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5)
学位论文(3)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8)
按年份分组
2013(2)
2010(1)
2009(1)
2008(3)
2007(1)
按来源分组
南昌大学(3)
生态环境学报(1)
安徽农业科学(1)
安全与环境学报(1)
环境科学与技术(1)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
相关搜索词
赣江及鄱阳湖春夏两季微囊藻毒素的污染研究
作者: 金静 刘小真 李明俊  来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微囊藻毒素  赣江 
描述:目的了解赣江流域源水及鄱阳湖水质微囊藻毒素(MC)污染状况。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赣江及鄱阳湖采样点水样中MC的含量。结果春夏两季赣江源水MC检出结果呈阳性,水样MC浓度7月高于4月;鄱阳湖水域样品(MC)浓度变化不大。测出赣江水样MC浓度范围在0.04~1.36μg/L之间,水厂未检出MC。结论赣江流域均受到不同程度MC污染。应采取预防措施,控制赣江流域和鄱阳湖湖区MC的污染。
全文:目的了解赣江流域源水及鄱阳湖水质微囊藻毒素(MC)污染状况。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赣江及鄱阳湖采样点水样中MC的含量。结果春夏两季赣江源水MC检出结果呈阳性,水样MC浓度7月高于4月;鄱阳湖水域样品(MC)浓度变化不大。测出赣江水样MC浓度范围在0.04~1.36μg/L之间,水厂未检出MC。结论赣江流域均受到不同程度MC污染。应采取预防措施,控制赣江流域和鄱阳湖湖区MC的污染。
鄱阳湖水域DW采样点底泥重金属垂直污染分析
作者: 胡利娜 刘小真 周文斌 李庆义 金静 张璟  来源:环境科学与技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垂直污染  临水垂直插管法  底泥  重金会属 
描述:为了建立鄱阳湖水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相关研究方法,了解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规律,并探讨底泥中重金属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年代分布变化,采用助推式柱状土壤采样器通过临水垂直插管法采集鄱阳湖水域底质样品,利用微波消解-ICP-AES分析体系对柱状样中不同深度的样品,进行Cu、Pb、Cr等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柱状DW采样点泥样中重金属浓度大小依次是Mn>Pb>Cr>Cu>Ni,其含量随深度变化呈锯齿状多峰分布特征,且锯齿形状很相似,由深至浅总体有上升的趋势.Cu、Mn含量随年代变化也呈锯齿型分布,Cu含量1964年最高(125.115mg/kg),Mn含量1990年最高(1165.119mg/kg),分别是背景值的5.1、3.5倍.
全文:为了建立鄱阳湖水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相关研究方法,了解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规律,并探讨底泥中重金属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年代分布变化,采用助推式柱状土壤采样器通过临水垂直插管法采集鄱阳湖水域底质样品,利用微波消解-ICP-AES分析体系对柱状样中不同深度的样品,进行Cu、Pb、Cr等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柱状DW采样点泥样中重金属浓度大小依次是Mn>Pb>Cr>Cu>Ni,其含量随深度变化呈锯齿状多峰分布特征,且锯齿形状很相似,由深至浅总体有上升的趋势.Cu、Mn含量随年代变化也呈锯齿型分布,Cu含量1964年最高(125.115mg/kg),Mn含量1990年最高(1165.119mg/kg),分别是背景值的5.1、3.5倍.
鄱阳湖流域底质重金属及杀虫剂类POPs垂直污染分布特征
作者: 刘小真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流域底质原柱外加溶液渗出法  重金属元素  杀虫剂类POPs  年度分布  垂直污染  临水垂直插管法 
描述: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96.8%的流域面积位于江西省境内,具有很强的区域特色。基于采样方法“临水垂直插管法”(Adjacent water vertical spilemethod)的创新及助推式柱状土壤采样器的研制,利用2006年10月底~11月初,鄱阳湖的低水位采集湖区样品。以底质重金属及杀虫剂类POPs(即OCPs)为切入点,开展鄱阳湖流域底质重金属及杀虫剂类POPs垂直污染研究,结合沉积率探讨年度污染特征,并对底质重金属及POPs的迁移规律、相关影响因素以及生态毒性进行了探讨,从而对鄱阳湖重金属及杀虫剂类POPs的污染进行了科学评价。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乐安江中上游底质重金属的污染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底质不同深度的检测值相差较大,与德兴铜矿的开采与运转密切相关,有较好的年度分布特征。德兴铜矿大污河底质24cm深度重金属Cu、Mn含量分别为727.201mg/kg、256.663mg/kg;表层Cu、Mn两元素的含量趋于降低,分别为334.714mg/kg、162.091mg/kg;Pb、Cr两元素的含量有上升趋势,表层分别为103.431mg/kg、195.713mg/kg,Ni的含量与深度...
