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典型苔草湿地生物量季节变化及固碳功能评价
作者: 吴琴 尧波 朱丽丽 幸瑞新 胡启武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量  鄱阳湖  净初级生产力  湿地  灰化苔草 
描述: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NPP)。结果表明:1)苔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模式,变化范围分别为146.08~1 770.67、1 806.27~4 032.56g/m2;地下生物量与地上
全文: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NPP)。结果表明:1)苔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模式,变化范围分别为146.08~1 770.67、1 806.27~4 032.56g/m2;地下生物量与地上
鄱阳湖典型苔草湿地生物量季节变化及固碳功能评价
作者: 吴琴 尧波 朱丽丽 幸瑞新 胡启武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量  鄱阳湖  净初级生产力  湿地  灰化苔草 
描述: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NPP)。结果表明:1)苔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模式,变化范围分别为146.08~1 770.67、1 806.27~4 032.56g/m2;地下生物量与地上
全文: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NPP)。结果表明:1)苔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模式,变化范围分别为146.08~1 770.67、1 806.27~4 032.56g/m2;地下生物量与地上
鄱阳湖沙山植物叶片与土壤C:N、C:P沿沙化梯度分布特征
作者: 付姗 吴琴 郑艳明 胡启武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碳磷比  化学计量学  鄱阳湖沙山  碳氮比 
描述::(1)植物叶片C∶N、C∶P分布范围为18.5~127.3、169.8~507.1,平均值分别为43.1、341.8;土壤0~10、10~30、30~50cm层C∶N变化范围分别为9.8~46.3
全文::(1)植物叶片C∶N、C∶P分布范围为18.5~127.3、169.8~507.1,平均值分别为43.1、341.8;土壤0~10、10~30、30~50cm层C∶N变化范围分别为9.8~46.3
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及压力分析
作者: 廖富强 刘影 叶慕亚 郑林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鄱阳湖  压力  典型湿地  脆弱性 
描述:采用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完整的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为0.768,属于轻度脆弱状态;在亚类指标中,生态特征脆弱状态为0.732.处于轻度脆弱状态,整体功能脆弱状态为0.868,处于微脆弱状态,社会环境脆弱状态为0.668,处于轻度脆弱状态。通过压力分析,发现影响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外部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围垦、不当的消灭血吸虫病措施、经济贫困与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亟待加强的湿地管理体制。
全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完整的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为0.768,属于轻度脆弱状态;在亚类指标中,生态特征脆弱状态为0.732.处于轻度脆弱状态,整体功能脆弱状态为0.868,处于微脆弱状态,社会环境脆弱状态为0.668,处于轻度脆弱状态。通过压力分析,发现影响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外部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围垦、不当的消灭血吸虫病措施、经济贫困与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亟待加强的湿地管理体制。
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技术模式研究
作者: 鄢帮有 刘青 万金保 郑林 夏雨 黄齐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保护  鄱阳湖  技术模式  资源利用 
描述: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泊,也是国际重要湿地,在维系长江水量平衡和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功能。近年来,鄱阳湖生态环境受到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威胁,主要表现为: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湖泊生态功能下降,流域生物多样性减少,水生植被萎缩,水污染程度日趋严重。湖区内产业结构和资源利用的不合理也限制了其经济发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的确立要求江西尽快探索出一条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双赢之路。结合鄱阳湖区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现状,通过2a多的集成研究与示范,已形成了湿地恢复、沙化综合治理、农业污染治理和资源合理利用等十多种技术模式,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了农民收入,为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
全文: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泊,也是国际重要湿地,在维系长江水量平衡和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功能。近年来,鄱阳湖生态环境受到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威胁,主要表现为: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湖泊生态功能下降,流域生物多样性减少,水生植被萎缩,水污染程度日趋严重。湖区内产业结构和资源利用的不合理也限制了其经济发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的确立要求江西尽快探索出一条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双赢之路。结合鄱阳湖区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现状,通过2a多的集成研究与示范,已形成了湿地恢复、沙化综合治理、农业污染治理和资源合理利用等十多种技术模式,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了农民收入,为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