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主要气象因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电力负荷的影响分析:以南昌市为例
作者: 张敬伟 郑林 殷剑敏 魏蕾娜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气象因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最大电力负荷 
描述:利用对逐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降水值的分析,讨论了南昌地区主要气象因子对电力负荷值的影响,得出相关联系程度,进而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全文:利用对逐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降水值的分析,讨论了南昌地区主要气象因子对电力负荷值的影响,得出相关联系程度,进而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典型浓度路径(RCP)情景下未来50年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预估
作者: 占明锦 殷剑敏 孔萍 巩志宇  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空间相似度分析  鄱阳湖流域  气候变化  典型浓度路径(RCP)情景 
描述:基于典型浓度下BCC-CSM1-1全球模式1980~2060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温度和降水四要素数据,运用双线性插值法将其降尺度到鄱阳湖流域内79个县市级气象站;利用1980~2005年
全文:基于典型浓度下BCC-CSM1-1全球模式1980~2060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温度和降水四要素数据,运用双线性插值法将其降尺度到鄱阳湖流域内79个县市级气象站;利用1980~2005年
近50年鄱阳湖流域降水时空特征及其对水文过程的驱动
作者: 章茹 孔萍 蒋元勇 戴年华 殷剑敏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降水  RCP情景  鄱阳湖流域  水文响应 
描述:依照鄱阳湖流域79个国家气象站的逐月降水资料(1961~2010年),基于BCC-CSM全球气候系统模式预估数据(2014~2050年),对鄱阳湖流域降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选取赣江外洲站1961~2010年逐日径流量和1960~2010年年代径流量、输沙量数据,利用HBV水文模型、SPSS统计软件对赣江流域面雨量及径流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降水特征对水文过程的驱动性。结果表明:1961~2010年间鄱阳湖流域降水量总体略呈上升趋势,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降水强度增加、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性更加明显,旱涝等极端事件发生更为频繁;年内变化特征为分布不均匀,以4~6月为汛期,其中6月降水量最大;空间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东部降水大于西部,丘陵地区降水大于平原地区;降水变化为径流量、输沙量变化等水文响应的主要驱动力,赣江流域面雨量及径流量呈显著线性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09。未来37年降水呈现略上升趋势,但趋势不显著。若鄱阳湖流域长期存在高能源需求及高温室气体排放,则洪涝灾害发生将更为频繁。研究为预测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依照鄱阳湖流域79个国家气象站的逐月降水资料(1961~2010年),基于BCC-CSM全球气候系统模式预估数据(2014~2050年),对鄱阳湖流域降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选取赣江外洲站1961~2010年逐日径流量和1960~2010年年代径流量、输沙量数据,利用HBV水文模型、SPSS统计软件对赣江流域面雨量及径流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降水特征对水文过程的驱动性。结果表明:1961~2010年间鄱阳湖流域降水量总体略呈上升趋势,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降水强度增加、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性更加明显,旱涝等极端事件发生更为频繁;年内变化特征为分布不均匀,以4~6月为汛期,其中6月降水量最大;空间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东部降水大于西部,丘陵地区降水大于平原地区;降水变化为径流量、输沙量变化等水文响应的主要驱动力,赣江流域面雨量及径流量呈显著线性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09。未来37年降水呈现略上升趋势,但趋势不显著。若鄱阳湖流域长期存在高能源需求及高温室气体排放,则洪涝灾害发生将更为频繁。研究为预测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典型浓度路径(RCP)情景下未来50年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预估
作者: 占明锦 殷剑敏 孔萍 巩志宇  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空间相似度分析  鄱阳湖流域  气候变化  典型浓度路径(RCP)情景 
描述:基于典型浓度下BCC-CSM1-1全球模式1980~2060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温度和降水四要素数据,运用双线性插值法将其降尺度到鄱阳湖流域内79个县市级气象站;利用1980~2005年
全文:基于典型浓度下BCC-CSM1-1全球模式1980~2060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温度和降水四要素数据,运用双线性插值法将其降尺度到鄱阳湖流域内79个县市级气象站;利用1980~2005年
基于GIS/RS和USLE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变化
作者: 陆建忠 陈晓玲 李辉 刘海 肖靖靖 殷剑敏  来源: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  土壤侵蚀  鄱阳湖流域  产沙量  遥感  水土保持 
描述:将空间信息技术(RS和GIS)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相结合对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量进行计算。分别利用1990年和2000年TM/ETM+影像分类得到两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图,结合鄱阳湖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壤类型分布图和流域降雨资料分别获取USLE模型中各因子值的空间分布,最后计算流域2个年份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图。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区域主要分布在赣江上游,信江上游,抚河上中游和修水上游地区;鄱阳湖流域1990年和2000年大范围土地经受着Ⅰ级微度与Ⅱ级轻度侵蚀,其侵蚀面积之和分别占流域面积的97.38%和97.30%;而流域产沙主要来源于Ⅱ级轻度侵蚀和Ⅲ级中度侵蚀,所占土壤侵蚀总量分别为58.16%和51.20%,其中中度以上等级的侵蚀对产沙量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从1990年到2000年土壤侵蚀等级变化呈现了由中等级侵蚀(Ⅱ级轻度侵蚀和Ⅲ级中度侵蚀)向低等级(Ⅰ级微度侵蚀)和高等级侵蚀(Ⅴ级极强度和Ⅵ级剧烈侵蚀)的2个极端演化的趋势。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量从1990年到2000年增长幅度达6.3%;土壤平均侵蚀模数都约为1100t/(km2·a),属于Ⅱ级轻度侵蚀。分析2个年份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发现鄱阳湖流域湿地和农田面积减少,建筑用地增加均是造成土壤侵蚀量增加的因素,而降雨侵蚀力因子空间格局也对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最后提出了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规划措施。
全文:将空间信息技术(RS和GIS)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相结合对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量进行计算。分别利用1990年和2000年TM/ETM+影像分类得到两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图,结合鄱阳湖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壤类型分布图和流域降雨资料分别获取USLE模型中各因子值的空间分布,最后计算流域2个年份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图。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区域主要分布在赣江上游,信江上游,抚河上中游和修水上游地区;鄱阳湖流域1990年和2000年大范围土地经受着Ⅰ级微度与Ⅱ级轻度侵蚀,其侵蚀面积之和分别占流域面积的97.38%和97.30%;而流域产沙主要来源于Ⅱ级轻度侵蚀和Ⅲ级中度侵蚀,所占土壤侵蚀总量分别为58.16%和51.20%,其中中度以上等级的侵蚀对产沙量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从1990年到2000年土壤侵蚀等级变化呈现了由中等级侵蚀(Ⅱ级轻度侵蚀和Ⅲ级中度侵蚀)向低等级(Ⅰ级微度侵蚀)和高等级侵蚀(Ⅴ级极强度和Ⅵ级剧烈侵蚀)的2个极端演化的趋势。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量从1990年到2000年增长幅度达6.3%;土壤平均侵蚀模数都约为1100t/(km2·a),属于Ⅱ级轻度侵蚀。分析2个年份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发现鄱阳湖流域湿地和农田面积减少,建筑用地增加均是造成土壤侵蚀量增加的因素,而降雨侵蚀力因子空间格局也对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最后提出了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规划措施。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