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特征
作者: 胡春华 张培 曾思苗 周文斌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不同形态氮  时空分布 
描述:水体总氮含量年平均值是1. 50 mg/L,硝酸盐氮含量平均值为0. 84 mg/L,氨氮含量年平均值是0. 37 mg/L,丰水期不同形态氮的含量均明显低于枯水期;在空间分布上,枯水期硝酸盐氮、氨氮主航道
全文:水体总氮含量年平均值是1. 50 mg/L,硝酸盐氮含量平均值为0. 84 mg/L,氨氮含量年平均值是0. 37 mg/L,丰水期不同形态氮的含量均明显低于枯水期;在空间分布上,枯水期硝酸盐氮、氨氮主航道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湖区氮磷营养盐影响的模拟研究
作者: 胡春华 施伟 胡龙飞 周文斌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营养盐  水利工程  鄱阳湖  EFDC模型 
描述:运用EFDC模型构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与主湖区的二维模型,使用Delft3D软件划分研究区域网格,并以2010年实测TIN、TP数据为初始条件,模拟水利枢纽运行前后湖区氮磷营养盐的变化特征,验证结果显示TIN和TP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证明了模型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水利枢纽运行后,枯水期湖区TIN、TP浓度分别增长20.42%和20.55%,达到2.86和0.44mg/L,饶河是湖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平水期湖区TIN、TP浓度分别增长13.39%和12.90%,达到2.08和0.18mg/L,赣江主支与修河的汇流是湖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枢纽对氮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磷素的控制上;在以松门山为界的南、北湖区,TIN表现出北湖区>南湖区,TP为南湖区>北湖区的变化特征;湖区N/P比值为9.27,比实测值低2.91%,磷素污染较重。
全文:运用EFDC模型构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与主湖区的二维模型,使用Delft3D软件划分研究区域网格,并以2010年实测TIN、TP数据为初始条件,模拟水利枢纽运行前后湖区氮磷营养盐的变化特征,验证结果显示TIN和TP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证明了模型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水利枢纽运行后,枯水期湖区TIN、TP浓度分别增长20.42%和20.55%,达到2.86和0.44mg/L,饶河是湖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平水期湖区TIN、TP浓度分别增长13.39%和12.90%,达到2.08和0.18mg/L,赣江主支与修河的汇流是湖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枢纽对氮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磷素的控制上;在以松门山为界的南、北湖区,TIN表现出北湖区>南湖区,TP为南湖区>北湖区的变化特征;湖区N/P比值为9.27,比实测值低2.91%,磷素污染较重。
鄱阳湖流域溶解态重金属行为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作者: 胡春华 周鹏 黄萍 杜洁 周文斌  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溶解态  鄱阳湖  行为特征  重金属  健康风险 
描述:大小依次为湖区>信江>抚河>赣江>乐安江>修河,由化学非致癌物Cu、Zn、Pb引起的健康危害的个人年均风险值远低于国家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通过饮水途径最大可接受风险值5.00×10-5a-1,而化学
全文:大小依次为湖区>信江>抚河>赣江>乐安江>修河,由化学非致癌物Cu、Zn、Pb引起的健康危害的个人年均风险值远低于国家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通过饮水途径最大可接受风险值5.00×10-5a-1,而化学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鄱阳湖表层水体总悬浮颗粒物浓度遥感反演
作者: 江辉 周文斌 刘小真  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神经网络  遥感  总悬浮颗粒物 
描述:为进一步提高湖泊总悬浮颗粒物浓度遥感反演的准确性,引进适应复杂非线性映射的RBF神经网络模型,以鄱阳湖通江湖体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实测水体悬浮颗粒物浓度和MODIS遥感数据,对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了RBF神经网络悬浮颗粒物浓度反演模型,神经元个数为8个,误差性能目标值为0.001,对悬浮颗粒物浓度进行反演。研究结果表明,验证样本相关系数R2=0.956 8,均方根误差RMSE=0.54。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反演水悬浮颗粒物浓度是有效的,其反演结果优于非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
全文:为进一步提高湖泊总悬浮颗粒物浓度遥感反演的准确性,引进适应复杂非线性映射的RBF神经网络模型,以鄱阳湖通江湖体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实测水体悬浮颗粒物浓度和MODIS遥感数据,对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了RBF神经网络悬浮颗粒物浓度反演模型,神经元个数为8个,误差性能目标值为0.001,对悬浮颗粒物浓度进行反演。研究结果表明,验证样本相关系数R2=0.956 8,均方根误差RMSE=0.54。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反演水悬浮颗粒物浓度是有效的,其反演结果优于非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
鄱阳湖流域水化学主离子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作者: 胡春华 周文斌 夏思奇  来源:环境化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相关性  主离子  水化学类型  鄱阳湖流域  Gibbs 
描述:系统采集了鄱阳湖流域湖水、河水,分析测定各单元水体主离子组成.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枯水期主离子浓度大于丰水期主离子浓度,TDS集中在60—100 mg.L-1,属于弱矿化度水;总硬度浓度40—60
全文:系统采集了鄱阳湖流域湖水、河水,分析测定各单元水体主离子组成.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枯水期主离子浓度大于丰水期主离子浓度,TDS集中在60—100 mg.L-1,属于弱矿化度水;总硬度浓度40—60
