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金政
【导师姓名】谢花林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12
【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分类号】 F301;|F205
【录入时间】2017-05-14
【全文传递】获取全文
【摘要】城市化的发展扩大了自然资源的转变和改变了土地利用的模式,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无序扩张是摆在所有地区面前的挑战,城市化的无序扩张已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了区域可持续及稳定发展,解决这一问题显得刻不容缓。自由粗放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在用地方面表现的主要问题是占用越来越多的耕地,受“占一补一”政策的限制,被占的耕地极有可能是用生态用地来填补,耕地和建设用地占用生态用地将会越来越频繁。鉴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用地的高服务价值以及城镇化过程中LUCC的生态环境效应,探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的转变形式及转变机制如何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系统分析法、景观指数分析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建立空间回归模型来定量分析研究了1990-200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生态用地演变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在1990-2005这一时间段,建设用地面积有明显增加,生态用地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从生态用地的总体景观构型和总体特征的变化方面来看,各类生态景观类型呈现出小幅度的变动,即团聚和破碎化趋势都不是特别明显,破碎化略显占优,这也预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景观类型动态变化的趋势,这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社会经济发达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随着人类干预生态用地能力的加强,研究区的生态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将愈发的显著。(2)林地Moran’s Ⅰ值由时段Ⅰ的0.2937减少至时段Ⅱ的0.1583,草地Moran’sⅠ值由时段Ⅰ的0.1160减少至时段Ⅱ的0.0780,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林地和草地数量变化在空间分布上集聚的趋势在减弱;而从整个生态用地变化量来看,其Moran’s Ⅰ值由时段Ⅰ的-0.0487增加至时段Ⅱ的0.1180,这表明从时段Ⅰ到时段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用地总的数量变化在空间分布上有集聚的趋势。(3)在生态用地变化的多种驱动力中,自然驱动力相对较稳定,主要以积累的方式作用于生态用地变化,而人文驱动力因素相对较活跃,往往显著性也较高。就空间滞后模型中的参数而言,在所选的6个人文驱动因素中,人均GDP和人口密度变化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用地变化显著性最高,这说明,人均GDP、人口密度的增加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用地变化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城镇化大力推进与生态用地之间的矛盾。人口密度增加,第一产业从业人口增加、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与生态用地变化率成负相关。...
【全文】城市化的发展扩大了自然资源的转变和改变了土地利用的模式,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无序扩张是摆在所有地区面前的挑战,城市化的无序扩张已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了区域可持续及稳定发展,解决这一问题显得刻不容缓。自由粗放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在用地方面表现的主要问题是占用越来越多的耕地,受“占一补一”政策的限制,被占的耕地极有可能是用生态用地来填补,耕地和建设用地占用生态用地将会越来越频繁。鉴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用地的高服务价值以及城镇化过程中LUCC的生态环境效应,探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的转变形式及转变机制如何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系统分析法、景观指数分析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建立空间回归模型来定量分析研究了1990-200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生态用地演变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在1990-2005这一时间段,建设用地面积有明显增加,生态用地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从生态用地的总体景观构型和总体特征的变化方面来看,各类生态景观类型呈现出小幅度的变动,即团聚和破碎化趋势都不是特别明显,破碎化略显占优,这也预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景观类型动态变化的趋势,这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社会经济发达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随着人类干预生态用地能力的加强,研究区的生态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将愈发的显著。(2)林地Moran’s Ⅰ值由时段Ⅰ的0.2937减少至时段Ⅱ的0.1583,草地Moran’sⅠ值由时段Ⅰ的0.1160减少至时段Ⅱ的0.0780,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林地和草地数量变化在空间分布上集聚的趋势在减弱;而从整个生态用地变化量来看,其Moran’s Ⅰ值由时段Ⅰ的-0.0487增加至时段Ⅱ的0.1180,这表明从时段Ⅰ到时段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用地总的数量变化在空间分布上有集聚的趋势。(3)在生态用地变化的多种驱动力中,自然驱动力相对较稳定,主要以积累的方式作用于生态用地变化,而人文驱动力因素相对较活跃,往往显著性也较高。就空间滞后模型中的参数而言,在所选的6个人文驱动因素中,人均GDP和人口密度变化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用地变化显著性最高,这说明,人均GDP、人口密度的增加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用地变化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城镇化大力推进与生态用地之间的矛盾。人口密度增加,第一产业从业人口增加、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与生态用地变化率成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