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江西农家乐旅游空间的地域性设计研究——以鄱阳湖“渔家乐”为例
-
作者:
赵玲艺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域性设计 鄱阳湖 农家乐 旅游空间
-
描述:“农家乐”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人们视野,历经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成为了中国旅游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前景光明,但区域发展状况不均衡,有经营成功者,更有失败或停滞不前者。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本文以鄱阳湖渔家乐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方面探寻该地渔家乐的特色资源;其次,通过实地调查法剖析渔家乐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再次,深入解读地域性设计理论,运用新地域主义理论总结地域性设计特点;最终探索出地域性设计应遵从的原则和地域性设计方法,并结合鄱阳湖地区实情加以论述。本文希望通过地域性设计使鄱阳湖农家乐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引领中国农家乐走向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
全文:“农家乐”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人们视野,历经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成为了中国旅游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前景光明,但区域发展状况不均衡,有经营成功者,更有失败或停滞不前者。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本文以鄱阳湖渔家乐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方面探寻该地渔家乐的特色资源;其次,通过实地调查法剖析渔家乐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再次,深入解读地域性设计理论,运用新地域主义理论总结地域性设计特点;最终探索出地域性设计应遵从的原则和地域性设计方法,并结合鄱阳湖地区实情加以论述。本文希望通过地域性设计使鄱阳湖农家乐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引领中国农家乐走向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
江西环鄱阳湖地区小城镇外部公共空间设计方法初探
-
作者:
刘智敏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研究方法 小城镇 外部公共空间 环鄱阳湖地区
-
描述:发展小城镇,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小城镇外部公共空间集中反映了小城镇特有的空间和组织结构特点,延续并加强城市文脉,并通过其外在显化的形式表达出隐于其后的人文内涵。
随着小城镇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昔日小城镇外部公共空间所具有的优良品质及意义,在人类的一次次改造过程中逐渐丧失,这是在现代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建立小城镇外部公共空间的理论框架,并探索具体方法,以指导小城镇外部公共空间的开发与设计。
小城镇城镇设计是对城镇体型、空间环境的安排,其目的是改善城镇的整体形象和空间环境品质,体现城镇中自然景观、人工环境和历史人文的和谐统一。本论文将运用城市设计学科的理论,探索小城镇外部公共空间的城镇设计原则及方法。文章主要有五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 主要论述小城镇的地位、现状及作用和小城镇外部公共空间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第二部分:小城镇外部公共空间的类型与要求 论述小城镇外部公共空间设计研究的对象及类型,提出小城镇外部公共空间的要求。
第三部分:完善环鄱阳湖地区小城镇外部公共空间...
-
全文:发展小城镇,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小城镇外部公共空间集中反映了小城镇特有的空间和组织结构特点,延续并加强城市文脉,并通过其外在显化的形式表达出隐于其后的人文内涵。
随着小城镇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昔日小城镇外部公共空间所具有的优良品质及意义,在人类的一次次改造过程中逐渐丧失,这是在现代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建立小城镇外部公共空间的理论框架,并探索具体方法,以指导小城镇外部公共空间的开发与设计。
小城镇城镇设计是对城镇体型、空间环境的安排,其目的是改善城镇的整体形象和空间环境品质,体现城镇中自然景观、人工环境和历史人文的和谐统一。本论文将运用城市设计学科的理论,探索小城镇外部公共空间的城镇设计原则及方法。文章主要有五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 主要论述小城镇的地位、现状及作用和小城镇外部公共空间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第二部分:小城镇外部公共空间的类型与要求 论述小城镇外部公共空间设计研究的对象及类型,提出小城镇外部公共空间的要求。
第三部分:完善环鄱阳湖地区小城镇外部公共空间...
