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氮磷营养盐变化特征及潜在性富营养评价
作者: 胡春华 周文斌 王毛兰 魏志巍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营养盐  相关性  鄱阳湖  潜在性  富营养化评价 
描述:根据2008-10至2009-07之间4次的记录资料,阐述了鄱阳湖区氮磷营养盐的时间以及空间变化特征,并对硝氮、氨氮、磷酸盐和pH进行了相关分析,对鄱阳湖区进行了潜在性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该湖区
全文:根据2008-10至2009-07之间4次的记录资料,阐述了鄱阳湖区氮磷营养盐的时间以及空间变化特征,并对硝氮、氨氮、磷酸盐和pH进行了相关分析,对鄱阳湖区进行了潜在性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该湖区
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径流的驱动作用
作者: 叶许春 刘健 张奇 杨勋林  来源: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蒸发率函数  趋势分析  径流  鄱阳湖流域  气候变化 
描述:以1960-2007年鄱阳湖流域14个国家气象站的气象监测资料以及"五河"水系中5个水文监测站的径流资料为基础,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流域气温、降水、潜在蒸发以及径流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降水和潜在蒸发对径流的驱动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年代气候变化对赣江、信江以及抚河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960-2007年鄱阳湖流域气温升高,降雨增加,潜在蒸发量却呈长期的下降趋势,径流变化过程与降雨过程总体一致,但不同时期各站点变化趋势差异较大.气候变化对径流的驱动作用表明,相对于流域1960s的气候条件,其他年代气候变化均起着增大径流的作用,其中气候变化驱动作用最大的1990s导致径流增加194.3~321.3mm,最小的2000s导致径流增加32.7~106.5mm.此外,受不同年代流域降雨变率以及流域调蓄作用影响,1970s和1990s气候变化导致的径流增量以信江为最,而1980s和2000s则是赣江最大.
全文:以1960-2007年鄱阳湖流域14个国家气象站的气象监测资料以及"五河"水系中5个水文监测站的径流资料为基础,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流域气温、降水、潜在蒸发以及径流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降水和潜在蒸发对径流的驱动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年代气候变化对赣江、信江以及抚河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960-2007年鄱阳湖流域气温升高,降雨增加,潜在蒸发量却呈长期的下降趋势,径流变化过程与降雨过程总体一致,但不同时期各站点变化趋势差异较大.气候变化对径流的驱动作用表明,相对于流域1960s的气候条件,其他年代气候变化均起着增大径流的作用,其中气候变化驱动作用最大的1990s导致径流增加194.3~321.3mm,最小的2000s导致径流增加32.7~106.5mm.此外,受不同年代流域降雨变率以及流域调蓄作用影响,1970s和1990s气候变化导致的径流增量以信江为最,而1980s和2000s则是赣江最大.
鄱阳湖流域水文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作者: 李云良 张奇 李相虎 姚静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鄱阳湖流域  模型率定与验证  气候变化  水文响应  敏感性 
描述: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以地表-地下耦合的分布式水文模型WATLAC为模拟工具,探讨流域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水文模型以2000~2008年为模拟期,以流域河道日径流量来率定(2000~2005年)与验证模型(2006~2008年)并取得了满意的模拟效果。基于此,假定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方案,通过径流量、土壤蒸发量和基流量来探讨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径流量与基流量对降雨变化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而土壤蒸发量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较强。在降雨一定条件下,水文变量均与气温变化近似呈线性关系;在气温情景一定条件下,水文变量均与降雨变化呈非线性关系。随着降水的减少,气温对径流、土壤蒸发和基流的影响也随之减弱;气温对上述变量的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增加的情况下。相同的气温变化情景下,降水增加比降水减少对径流量的影响更加显著,降水减少比降水增加对土壤蒸发量与基流量的影响更加显著,表明降水变化对水文变量有着不同程度和方向的影响作用。
