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枯水期鄱阳湖及其滨湖水体氮磷等污染物分布与藻华风险研究
作者: 戴国飞 张伟 彭宁彦 楼倩 钟家有  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蓝藻水华  水污染  蓝藻毒素  鄱阳湖  滨湖水体 
描述:Pearson相关分析,为系统全面评估鄱阳湖整体水环境污染状况及藻华风险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得出主要结论如下:枯水期鄱阳湖及周边水体的营养盐浓度普遍偏高,如藻华关键指标因子总磷主湖区平均达到0.22 mg·L-1
全文:Pearson相关分析,为系统全面评估鄱阳湖整体水环境污染状况及藻华风险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得出主要结论如下:枯水期鄱阳湖及周边水体的营养盐浓度普遍偏高,如藻华关键指标因子总磷主湖区平均达到0.22 mg·L-1
鄱阳湖流域大型湖库水生生态环境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柘林湖为例
作者: 刘慧丽 戴国飞 张伟 廖兵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驱动力分析  柘林湖  鄱阳湖  水生生态环境 
描述:鄱阳湖流域内湖库资源众多,柘林湖作为鄱阳湖最大的入湖湖库,是鄱阳湖流域内最大的调节湖库,对鄱阳湖入湖径流有一定的影响,在鄱阳湖的入湖流量中占重要地位.本文以鄱阳湖流域内纳入水质良好湖泊的柘林湖为例,通过对柘林湖的形成及湖泊水系生态环境演变进行探讨,分析近30年来该湖水生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关键驱动力因子.综合研究表明:柘林湖水生生物多样性有下降趋势,水质有先变差后改善的趋势,其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流域内人口数量增加、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入湖污染负荷逐年增长、滨湖区生态安全屏障受人为破坏以及资源开发不合理等.只有处理好"人湖"和谐、"三次飞跃"和"四大转变",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集成研究和综合治理,才能行之有效地改善柘林湖水生生态环境,并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效应,从而保障鄱阳湖入湖"一湖清水".
全文:鄱阳湖流域内湖库资源众多,柘林湖作为鄱阳湖最大的入湖湖库,是鄱阳湖流域内最大的调节湖库,对鄱阳湖入湖径流有一定的影响,在鄱阳湖的入湖流量中占重要地位.本文以鄱阳湖流域内纳入水质良好湖泊的柘林湖为例,通过对柘林湖的形成及湖泊水系生态环境演变进行探讨,分析近30年来该湖水生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关键驱动力因子.综合研究表明:柘林湖水生生物多样性有下降趋势,水质有先变差后改善的趋势,其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流域内人口数量增加、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入湖污染负荷逐年增长、滨湖区生态安全屏障受人为破坏以及资源开发不合理等.只有处理好"人湖"和谐、"三次飞跃"和"四大转变",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集成研究和综合治理,才能行之有效地改善柘林湖水生生态环境,并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效应,从而保障鄱阳湖入湖"一湖清水".
鄱阳湖流域农村生活区面源污染特征及其影响
作者: 刘聚涛 钟家有 付敏 吴涛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环境变化  分散畜禽养殖污染  鄱阳湖流域  生活污染 
描述:。研究结果表明:(1)1991~2011年,鄱阳湖流域农村人口、生活污染、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分散畜禽养殖污染不断增加,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TN、TP和COD排放量增长了12.68
全文:。研究结果表明:(1)1991~2011年,鄱阳湖流域农村人口、生活污染、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分散畜禽养殖污染不断增加,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TN、TP和COD排放量增长了12.68
鄱阳湖氮、磷营养盐的滞留效应研究
作者: 胡春华 楼倩 丁文军 周文斌  来源:环境污染与防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营养盐  鄱阳湖  滞留效应 
描述:通过对鄱阳湖2010、2011年氮、磷输入与输出量的监测,分析鄱阳湖对氮、磷的滞留效应,探讨了影响氮、磷滞留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10、2011年鄱阳湖输入、输出的TP,总溶解性无机氮(DIN)浓度存在显著差异,输入浓度均明显高于输出浓度,表明鄱阳湖对氮、磷具有显著的滞留作用;TP浓度滞留效率普遍高于DIN浓度滞留效率,丰水期和枯水期TP、DIN浓度的年平均滞留效率分别为92.5%、87.5%和81.7%、80.4%,枯水期两者的差异较小;氮的实际滞留效率要高于磷的实际滞留效率,DIN的年平均实际滞留效率是TP的1.5倍,从季节分布上来看,丰水期氮、磷的实际滞留效率均高于枯水期,且TP、DIN的实际滞留效率随季节变化呈现出较一致的周期波动性;TP、DIN滞留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径流输入、非点源污染输入以及经湖口的输出,降雨、降尘、底泥释放、生物滞留对其影响相对较小;鄱阳湖氮、磷收支估算结果表明,氮的实际滞留效率稍高于磷的实际滞留效率,这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氮输入量大于磷输入量,以及氮、磷的滞留机制存在差异。
