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作者: 叶慕亚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脆弱性评价  湿地 
描述: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脆弱生态区范围明显扩大,程度明显加重,因而引起了普遍关注。自1988年生态脆弱带的概念确认以来,生态环境脆弱性成为环境科学、地理科学等学科研究的焦点和热点之一。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湿地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鄱阳湖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正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湿地的生态系统平衡,导致湿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问题越0.0来越突出。近几十年来,许多学者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演变、资源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特点等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和资料。但是,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很少,本论文旨在通过对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正确认识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本质特征,为湿地恢复、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研究的鄱阳湖典型湿地位于鄱阳湖西北角,赣江、修河的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5′~116°03′,北纬29°05′~29°15′,以永修县吴城镇为中心,地跨永修、星子、新建3县,包括大湖池等9个湖泊以及周围的湖滩草洲,总面积为336kln2。本论文运用“压力一状态一响应”框架(P—S—R)模型,采用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对鄱阳湖典型湿地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特征进行了分析;依据目的性、整体性、主导性、动态性和相关性等原则,建立了完整的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湿地生态特征、湿地整体功能以及湿地社会环境三个亚类指标,共计19个单项指标;运用专家咨询法,综合专家咨询意见和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压力分析,确定评价标准及各指标权重,进而构建相应的权重向量;通过隶属函数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指标进行模糊处理,确定指标等级隶属度,构造判别矩阵;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为0.768,属于轻度脆弱状态;在亚类指标中,生态特征脆弱状态为0.732,处于轻度脆弱状态,整体功能脆弱状态为0.868,处于微脆弱状态,社会环境脆弱状态为0.668,处于轻度脆弱状态。 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外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的不断增加,过度的经济开发,湿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施用过量化肥、农药等破坏了湿地原生的生态环境,加剧了湿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论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建立自然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典型湿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加大保护力度,提高湿地管理机构的能力建设的湿地生态环境响应调控方案。
全文: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脆弱生态区范围明显扩大,程度明显加重,因而引起了普遍关注。自1988年生态脆弱带的概念确认以来,生态环境脆弱性成为环境科学、地理科学等学科研究的焦点和热点之一。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湿地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鄱阳湖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正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湿地的生态系统平衡,导致湿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问题越0.0来越突出。近几十年来,许多学者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演变、资源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特点等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和资料。但是,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很少,本论文旨在通过对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正确认识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本质特征,为湿地恢复、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研究的鄱阳湖典型湿地位于鄱阳湖西北角,赣江、修河的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5′~116°03′,北纬29°05′~29°15′,以永修县吴城镇为中心,地跨永修、星子、新建3县,包括大湖池等9个湖泊以及周围的湖滩草洲,总面积为336kln2。本论文运用“压力一状态一响应”框架(P—S—R)模型,采用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对鄱阳湖典型湿地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特征进行了分析;依据目的性、整体性、主导性、动态性和相关性等原则,建立了完整的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湿地生态特征、湿地整体功能以及湿地社会环境三个亚类指标,共计19个单项指标;运用专家咨询法,综合专家咨询意见和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压力分析,确定评价标准及各指标权重,进而构建相应的权重向量;通过隶属函数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指标进行模糊处理,确定指标等级隶属度,构造判别矩阵;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为0.768,属于轻度脆弱状态;在亚类指标中,生态特征脆弱状态为0.732,处于轻度脆弱状态,整体功能脆弱状态为0.868,处于微脆弱状态,社会环境脆弱状态为0.668,处于轻度脆弱状态。 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外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的不断增加,过度的经济开发,湿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施用过量化肥、农药等破坏了湿地原生的生态环境,加剧了湿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论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建立自然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典型湿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加大保护力度,提高湿地管理机构的能力建设的湿地生态环境响应调控方案。
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作者: 叶慕亚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脆弱性评价  湿地 
描述: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脆弱生态区范围明显扩大,程度明显加重,因而引起了普遍关注。自1988年生态脆弱带的概念确认以来,生态环境脆弱性成为环境科学、地理科学等学科研究的焦点和热点之一。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湿地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鄱阳湖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正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湿地的生态系统平衡,导致湿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问题越0.0来越突出。近几十年来,许多学者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演变、资源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特点等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和资料。但是,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很少,本论文旨在通过对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正确认识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本质特征,为湿地恢复、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研究的鄱阳湖典型湿地位于鄱阳湖西北角,赣江、修河的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5′~116°03′,北纬29°05′~29°15′,以永修县吴城镇为中心,地跨永修、星子、新建3县,包括大湖池等9个湖泊以及周围的湖滩草洲,总面积为336kln2。