全文: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以地表-地下耦合的分布式水文模型WATLAC为模拟工具,探讨流域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水文模型以2000~2008年为模拟期,以流域河道日径流量来率定(2000~2005年)与验证模型(2006~2008年)并取得了满意的模拟效果。基于此,假定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方案,通过径流量、土壤蒸发量和基流量来探讨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径流量与基流量对降雨变化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而土壤蒸发量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较强。在降雨一定条件下,水文变量均与气温变化近似呈线性关系;在气温情景一定条件下,水文变量均与降雨变化呈非线性关系。随着降水的减少,气温对径流、土壤蒸发和基流的影响也随之减弱;气温对上述变量的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增加的情况下。相同的气温变化情景下,降水增加比降水减少对径流量的影响更加显著,降水减少比降水增加对土壤蒸发量与基流量的影响更加显著,表明降水变化对水文变量有着不同程度和方向的影响作用。
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径流的驱动作用
作者: 叶许春 刘健 张奇 杨勋林  来源: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蒸发率函数  趋势分析  径流  鄱阳湖流域  气候变化 
描述:以1960-2007年鄱阳湖流域14个国家气象站的气象监测资料以及"五河"水系中5个水文监测站的径流资料为基础,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流域气温、降水、潜在蒸发以及径流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降水和潜在蒸发对径流的驱动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年代气候变化对赣江、信江以及抚河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960-2007年鄱阳湖流域气温升高,降雨增加,潜在蒸发量却呈长期的下降趋势,径流变化过程与降雨过程总体一致,但不同时期各站点变化趋势差异较大.气候变化对径流的驱动作用表明,相对于流域1960s的气候条件,其他年代气候变化均起着增大径流的作用,其中气候变化驱动作用最大的1990s导致径流增加194.3~321.3mm,最小的2000s导致径流增加32.7~106.5mm.此外,受不同年代流域降雨变率以及流域调蓄作用影响,1970s和1990s气候变化导致的径流增量以信江为最,而1980s和2000s则是赣江最大.
全文:以1960-2007年鄱阳湖流域14个国家气象站的气象监测资料以及"五河"水系中5个水文监测站的径流资料为基础,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流域气温、降水、潜在蒸发以及径流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降水和潜在蒸发对径流的驱动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年代气候变化对赣江、信江以及抚河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960-2007年鄱阳湖流域气温升高,降雨增加,潜在蒸发量却呈长期的下降趋势,径流变化过程与降雨过程总体一致,但不同时期各站点变化趋势差异较大.气候变化对径流的驱动作用表明,相对于流域1960s的气候条件,其他年代气候变化均起着增大径流的作用,其中气候变化驱动作用最大的1990s导致径流增加194.3~321.3mm,最小的2000s导致径流增加32.7~106.5mm.此外,受不同年代流域降雨变率以及流域调蓄作用影响,1970s和1990s气候变化导致的径流增量以信江为最,而1980s和2000s则是赣江最大.
鄱阳湖流域水文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作者: 李云良 张奇 李相虎 姚静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鄱阳湖流域  模型率定与验证  气候变化  水文响应  敏感性 
描述: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以地表-地下耦合的分布式水文模型WATLAC为模拟工具,探讨流域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水文模型以2000~2008年为模拟期,以流域河道日径流量来率定(2000~2005年)与验证模型(2006~2008年)并取得了满意的模拟效果。基于此,假定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方案,通过径流量、土壤蒸发量和基流量来探讨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径流量与基流量对降雨变化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而土壤蒸发量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较强。在降雨一定条件下,水文变量均与气温变化近似呈线性关系;在气温情景一定条件下,水文变量均与降雨变化呈非线性关系。随着降水的减少,气温对径流、土壤蒸发和基流的影响也随之减弱;气温对上述变量的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增加的情况下。相同的气温变化情景下,降水增加比降水减少对径流量的影响更加显著,降水减少比降水增加对土壤蒸发量与基流量的影响更加显著,表明降水变化对水文变量有着不同程度和方向的影响作用。
