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1号”杂交鳅 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作者: 朱述淦 李志祥 张斌华 王海华  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技术总结  池底淤泥  微酸性  高效养殖技术  放养前准备  黏质  养殖周期  养殖条件  池壁  养殖试验 
描述:“鄱阳湖1号”杂交鳅是由江西省东乡县恒佳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近年来选育的一个泥鳅良种,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抗病强等优良养殖性能,适合于池塘集约化养殖,效益较高。2014年,我们开展了池塘高效养殖试验
全文:“鄱阳湖1号”杂交鳅是由江西省东乡县恒佳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近年来选育的一个泥鳅良种,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抗病强等优良养殖性能,适合于池塘集约化养殖,效益较高。2014年,我们开展了池塘高效养殖试验
鄱阳湖泥鳅繁殖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作者: 张伟 曾柳根 王静 辜清 洪一江  来源:水利渔业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繁殖  泥鳅  生长 
描述:±189.8粒/g、无花斑573.5±127.5粒/g;受精率分别为73.5%±3.6%、67.9%±2.5%、71.9%±4.1%;而孵化率为95.0%±2.2%、85.0%±3.2%、93.0%±5.2%;结果显示:大花斑泥鳅在繁殖性能方面较好.
全文:±189.8粒/g、无花斑573.5±127.5粒/g;受精率分别为73.5%±3.6%、67.9%±2.5%、71.9%±4.1%;而孵化率为95.0%±2.2%、85.0%±3.2%、93.0%±5.2%;结果显示:大花斑泥鳅在繁殖性能方面较好.
鄱阳湖泥鳅繁殖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作者: 张伟 曾柳根 王静 辜清 洪一江  来源:江西水产科技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繁殖  泥鳅  生长 
描述:±127.5粒/g;受精率方面分别为73.5±3.6%、67.9±2.5%、71.9±4.1%,而孵化率分别为95±2.2%,85±3.2%,93±5.2%;结果显示大花斑泥鳅在繁殖性能方面较好.
全文:±127.5粒/g;受精率方面分别为73.5±3.6%、67.9±2.5%、71.9±4.1%,而孵化率分别为95±2.2%,85±3.2%,93±5.2%;结果显示大花斑泥鳅在繁殖性能方面较好.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鄱阳湖表层水体总悬浮颗粒物浓度遥感反演
作者: 江辉 周文斌 刘小真  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神经网络  遥感  总悬浮颗粒物 
描述:,建立了RBF神经网络悬浮颗粒物浓度反演模型,神经元个数为8个,误差性能目标值为0.001,对悬浮颗粒物浓度进行反演。研究结果表明,验证样本相关系数R2=0.956 8,均方根误差RMSE=0.54。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反演水悬浮颗粒物浓度是有效的,其反演结果优于非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
全文:,建立了RBF神经网络悬浮颗粒物浓度反演模型,神经元个数为8个,误差性能目标值为0.001,对悬浮颗粒物浓度进行反演。研究结果表明,验证样本相关系数R2=0.956 8,均方根误差RMSE=0.54。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反演水悬浮颗粒物浓度是有效的,其反演结果优于非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
鄱阳湖地区三种不同体色黄鳝稚鳝生长特性的比较
作者: 杨发群 周秋白 张燕萍 李新华  来源:江西水产科技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稚鳝生长特性  体色  鄱阳湖  黄鳝 
描述:为了解鄱阳湖地区三种不同体色黄鳝的生长性能,采用室内固定盆式养殖大花稚鳝,细花稚鳝,隐花稚鳝30d的生长实验,比较了其在饱食状态下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终末尾均重,绝对增重,体重特定生长率,增重倍数
全文:为了解鄱阳湖地区三种不同体色黄鳝的生长性能,采用室内固定盆式养殖大花稚鳝,细花稚鳝,隐花稚鳝30d的生长实验,比较了其在饱食状态下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终末尾均重,绝对增重,体重特定生长率,增重倍数
鄱阳湖湿地土壤有机碳氮同位素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作者: 王毛兰 赖建平 胡珂图 张丁苓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氮同位素  鄱阳湖  物质来源  湿地土壤  碳同位素 
描述:通过对2011年鄱阳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流(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及饶河)15个湿地土壤样品中δ13C及δ15N的测定,分析探讨了鄱阳湖及其主支流湿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来源、结果表明:鄱阳湖湖区湿地土壤中总有机碳(TOC)的含量在0.45%1.58%之间,总氮(TN)含量变化范围为0.06%0.17%;各入湖河流TOC含量为0.41%1.18%,TN含量在0.05%0.13%之间.鄱阳湖湖区湿地土壤有机质δ13C及δ15N变化范围分别为-28.35‰18.58‰和3.27‰6.84‰;各入湖河流湿地土壤δ13C和δ15N分别为-25.93‰-22.66‰和2.97‰5.41‰.有机质来源分析表明:除湖口处主要来源于C4植物外,鄱阳湖区及其入湖河流湿地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C3植物.湖区湿地土壤氮素来源分析表明吴城处主要受农业化肥使用的影响,而其他采样点湿地土壤有机质氮素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入湖河流湿地土壤氮素来源较复杂,生活污水、化肥及工业污水是其主要来源.