本论文运用“压力一状态一响应”框架(P—S—R)模型,采用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对鄱阳湖典型湿地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特征进行了分析;依据目的性、整体性、主导性、动态性和相关性等原则,建立了完整的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湿地生态特征、湿地整体功能以及湿地社会环境三个亚类指标,共计19个单项指标;运用专家咨询法,综合专家咨询意见和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压力分析,确定评价标准及各指标权重,进而构建相应的权重向量;通过隶属函数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指标进行模糊处理,确定指标等级隶属度,构造判别矩阵;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为0.768,属于轻度脆弱状态;在亚类指标中,生态特征脆弱状态为0.732,处于轻度脆弱状态,整体功能脆弱状态为0.868,处于微脆弱状态,社会环境脆弱状态为0.668,处于轻度脆弱状态。 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外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的不断增加,过度的经济开发,湿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施用过量化肥、农药等破坏了湿地原生的生态环境,加剧了湿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论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建立自然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典型湿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加大保护力度,提高湿地管理机构的能力建设的湿地生态环境响应调控方案。
全文: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脆弱生态区范围明显扩大,程度明显加重,因而引起了普遍关注。自1988年生态脆弱带的概念确认以来,生态环境脆弱性成为环境科学、地理科学等学科研究的焦点和热点之一。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湿地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鄱阳湖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正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湿地的生态系统平衡,导致湿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问题越0.0来越突出。近几十年来,许多学者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演变、资源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特点等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和资料。但是,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很少,本论文旨在通过对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正确认识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本质特征,为湿地恢复、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研究的鄱阳湖典型湿地位于鄱阳湖西北角,赣江、修河的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5′~116°03′,北纬29°05′~29°15′,以永修县吴城镇为中心,地跨永修、星子、新建3县,包括大湖池等9个湖泊以及周围的湖滩草洲,总面积为336kln2。本论文运用“压力一状态一响应”框架(P—S—R)模型,采用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对鄱阳湖典型湿地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特征进行了分析;依据目的性、整体性、主导性、动态性和相关性等原则,建立了完整的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湿地生态特征、湿地整体功能以及湿地社会环境三个亚类指标,共计19个单项指标;运用专家咨询法,综合专家咨询意见和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压力分析,确定评价标准及各指标权重,进而构建相应的权重向量;通过隶属函数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指标进行模糊处理,确定指标等级隶属度,构造判别矩阵;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为0.768,属于轻度脆弱状态;在亚类指标中,生态特征脆弱状态为0.732,处于轻度脆弱状态,整体功能脆弱状态为0.868,处于微脆弱状态,社会环境脆弱状态为0.668,处于轻度脆弱状态。 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外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的不断增加,过度的经济开发,湿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施用过量化肥、农药等破坏了湿地原生的生态环境,加剧了湿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论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建立自然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典型湿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加大保护力度,提高湿地管理机构的能力建设的湿地生态环境响应调控方案。
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作者: 叶慕亚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脆弱性评价  湿地 
描述: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脆弱生态区范围明显扩大,程度明显加重,因而引起了普遍关注。自1988年生态脆弱带的概念确认以来,生态环境脆弱性成为环境科学、地理科学等学科研究的焦点和热点之一。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湿地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鄱阳湖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正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湿地的生态系统平衡,导致湿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问题越0.0来越突出。近几十年来,许多学者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演变、资源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特点等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和资料。但是,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很少,本论文旨在通过对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正确认识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本质特征,为湿地恢复、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研究的鄱阳湖典型湿地位于鄱阳湖西北角,赣江、修河的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5′~116°03′,北纬29°05′~29°15′,以永修县吴城镇为中心,地跨永修、星子、新建3县,包括大湖池等9个湖泊以及周围的湖滩草洲,总面积为336kln2。本论文运用“压力一状态一响应”框架(P—S—R)模型,采用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对鄱阳湖典型湿地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特征进行了分析;依据目的性、整体性、主导性、动态性和相关性等原则,建立了完整的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湿地生态特征、湿地整体功能以及湿地社会环境三个亚类指标,共计19个单项指标;运用专家咨询法,综合专家咨询意见和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压力分析,确定评价标准及各指标权重,进而构建相应的权重向量;通过隶属函数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指标进行模糊处理,确定指标等级隶属度,构造判别矩阵;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为0.768,属于轻度脆弱状态;在亚类指标中,生态特征脆弱状态为0.732,处于轻度脆弱状态,整体功能脆弱状态为0.868,处于微脆弱状态,社会环境脆弱状态为0.668,处于轻度脆弱状态。 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外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的不断增加,过度的经济开发,湿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施用过量化肥、农药等破坏了湿地原生的生态环境,加剧了湿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论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建立自然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典型湿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加大保护力度,提高湿地管理机构的能力建设的湿地生态环境响应调控方案。