全文: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以地表-地下耦合的分布式水文模型WATLAC为模拟工具,探讨流域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水文模型以2000~2008年为模拟期,以流域河道日径流量来率定(2000~2005年)与验证模型(2006~2008年)并取得了满意的模拟效果。基于此,假定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方案,通过径流量、土壤蒸发量和基流量来探讨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径流量与基流量对降雨变化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而土壤蒸发量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较强。在降雨一定条件下,水文变量均与气温变化近似呈线性关系;在气温情景一定条件下,水文变量均与降雨变化呈非线性关系。随着降水的减少,气温对径流、土壤蒸发和基流的影响也随之减弱;气温对上述变量的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增加的情况下。相同的气温变化情景下,降水增加比降水减少对径流量的影响更加显著,降水减少比降水增加对土壤蒸发量与基流量的影响更加显著,表明降水变化对水文变量有着不同程度和方向的影响作用。
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水位变化的影响分析
作者: 郭家力 张志强 郭生练 洪兴骏 王乐:  来源:水资源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位变化  鄱阳湖  气候变化 
描述:)。基于统计降尺度方法把全球气候模式BCC-CSM1-1输出结果降解到流域尺度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输入到BP-NNM得到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鄱阳湖水位系列,对未来鄱阳湖的平均水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RCP4.5情节下,鄱阳湖未来平均水位的多年均值变幅小于2.5%,但是平均水位的年际变化在各月份之间差异较大。
全文:)。基于统计降尺度方法把全球气候模式BCC-CSM1-1输出结果降解到流域尺度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输入到BP-NNM得到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鄱阳湖水位系列,对未来鄱阳湖的平均水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RCP4.5情节下,鄱阳湖未来平均水位的多年均值变幅小于2.5%,但是平均水位的年际变化在各月份之间差异较大。
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水位变化的影响分析
作者: 郭家力 张志强 郭生练 洪兴骏 王乐:  来源:水资源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位变化  鄱阳湖  气候变化 
描述:)。基于统计降尺度方法把全球气候模式BCC-CSM1-1输出结果降解到流域尺度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输入到BP-NNM得到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鄱阳湖水位系列,对未来鄱阳湖的平均水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RCP4.5情节下,鄱阳湖未来平均水位的多年均值变幅小于2.5%,但是平均水位的年际变化在各月份之间差异较大。
全文:)。基于统计降尺度方法把全球气候模式BCC-CSM1-1输出结果降解到流域尺度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输入到BP-NNM得到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鄱阳湖水位系列,对未来鄱阳湖的平均水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RCP4.5情节下,鄱阳湖未来平均水位的多年均值变幅小于2.5%,但是平均水位的年际变化在各月份之间差异较大。
鄱阳湖洲滩钉螺分布与水位变化的关系
作者: 宁安 陈年高 钟久河 陈红根 林丹丹 刘红云 高祖禄 刘跃民 胡飞 张绍基  来源: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关系  钉螺  水位  鄱阳湖  洲滩 
描述:目的探讨鄱阳湖水位变化对洲滩钉螺分布的影响,为设计生态灭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既往鄱阳湖洲滩钉螺资料与水位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鄱阳湖钉螺面积的94.55%分布于14-17m高程洲滩;水位变化的重要指标为洲滩水淹日数与显露日数,通常水淹日数为216-113 d(中位数160 d);显露日数为149-252 d(中位数205 d).结论鄱阳湖洲滩钉螺分布与水位变化密切相关,4-6月份由江西省境内5河洪水引起的洲滩水淹与显露日数比例是制约洲滩钉螺密度与分布的关键,2-5月洲滩显露有利于钉螺产卵,5月以后洲滩水淹则有利于螺卵孵化与幼螺的发育生长.因此,控制鄱阳湖水位,改变钉螺生态特性即可达到制约湖区钉螺的目标.
全文:目的探讨鄱阳湖水位变化对洲滩钉螺分布的影响,为设计生态灭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既往鄱阳湖洲滩钉螺资料与水位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鄱阳湖钉螺面积的94.55%分布于14-17m高程洲滩;水位变化的重要指标为洲滩水淹日数与显露日数,通常水淹日数为216-113 d(中位数160 d);显露日数为149-252 d(中位数205 d).结论鄱阳湖洲滩钉螺分布与水位变化密切相关,4-6月份由江西省境内5河洪水引起的洲滩水淹与显露日数比例是制约洲滩钉螺密度与分布的关键,2-5月洲滩显露有利于钉螺产卵,5月以后洲滩水淹则有利于螺卵孵化与幼螺的发育生长.因此,控制鄱阳湖水位,改变钉螺生态特性即可达到制约湖区钉螺的目标.
