉、航运、水产捕捞等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鄱阳湖区湿地资源面临巨大的压力,需要对该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护。针对上述情况,本文通过对收集的鄱阳湖水文、气象、遥感等历史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运用具有观测范围广、信息量大、获取信息快、可比性强等优点的遥感技术,建立鄱阳湖区水文、气象、遥感综合干旱监测指数,对鄱阳湖区的干旱进行定量监测和分析;通过对干旱状态下的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干旱对鄱阳湖湿地变化的影响规律,探索鄱阳湖湿地生态干旱的研究方法和新技术手段。研究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系统的介绍了有关干旱的理论知识,包括干旱的定义、干旱的特点、四种常见的干旱类别及其它们各自的干旱指标。最后根据干旱指标确定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简洁性、目的性等原则,选取降水距平指数、水位指标、植被供水指数的综合指数来刻画鄱阳湖干旱。2、利用植被指数和陆地表面温度建立了植被供水指数模型;利用江西星子观测站点的日水位资料、南昌和波阳以及星子的日降水资料建立了水位指标和降水距平指数;提出了鄱阳湖VSWI和降水距平指数的干旱定量分级。最终通过实际分析,得出遥感、水文、气象的综合指数来监测鄱阳湖干旱。即:在001~033、337~353天中采用水位指标;在049-257天中采用植被供水指数;在273~321天中采用降水距平指数。结果表明:用该综合模型指数来监测鄱阳湖干旱是可行的。3、利用遥感、水文、气象综合指数监测了2007~2009年鄱阳湖的干旱情况;对比分析了VSWI与星子水位、降水之间的联系;总结了鄱阳湖干旱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鄱阳湖在这三年中,均发生了伏、秋、冬旱连春旱,但是秋旱最严重。其中2007年的干旱最严重,其次是2009年,再次是2008年;鄱阳湖西、南部较东、北部更容易发生干旱,湖区较容易发生特别干旱的地方有新建县、进贤县、余干县,其次是波阳县和永修县、星子县。九江县、德安县、湖口县、都昌县在全年中比较少发生干旱,即便发生了干旱,也是轻度的干旱;水位、降水和植被供水指数VSWI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降水表现出对干旱有一定的滞后性;鄱阳湖干旱主要受降水减少、长江和“五河”低水位的影响。4、基于鄱阳湖NDVI、水质、农业统计数据,分析2007~2009年间干旱对鄱阳湖植被、水质、农业带来的影响,探讨抗旱方法。结果表明,干旱将减小植被面积,使得植被结构和多样性遭到破坏;干旱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质降低;干旱减少鱼类产卵场和索饵场,使得鱼类的生存空间减少,鱼类捕捞难度下降;干旱减少鸟类食物来源,恶化鸟类的栖息环境,使得候鸟的数量降低;此外干旱对农业生产和城市供水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抗旱方法上,主要可以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着手,包括提高水利设施的能力、增强防旱气象工程和生态工程、增加防旱抗旱意识、发展节水型农业、合理分配和调度抗旱水源、建立抗旱基金制度等措施。...

【全文】鄱阳湖属于典型的湖泊湿地,具有湿地独特的水文、土壤、生态特征。但是,鄱阳湖区却是江西省气候最干旱的区域之一,近几年来正面临着干旱问题,尽管水网比较密集,但是当遭遇严重干旱年份、尤其是连年干旱的时候,江河湖干涸,抗旱水源严重缺乏,对湖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构成严重的威胁。2003年以来,鄱阳湖进入连续干旱;加上三峡工程的运行,长江中下游干流和鄱阳湖枯水期水位连创新低,低水位持续时间延长。干旱使湖泊水质劣化、草洲植物群落退化,水生生物和越冬候鸟大量减少,同时对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生产、灌溉、航运、水产捕捞等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鄱阳湖区湿地资源面临巨大的压力,需要对该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护。针对上述情况,本文通过对收集的鄱阳湖水文、气象、遥感等历史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运用具有观测范围广、信息量大、获取信息快、可比性强等优点的遥感技术,建立鄱阳湖区水文、气象、遥感综合干旱监测指数,对鄱阳湖区的干旱进行定量监测和分析;通过对干旱状态下的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干旱对鄱阳湖湿地变化的影响规律,探索鄱阳湖湿地生态干旱的研究方法和新技术手段。研究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系统的介绍了有关干旱的理论知识,包括干旱的定义、干旱的特点、四种常见的干旱类别及其它们各自的干旱指标。最后根据干旱指标确定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简洁性、目的性等原则,选取降水距平指数、水位指标、植被供水指数的综合指数来刻画鄱阳湖干旱。2、利用植被指数和陆地表面温度建立了植被供水指数模型;利用江西星子观测站点的日水位资料、南昌和波阳以及星子的日降水资料建立了水位指标和降水距平指数;提出了鄱阳湖VSWI和降水距平指数的干旱定量分级。最终通过实际分析,得出遥感、水文、气象的综合指数来监测鄱阳湖干旱。即:在001~033、337~353天中采用水位指标;在049-257天中采用植被供水指数;在273~321天中采用降水距平指数。结果表明:用该综合模型指数来监测鄱阳湖干旱是可行的。3、利用遥感、水文、气象综合指数监测了2007~2009年鄱阳湖的干旱情况;对比分析了VSWI与星子水位、降水之间的联系;总结了鄱阳湖干旱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鄱阳湖在这三年中,均发生了伏、秋、冬旱连春旱,但是秋旱最严重。其中2007年的干旱最严重,其次是2009年,再次是2008年;鄱阳湖西、南部较东、北部更容易发生干旱,湖区较容易发生特别干旱的地方有新建县、进贤县、余干县,其次是波阳县和永修县、星子县。九江县、德安县、湖口县、都昌县在全年中比较少发生干旱,即便发生了干旱,也是轻度的干旱;水位、降水和植被供水指数VSWI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降水表现出对干旱有一定的滞后性;鄱阳湖干旱主要受降水减少、长江和“五河”低水位的影响。4、基于鄱阳湖NDVI、水质、农业统计数据,分析2007~2009年间干旱对鄱阳湖植被、水质、农业带来的影响,探讨抗旱方法。结果表明,干旱将减小植被面积,使得植被结构和多样性遭到破坏;干旱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质降低;干旱减少鱼类产卵场和索饵场,使得鱼类的生存空间减少,鱼类捕捞难度下降;干旱减少鸟类食物来源,恶化鸟类的栖息环境,使得候鸟的数量降低;此外干旱对农业生产和城市供水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抗旱方法上,主要可以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着手,包括提高水利设施的能力、增强防旱气象工程和生态工程、增加防旱抗旱意识、发展节水型农业、合理分配和调度抗旱水源、建立抗旱基金制度等措施。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