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5)
学位论文(3)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18)
按年份分组
2016(2)
2015(3)
2013(2)
2004(1)
2002(1)
2001(1)
1985(1)
1984(1)
1983(4)
1982(2)
按来源分组
江西科学(6)
动物分类学报(3)
华东交通大学(3)
江西省科学院院刊(2)
海洋与湖沼(2)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1)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草洲植被与钉螺血吸虫感染性年间变异的分析
作者: 王小红 王溪云 邹慧 张孔德 李峰 刘玮  来源: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钉螺  植被  鄱阳湖  草洲  血吸虫 
描述:目的 探讨鄱阳湖北部湖汊型草洲植被的覆盖度和钉螺的生长发育、钉螺血吸虫感染性年间变异的关系。方法 选定都昌县 6个草洲连续 3年进行植被覆盖度和螺情调查 ,对所获钉螺进行测量、解剖 ,并收集水文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3- 16 m高程的草洲 ,水淹日数越长 ,植被的覆盖度越低 ;同一草洲不同年间钉螺的生长发育与植被的覆盖度呈正相关 ;不同草洲不同年间钉螺血吸虫感染率以钉螺壳长 7.5 m m以上为最高 ,5 .5 - 7.5 mm为其次 ,5 .5 m m以下最低 ;草洲钉螺血吸虫感染性年间变异与植被的覆盖度无关 ,而与传染源的多少和管理措施的力度有关。结论 草洲水淹日数与植被的覆盖度呈负相关 ,钉螺壳长与植被的覆盖度呈正相关 ,感染性钉螺其壳长者感染率较高 ,钉螺血吸虫的感染率与植被的覆盖度无关。
全文:目的 探讨鄱阳湖北部湖汊型草洲植被的覆盖度和钉螺的生长发育、钉螺血吸虫感染性年间变异的关系。方法 选定都昌县 6个草洲连续 3年进行植被覆盖度和螺情调查 ,对所获钉螺进行测量、解剖 ,并收集水文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3- 16 m高程的草洲 ,水淹日数越长 ,植被的覆盖度越低 ;同一草洲不同年间钉螺的生长发育与植被的覆盖度呈正相关 ;不同草洲不同年间钉螺血吸虫感染率以钉螺壳长 7.5 m m以上为最高 ,5 .5 - 7.5 mm为其次 ,5 .5 m m以下最低 ;草洲钉螺血吸虫感染性年间变异与植被的覆盖度无关 ,而与传染源的多少和管理措施的力度有关。结论 草洲水淹日数与植被的覆盖度呈负相关 ,钉螺壳长与植被的覆盖度呈正相关 ,感染性钉螺其壳长者感染率较高 ,钉螺血吸虫的感染率与植被的覆盖度无关。
鄱阳湖钉螺体内吸虫尾蚴记述
作者: 王溪云 王小红 李裕卫 张孔德 李峰  来源: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钉螺  鄱阳湖  草洲  尾蚴 
描述:作者从 1999~ 2 0 0 0年共解剖鄱阳湖草洲钉螺 87146只 ,先后发现裸头类、矛口类、单盘类、微尾类、叉尾类、对盘类、无尾类尾蚴共 15种 ,本文将各种尾蚴的形态特征予以简介
全文:作者从 1999~ 2 0 0 0年共解剖鄱阳湖草洲钉螺 87146只 ,先后发现裸头类、矛口类、单盘类、微尾类、叉尾类、对盘类、无尾类尾蚴共 15种 ,本文将各种尾蚴的形态特征予以简介
鄱阳湖底质和植物中的氮磷及其对氮磷净化的贡献
作者: 李峰  来源:华东交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鄱阳湖底质和植物中的氮磷及其对氮磷净化的贡献
鄱阳湖底质和植物中的氮磷及其对氮磷净化的贡献
作者: 李峰  来源:华东交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鄱阳湖底质和植物中的氮磷及其对氮磷净化的贡献
鄱阳湖底质和植物中的氮磷及其对氮磷净化的贡献
作者: 李峰  来源:华东交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鄱阳湖底质和植物中的氮磷及其对氮磷净化的贡献
鄱阳湖鱼类寄生蠕虫名录
作者: 王溪云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侧条  寄生部位  侧殖吸虫  鱼类吸虫  线虫  未定种  复殖吸虫  鄱阳湖  棘头虫  寄生蠕虫 
描述:作者自1975年至1981年,对鄱阳湖的鱼类寄生蠕虫进行了调查研究,所获得的鱼类计9目13科49种.从这些鱼中所得到的寄生蠕虫是:吸虫——20科78种;绦虫——6科23种;线虫——9科19种;棘头虫——5科13种,共计40科65属133种,少数蠕虫因资料不全或数量不够未能定种.在这些蠕虫中有25个新种、8种系国内新记录(均已在各种学报或刊物上发表过)和91种系江西省新记录.