鄱阳湖康山和湖口水域鱼、贝类体内有机氯农药残留现状
作者: 孙芳 黄云 刘志刚 周文斌 吴小平  来源: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湖口  康山  鄱阳湖  滴滴涕(DDTs)  六六六(BHCs)  六氯苯(HCB) 
描述:为了解鄱阳湖生物体内有机氯农药的残留和富集状况,分析了康山水域的2种鱼类和1种贝类以及湖口水域的3种鱼类和3种贝类体内的六六六(BHCs)、滴滴涕(DDTs)和六氯苯(HCB)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
全文:为了解鄱阳湖生物体内有机氯农药的残留和富集状况,分析了康山水域的2种鱼类和1种贝类以及湖口水域的3种鱼类和3种贝类体内的六六六(BHCs)、滴滴涕(DDTs)和六氯苯(HCB)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
鄱阳湖氮磷营养盐变化特征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
作者: 胡春华 周文斌 王毛兰 魏志巍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营养盐  相关性  鄱阳湖  潜在性  富营养化评价 
描述:的上游污染物浓度远小于下游污染值,湖区向出湖口浓度有增高趋势.N/P值从10月份的7.8上升至1月份的31.2,随后下降到4月份的7.4,在7月份又上升至8.9.氮磷营养盐和pH表现出不同的相关
全文:的上游污染物浓度远小于下游污染值,湖区向出湖口浓度有增高趋势.N/P值从10月份的7.8上升至1月份的31.2,随后下降到4月份的7.4,在7月份又上升至8.9.氮磷营养盐和pH表现出不同的相关
鄱阳湖康山沉积物柱状样中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估
作者: 黄云 钟恢明 周文斌 胡春华 吴小平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有机氯  沉积物  风险评价  鄱阳湖 
描述:分析了鄱阳湖康山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情况,发现样品中DDT及其代谢产物、HCH的异构体和六氯苯部分被检出。其中-δHCH、γ-HCH、β-HCH的残留水平最高,平均值分别达到0.42 ng/g、0.35 ng/g和0.27 ng/g(干重),沉积物的HCHs含量明显高于DDTs。有机氯农药的主要来源为地表径流入湖、大气沉降和工业污水排放。根据风险评估值进行对比,鄱阳湖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生态风险较低。
全文:分析了鄱阳湖康山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情况,发现样品中DDT及其代谢产物、HCH的异构体和六氯苯部分被检出。其中-δHCH、γ-HCH、β-HCH的残留水平最高,平均值分别达到0.42 ng/g、0.35 ng/g和0.27 ng/g(干重),沉积物的HCHs含量明显高于DDTs。有机氯农药的主要来源为地表径流入湖、大气沉降和工业污水排放。根据风险评估值进行对比,鄱阳湖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生态风险较低。
鄱阳湖流域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特征及风险评估
作者: 龙智勇 周文斌 胡春华 王毛兰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沉积物  鄱阳湖流域  风险评估 
描述:(HCB)在几乎所有采样点都有检出,含量分别是未检出~12.95 ng/g、0.75~12.57ng/g、未检出~10.8。所测样品中大部分WDDT/(WDDE+WDDD)>1,表明有新的DDT输入
全文:(HCB)在几乎所有采样点都有检出,含量分别是未检出~12.95 ng/g、0.75~12.57ng/g、未检出~10.8。所测样品中大部分WDDT/(WDDE+WDDD)>1,表明有新的DDT输入
鄱阳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长距离传输潜力模拟
作者: 弓晓峰 向洪锐 陈春丽 周文斌 王佳佳 刘春英 曾艳  来源:环境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总持久性  鄱阳湖  长距离迁移潜力  TaPL3模型 
描述:利用TaPL3模型模拟研究了鄱阳湖5种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长距离迁移潜力(LRTP)和总持久性(Pov),比较了不同污染物特征迁移距离(CTD)和Pov的大小,并以p,p’-DDT为例对关键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p,p’-DDT、γ-HCH、HCB、PCP和2,3,7,8-TCDD排放到大气中,特征迁移距离(CTDAir)在432 km(2,3,7,8-TCDD)~86479 km(HCB)之间,总持久性(PovAir)在85.6 d(PCP)~2231 d(HCB)之间,土壤相是POPs的主要归宿,约占72.0%;排放到水体中,特征迁移距离(CTDWater)在4207 km(PCP)~1.19×105km(γ-HCH)之间,总持久性(PovWater)在103 d(PCP)~2890 d(HCB)之间,沉积物相是POPs的主要归宿,约占52.5%.环境介质中的半衰期和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是影响污染物CTD和Pov的主要理化性质参数.与同类研究相比,相关POPs在鄱阳湖的CTDAir处于中间水平,但CTDWater偏高,这与鄱阳湖的水体深度和水体流速这两个对CTDWater影响显著的参数较其它研究区域高有关.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POPs的环境过程及环境风险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利用TaPL3模型模拟研究了鄱阳湖5种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长距离迁移潜力(LRTP)和总持久性(Pov),比较了不同污染物特征迁移距离(CTD)和Pov的大小,并以p,p’-DDT为例对关键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p,p’-DDT、γ-HCH、HCB、PCP和2,3,7,8-TCDD排放到大气中,特征迁移距离(CTDAir)在432 km(2,3,7,8-TCDD)~86479 km(HCB)之间,总持久性(PovAir)在85.6 d(PCP)~2231 d(HCB)之间,土壤相是POPs的主要归宿,约占72.0%;排放到水体中,特征迁移距离(CTDWater)在4207 km(PCP)~1.19×105km(γ-HCH)之间,总持久性(PovWater)在103 d(PCP)~2890 d(HCB)之间,沉积物相是POPs的主要归宿,约占52.5%.环境介质中的半衰期和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是影响污染物CTD和Pov的主要理化性质参数.与同类研究相比,相关POPs在鄱阳湖的CTDAir处于中间水平,但CTDWater偏高,这与鄱阳湖的水体深度和水体流速这两个对CTDWater影响显著的参数较其它研究区域高有关.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POPs的环境过程及环境风险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