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从石钟山石窟看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
作者: 赵志琴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阿吒力教  佛教密宗  白族文化  石钟山石窟  大理地区  本土化 
描述:剑川石钟山石窟名冠南天,开凿于1000多年前的南诏大理国时期。它以宗教、皇室活动、社会世俗、中外文化交流、生殖崇拜等造像内容和精细、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云南历史上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资料。 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密宗传入云南大理地区,与当地的土著宗教从斗争到适应,并吸收融合了儒学思想、道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等多种文化养分,最终形成了密宗新教派——阿吒力教。由于得到皇室及贵族的支持,阿吒力教曾一度登上南诏、大理国时期“国教”的宝座,对大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剑川石钟山石窟正是这一时期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本土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阿吒力教的集大成者。 本文以石钟山石窟的造像及其反映的文化为基点,参考其他的著作、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等方法,对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现象试做一个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论述。 论文总体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的概况,指出它是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集大成者。第二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大约在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由印度传入云南大理地区。第三部分,论述佛教密宗传入大理地区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背景。第四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进程。第五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所体现的密宗本土化。第六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对白族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全文:剑川石钟山石窟名冠南天,开凿于1000多年前的南诏大理国时期。它以宗教、皇室活动、社会世俗、中外文化交流、生殖崇拜等造像内容和精细、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云南历史上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资料。 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密宗传入云南大理地区,与当地的土著宗教从斗争到适应,并吸收融合了儒学思想、道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等多种文化养分,最终形成了密宗新教派——阿吒力教。由于得到皇室及贵族的支持,阿吒力教曾一度登上南诏、大理国时期“国教”的宝座,对大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剑川石钟山石窟正是这一时期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本土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阿吒力教的集大成者。 本文以石钟山石窟的造像及其反映的文化为基点,参考其他的著作、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等方法,对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现象试做一个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论述。 论文总体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的概况,指出它是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集大成者。第二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大约在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由印度传入云南大理地区。第三部分,论述佛教密宗传入大理地区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背景。第四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进程。第五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所体现的密宗本土化。第六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对白族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从石钟山石窟看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
作者: 赵志琴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阿吒力教  佛教密宗  白族文化  石钟山石窟  大理地区  本土化 
描述:剑川石钟山石窟名冠南天,开凿于1000多年前的南诏大理国时期。它以宗教、皇室活动、社会世俗、中外文化交流、生殖崇拜等造像内容和精细、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云南历史上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资料。 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密宗传入云南大理地区,与当地的土著宗教从斗争到适应,并吸收融合了儒学思想、道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等多种文化养分,最终形成了密宗新教派——阿吒力教。由于得到皇室及贵族的支持,阿吒力教曾一度登上南诏、大理国时期“国教”的宝座,对大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剑川石钟山石窟正是这一时期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本土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阿吒力教的集大成者。 本文以石钟山石窟的造像及其反映的文化为基点,参考其他的著作、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等方法,对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现象试做一个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论述。 论文总体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的概况,指出它是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集大成者。第二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大约在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由印度传入云南大理地区。第三部分,论述佛教密宗传入大理地区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背景。第四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进程。第五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所体现的密宗本土化。第六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对白族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全文:剑川石钟山石窟名冠南天,开凿于1000多年前的南诏大理国时期。它以宗教、皇室活动、社会世俗、中外文化交流、生殖崇拜等造像内容和精细、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云南历史上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资料。 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密宗传入云南大理地区,与当地的土著宗教从斗争到适应,并吸收融合了儒学思想、道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等多种文化养分,最终形成了密宗新教派——阿吒力教。由于得到皇室及贵族的支持,阿吒力教曾一度登上南诏、大理国时期“国教”的宝座,对大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剑川石钟山石窟正是这一时期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本土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阿吒力教的集大成者。 本文以石钟山石窟的造像及其反映的文化为基点,参考其他的著作、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等方法,对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现象试做一个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论述。 论文总体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的概况,指出它是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集大成者。第二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大约在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由印度传入云南大理地区。第三部分,论述佛教密宗传入大理地区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背景。第四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进程。第五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所体现的密宗本土化。第六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对白族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从石钟山石窟看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