全文: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96.8%的流域面积位于江西省境内,具有很强的区域特色。基于采样方法“临水垂直插管法”(Adjacent water vertical spilemethod)的创新及助推式柱状土壤采样器的研制,利用2006年10月底~11月初,鄱阳湖的低水位采集湖区样品。以底质重金属及杀虫剂类POPs(即OCPs)为切入点,开展鄱阳湖流域底质重金属及杀虫剂类POPs垂直污染研究,结合沉积率探讨年度污染特征,并对底质重金属及POPs的迁移规律、相关影响因素以及生态毒性进行了探讨,从而对鄱阳湖重金属及杀虫剂类POPs的污染进行了科学评价。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乐安江中上游底质重金属的污染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底质不同深度的检测值相差较大,与德兴铜矿的开采与运转密切相关,有较好的年度分布特征。德兴铜矿大污河底质24cm深度重金属Cu、Mn含量分别为727.201mg/kg、256.663mg/kg;表层Cu、Mn两元素的含量趋于降低,分别为334.714mg/kg、162.091mg/kg;Pb、Cr两元素的含量有上升趋势,表层分别为103.431mg/kg、195.713mg/kg,Ni的含量与深度...
鄱阳湖流域底质重金属及杀虫剂类POPs垂直污染分布特征
作者: 刘小真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流域底质原柱外加溶液渗出法  重金属元素  杀虫剂类POPs  年度分布  垂直污染  临水垂直插管法 
描述: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96.8%的流域面积位于江西省境内,具有很强的区域特色。基于采样方法“临水垂直插管法”(Adjacent water vertical spilemethod)的创新及助推式柱状土壤采样器的研制,利用2006年10月底~11月初,鄱阳湖的低水位采集湖区样品。以底质重金属及杀虫剂类POPs(即OCPs)为切入点,开展鄱阳湖流域底质重金属及杀虫剂类POPs垂直污染研究,结合沉积率探讨年度污染特征,并对底质重金属及POPs的迁移规律、相关影响因素以及生态毒性进行了探讨,从而对鄱阳湖重金属及杀虫剂类POPs的污染进行了科学评价。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乐安江中上游底质重金属的污染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底质不同深度的检测值相差较大,与德兴铜矿的开采与运转密切相关,有较好的年度分布特征。德兴铜矿大污河底质24cm深度重金属Cu、Mn含量分别为727.201mg/kg、256.663mg/kg;表层Cu、Mn两元素的含量趋于降低,分别为334.714mg/kg、162.091mg/kg;Pb、Cr两元素的含量有上升趋势,表层分别为103.431mg/kg、195.713mg/kg,Ni的含量与深度...
全文: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96.8%的流域面积位于江西省境内,具有很强的区域特色。基于采样方法“临水垂直插管法”(Adjacent water vertical spilemethod)的创新及助推式柱状土壤采样器的研制,利用2006年10月底~11月初,鄱阳湖的低水位采集湖区样品。以底质重金属及杀虫剂类POPs(即OCPs)为切入点,开展鄱阳湖流域底质重金属及杀虫剂类POPs垂直污染研究,结合沉积率探讨年度污染特征,并对底质重金属及POPs的迁移规律、相关影响因素以及生态毒性进行了探讨,从而对鄱阳湖重金属及杀虫剂类POPs的污染进行了科学评价。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乐安江中上游底质重金属的污染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底质不同深度的检测值相差较大,与德兴铜矿的开采与运转密切相关,有较好的年度分布特征。德兴铜矿大污河底质24cm深度重金属Cu、Mn含量分别为727.201mg/kg、256.663mg/kg;表层Cu、Mn两元素的含量趋于降低,分别为334.714mg/kg、162.091mg/kg;Pb、Cr两元素的含量有上升趋势,表层分别为103.431mg/kg、195.713mg/kg,Ni的含量与深度...
鄱阳湖流域底质重金属及杀虫剂类POPs垂直污染分布特征
作者: 刘小真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流域底质原柱外加溶液渗出法  重金属元素  杀虫剂类POPs  年度分布  垂直污染  临水垂直插管法 
描述: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96.8%的流域面积位于江西省境内,具有很强的区域特色。基于采样方法“临水垂直插管法”(Adjacent water vertical spilemethod)的创新及助推式柱状土壤采样器的研制,利用2006年10月底~11月初,鄱阳湖的低水位采集湖区样品。以底质重金属及杀虫剂类POPs(即OCPs)为切入点,开展鄱阳湖流域底质重金属及杀虫剂类POPs垂直污染研究,结合沉积率探讨年度污染特征,并对底质重金属及POPs的迁移规律、相关影响因素以及生态毒性进行了探讨,从而对鄱阳湖重金属及杀虫剂类POPs的污染进行了科学评价。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乐安江中上游底质重金属的污染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底质不同深度的检测值相差较大,与德兴铜矿的开采与运转密切相关,有较好的年度分布特征。德兴铜矿大污河底质24cm深度重金属Cu、Mn含量分别为727.201mg/kg、256.663mg/kg;表层Cu、Mn两元素的含量趋于降低,分别为334.714mg/kg、162.091mg/kg;Pb、Cr两元素的含量有上升趋势,表层分别为103.431mg/kg、195.713mg/kg,Ni的含量与深度...