全文:通过对2011年鄱阳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流(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及饶河)15个湿地土壤样品中δ13C及δ15N的测定,分析探讨了鄱阳湖及其主支流湿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来源、结果表明:鄱阳湖湖区湿地土壤中总有机碳(TOC)的含量在0.45%1.58%之间,总氮(TN)含量变化范围为0.06%0.17%;各入湖河流TOC含量为0.41%1.18%,TN含量在0.05%0.13%之间.鄱阳湖湖区湿地土壤有机质δ13C及δ15N变化范围分别为-28.35‰18.58‰和3.27‰6.84‰;各入湖河流湿地土壤δ13C和δ15N分别为-25.93‰-22.66‰和2.97‰5.41‰.有机质来源分析表明:除湖口处主要来源于C4植物外,鄱阳湖区及其入湖河流湿地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C3植物.湖区湿地土壤氮素来源分析表明吴城处主要受农业化肥使用的影响,而其他采样点湿地土壤有机质氮素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入湖河流湿地土壤氮素来源较复杂,生活污水、化肥及工业污水是其主要来源.
鄱阳湖湿地土壤有机碳氮同位素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作者: 王毛兰 赖建平 胡珂图 张丁苓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氮同位素  鄱阳湖  物质来源  湿地土壤  碳同位素 
描述:通过对2011年鄱阳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流(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及饶河)15个湿地土壤样品中δ13C及δ15N的测定,分析探讨了鄱阳湖及其主支流湿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来源、结果表明:鄱阳湖湖区湿地土壤中总有机碳(TOC)的含量在0.45%1.58%之间,总氮(TN)含量变化范围为0.06%0.17%;各入湖河流TOC含量为0.41%1.18%,TN含量在0.05%0.13%之间.鄱阳湖湖区湿地土壤有机质δ13C及δ15N变化范围分别为-28.35‰18.58‰和3.27‰6.84‰;各入湖河流湿地土壤δ13C和δ15N分别为-25.93‰-22.66‰和2.97‰5.41‰.有机质来源分析表明:除湖口处主要来源于C4植物外,鄱阳湖区及其入湖河流湿地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C3植物.湖区湿地土壤氮素来源分析表明吴城处主要受农业化肥使用的影响,而其他采样点湿地土壤有机质氮素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入湖河流湿地土壤氮素来源较复杂,生活污水、化肥及工业污水是其主要来源.
全文:通过对2011年鄱阳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流(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及饶河)15个湿地土壤样品中δ13C及δ15N的测定,分析探讨了鄱阳湖及其主支流湿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来源、结果表明:鄱阳湖湖区湿地土壤中总有机碳(TOC)的含量在0.45%1.58%之间,总氮(TN)含量变化范围为0.06%0.17%;各入湖河流TOC含量为0.41%1.18%,TN含量在0.05%0.13%之间.鄱阳湖湖区湿地土壤有机质δ13C及δ15N变化范围分别为-28.35‰18.58‰和3.27‰6.84‰;各入湖河流湿地土壤δ13C和δ15N分别为-25.93‰-22.66‰和2.97‰5.41‰.有机质来源分析表明:除湖口处主要来源于C4植物外,鄱阳湖区及其入湖河流湿地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C3植物.湖区湿地土壤氮素来源分析表明吴城处主要受农业化肥使用的影响,而其他采样点湿地土壤有机质氮素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入湖河流湿地土壤氮素来源较复杂,生活污水、化肥及工业污水是其主要来源.
