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首页>文献与研究>学位论文>  鄱阳湖地区土地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鄱阳湖地区土地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日期:2011.01.01 点击数:3

【作者】 郭墨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评价 鄱阳湖地区 土地生态环境

【导师姓名】赵小敏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11

【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分类号】 X826;|F301

【录入时间】2017-05-14

【全文传递】获取全文

【摘要】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是一个季节性、过水型、吞吐型的湖泊。同时,鄱阳湖不仅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在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洪蓄水功能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特殊生态功能,对维持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多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加、水土流失,鄱阳湖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在这样的形势下,对鄱阳湖地区土地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和研究,预测其环境污染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的保护管理对策,对全面科学地掌握其所面临的生态问题和污染发展趋势,提高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利用水平,实现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确保鄱阳湖地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仔细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详尽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土地生态环境评价的理论基础,分析土地生态环境评价的技术方法,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选择了基于GIS和遥感的分析评价方法。收集分析鄱阳湖周边29个县区的数据和资料,在对鄱阳湖地区的土壤环境进行评价及区划、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定性评价的基础上,以鄱阳湖地区2005年Landsat TM 5影像数据为基础,运用GIS和遥感技术工具,对区域进行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通过遥感数据的解译分析,得到鄱阳湖地区各地类土地利用面积,根据生态环境指数(EI)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鄱阳湖地区各县区生态环境状况等级,得到该地区各地类的土地利用图,进而分析得出该地区土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区域土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相关建议和对策。从而为评价鄱阳湖地区土地生态环境现状,研究其环境污染发展趋势及防治对策提供科学基础数据,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相关部门的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基础研究。深入阐述土地生态环境评价的概念和内涵,研究其所依托的基本理论。具体包括:系统理论、生态学理论、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优化配置理论等。(2)技术方法研究。通过文献调研,了解国内外研究者已经采取的评价方法。具体包括单指标评价方法、综合指标评价方法、基于遥感和GIS的评价方法等。并在实证研究中参考环保部的土壤、水等的环境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加以科学借鉴和改进,提出了针对本研究的评价技术方法。(3)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土地生态环境评价实证研究。以室内解译Landset-5影像数据所获得的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统计数据为数据源,以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衡量依据,经过计算得出,2005年鄱阳湖地区29个县区的生态环境状况等级均为良以上,等级为优的有19个,占总数的79%,并得到该地区各地类的土地利用图。经过分析得出结论:鄱阳湖地区目前的生态环境总体较好,植被覆盖度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稳定,大气环境、水环境状况优良,比较适合人类生存,其中森林和耕地面积占整个鄱阳湖地区面积的75.2%,湿地占整个鄱阳湖地区面积的15.4%。(4)土地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研究。针对鄱阳湖地区土地生态环境状况所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提出七条可行性建议,并指出应当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的手段,加强对资源开发活动的生态保护监督和管理。...

【全文】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是一个季节性、过水型、吞吐型的湖泊。同时,鄱阳湖不仅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在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洪蓄水功能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特殊生态功能,对维持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多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加、水土流失,鄱阳湖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在这样的形势下,对鄱阳湖地区土地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和研究,预测其环境污染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的保护管理对策,对全面科学地掌握其所面临的生态问题和污染发展趋势,提高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利用水平,实现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确保鄱阳湖地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仔细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详尽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土地生态环境评价的理论基础,分析土地生态环境评价的技术方法,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选择了基于GIS和遥感的分析评价方法。收集分析鄱阳湖周边29个县区的数据和资料,在对鄱阳湖地区的土壤环境进行评价及区划、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定性评价的基础上,以鄱阳湖地区2005年Landsat TM 5影像数据为基础,运用GIS和遥感技术工具,对区域进行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通过遥感数据的解译分析,得到鄱阳湖地区各地类土地利用面积,根据生态环境指数(EI)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鄱阳湖地区各县区生态环境状况等级,得到该地区各地类的土地利用图,进而分析得出该地区土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区域土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相关建议和对策。从而为评价鄱阳湖地区土地生态环境现状,研究其环境污染发展趋势及防治对策提供科学基础数据,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相关部门的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基础研究。深入阐述土地生态环境评价的概念和内涵,研究其所依托的基本理论。具体包括:系统理论、生态学理论、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优化配置理论等。(2)技术方法研究。通过文献调研,了解国内外研究者已经采取的评价方法。具体包括单指标评价方法、综合指标评价方法、基于遥感和GIS的评价方法等。并在实证研究中参考环保部的土壤、水等的环境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加以科学借鉴和改进,提出了针对本研究的评价技术方法。(3)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土地生态环境评价实证研究。以室内解译Landset-5影像数据所获得的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统计数据为数据源,以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衡量依据,经过计算得出,2005年鄱阳湖地区29个县区的生态环境状况等级均为良以上,等级为优的有19个,占总数的79%,并得到该地区各地类的土地利用图。经过分析得出结论:鄱阳湖地区目前的生态环境总体较好,植被覆盖度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稳定,大气环境、水环境状况优良,比较适合人类生存,其中森林和耕地面积占整个鄱阳湖地区面积的75.2%,湿地占整个鄱阳湖地区面积的15.4%。(4)土地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研究。针对鄱阳湖地区土地生态环境状况所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提出七条可行性建议,并指出应当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的手段,加强对资源开发活动的生态保护监督和管理。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