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栏目导航
孤标高洁 幽韵冷香——姜夔的精神个性及词作风格
作者:王乾  年份期号: 2007-第2期 刊名: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关键词:姜夔 风格  
描述:南宋词人姜夔以其独特的词风卓立于词坛,其词清空骚雅,幽韵冷香,而这种词风的形成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人生经历有密切关系。不论是描写山川景物的词作,还是恋情词,或是抒写家国之恨的词作,都与他天涯漂泊的身世经历相契合。
孤标高洁 幽韵冷香——姜夔的精神个性及词作风格
作者:王乾  年份期号: 2007-第4期 刊名:语文学刊 关键词:姜夔 风格  
描述:南宋词人姜夔以其独特的词风卓立于词坛,其词清空骚雅,幽韵冷香,而这种词风的形成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人生经历有密切关系。不论是描写山川景物的词作,还是恋情词,或是抒写家国之恨的词作,都与他天涯漂泊的身世经历相契合。
孤岛田园式隐世情怀:叶芝《茵尼斯弗里湖岛》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对比赏析
作者:侯腊一  年份期号: 2011-第14期 刊名:大家 关键词:田园生活 诗歌 隐逸诗人 园田居 陶渊明 浪漫主义 尼斯 孤岛 叶芝 象征主义 
描述: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是爱尔兰杰出的诗人、剧作家,他的诗歌吸收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玄学主义的精华,又融入了自己的风格,其早期诗作朦胧、神秘、华美,浸染着明显的遁世理想;陶渊明(365~427)是古代中国的伟大诗人、辞赋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他开创了田园派诗体,其作品风格冲淡邈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并蕴含着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浓厚的隐逸情怀。本文选取了两位诗人隐世诗歌的代表作《茵尼斯弗里湖岛》与《归园田居》(其一),旨在鉴赏佳作的同时,探讨其隐世情怀的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以更加全面的解读孤岛田园式隐世情怀。
孤山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作者:叶文彪  年份期号: 2002-第1期 刊名:河港工程 关键词:孤山隧道 施工 安全管理 
描述:本文根据隧道施工过程中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在孤山隧道施工中实施安全管理的有效办法;正确选择隧道施工方法,尤其是大力推广新奥法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注重不良地质隧道作业,坚持标准化作业,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由此达到安全,高效、高质量施工的目的。
孤山隧道开挖设备选用分析
作者:刘双宏  年份期号: 2002-第1期 刊名:河港工程 关键词:孤山隧道 公路隧道 开挖设备 选用 
描述:孤山隧道开挖设备选用分析
孤山忠魂:新编历史故事剧
作者:顾克振  年份期号: 1996-第4期 刊名:剧影月报 关键词:地方戏 中国 当代 剧本 
描述:孤山忠魂:新编历史故事剧
孙晓山厅长视察鄱阳湖水利枢纽坝址地勘工作
作者:陈启兴  年份期号: 2008-第4期 刊名:江西水利科技 关键词:水利枢纽 水利规划 测量工作 江西省 鄱阳湖 坝址 工程技术人员 地勘工作 
描述:2008年9月20日,江西省水利厅厅长孙晓山在厅鄱湖办人员与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院长张文捷等的陪同下,视察鄱阳湖水利枢纽坝线地勘测量工作,并慰问地勘测量工程技术人员。在坝址地勘现场,孙晓山厅长详细了解询问了地勘测量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孙晓山:鄱阳湖建闸,不是为了江西的一己之利
作者:贺莉丹  年份期号: 2011-第24期 刊名:新民周刊
描述:江西旱涝急转之年,关于控水,向有争鸣。针对外界高度关注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2011年6月2日,江西省水利厅厅长、党委书记孙晓山在其办公室接受了《新民周刊》记者的独家专访。 这一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旱情较重的九江市永修县吴城镇,实地视察旱情,并首先听取了孙晓山关于对江西省旱情的情况汇报。这天傍晚,这位刚刚送走温总理的厅长,还在马不停蹄地忙碌于部署落实总理的指示。我们的谈话一直被各种各样的电话与人员来访中断。 孙晓山,1983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先后担任技术干部、副经理、副所长、副总经理、所长,1996年9月起任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迄今担任江西省水利厅厅长9年。 他的办公室里贴着一幅《江西省主要水利工程位置图》,上面用一大片淡蓝色,标注出鄱阳湖的位置,这个葫芦形的湖泊,横跨了江西省的大部分版图。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孙晓山拿出了今年5月13日新近绘制的一幅《鄱阳湖水面线图》,两相对比,鄱阳湖“瘦身”显著,其部分水面变成了狭窄的带状。 “你说,哪个是鄱阳湖?前一张图上的鄱阳湖是最理想的、最漂亮的鄱阳湖,但一年365天,这种情况非常少。
字字田家语,章章和谐画-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浅析
作者:张文真  年份期号: 2009-第4期 刊名:现代语文 关键词:陶诗 平淡绮丽 竟境浑成 艺术特色 
描述: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其诗歌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盥濯于檐下,或采菊于东篱,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表达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达到了物我合一、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
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解读《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仕”与“隐”矛盾
作者:朱霞  年份期号: 2008-第1期 刊名: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关键词:《归去来兮辞》 “仕”与“隐” 矛盾分析 
描述:在历代人们的心目中,陶渊明作为隐逸诗人,似乎是一位真正超越了现实矛盾的潇洒隐士。然而透过他的诗作,我们却发现他飘逸洒脱的外在形象背后,却潜藏着巨大的政治忧伤与内心痛苦。只是作为丑恶现实的对立物,陶渊明力图用纯朴的田园生活消蚀其对现实的不满与悲哀。通过对《归去来兮辞》的分析,笔者试图说明陶渊明的思想中存在着不可化解的矛盾,因而其亲适的人生表象实质上构成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人生悲剧。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