风浪作用下鄱阳湖现代滨岸滩坝的形态变化
作者: 胡晨林 张元福 姜在兴 王敏 高勇 白一鸣  来源:石油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松门山  形态  鄱阳湖  滩坝  风浪  现代滨岸 
描述:为了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地质时期滨岸滩坝的形成机理与演化规律,以鄱阳湖现代滨岸沉积野外考察为基础,结合Komar对韵律地形的研究成果,以及Friedman和Sanders提出的波浪模型,分析了现代滨岸滩坝沉积体系的主控因素以及不同形态滩坝的相互转化关系。研究发现,现代滨岸浪成滩坝根据沙体平面形态可细分为正向尖滩角、斜向短滩角、斜向长滩角、内韵律沙坝和新月形沙坝5种类型;湖区环境、气候、风力证据显示,风和因风而起的浪是现代滨岸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5种滩坝在不同传播方向和不同大小的波浪以及湖平面作用下存在35种相互转化关系。鄱阳湖现代滨岸在风浪作用下的滩坝以及内部单元的转化关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可以为地质时期滩坝沉积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全文:为了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地质时期滨岸滩坝的形成机理与演化规律,以鄱阳湖现代滨岸沉积野外考察为基础,结合Komar对韵律地形的研究成果,以及Friedman和Sanders提出的波浪模型,分析了现代滨岸滩坝沉积体系的主控因素以及不同形态滩坝的相互转化关系。研究发现,现代滨岸浪成滩坝根据沙体平面形态可细分为正向尖滩角、斜向短滩角、斜向长滩角、内韵律沙坝和新月形沙坝5种类型;湖区环境、气候、风力证据显示,风和因风而起的浪是现代滨岸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5种滩坝在不同传播方向和不同大小的波浪以及湖平面作用下存在35种相互转化关系。鄱阳湖现代滨岸在风浪作用下的滩坝以及内部单元的转化关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可以为地质时期滩坝沉积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鄱阳湖及洞庭湖红鳍原鲌的群体分化研究
作者: 胡玉婷 杨少荣 黎明政 曹文宣 刘焕章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态学  群体分化  鄱阳湖  细胞色素b  红鳍原鲌 
描述:结合形态和线粒体Cyt b数据,研究了鄱阳湖及洞庭湖定居性鱼类红鳍原鲌的6个地理群体(湖口群体、星子群体、都昌群体、鄱阳群体、余干群体和洞庭湖群体)共186尾样本的群体分化情况。形态分析结果显示地理群体间形态差异较小。遗传分析结果中,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0567—0.33429,显示群体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而单倍型分布和分子变异分析(AMOVA)也得到相似的结果。根据群体遗传距离构建的系统树,6个群体分为两大支:洞庭湖群体与其他群体距离最远,单独聚为一支;星子、都昌、鄱阳和余干4群体聚成另一支,而湖口群体处于两支的过渡位置。因此,群体间已产生显著遗传分化,且主要体现在洞庭湖和鄱阳湖各群体间。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及红鳍原鲌的生活习性认为,鄱阳湖及洞庭湖红鳍原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是红鳍原鲌定居性的生活习性导致不同地理群体间长期的群体隔离、缺乏基因交流的结果。
全文:结合形态和线粒体Cyt b数据,研究了鄱阳湖及洞庭湖定居性鱼类红鳍原鲌的6个地理群体(湖口群体、星子群体、都昌群体、鄱阳群体、余干群体和洞庭湖群体)共186尾样本的群体分化情况。形态分析结果显示地理群体间形态差异较小。遗传分析结果中,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0567—0.33429,显示群体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而单倍型分布和分子变异分析(AMOVA)也得到相似的结果。根据群体遗传距离构建的系统树,6个群体分为两大支:洞庭湖群体与其他群体距离最远,单独聚为一支;星子、都昌、鄱阳和余干4群体聚成另一支,而湖口群体处于两支的过渡位置。因此,群体间已产生显著遗传分化,且主要体现在洞庭湖和鄱阳湖各群体间。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及红鳍原鲌的生活习性认为,鄱阳湖及洞庭湖红鳍原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是红鳍原鲌定居性的生活习性导致不同地理群体间长期的群体隔离、缺乏基因交流的结果。
上页 1 2 3 ... 20 21 22 ... 224 225 226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