全文:通过对鄱阳湖2010、2011年氮、磷输入与输出量的监测,分析鄱阳湖对氮、磷的滞留效应,探讨了影响氮、磷滞留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10、2011年鄱阳湖输入、输出的TP,总溶解性无机氮(DIN)浓度存在显著差异,输入浓度均明显高于输出浓度,表明鄱阳湖对氮、磷具有显著的滞留作用;TP浓度滞留效率普遍高于DIN浓度滞留效率,丰水期和枯水期TP、DIN浓度的年平均滞留效率分别为92.5%、87.5%和81.7%、80.4%,枯水期两者的差异较小;氮的实际滞留效率要高于磷的实际滞留效率,DIN的年平均实际滞留效率是TP的1.5倍,从季节分布上来看,丰水期氮、磷的实际滞留效率均高于枯水期,且TP、DIN的实际滞留效率随季节变化呈现出较一致的周期波动性;TP、DIN滞留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径流输入、非点源污染输入以及经湖口的输出,降雨、降尘、底泥释放、生物滞留对其影响相对较小;鄱阳湖氮、磷收支估算结果表明,氮的实际滞留效率稍高于磷的实际滞留效率,这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氮输入量大于磷输入量,以及氮、磷的滞留机制存在差异。
鄱阳湖典型蚌类养殖区理化环境参数研究:以都昌水域为例
作者: 李艳红 钟家有 郭春晶  来源: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蚌类养殖区  环境参数 
描述:2008年至2011年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对鄱阳湖区都昌县蚌类养殖水体进行调查,探究理化环境参数的变化特征,运用SPSS 16.0进行环境因子与营养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温、pH和DO随季节性变化明显,丰水期和枯水期平均水温为29.4℃和8.6℃,pH为7.43和7.22,DO均值为7.11 mg/L和10.84 mg/L,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环境因子的年际变化趋势不一,水温升高趋势明显,DO经历缓慢下降的过程,pH有升高的趋势;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不明显,营养盐与环境因子相关性中,TP与水温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最大(r=-0.7102)。
全文:2008年至2011年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对鄱阳湖区都昌县蚌类养殖水体进行调查,探究理化环境参数的变化特征,运用SPSS 16.0进行环境因子与营养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温、pH和DO随季节性变化明显,丰水期和枯水期平均水温为29.4℃和8.6℃,pH为7.43和7.22,DO均值为7.11 mg/L和10.84 mg/L,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环境因子的年际变化趋势不一,水温升高趋势明显,DO经历缓慢下降的过程,pH有升高的趋势;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不明显,营养盐与环境因子相关性中,TP与水温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最大(r=-0.7102)。
基于HJ CCD影像的鄱阳湖总悬浮物浓度反演与时空化研究
作者: 张伟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1A/1B  HJ  水色遥感  总悬浮物浓度  鄱阳湖 
描述: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水体监测野外观测不便、数据获取困难等问题。本文以时间序列的HJ-1A/1B卫星CCD传感器数据为数据源,以鄱阳湖水体总悬浮物浓度变化遥感监测为目标,开展模型
全文: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水体监测野外观测不便、数据获取困难等问题。本文以时间序列的HJ-1A/1B卫星CCD传感器数据为数据源,以鄱阳湖水体总悬浮物浓度变化遥感监测为目标,开展模型
鄱阳湖泥鳅细胞遗传与繁殖生物学研究
作者: 张伟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RAPD  转铁蛋白  鄱阳湖  同工酶  繁殖  泥鳅  生长 
描述:泥鳅为分布广、数量多的普生型小型杂食性淡水食用鱼,体肥肉多,肉质细嫩鲜美。根据调查发现,湖泊或水塘中的泥鳅存在多种不同的体色,初步选育研究表明它们具有较为稳定的遗传特征,本文通过对鄱阳湖区分布的泥鳅的生物学性状进行分析,对其繁殖及其生长进行比较,以及运用生化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三种斑纹泥鳅加以研究,以期为鄱阳湖泥鳅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对分布于江西鄱阳湖地区的三种不同斑纹泥鳅的繁殖生物学及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体色可将其分为大花斑泥鳅、小花斑泥鳅及无花斑泥鳅三种。测定了可数可量性状、肥满度、成熟系数、相对怀卵量、受精率和产卵率等。结果表明不同斑纹泥鳅之间形态学的差异无显著性;肥满度在同种斑纹泥鳅雌雄之间差异极显著;相对怀卵量分别为:大花斑682.00±249.57粒/g、小花斑439.72±189.75粒/g、无花斑573.54±127.54粒/g;受精率方面分别为73.5±3.5707%、67.9±2.4820%、71.9±4.0546%,而孵化率分别为95±2.2361%,85±3.1623%,93±5.1769%。大花斑的关系方程式y=0.0077x~(2.9...