-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
-
作者:
黄晓凤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生态旅游 开发 管理 保护区
-
描述: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旅游开发,为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为实现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发展生态旅游业成为必然选择。
-
全文: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旅游开发,为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为实现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发展生态旅游业成为必然选择。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研究——基于江西省余干县238户入户调查
-
作者:
吴芳芳 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研究——基于江西省余干县238户入户调查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研究——基于江西省余干县238户入户调查
-
作者:
吴芳芳 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研究——基于江西省余干县238户入户调查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研究——基于江西省余干县238户入户调查
-
作者:
吴芳芳 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研究——基于江西省余干县238户入户调查
-
生态位适宜度法在茶叶和雪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以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园地为例
-
作者:
叶琼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适宜性评价 园地 生态位适宜度法 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描述:的适宜 性都较强,其中茶叶是以1、2级为主,占总面积的68.33%,其中2级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 50.72%;雪梨也是以1、2级为主,占总面积的76.87%,其中2级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7.55%。相
-
全文:的适宜 性都较强,其中茶叶是以1、2级为主,占总面积的68.33%,其中2级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 50.72%;雪梨也是以1、2级为主,占总面积的76.87%,其中2级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7.55%。相
-
生态位适宜度法在茶叶和雪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以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园地为例
-
作者:
叶琼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适宜性评价 园地 生态位适宜度法 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描述:的适宜 性都较强,其中茶叶是以1、2级为主,占总面积的68.33%,其中2级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 50.72%;雪梨也是以1、2级为主,占总面积的76.87%,其中2级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7.55%。相
-
全文:的适宜 性都较强,其中茶叶是以1、2级为主,占总面积的68.33%,其中2级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 50.72%;雪梨也是以1、2级为主,占总面积的76.87%,其中2级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7.55%。相
-
生态位适宜度法在茶叶和雪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以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园地为例
-
作者:
叶琼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适宜性评价 园地 生态位适宜度法 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描述:的适宜 性都较强,其中茶叶是以1、2级为主,占总面积的68.33%,其中2级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 50.72%;雪梨也是以1、2级为主,占总面积的76.87%,其中2级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7.55%。相
-
全文:的适宜 性都较强,其中茶叶是以1、2级为主,占总面积的68.33%,其中2级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 50.72%;雪梨也是以1、2级为主,占总面积的76.87%,其中2级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7.55%。相
-
中国民办儿童福利机构与政府合作关系研究:基于江西省太阳村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的个案分析
-
作者:
孙贞英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府 民办儿童福利机构 儿童救助 公私合作
-
描述: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全世界掀起了结社的浪潮,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和影响力日益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对以政府权力为中心的公共治理机制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和挑战,社会力量格局发生变革。 我国也受到了结社浪潮的影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层层深入,各种民间机构的迅猛发展已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就我国的儿童救助领域来说,各种民办儿童福利机构也伴随着变革的洪流而生。但是,由于相关立法的缺失和不足、政府管理方式的落后等原因,我们还不能妥善面对民办儿童福利机构蓬勃兴起的局面。因而,加快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笔者认为,在社会对儿童福利需求日益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政府与民办儿童福利机构应该在法治的前提下构建持续的政治信任,构建良好的合作机制,从而有效地弥补市场机制和政府管理的不足,最终满足儿童福利多样化的需求,提高我国的儿童福利水平。本文以政府与非政府合作关系理论为分析工具,在准确定位政府与民办儿童福利机构的角色分工的基础上,对我国民办儿童福利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如何这一命题进行实证性分析,并据此提出完善民办儿童福利机构与政府合作关系的政策建议。
-
全文: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全世界掀起了结社的浪潮,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和影响力日益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对以政府权力为中心的公共治理机制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和挑战,社会力量格局发生变革。 我国也受到了结社浪潮的影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层层深入,各种民间机构的迅猛发展已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就我国的儿童救助领域来说,各种民办儿童福利机构也伴随着变革的洪流而生。但是,由于相关立法的缺失和不足、政府管理方式的落后等原因,我们还不能妥善面对民办儿童福利机构蓬勃兴起的局面。因而,加快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笔者认为,在社会对儿童福利需求日益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政府与民办儿童福利机构应该在法治的前提下构建持续的政治信任,构建良好的合作机制,从而有效地弥补市场机制和政府管理的不足,最终满足儿童福利多样化的需求,提高我国的儿童福利水平。本文以政府与非政府合作关系理论为分析工具,在准确定位政府与民办儿童福利机构的角色分工的基础上,对我国民办儿童福利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如何这一命题进行实证性分析,并据此提出完善民办儿童福利机构与政府合作关系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