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首页>文献与研究>学位论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日期:2012.01.01 点击数:12

【作者】 李瑶

【关键词】 控制对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农业面源污染

【导师姓名】李木英;彭春瑞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12

【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分类号】 X71

【录入时间】2017-05-14

【全文传递】获取全文

【摘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的经济特区。国家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世界性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鄱阳湖虽然总体水质较好,但也呈现污染日趋严重的趋势,农业面源污染加剧是导致水质变劣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后,残留物经暴雨径流的冲刷,相当一部分会流入河湖水体中,形成对水体的污染,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鄱阳湖环境污染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查询、发放调查表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对近年来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鄱阳湖的水环境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由1998年的Ⅲ类以上水质占主体,下降为Ⅲ、Ⅳ水质为主体。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分析表明:2008年与1998年比较,化肥施用量增加了24.56%,农药施用增加了102.97%,农膜施用量增加了90.26%;畜禽粪尿年排放量居高不下,2008年达1486.15万吨,其中一半以上粪尿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在总养殖面积持平的情况下,水产品产量较1998年增加了73.07%,而且畜禽养殖与水产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迅猛,鄱阳湖的水环境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截止2010年,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投入不断增加,污染物来源还有增加的趋势。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重视不够;制度缺失;农业发展带来污染物数量增多;防控技术落后;防控难度大;气候与地理环境易导致污染等。根据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与成因分析,提出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农业而源污染防控法规体系;加快机制创新,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控行政管理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大胆尝试,探索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经济调控体系;加强引导,建立生态环境教育体系。...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的经济特区。国家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世界性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鄱阳湖虽然总体水质较好,但也呈现污染日趋严重的趋势,农业面源污染加剧是导致水质变劣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后,残留物经暴雨径流的冲刷,相当一部分会流入河湖水体中,形成对水体的污染,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鄱阳湖环境污染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查询、发放调查表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对近年来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鄱阳湖的水环境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由1998年的Ⅲ类以上水质占主体,下降为Ⅲ、Ⅳ水质为主体。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分析表明:2008年与1998年比较,化肥施用量增加了24.56%,农药施用增加了102.97%,农膜施用量增加了90.26%;畜禽粪尿年排放量居高不下,2008年达1486.15万吨,其中一半以上粪尿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在总养殖面积持平的情况下,水产品产量较1998年增加了73.07%,而且畜禽养殖与水产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迅猛,鄱阳湖的水环境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截止2010年,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投入不断增加,污染物来源还有增加的趋势。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重视不够;制度缺失;农业发展带来污染物数量增多;防控技术落后;防控难度大;气候与地理环境易导致污染等。根据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与成因分析,提出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农业而源污染防控法规体系;加快机制创新,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控行政管理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大胆尝试,探索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经济调控体系;加强引导,建立生态环境教育体系。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