全文:作者自1975年至1981年,对鄱阳湖的鱼类寄生蠕虫进行了调查研究,所获得的鱼类计9目13科49种.从这些鱼中所得到的寄生蠕虫是:吸虫——20科78种;绦虫——6科23种;线虫——9科19种;棘头虫——5科13种,共计40科65属133种,少数蠕虫因资料不全或数量不够未能定种.在这些蠕虫中有25个新种、8种系国内新记录(均已在各种学报或刊物上发表过)和91种系江西省新记录.
鄱阳湖鱼类的寄生吸虫 Ⅰ.独睾科(Monorchiidae)吸虫三新种记述
作者: 王溪云  来源:动物分类学报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独睾科  侧殖吸虫  子宫末段  阴茎囊  卵黄腺  口吸盘  鄱阳湖  新种记述  腹吸盘  赣江下游 
描述:作者自1975年以来,陆续从鄱阳湖及赣江下游采集了一些鱼类寄生吸虫。经鉴定,独睾科(Monorchiidae Odhner,1911)中侧殖类吸虫计6种,除日本东方侧殖吸虫(Orien-totrema japonica Yamatuti,1938)、中华东方侧殖吸虫(O.siensi Want et Pan,1964)和
全文:作者自1975年以来,陆续从鄱阳湖及赣江下游采集了一些鱼类寄生吸虫。经鉴定,独睾科(Monorchiidae Odhner,1911)中侧殖类吸虫计6种,除日本东方侧殖吸虫(Orien-totrema japonica Yamatuti,1938)、中华东方侧殖吸虫(O.siensi Want et Pan,1964)和
鄱阳湖鱼类的寄生吸虫 Ⅱ.棘口科、发状科和血居科四新种记述
作者: 王溪云  来源:动物分类学报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棘口科  发状科  卵黄腺  口吸盘  鄱阳湖  血居科  新种记述  腹吸盘  血居吸虫  卵黄滤泡 
描述:作者在整理1975年以来所采集的鄱阳湖鱼类的寄生吸虫时,除独睾科(MonorchiidaeOdhner,1911)已记述三新种外,尚有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 Dietz,1909)二种、发状科(Gorgoderidae Looss,1901)和血居科(Sanguinicolidae Graff,1907)各一种,系文献未曾记载过。虫体描述系根据活体标本及盐酸卡红整体染色制片标本观察、测量(单位:毫米)。模式标本存江西省寄生虫病研究所。
全文:作者在整理1975年以来所采集的鄱阳湖鱼类的寄生吸虫时,除独睾科(MonorchiidaeOdhner,1911)已记述三新种外,尚有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 Dietz,1909)二种、发状科(Gorgoderidae Looss,1901)和血居科(Sanguinicolidae Graff,1907)各一种,系文献未曾记载过。虫体描述系根据活体标本及盐酸卡红整体染色制片标本观察、测量(单位:毫米)。模式标本存江西省寄生虫病研究所。
鄱阳湖鱼类的寄生吸虫——Ⅵ.孔肠科等四科的四新种记述
作者: 王溪云  来源:动物分类学报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卵黄腺  口吸盘  卵巢  鄱阳湖  生殖孔  新种记述  腹吸盘  卵大小  血居吸虫  动物分类学 
描述:作者在整理1975—1981年所搜集的鱼类寄生吸虫时,又发现孔肠科(OpecoelidaeOzaki,1925)、独睾科(Monorchiidae,Odhner 1911)、血居科(Sanguinicolidae Graff,1907)和斜睾科(Plagiorchidae Luhe,1901)各有一新种,系文献未曾记载过,现描记于下。虫体描述系根据活体标本和盐酸卡红染色标本观察、测量(单位:毫米)结果。模式标本存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全文:作者在整理1975—1981年所搜集的鱼类寄生吸虫时,又发现孔肠科(OpecoelidaeOzaki,1925)、独睾科(Monorchiidae,Odhner 1911)、血居科(Sanguinicolidae Graff,1907)和斜睾科(Plagiorchidae Luhe,1901)各有一新种,系文献未曾记载过,现描记于下。虫体描述系根据活体标本和盐酸卡红染色标本观察、测量(单位:毫米)结果。模式标本存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鄱阳湖鱼类的寄生吸虫——Ⅴ.发状科及其两新种
作者: 王溪云  来源:海洋与湖沼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寄生  新种  肠管  叶形属  发状科  卵黄腺  鄱阳湖  腹吸盘  卵大小  分叶 
描述:发状科(Gorgoderidae Looss,1901)吸虫,在美国、日本、印度、苏联、中国,非洲及欧洲等地区均有报道,其种类亦日渐增多。在我国首先由杜氏(1930)在成都淡水虾内发现,其后有吴光、蔡尚达(1955)、郎所、怀明德、金大雄、王伟俊、潘金培和福建师范大学共报道叶形属吸虫13种,其中寄生于鱼类者11种。作者自1975—
全文:发状科(Gorgoderidae Looss,1901)吸虫,在美国、日本、印度、苏联、中国,非洲及欧洲等地区均有报道,其种类亦日渐增多。在我国首先由杜氏(1930)在成都淡水虾内发现,其后有吴光、蔡尚达(1955)、郎所、怀明德、金大雄、王伟俊、潘金培和福建师范大学共报道叶形属吸虫13种,其中寄生于鱼类者11种。作者自197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