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方倩
【导师姓名】赵小敏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15
【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分类号】 F299.27;|X22
【录入时间】2017-05-14
【全文传递】获取全文
【摘要】在区域城镇化水平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人口和城镇用地面积的不断膨胀导致了区域土地利用的空间景观格局、生物丰度指数空间格局、NDVI指数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系列变化不断扩大对生态系统的压力,致使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功能直接地或间接地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随之产生相应地变化。而土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础的物质承载,当土地生态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将会限制区域的发展。在追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探索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协调发展性显得尤其重要,对于指导城镇规划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鄱阳湖地区无论是经济密度,人口密度还是生态承载力都在江西省排行第一。目前鄱阳湖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但是努力实现壮大自身发展,后发赶超的决心是坚定的。本文以鄱阳湖地区为研究,以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结合数理统计模型方法和3S技术,应用鄱阳湖地区24个县区的面板数据,具体分析鄱阳湖地区2000-2013年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变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度函数、功效函数和耦合协调度等评价模型定量分析各县区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有效的调控对策。(1)2000到2013年以来鄱阳湖地区和各县区的城镇化综合水平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上升,表明鄱阳湖地区各县区的城镇化正向高城镇化水平过渡;第二,从2000到2013年鄱阳湖地区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指数无论是相邻的县区之间、南北地区之间、东西地区之间都存在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由于鄱阳湖地区自身地形地貌、水系、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呈现由西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布局,特别西北边远的县区。(2)2000到2013年鄱阳湖地区各县区的生态环境综合水平指数总体呈下滑趋势,其中2000到2005年各县区的生态环境综合水平指数呈现下降趋势,2005年以后又呈现缓慢上升的波动变化趋势,且2005年后的增长速度小于2000年至2005年期间下降的速度。(3)从2000年到2013年,鄱阳湖地区24个县区的生态环境和城镇化耦合度评价指数总体呈现小幅度上升的趋势,但是个别年份个别县市有下滑的现象。鄱阳湖地区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耦合度指数在0.3956-0.5000之间波动,即鄱阳湖地区各县区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处于“拮抗阶段”,此时期城镇化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逐渐削弱生态自然承载力。(4)从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看,鄱阳湖地区各县区2000-2013年正渐渐从轻度失调类型向濒临失调类型发展,2000年鄱阳湖地区24个县区中除了九江市区处于勉强协调,德安县、都昌县、抚州市区、南昌县和永修县处于濒临协调发展类型之外,剩余的18个县区都处于轻度协调发展类型。而2005以后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小幅度改善,各县区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值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发展类型也有着明显的改善,2010年濒临协调发展类型增加至13个,勉强协调发展类型1个;2013年勉强协调发展类型增加至2个,濒临协调发展类型增加至16个。...
【全文】在区域城镇化水平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人口和城镇用地面积的不断膨胀导致了区域土地利用的空间景观格局、生物丰度指数空间格局、NDVI指数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系列变化不断扩大对生态系统的压力,致使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功能直接地或间接地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随之产生相应地变化。而土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础的物质承载,当土地生态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将会限制区域的发展。在追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探索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协调发展性显得尤其重要,对于指导城镇规划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鄱阳湖地区无论是经济密度,人口密度还是生态承载力都在江西省排行第一。目前鄱阳湖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但是努力实现壮大自身发展,后发赶超的决心是坚定的。本文以鄱阳湖地区为研究,以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结合数理统计模型方法和3S技术,应用鄱阳湖地区24个县区的面板数据,具体分析鄱阳湖地区2000-2013年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变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度函数、功效函数和耦合协调度等评价模型定量分析各县区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有效的调控对策。(1)2000到2013年以来鄱阳湖地区和各县区的城镇化综合水平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上升,表明鄱阳湖地区各县区的城镇化正向高城镇化水平过渡;第二,从2000到2013年鄱阳湖地区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指数无论是相邻的县区之间、南北地区之间、东西地区之间都存在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由于鄱阳湖地区自身地形地貌、水系、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呈现由西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布局,特别西北边远的县区。(2)2000到2013年鄱阳湖地区各县区的生态环境综合水平指数总体呈下滑趋势,其中2000到2005年各县区的生态环境综合水平指数呈现下降趋势,2005年以后又呈现缓慢上升的波动变化趋势,且2005年后的增长速度小于2000年至2005年期间下降的速度。(3)从2000年到2013年,鄱阳湖地区24个县区的生态环境和城镇化耦合度评价指数总体呈现小幅度上升的趋势,但是个别年份个别县市有下滑的现象。鄱阳湖地区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耦合度指数在0.3956-0.5000之间波动,即鄱阳湖地区各县区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处于“拮抗阶段”,此时期城镇化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逐渐削弱生态自然承载力。(4)从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看,鄱阳湖地区各县区2000-2013年正渐渐从轻度失调类型向濒临失调类型发展,2000年鄱阳湖地区24个县区中除了九江市区处于勉强协调,德安县、都昌县、抚州市区、南昌县和永修县处于濒临协调发展类型之外,剩余的18个县区都处于轻度协调发展类型。而2005以后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小幅度改善,各县区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值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发展类型也有着明显的改善,2010年濒临协调发展类型增加至13个,勉强协调发展类型1个;2013年勉强协调发展类型增加至2个,濒临协调发展类型增加至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