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栏目导航
创新观念培养一流职业技术人才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作者:方庆青  年份期号: 2015-第96期 刊名:考试周刊 关键词:技能人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培养模式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要义是建立绿色生态的现代经济产业体系,需要培养和输送大量职业技能人才。针对省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为满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需要,必须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当前形势下,坚持以行业办职业教育为主,创新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材教法,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培养出紧贴市场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建人才支撑体系。
创新审计价值理念 助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作者:胡雅萍  年份期号: 2010-第10期 刊名:审计与理财 关键词:审计人员 价值理念 重要性 鄱阳湖 追求目标 审计工作 政府审计 实现途径 免疫系统 生态经济区建设 
描述:价值理念是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所追求目标和实现途径重要性的基本看法。审计的价值理念是指贯穿在审计工作当中,对创制和实施审计追求目标及实现途径重要性的基本看法,它决定着正确实施审计的路径和方法,决定着审计功能的有效实现。
创新基金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实证研究
作者:顾丽琴 邱佳韵  年份期号: 2011-第22期 刊名:科技管理研究 关键词:技术创新 创新基金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创新基金是我国政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渠道,对区域经济发展也有显著推动作用。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论证了创新基金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据创新基金的显著成效阐发了其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的启示。
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机制规范化建设助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发展
作者:何党生 陈勋洪 徐峰 翁贞林  年份期号: 2011-第5期 刊名:江西农业 关键词:机制 助推 鄱阳湖 专业合作社 生态经济区 农业发展 创新 农民 
描述: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机制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央和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都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列为重要内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将是“十二五”时期推动“三农”工作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创意产业: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选择
作者:曹艳  年份期号: 2011-第3期 刊名: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关键词:发展战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创意产业 
描述: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抢占发展先机,促进创意产业成为引领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的支柱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江西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优势、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与不足,探索江西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对于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实现江西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建权之争:水利纠纷与地方社会——基于清代鄱阳湖流域的考察
作者:廖艳彬  年份期号: 2014-第5期 刊名: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家族荣誉 用水权 清代 鄱阳湖流域 创建权之争 
描述:清代,在鄱阳湖流域内的乌石潭陂、槎滩陂和北澳陂水利系统,地方社会围绕水利工程设施的创建权属都发生了激烈的矛盾纠纷。这种文本纠纷的发生,源于地方社会宗族观念的浓厚基础,也是地方民众争夺用水权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了地方社会不同力量之间的权力争夺和社会秩序的变化,表现出区域类型性特征。
创业项目投资与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
作者:熊群运 施成  年份期号: 2011-第5期 刊名:知识经济 关键词:创业 人才引进 
描述:江西省创业项目投资的总项目数和投资金额与发达地区有明显的差距。主要问题是缺少专业创业项目投资人才和创业投资基金。本文提出注重本地人才培养与海外引进及拓展江西创业项目投融资渠道的对策。
刘政民等40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兴建鄱阳湖控制工程
作者:暂无 年份期号: 2002-第1期 刊名:江西水利科技
描述:刘政民等40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兴建鄱阳湖控制工程
刍议资源环境审计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运用
作者:王秋红 耿广猛  年份期号: 2012-第14期 刊名:经营管理者 关键词: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 资源环境审计 
描述:为进一步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积极服务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本文拟从审计重点、机制、审计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推进资源环境审计工作。
刍议南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思考
作者:王春平  年份期号: 2011-第5期 刊名: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南昌 
描述: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全面而有效地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对于有效落实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各项文化措施,全面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城市形象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形势下,南昌应进一步挖掘城市文化资源,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同时全面完善文化发展生态环境,全面促进文化软实力新一轮的大跨越大发展。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