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首页>文献与研究>学位论文>  鄱阳湖典型小白鹭栖息地重金属污染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鄱阳湖典型小白鹭栖息地重金属污染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日期:2013.01.01 点击数:24

【作者】 夏秋桦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社会经济发展 鄱阳湖 小白鹭

【导师姓名】倪才英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13

【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分类号】 X524

【录入时间】2017-05-14

【全文传递】获取全文

【摘要】自2011年4月国务院批复《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江西省被列为重点治理省区之一以来,鄱阳湖重金属污染问题已受到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鄱阳湖湿地小白鹭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为基础,分别在鄱阳湖北、中、南段选择三个典型小白鹭栖息地为研究区域,分析所在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小白鹭及其生境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探究鄱阳湖区域经济发展与湿地环境污染的关系,为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鄱阳湖地区生态经济建设目标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在综合参考已有重金属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各小白鹭集中分布区域情况,选择重金属污染水平可能存在差异的三个代表性区域即都昌县洞子李村、进贤县西湖李家和鄱阳县瓢里山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球化学分析法,测定了这些区域内小白鹭羽毛、蛋壳、食物及其栖息地土壤和水样中的Pb、Cu、Zn、Cd、V、Cr、Ni、As八种重金属含量;计算和分析了小白鹭羽毛、蛋壳的重金属富集系数和各样品重金属含量的区域间差异;将各采样点小白鹭及其生境重金属含量分别与其所在区域人类活动受影响程度进行分析,重点分析西湖李家采样点与进贤县及抚河流域中上游抚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性分析,以研究包括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指标在内的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小白鹭生境环境质量的影响,以阐明人类活动与鄱阳湖湿地环境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小白鹭和及其栖息地环境样品重金属含量分析和富集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水样中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Ⅰ类地表水标准,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也均达到国家Ⅱ类土壤标准,只有小白鹭食物,即小鱼、虾类样品中除Cu含量在50mg/kg,As含量在1mg/kg的国家标准以内,其他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不同程度超过国家标准,构成重金属污染。水样中各重金属元素小白鹭羽毛和蛋壳中的富集程度较高,洞子李村水样在小白鹭羽毛和蛋壳中的富集系数在122.1~2649.76之间变化,瓢里山小白鹭羽毛和蛋壳对水样中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在124.4~5135.54之间,西湖李家小白鹭羽毛和蛋壳对水样的富集系数值在146.28~8006.10之间。小白鹭食物中重金属对水样的富集程度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富集系数在517.16~14219.37间,表明采样点区域水环境中重金属在鱼虾类生物体内迁移程度较高。为研究小白鹭栖息地环境质量与流域人类活动的关系,论文分别对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受农业活动影响以及受河流影响的三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采样点作为分析的区域,分别探究受人类活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小白鹭及其栖息地环境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各样品重金属含量受小白鹭栖息地小区域生境状况的影响较大:洞子李村周边农业生产活动对各样品的重金属含量有一定影响;瓢里山采样点由于位于内湖湖心岛上,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极小,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该处样品中的重金属浓度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因此,小白鹭及其生境重金属含量受不仅采样点小区域人为因素影响,而且与河流流域内城市发展水平及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通过对抚河流域内水体及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流域内各产业重金属来源的相关分析,得到该流域受到Pb、Cu、Zn、Cd、V、Cr、Ni、As等重金属污染,尤其以Pb、Cu的污染较为严重。抚河主流经西湖李家进入鄱阳湖主湖体,因此,西湖李家小白鹭及其生境中的重金属含量必然受流域内各类排放的影响,包括采掘、造纸、冶炼等工业来源,交通、城镇排污、生活垃圾等城市来源以及农业生产活动中农药、化肥的使用和牲畜粪便来源。最后,通过对该流域内重金属元素的来源的定性分析,分别将其归类于GDP、工业增加值、公路里程、总人口数、农药使用量及农用化肥施用量等工业、城市、农业几大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表明社会经济发展的这些方面对重金属污染存在一定影响。...

【全文】自2011年4月国务院批复《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江西省被列为重点治理省区之一以来,鄱阳湖重金属污染问题已受到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鄱阳湖湿地小白鹭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为基础,分别在鄱阳湖北、中、南段选择三个典型小白鹭栖息地为研究区域,分析所在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小白鹭及其生境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探究鄱阳湖区域经济发展与湿地环境污染的关系,为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鄱阳湖地区生态经济建设目标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在综合参考已有重金属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各小白鹭集中分布区域情况,选择重金属污染水平可能存在差异的三个代表性区域即都昌县洞子李村、进贤县西湖李家和鄱阳县瓢里山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球化学分析法,测定了这些区域内小白鹭羽毛、蛋壳、食物及其栖息地土壤和水样中的Pb、Cu、Zn、Cd、V、Cr、Ni、As八种重金属含量;计算和分析了小白鹭羽毛、蛋壳的重金属富集系数和各样品重金属含量的区域间差异;将各采样点小白鹭及其生境重金属含量分别与其所在区域人类活动受影响程度进行分析,重点分析西湖李家采样点与进贤县及抚河流域中上游抚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性分析,以研究包括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指标在内的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小白鹭生境环境质量的影响,以阐明人类活动与鄱阳湖湿地环境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小白鹭和及其栖息地环境样品重金属含量分析和富集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水样中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Ⅰ类地表水标准,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也均达到国家Ⅱ类土壤标准,只有小白鹭食物,即小鱼、虾类样品中除Cu含量在50mg/kg,As含量在1mg/kg的国家标准以内,其他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不同程度超过国家标准,构成重金属污染。水样中各重金属元素小白鹭羽毛和蛋壳中的富集程度较高,洞子李村水样在小白鹭羽毛和蛋壳中的富集系数在122.1~2649.76之间变化,瓢里山小白鹭羽毛和蛋壳对水样中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在124.4~5135.54之间,西湖李家小白鹭羽毛和蛋壳对水样的富集系数值在146.28~8006.10之间。小白鹭食物中重金属对水样的富集程度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富集系数在517.16~14219.37间,表明采样点区域水环境中重金属在鱼虾类生物体内迁移程度较高。为研究小白鹭栖息地环境质量与流域人类活动的关系,论文分别对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受农业活动影响以及受河流影响的三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采样点作为分析的区域,分别探究受人类活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小白鹭及其栖息地环境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各样品重金属含量受小白鹭栖息地小区域生境状况的影响较大:洞子李村周边农业生产活动对各样品的重金属含量有一定影响;瓢里山采样点由于位于内湖湖心岛上,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极小,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该处样品中的重金属浓度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因此,小白鹭及其生境重金属含量受不仅采样点小区域人为因素影响,而且与河流流域内城市发展水平及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通过对抚河流域内水体及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流域内各产业重金属来源的相关分析,得到该流域受到Pb、Cu、Zn、Cd、V、Cr、Ni、As等重金属污染,尤其以Pb、Cu的污染较为严重。抚河主流经西湖李家进入鄱阳湖主湖体,因此,西湖李家小白鹭及其生境中的重金属含量必然受流域内各类排放的影响,包括采掘、造纸、冶炼等工业来源,交通、城镇排污、生活垃圾等城市来源以及农业生产活动中农药、化肥的使用和牲畜粪便来源。最后,通过对该流域内重金属元素的来源的定性分析,分别将其归类于GDP、工业增加值、公路里程、总人口数、农药使用量及农用化肥施用量等工业、城市、农业几大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表明社会经济发展的这些方面对重金属污染存在一定影响。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