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首页>文献与研究>学位论文>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日期:2012.01.01 点击数:3

【作者】 肖晋志

【关键词】 多样性 河流 大型底栖动物 鄱阳湖保护区水域 群落结构

【导师姓名】吴小平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12

【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分类号】 Q958.8

【录入时间】2017-05-14

【全文传递】获取全文

【摘要】大型底栖动物是淡水生态系统重要生物组成类群,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珍稀侯鸟重要的栖息地,而大型底栖动物是鸟类重要食物来源之一,了解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河流内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对于研究和保护栖息于保护区及周边河流内的珍惜候鸟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于2011年枯水期和丰水期对保护区及周边河流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定点采样调查,研究了保护区及周边河流中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主要包括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种分布及大型底栖动物的时空动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区域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57属79种,分别为环节动物7科19属24种(占总物种数的30.4%),软体动物9科17属30种(占总物种数的38.0%),节肢动物11科21属25种(占总物种数的31.6%)。保护区水域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9种(占总物种数的87.3%),周边河流共采集到43种(占总种数的54.3%),其中修河15种,赣江43种。2.保护区及周边河流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182.82±161.83ind./m2,平均生物量为:71.13±55.12g/m2。保护区湖泊水域的平均密度为198.86±121.36ind./m2,平均生物量为71.81±42.32g/m2,河流的平均密度为42.50±22.43ind./m2,平均生物量为75.53±126.40g/m2,湖泊和河流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时空变化明显。3.对于调查水域计算了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研究了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大湖池(3.66),河流中采样点Ⅵ(1.20)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的是河流中采样点Ⅳ(0.93),Ⅵ(0.36)最低;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高的是象湖(5.01),沙湖和河流采样点Ⅵ(1.29)最低。4.梨形环棱螺、赤豆螺、中华沼螺和前突摇蚊是保护区水域中的优势物种,优势度分别为0.148,0.100,0.130,0.027;河蚬是河流中的优势物种,优势度为0.091。5.对丰水期保护区水域内9个子湖泊18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个体数和环境因子进行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水深、水温、pH和电导率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子;RDA排序图结果表明,受4个主要水环境因子的影响,不同种类大型底栖动物具有集群分布的结构特征。...

【全文】大型底栖动物是淡水生态系统重要生物组成类群,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珍稀侯鸟重要的栖息地,而大型底栖动物是鸟类重要食物来源之一,了解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河流内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对于研究和保护栖息于保护区及周边河流内的珍惜候鸟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于2011年枯水期和丰水期对保护区及周边河流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定点采样调查,研究了保护区及周边河流中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主要包括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种分布及大型底栖动物的时空动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区域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57属79种,分别为环节动物7科19属24种(占总物种数的30.4%),软体动物9科17属30种(占总物种数的38.0%),节肢动物11科21属25种(占总物种数的31.6%)。保护区水域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9种(占总物种数的87.3%),周边河流共采集到43种(占总种数的54.3%),其中修河15种,赣江43种。2.保护区及周边河流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182.82±161.83ind./m2,平均生物量为:71.13±55.12g/m2。保护区湖泊水域的平均密度为198.86±121.36ind./m2,平均生物量为71.81±42.32g/m2,河流的平均密度为42.50±22.43ind./m2,平均生物量为75.53±126.40g/m2,湖泊和河流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时空变化明显。3.对于调查水域计算了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研究了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大湖池(3.66),河流中采样点Ⅵ(1.20)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的是河流中采样点Ⅳ(0.93),Ⅵ(0.36)最低;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高的是象湖(5.01),沙湖和河流采样点Ⅵ(1.29)最低。4.梨形环棱螺、赤豆螺、中华沼螺和前突摇蚊是保护区水域中的优势物种,优势度分别为0.148,0.100,0.130,0.027;河蚬是河流中的优势物种,优势度为0.091。5.对丰水期保护区水域内9个子湖泊18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个体数和环境因子进行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水深、水温、pH和电导率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子;RDA排序图结果表明,受4个主要水环境因子的影响,不同种类大型底栖动物具有集群分布的结构特征。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