全文: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脆弱生态区范围明显扩大,程度明显加重,因而引起了普遍关注。自1988年生态脆弱带的概念确认以来,生态环境脆弱性成为环境科学、地理科学等学科研究的焦点和热点之一。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湿地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鄱阳湖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正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湿地的生态系统平衡,导致湿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问题越0.0来越突出。近几十年来,许多学者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演变、资源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特点等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和资料。但是,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很少,本论文旨在通过对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正确认识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本质特征,为湿地恢复、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研究的鄱阳湖典型湿地位于鄱阳湖西北角,赣江、修河的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5′~116°03′,北纬29°05′~29°15′,以永修县吴城镇为中心,地跨永修、星子、新建3县,包括大湖池等9个湖泊以及周围的湖滩草洲,总面积为336kln2。本论文运用“压力一状态一响应”框架(P—S—R)模型,采用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对鄱阳湖典型湿地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特征进行了分析;依据目的性、整体性、主导性、动态性和相关性等原则,建立了完整的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湿地生态特征、湿地整体功能以及湿地社会环境三个亚类指标,共计19个单项指标;运用专家咨询法,综合专家咨询意见和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压力分析,确定评价标准及各指标权重,进而构建相应的权重向量;通过隶属函数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指标进行模糊处理,确定指标等级隶属度,构造判别矩阵;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为0.768,属于轻度脆弱状态;在亚类指标中,生态特征脆弱状态为0.732,处于轻度脆弱状态,整体功能脆弱状态为0.868,处于微脆弱状态,社会环境脆弱状态为0.668,处于轻度脆弱状态。 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外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的不断增加,过度的经济开发,湿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施用过量化肥、农药等破坏了湿地原生的生态环境,加剧了湿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论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建立自然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典型湿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加大保护力度,提高湿地管理机构的能力建设的湿地生态环境响应调控方案。
鄱阳湖水面蒸发量的计算与变化趋势分析(1955-2004年)
作者: 闵骞 刘影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气候变化影响  变化趋势  鄱阳湖  水面蒸发量 
描述:利用器测折算法与气候模式法,分别计算鄱阳湖周围康山、棠荫、都昌、星子、湖口5站的单站水面蒸发量,以5站两种方法计算值的平均值代表鄱阳湖大湖面的水面蒸发量,求得鄱阳湖1955-2004年各月的水面蒸发量和蒸发水量,结果为: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081.2 mm,年蒸发水量27.06×108 m3.对年、月水面蒸发量在近50年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表明除5月份外,其他各月蒸发量和年蒸发量均呈逐渐减少趋势,年蒸发量平均每年减小2.79 mm,年蒸发水量平均减少0.05×108 m3,对湖区水资源持续利用和湖泊环境将产生明显影响.对水面蒸发量递减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全文:利用器测折算法与气候模式法,分别计算鄱阳湖周围康山、棠荫、都昌、星子、湖口5站的单站水面蒸发量,以5站两种方法计算值的平均值代表鄱阳湖大湖面的水面蒸发量,求得鄱阳湖1955-2004年各月的水面蒸发量和蒸发水量,结果为: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081.2 mm,年蒸发水量27.06×108 m3.对年、月水面蒸发量在近50年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表明除5月份外,其他各月蒸发量和年蒸发量均呈逐渐减少趋势,年蒸发量平均每年减小2.79 mm,年蒸发水量平均减少0.05×108 m3,对湖区水资源持续利用和湖泊环境将产生明显影响.对水面蒸发量递减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鄱阳湖退田还湖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与途径研究——以永修县吴城为例
作者: 蔡燕华 叶慕亚 蒋梅鑫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退田还湖  鄱阳湖区  农村劳动力转移  吴城镇 
描述:本文以永修县吴城镇为例,通过实地访问调查、资料数据收集并加以综合分析,在总结归纳退田还湖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及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针对鄱阳湖退田还湖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就业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旨在促进鄱阳湖退田还湖区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有效解决及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全文:本文以永修县吴城镇为例,通过实地访问调查、资料数据收集并加以综合分析,在总结归纳退田还湖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及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针对鄱阳湖退田还湖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就业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旨在促进鄱阳湖退田还湖区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有效解决及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鄱阳湖退田还湖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与途径研究——以永修县吴城为例
作者: 蔡燕华 叶慕亚 蒋梅鑫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退田还湖  鄱阳湖区  农村劳动力转移  吴城镇 
描述:本文以永修县吴城镇为例,通过实地访问调查、资料数据收集并加以综合分析,在总结归纳退田还湖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及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针对鄱阳湖退田还湖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就业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旨在促进鄱阳湖退田还湖区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有效解决及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全文:本文以永修县吴城镇为例,通过实地访问调查、资料数据收集并加以综合分析,在总结归纳退田还湖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及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针对鄱阳湖退田还湖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就业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旨在促进鄱阳湖退田还湖区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有效解决及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鄱阳湖高洪水位及其预报
作者: 舒长根 刘影 吕建星  来源:广东气象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高洪水位预报  应用气象学  洪涝 
描述:统计湖口站1951~2001年的水位资料,了解鄱阳湖高洪水位变化特点.以汛期多雨年与少雨年6月上旬~7月上旬500 hPa平均高度距平图,分析江西汛期降水异常与西太平洋副高季节活动有关,特别是与副高第2次稳定北跳过25°N的早晚有关:凡汛期多雨年,其候平均脊线北跳过25°N一般偏晚;凡少雨年其候平均脊线北跳过25°N一般偏早.从高洪水位与江西暴雨的关系,以及青藏高原夏季热力状况可能对江西汛期降水的影响等方面,提出了对鄱阳湖高洪水位进行预报的思路和方法.