全文:泥鳅为分布广、数量多的普生型小型杂食性淡水食用鱼,体肥肉多,肉质细嫩鲜美。根据调查发现,湖泊或水塘中的泥鳅存在多种不同的体色,初步选育研究表明它们具有较为稳定的遗传特征,本文通过对鄱阳湖区分布的泥鳅的生物学性状进行分析,对其繁殖及其生长进行比较,以及运用生化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三种斑纹泥鳅加以研究,以期为鄱阳湖泥鳅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对分布于江西鄱阳湖地区的三种不同斑纹泥鳅的繁殖生物学及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体色可将其分为大花斑泥鳅、小花斑泥鳅及无花斑泥鳅三种。测定了可数可量性状、肥满度、成熟系数、相对怀卵量、受精率和产卵率等。结果表明不同斑纹泥鳅之间形态学的差异无显著性;肥满度在同种斑纹泥鳅雌雄之间差异极显著;相对怀卵量分别为:大花斑682.00±249.57粒/g、小花斑439.72±189.75粒/g、无花斑573.54±127.54粒/g;受精率方面分别为73.5±3.5707%、67.9±2.4820%、71.9±4.0546%,而孵化率分别为95±2.2361%,85±3.1623%,93±5.1769%。大花斑的关系方程式y=0.0077x~(2.9...
鄱阳湖泥鳅细胞遗传与繁殖生物学研究
作者: 张伟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RAPD  转铁蛋白  鄱阳湖  同工酶  繁殖  泥鳅  生长 
描述:泥鳅为分布广、数量多的普生型小型杂食性淡水食用鱼,体肥肉多,肉质细嫩鲜美。根据调查发现,湖泊或水塘中的泥鳅存在多种不同的体色,初步选育研究表明它们具有较为稳定的遗传特征,本文通过对鄱阳湖区分布的泥鳅的生物学性状进行分析,对其繁殖及其生长进行比较,以及运用生化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三种斑纹泥鳅加以研究,以期为鄱阳湖泥鳅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对分布于江西鄱阳湖地区的三种不同斑纹泥鳅的繁殖生物学及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体色可将其分为大花斑泥鳅、小花斑泥鳅及无花斑泥鳅三种。测定了可数可量性状、肥满度、成熟系数、相对怀卵量、受精率和产卵率等。结果表明不同斑纹泥鳅之间形态学的差异无显著性;肥满度在同种斑纹泥鳅雌雄之间差异极显著;相对怀卵量分别为:大花斑682.00±249.57粒/g、小花斑439.72±189.75粒/g、无花斑573.54±127.54粒/g;受精率方面分别为73.5±3.5707%、67.9±2.4820%、71.9±4.0546%,而孵化率分别为95±2.2361%,85±3.1623%,93±5.1769%。大花斑的关系方程式y=0.0077x~(2.9...
