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首页>文献与研究>学位论文>  基于GPS遥测的江西鄱阳湖越冬白枕鹤(Grus vipio)活动区和栖息地选择研究

基于GPS遥测的江西鄱阳湖越冬白枕鹤(Grus vipio)活动区和栖息地选择研究

日期:2015.01.01 点击数:6

【作者】 程雅畅

【关键词】 GPS遥测 白枕鹤 栖息地选择 鄱阳湖 活动区

【导师姓名】丁长青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15

【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分类号】 Q958.1

【录入时间】2017-05-14

【全文传递】获取全文

【摘要】白枕鹤(Grus vipio)是东北亚地区特有的鹤类,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vulnerable, VU),近二十年在我国越冬的种群数量呈现急剧下降趋势,亟需关注和研究。利用GPS遥测技术研究其活动区、活动性和栖息地选择,能够帮助了解该受胁物种的栖息地需求,进而制定相应的保护对策。2013-2014年,国际鹤类基金会、蒙古科学院和蒙古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在蒙古东北部的白枕鹤繁殖地先后捕捉环志白枕鹤,并佩戴了卫星发射器(GPS-Argos)或手机GPS跟踪器(GPS-GMS),共有8只白枕鹤(4只成鸟和4只幼鸟)成功抵达鄱阳湖越冬。本文根据这8只个体的踪位点数据,计算跟踪个体越冬期间的活动区面积、核域面积和重叠指数(overlap index),并利用选择率特征分析、成分分析、逻辑斯谛回归和资源选择函数等方法对越冬白枕鹤多尺度栖息地选择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期内遥测个体间主要在鄱阳湖西北部的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和鄱阳湖南部余干县境的子湖及洲滩中活动。越冬期间不同白枕鹤个体的活动区面积变化较大(30.53-996.42km2,95%固定核空间法),平均活动区面积为483.30±399.32km2(n=8),平均核域面积为120.42±108.18km2(n=8)。不同个体间活动区重叠程度较大但核域重叠程度较小。连续跟踪两年的个体X06在两个越冬季的活动区的重叠程度较小(重叠指数为0.20),核域没有重叠。(2)不同个体对不同类型栖息地的选择率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跟踪白枕鹤个体间在越冬时选择栖息地类型的模式相似,可以通过跟踪个体推断种群的栖息地选择。利用成分分析法分析越冬白枕鹤在两个空间尺度的栖息地选择(景观中选择活动区,以及在活动区内昼、夜间具体栖息地类型选择)结果不完全相同:白枕鹤在活动区尺度上具有显著选择性,偏好于选择苔草和泥滩类型的栖息地;在昼间活动时则显著偏好于稀疏草洲和泥滩;而对于夜间活动栖息地类型则没有明显的选择性。(3)微尺度下种群水平的栖息地选择结果表明,白枕鹤昼夜间栖息地特征差异显著,昼间栖息地的主要特征均与食物相关;而夜间栖息地的主要特征为回避人类干扰等安全性因素。逻辑斯谛回归结果表明影响其觅食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素是食物的可获得性,通过资源选择函数得出白枕鹤觅食栖息地被选择概率表达式。本文首次利用GPS遥测技术对白枕鹤越冬活动区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在多空间尺度上探讨其栖息地选择问题,发现白枕鹤越冬期间的活动区变化巨大,并且鄱阳湖南部余干县境内的洲滩子湖是白枕鹤十分重要的栖息地,但却仍缺乏足够的监测与保护。因此建议加强对以该地区为代表的保护区外适宜栖息地的监测与保护。...

【全文】白枕鹤(Grus vipio)是东北亚地区特有的鹤类,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vulnerable, VU),近二十年在我国越冬的种群数量呈现急剧下降趋势,亟需关注和研究。利用GPS遥测技术研究其活动区、活动性和栖息地选择,能够帮助了解该受胁物种的栖息地需求,进而制定相应的保护对策。2013-2014年,国际鹤类基金会、蒙古科学院和蒙古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在蒙古东北部的白枕鹤繁殖地先后捕捉环志白枕鹤,并佩戴了卫星发射器(GPS-Argos)或手机GPS跟踪器(GPS-GMS),共有8只白枕鹤(4只成鸟和4只幼鸟)成功抵达鄱阳湖越冬。本文根据这8只个体的踪位点数据,计算跟踪个体越冬期间的活动区面积、核域面积和重叠指数(overlap index),并利用选择率特征分析、成分分析、逻辑斯谛回归和资源选择函数等方法对越冬白枕鹤多尺度栖息地选择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期内遥测个体间主要在鄱阳湖西北部的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和鄱阳湖南部余干县境的子湖及洲滩中活动。越冬期间不同白枕鹤个体的活动区面积变化较大(30.53-996.42km2,95%固定核空间法),平均活动区面积为483.30±399.32km2(n=8),平均核域面积为120.42±108.18km2(n=8)。不同个体间活动区重叠程度较大但核域重叠程度较小。连续跟踪两年的个体X06在两个越冬季的活动区的重叠程度较小(重叠指数为0.20),核域没有重叠。(2)不同个体对不同类型栖息地的选择率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跟踪白枕鹤个体间在越冬时选择栖息地类型的模式相似,可以通过跟踪个体推断种群的栖息地选择。利用成分分析法分析越冬白枕鹤在两个空间尺度的栖息地选择(景观中选择活动区,以及在活动区内昼、夜间具体栖息地类型选择)结果不完全相同:白枕鹤在活动区尺度上具有显著选择性,偏好于选择苔草和泥滩类型的栖息地;在昼间活动时则显著偏好于稀疏草洲和泥滩;而对于夜间活动栖息地类型则没有明显的选择性。(3)微尺度下种群水平的栖息地选择结果表明,白枕鹤昼夜间栖息地特征差异显著,昼间栖息地的主要特征均与食物相关;而夜间栖息地的主要特征为回避人类干扰等安全性因素。逻辑斯谛回归结果表明影响其觅食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素是食物的可获得性,通过资源选择函数得出白枕鹤觅食栖息地被选择概率表达式。本文首次利用GPS遥测技术对白枕鹤越冬活动区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在多空间尺度上探讨其栖息地选择问题,发现白枕鹤越冬期间的活动区变化巨大,并且鄱阳湖南部余干县境内的洲滩子湖是白枕鹤十分重要的栖息地,但却仍缺乏足够的监测与保护。因此建议加强对以该地区为代表的保护区外适宜栖息地的监测与保护。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