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日本沼虾太湖和鄱阳湖群体及其F1的遗传结构分析

日期:2011.01.01 点击数:42

【类型】期刊

【作者】李瀚声 冯建彬 谢楠 冯晓宇 李应森 李家乐 

【刊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关键词】 微卫星 双列杂交 日本沼虾 遗传结构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1111);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ssc08004);浙江省杭州市科技局种子种苗项目(20071032h27);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b-8201-08-0279);江苏省苏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bn2009036)

【摘要】采用12对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日本沼虾太湖、鄱阳湖两个野生群体及其双列杂交的F1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所用引物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7.67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48个,大小在112~427 bp之间。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93 8,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913 4。2个亲本及4个子代组合的两两遗传分化指数FST值在0.020 5~0.042 7之间,基因流(Nm)数值在5.607 5~11.957 0之间,表明日本沼虾组合间分化不明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TP(太湖♀×鄱阳湖♂)组合与PT(鄱阳湖♀×太湖♂)组合,TT(太湖♀×太湖♂)组合与TH(太湖亲本)组合,PP(鄱阳湖亲本)组合与PY(鄱阳湖♀×鄱阳湖♂)组合分别先聚在一起,之后是TP,PT,TT,TH组合聚在一起,最后再与PP,PY组合聚合在一起。试验结果显示,杂交组合的观测杂合度有明显提高;杂交组合与其它组合分化不明显;杂交子代与母本的遗传结构更相似。本试验通过杂交来分析亲本及子代各个组合之间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变化情况,为日本沼虾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亮点:试验结果发现通过杂交可以显著提高观测杂合度而不引发群体遗传结构显著分化,所以通过种内杂交可以用来丰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提高群体的种质状况,既可以为进一步群体选育优良品系做准备,同时,对于保护和恢复受到污染造成种质资源衰退的湖泊群体而言,又具有积极的意义。

【年份】2011

【期号】第3期

【ISSN  号】1674-5566

【页码】321-327

【全文传递】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