基于综合指数法的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研究
作者: 陆建忠 崔肖林 陈晓玲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综合指数法  状态  水资源安全  鄱阳湖流域  压力  响应指标体系 
描述:从"状态-压力-响应"指标系统框架出发,建立了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构建变异系数对指标权重进行客观赋值,对鄱阳湖水资源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网密度和农业生产化肥农药施用量等指标对鄱阳湖水资源安全有较大影响。在2000~2010年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安全经历了由一般状态(状态Ⅲ)到良好状态(状态Ⅳ),再到一般状态(状态Ⅲ),最后发展为较差状态(状态Ⅱ)的过程。从警源上分析发现,这种变化主要由区域经济不断增长,人口压力增大,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化肥农药施用量增加所致。从总体趋势上看,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安全状态呈现恶化的趋势,虽然近年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在环保投资方面有所增加,并且提高了污水处理率,加强了工业废水排放管理,但还是难以承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使得水资源安全暴露出逐渐恶化的趋势,最后定量地分析了水资源安全状态变化原因,并针对水资源保护提出了具体保护措施,给出经济发展的用水约束条件以保障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安全。对水资源安全做出合理定量的评价,可为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从"状态-压力-响应"指标系统框架出发,建立了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构建变异系数对指标权重进行客观赋值,对鄱阳湖水资源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网密度和农业生产化肥农药施用量等指标对鄱阳湖水资源安全有较大影响。在2000~2010年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安全经历了由一般状态(状态Ⅲ)到良好状态(状态Ⅳ),再到一般状态(状态Ⅲ),最后发展为较差状态(状态Ⅱ)的过程。从警源上分析发现,这种变化主要由区域经济不断增长,人口压力增大,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化肥农药施用量增加所致。从总体趋势上看,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安全状态呈现恶化的趋势,虽然近年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在环保投资方面有所增加,并且提高了污水处理率,加强了工业废水排放管理,但还是难以承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使得水资源安全暴露出逐渐恶化的趋势,最后定量地分析了水资源安全状态变化原因,并针对水资源保护提出了具体保护措施,给出经济发展的用水约束条件以保障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安全。对水资源安全做出合理定量的评价,可为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鄱阳湖水体悬浮有机质碳氮同位素分布特征及来源探讨
作者: 王毛兰 张丁苓 赖建平 胡珂图 赖劲虎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氮同位素  悬浮有机质  鄱阳湖  物质来源  碳同位素 
描述:通过对鄱阳湖及其入湖河流(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及饶河)水体悬浮有机质碳、氮同位素含量的测定,分析了鄱阳湖及其入湖河流水体悬浮有机质碳同位素(δ13CPOM)和氮同位素(δ15NPOM)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其水体悬浮有机质和氮素来源.结果表明,鄱阳湖区枯水期δ13CPOM、δ15NPOM值分布范围分别为-26.59‰~-24.91‰(n=9)和5.88‰~17.49‰(n=9),丰水期分别为-27.10‰~-25.88‰(n=9)和2.99‰~19.69‰(n=9);入湖河流水体枯水期δ13CPOM、δ15NPOM值变化范围分别为-27.79‰~-25.22‰(n=6)和2.87‰~9.26‰(n=6),丰水期分别为-28.07‰~-26.02‰(n=6)和2.12‰~8.75‰(n=6).有机质来源分析表明:C3植物是鄱阳湖区及其入湖河流水体悬浮有机质的主要来源;而氮素来源比较复杂,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的地点也不尽相同,生活污水、化肥及其土壤流失氮是鄱阳湖区水体悬浮颗粒物氮素的3种主要来源;化肥、陆源有机质及其土壤流失氮是其入湖河流水体悬浮颗粒物氮素的3种主要来源.
全文:通过对鄱阳湖及其入湖河流(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及饶河)水体悬浮有机质碳、氮同位素含量的测定,分析了鄱阳湖及其入湖河流水体悬浮有机质碳同位素(δ13CPOM)和氮同位素(δ15NPOM)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其水体悬浮有机质和氮素来源.结果表明,鄱阳湖区枯水期δ13CPOM、δ15NPOM值分布范围分别为-26.59‰~-24.91‰(n=9)和5.88‰~17.49‰(n=9),丰水期分别为-27.10‰~-25.88‰(n=9)和2.99‰~19.69‰(n=9);入湖河流水体枯水期δ13CPOM、δ15NPOM值变化范围分别为-27.79‰~-25.22‰(n=6)和2.87‰~9.26‰(n=6),丰水期分别为-28.07‰~-26.02‰(n=6)和2.12‰~8.75‰(n=6).有机质来源分析表明:C3植物是鄱阳湖区及其入湖河流水体悬浮有机质的主要来源;而氮素来源比较复杂,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的地点也不尽相同,生活污水、化肥及其土壤流失氮是鄱阳湖区水体悬浮颗粒物氮素的3种主要来源;化肥、陆源有机质及其土壤流失氮是其入湖河流水体悬浮颗粒物氮素的3种主要来源.
东中部基于生态农业合作的流域补偿机制研究——以鄱阳湖地区和南京为例
作者: 许静 胡雅莹 盛聪  来源:当代经济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合作博弈  生态补偿 
描述:东中部的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将有助于改善流域污染,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鄱阳湖不仅为下游提供必要的水资源涵养,同时对下游的防洪调蓄等起着积极的作用,而南京地区作为东部发达城市,对上游供给的非污染水资源有着迫切的需要,通过在鄱阳湖地区与南京地区建立基于农业生产合作的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使两者紧密联系起来,对两个地区建立合作博弈分析模型,并提出相应的补偿合作方案及收益分析,鄱阳湖地区通过减少农药及化肥使用达到保护水资源的目的,同时南京地区参与优质生态作物销售分红,既能分享短期直接利益,又能获得长远的生态利益,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鄱阳湖地区的生态经济建设当中。
全文:东中部的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将有助于改善流域污染,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鄱阳湖不仅为下游提供必要的水资源涵养,同时对下游的防洪调蓄等起着积极的作用,而南京地区作为东部发达城市,对上游供给的非污染水资源有着迫切的需要,通过在鄱阳湖地区与南京地区建立基于农业生产合作的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使两者紧密联系起来,对两个地区建立合作博弈分析模型,并提出相应的补偿合作方案及收益分析,鄱阳湖地区通过减少农药及化肥使用达到保护水资源的目的,同时南京地区参与优质生态作物销售分红,既能分享短期直接利益,又能获得长远的生态利益,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鄱阳湖地区的生态经济建设当中。
上页 1 2 3 ... 6 7 8 9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