全文: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96.8%的流域面积位于江西省境内,具有很强的区域特色。基于采样方法“临水垂直插管法”(Adjacent water vertical spilemethod)的创新及助推式柱状土壤采样器的研制,利用2006年10月底~11月初,鄱阳湖的低水位采集湖区样品。以底质重金属及杀虫剂类POPs(即OCPs)为切入点,开展鄱阳湖流域底质重金属及杀虫剂类POPs垂直污染研究,结合沉积率探讨年度污染特征,并对底质重金属及POPs的迁移规律、相关影响因素以及生态毒性进行了探讨,从而对鄱阳湖重金属及杀虫剂类POPs的污染进行了科学评价。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乐安江中上游底质重金属的污染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底质不同深度的检测值相差较大,与德兴铜矿的开采与运转密切相关,有较好的年度分布特征。德兴铜矿大污河底质24cm深度重金属Cu、Mn含量分别为727.201mg/kg、256.663mg/kg;表层Cu、Mn两元素的含量趋于降低,分别为334.714mg/kg、162.091mg/kg;Pb、Cr两元素的含量有上升趋势,表层分别为103.431mg/kg、195.713mg/kg,Ni的含量与深度...
鄱阳湖流域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分析
作者: 李明俊 耿军军 叶皓 罗旭彪  来源:安全与环境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重金属污染  鄱阳湖流域  研究现状 
描述:综述了30年以来国内外关于鄱阳湖流域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并就重金属污染的监测、评价以及修复等方面内容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未来鄱阳湖流域重金属污染研究应重点加强的几个方向:实时便捷的高科技污染监测技术研究,重金属污染积累的时间趋势及历史过程研究,重金属污染阻断与修复的工程技术研究。
全文:综述了30年以来国内外关于鄱阳湖流域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并就重金属污染的监测、评价以及修复等方面内容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未来鄱阳湖流域重金属污染研究应重点加强的几个方向:实时便捷的高科技污染监测技术研究,重金属污染积累的时间趋势及历史过程研究,重金属污染阻断与修复的工程技术研究。
主要金属矿产开采对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的影响
作者: 梁越 刘小真 赖劲虎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采矿  水环境  重金属 
描述:金属矿山开采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各种污染物中所含的重金属通过地表径流汇入河流,引起流域水环境的污染。从鄱阳湖流域主要矿产的构成与分布特征、主要矿产开采对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的影响与风险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归纳,并提出了防止金属矿开采对水环境影响的主要措施。
全文:金属矿山开采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各种污染物中所含的重金属通过地表径流汇入河流,引起流域水环境的污染。从鄱阳湖流域主要矿产的构成与分布特征、主要矿产开采对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的影响与风险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归纳,并提出了防止金属矿开采对水环境影响的主要措施。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鄱阳湖表层水体总悬浮颗粒物浓度遥感反演
作者: 江辉 周文斌 刘小真  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神经网络  遥感  总悬浮颗粒物 
描述:为进一步提高湖泊总悬浮颗粒物浓度遥感反演的准确性,引进适应复杂非线性映射的RBF神经网络模型,以鄱阳湖通江湖体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实测水体悬浮颗粒物浓度和MODIS遥感数据,对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了RBF神经网络悬浮颗粒物浓度反演模型,神经元个数为8个,误差性能目标值为0.001,对悬浮颗粒物浓度进行反演。研究结果表明,验证样本相关系数R2=0.956 8,均方根误差RMSE=0.54。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反演水悬浮颗粒物浓度是有效的,其反演结果优于非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
全文:为进一步提高湖泊总悬浮颗粒物浓度遥感反演的准确性,引进适应复杂非线性映射的RBF神经网络模型,以鄱阳湖通江湖体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实测水体悬浮颗粒物浓度和MODIS遥感数据,对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了RBF神经网络悬浮颗粒物浓度反演模型,神经元个数为8个,误差性能目标值为0.001,对悬浮颗粒物浓度进行反演。研究结果表明,验证样本相关系数R2=0.956 8,均方根误差RMSE=0.54。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反演水悬浮颗粒物浓度是有效的,其反演结果优于非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