全文:泥鳅为分布广、数量多的普生型小型杂食性淡水食用鱼,体肥肉多,肉质细嫩鲜美。根据调查发现,湖泊或水塘中的泥鳅存在多种不同的体色,初步选育研究表明它们具有较为稳定的遗传特征,本文通过对鄱阳湖区分布的泥鳅的生物学性状进行分析,对其繁殖及其生长进行比较,以及运用生化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三种斑纹泥鳅加以研究,以期为鄱阳湖泥鳅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对分布于江西鄱阳湖地区的三种不同斑纹泥鳅的繁殖生物学及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体色可将其分为大花斑泥鳅、小花斑泥鳅及无花斑泥鳅三种。测定了可数可量性状、肥满度、成熟系数、相对怀卵量、受精率和产卵率等。结果表明不同斑纹泥鳅之间形态学的差异无显著性;肥满度在同种斑纹泥鳅雌雄之间差异极显著;相对怀卵量分别为:大花斑682.00±249.57粒/g、小花斑439.72±189.75粒/g、无花斑573.54±127.54粒/g;受精率方面分别为73.5±3.5707%、67.9±2.4820%、71.9±4.0546%,而孵化率分别为95±2.2361%,85±3.1623%,93±5.1769%。大花斑的关系方程式y=0.0077x~(2.9...
基于HJ CCD影像的鄱阳湖总悬浮物浓度反演与时空化研究
作者: 张伟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1A/1B  HJ  水色遥感  总悬浮物浓度  鄱阳湖 
描述: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水体监测野外观测不便、数据获取困难等问题。本文以时间序列的HJ-1A/1B卫星CCD传感器数据为数据源,以鄱阳湖水体总悬浮物浓度变化遥感监测为目标,开展模型
全文: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水体监测野外观测不便、数据获取困难等问题。本文以时间序列的HJ-1A/1B卫星CCD传感器数据为数据源,以鄱阳湖水体总悬浮物浓度变化遥感监测为目标,开展模型
鄱阳湖泥鳅细胞遗传与繁殖生物学研究
作者: 张伟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RAPD  转铁蛋白  鄱阳湖  同工酶  繁殖  泥鳅  生长 
描述:泥鳅为分布广、数量多的普生型小型杂食性淡水食用鱼,体肥肉多,肉质细嫩鲜美。根据调查发现,湖泊或水塘中的泥鳅存在多种不同的体色,初步选育研究表明它们具有较为稳定的遗传特征,本文通过对鄱阳湖区分布的泥鳅的生物学性状进行分析,对其繁殖及其生长进行比较,以及运用生化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三种斑纹泥鳅加以研究,以期为鄱阳湖泥鳅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对分布于江西鄱阳湖地区的三种不同斑纹泥鳅的繁殖生物学及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体色可将其分为大花斑泥鳅、小花斑泥鳅及无花斑泥鳅三种。测定了可数可量性状、肥满度、成熟系数、相对怀卵量、受精率和产卵率等。结果表明不同斑纹泥鳅之间形态学的差异无显著性;肥满度在同种斑纹泥鳅雌雄之间差异极显著;相对怀卵量分别为:大花斑682.00±249.57粒/g、小花斑439.72±189.75粒/g、无花斑573.54±127.54粒/g;受精率方面分别为73.5±3.5707%、67.9±2.4820%、71.9±4.0546%,而孵化率分别为95±2.2361%,85±3.1623%,93±5.1769%。大花斑的关系方程式y=0.0077x~(2.9...
全文:泥鳅为分布广、数量多的普生型小型杂食性淡水食用鱼,体肥肉多,肉质细嫩鲜美。根据调查发现,湖泊或水塘中的泥鳅存在多种不同的体色,初步选育研究表明它们具有较为稳定的遗传特征,本文通过对鄱阳湖区分布的泥鳅的生物学性状进行分析,对其繁殖及其生长进行比较,以及运用生化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三种斑纹泥鳅加以研究,以期为鄱阳湖泥鳅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对分布于江西鄱阳湖地区的三种不同斑纹泥鳅的繁殖生物学及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体色可将其分为大花斑泥鳅、小花斑泥鳅及无花斑泥鳅三种。测定了可数可量性状、肥满度、成熟系数、相对怀卵量、受精率和产卵率等。结果表明不同斑纹泥鳅之间形态学的差异无显著性;肥满度在同种斑纹泥鳅雌雄之间差异极显著;相对怀卵量分别为:大花斑682.00±249.57粒/g、小花斑439.72±189.75粒/g、无花斑573.54±127.54粒/g;受精率方面分别为73.5±3.5707%、67.9±2.4820%、71.9±4.0546%,而孵化率分别为95±2.2361%,85±3.1623%,93±5.1769%。大花斑的关系方程式y=0.0077x~(2.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