全文:统计湖口站1951~2001年的水位资料,了解鄱阳湖高洪水位变化特点.以汛期多雨年与少雨年6月上旬~7月上旬500 hPa平均高度距平图,分析江西汛期降水异常与西太平洋副高季节活动有关,特别是与副高第2次稳定北跳过25°N的早晚有关:凡汛期多雨年,其候平均脊线北跳过25°N一般偏晚;凡少雨年其候平均脊线北跳过25°N一般偏早.从高洪水位与江西暴雨的关系,以及青藏高原夏季热力状况可能对江西汛期降水的影响等方面,提出了对鄱阳湖高洪水位进行预报的思路和方法.
退田还湖对鄱阳湖洪水调控能力的影响
作者: 闵骞 刘影 马定国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单退  退田还湖  洪水效应  双退 
描述:利用实测资料统计了鄱阳湖近50年来湖盆形态和洪水水情的变化,表明由于围垦的作用,1954~1992年鄱阳湖面积共减小1 300 km2,容积共减少81×108m3,调节系数从17.3%下降到13.7
全文:利用实测资料统计了鄱阳湖近50年来湖盆形态和洪水水情的变化,表明由于围垦的作用,1954~1992年鄱阳湖面积共减小1 300 km2,容积共减少81×108m3,调节系数从17.3%下降到13.7
鄱阳湖湖口、外洲、梅港三站水沙变化及趋势分析(1955-2001年)
作者: 郭鹏 陈晓玲 刘影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沙变化  相关检验  趋势分析  鄱阳湖 
描述:对鄱阳湖流域三个主要控制站湖口、外洲和梅港多年(1955-2001年)水沙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滑动平均法,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线性回归检验方法对三个测站的水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表明,鄱阳湖泥沙出湖集中于长江大汛前的2-6月,在长江7-9月大汛期间,会出现长江泥沙倒灌鄱阳湖的情况.湖口站近期(1990-2001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幅都非常大,同上世纪80年代相比,年均径流量增加255.3×108 m3,年均减少沙量0.29×108t;外洲站近期的输沙量明显减少,沙量分别为70年代前、70年代、80年代的49.6%、48.7%和52.3%;梅港站径流量略微增加沙量无明显变化趋势.从入湖径流来看,赣江和信江占52.4%,入湖泥沙量占了76.0%以上.从赣江和信江水沙总体变化趋势来看,赣江径流量变化趋势不明显,而输沙量具有明显减少的趋势;信江径流量增加趋势明显,输沙量基本无明显趋势.鄱阳湖流域水沙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流域水利工程设施的修建极大地影响了流域水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全文:对鄱阳湖流域三个主要控制站湖口、外洲和梅港多年(1955-2001年)水沙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滑动平均法,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线性回归检验方法对三个测站的水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表明,鄱阳湖泥沙出湖集中于长江大汛前的2-6月,在长江7-9月大汛期间,会出现长江泥沙倒灌鄱阳湖的情况.湖口站近期(1990-2001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幅都非常大,同上世纪80年代相比,年均径流量增加255.3×108 m3,年均减少沙量0.29×108t;外洲站近期的输沙量明显减少,沙量分别为70年代前、70年代、80年代的49.6%、48.7%和52.3%;梅港站径流量略微增加沙量无明显变化趋势.从入湖径流来看,赣江和信江占52.4%,入湖泥沙量占了76.0%以上.从赣江和信江水沙总体变化趋势来看,赣江径流量变化趋势不明显,而输沙量具有明显减少的趋势;信江径流量增加趋势明显,输沙量基本无明显趋势.鄱阳湖流域水沙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流域水利工程设施的修建极大地影响了流域水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