作者: 赵志琴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阿吒力教  佛教密宗  白族文化  石钟山石窟  大理地区  本土化 
描述:剑川石钟山石窟名冠南天,开凿于1000多年前的南诏大理国时期。它以宗教、皇室活动、社会世俗、中外文化交流、生殖崇拜等造像内容和精细、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云南历史上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资料。 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密宗传入云南大理地区,与当地的土著宗教从斗争到适应,并吸收融合了儒学思想、道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等多种文化养分,最终形成了密宗新教派——阿吒力教。由于得到皇室及贵族的支持,阿吒力教曾一度登上南诏、大理国时期“国教”的宝座,对大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剑川石钟山石窟正是这一时期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本土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阿吒力教的集大成者。 本文以石钟山石窟的造像及其反映的文化为基点,参考其他的著作、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等方法,对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现象试做一个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论述。 论文总体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的概况,指出它是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集大成者。第二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大约在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由印度传入云南大理地区。第三部分,论述佛教密宗传入大理地区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背景。第四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进程。第五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所体现的密宗本土化。第六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对白族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全文:剑川石钟山石窟名冠南天,开凿于1000多年前的南诏大理国时期。它以宗教、皇室活动、社会世俗、中外文化交流、生殖崇拜等造像内容和精细、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云南历史上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资料。 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密宗传入云南大理地区,与当地的土著宗教从斗争到适应,并吸收融合了儒学思想、道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等多种文化养分,最终形成了密宗新教派——阿吒力教。由于得到皇室及贵族的支持,阿吒力教曾一度登上南诏、大理国时期“国教”的宝座,对大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剑川石钟山石窟正是这一时期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本土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阿吒力教的集大成者。 本文以石钟山石窟的造像及其反映的文化为基点,参考其他的著作、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等方法,对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现象试做一个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论述。 论文总体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的概况,指出它是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集大成者。第二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大约在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由印度传入云南大理地区。第三部分,论述佛教密宗传入大理地区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背景。第四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进程。第五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所体现的密宗本土化。第六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对白族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鄱阳湖乐安河流域水质监测优化布点
作者: 弓晓峰 陈春丽 赵晋 刘春英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优化布点  相关分析  聚类法  物元分析  乐安河 
描述:采用鄱阳湖乐安河流域13个监测断面1995-2002年8年的污染指标的监测平均值作为原始数据,应用物元分析法对各监测断面进行优化.在确定最佳和最次理想点的基础上,建立标准物元矩阵和节域物元矩阵,并结合综合关联函数,选出优化点位.同时应用相关分析中的距离分析和K-均值聚类法确定各监测点所属类别.综合这三种优化结果,最终确定乐安河流域可以由传统的13个监测点位优化为9个监测点位.
全文:采用鄱阳湖乐安河流域13个监测断面1995-2002年8年的污染指标的监测平均值作为原始数据,应用物元分析法对各监测断面进行优化.在确定最佳和最次理想点的基础上,建立标准物元矩阵和节域物元矩阵,并结合综合关联函数,选出优化点位.同时应用相关分析中的距离分析和K-均值聚类法确定各监测点所属类别.综合这三种优化结果,最终确定乐安河流域可以由传统的13个监测点位优化为9个监测点位.
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种植业发展研究
作者: 黄国勤 王淑彬 蒋海燕 赵小敏 石庆华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种植业  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 
描述: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简称“湖区”)种植业的发展在“湖区”乃至江西全省农业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在简述“湖区”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种植业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湖区”种植业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湖区”种植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对促进“湖区”农业及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全文: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简称“湖区”)种植业的发展在“湖区”乃至江西全省农业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在简述“湖区”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种植业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湖区”种植业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湖区”种植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对促进“湖区”农业及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鄱阳湖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预测
作者: 崔丽娟 陈文波 赵小汎 张曼胤  来源:福建林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预测  马尔柯夫模型  灰色模型 
描述:本文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建立了鄱阳湖湿地区新建县1996-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库,结合统计数据,运用马尔科夫与GM(1,1)2种预测方法对研究区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
全文:本文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建立了鄱阳湖湿地区新建县1996-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库,结合统计数据,运用马尔科夫与GM(1,1)2种预测方法对研究区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
鄱阳湖流域生态足迹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
作者: 赖发英 魏雪娇 卢年春 宫松 赵振纪  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流域  生态协调系数  生态足迹 
描述:生态足迹是一种基于消费而度量区域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参考方法。本文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对鄱阳湖流域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鄱阳湖流域存在赤字生态,生态协调系数DS=1.3802<1.414,表明本地区的发展模式是属于基本不可持续的。
全文:生态足迹是一种基于消费而度量区域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参考方法。本文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对鄱阳湖流域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鄱阳湖流域存在赤字生态,生态协调系数DS=1.3802<1.414,表明本地区的发展模式是属于基本不可持续的。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