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微生物对鄱阳湖湿地不同围垦时间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
作者: 黄莉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鄱阳湖  围垦  微生物  土壤 
描述:围垦是导致我国湿地锐减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围垦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揭示围垦状态下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变奠定基础,也为国家退耕还湖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鄱阳湖西南部南昌县蒋巷联圩的自然湿地、退耕还湖地以及围垦距今38、48、92年的水稻田、菜地、荒地、鱼塘底泥为对象,比较了不同围垦年限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含水量(SM)、容重(BD)、总有机碳(TOC)、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pH值等理化性质及漆酶(ABTS)、β-葡萄糖苷酶(BG)、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木聚糖酶(BX)和磷酸酶(PHOS)等酶活性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测定了各类型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发现:⑴不同围垦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围垦后总有机碳、氨态氮含量、土壤含水量等指标上升明显,而硝态氮、容重、pH等变化不明显。有机碳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自然湿地中有机碳的含量相对较低,约3.56-9.40g/kg,围垦38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显著上升,达16.01g/kg,围垦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17.52g/kg和18.26g/kg,上升缓慢,表明围垦后有机碳含量的上升可能存在一个阈值。⑵围垦改变了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土壤酶活性是显示土壤中微生物类群数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围垦38年、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分析发现,随着围垦时间的增加,土壤中漆酶的活性下降,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酶的活性则显著增长。对不同土壤中的细菌、真菌16SrDNA采用PCR-DGGE进行检验,发现自然湿地中微生物的种类最丰富,随着围垦时间的延长,PCR-DGGE指纹图谱中的条带数逐渐减少,表明微生物的类群数随围垦时间的延长而减少。Biolog技术检测围垦不同时间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发现在6种不同类型的碳源培养下自然湿地中的微生物生长情况绝大多数时候明显好于有一定围垦历史的土壤。⑶退耕还湖是恢复湿地生态的有效办法。本研究对退耕还湖25年的样地分析表明:①退耕地的土壤酶活性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各类酶活性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②退耕地的微生物类群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PCR-DGGE指纹图谱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退耕还湖地的Biolog检测微生物生长曲线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可造成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对水稻田、菜地、鱼塘底泥、荒地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包括含水量、容重、总有机碳含量、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以及土壤中漆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的酶活性。PCR-DGGE指纹图谱的检测也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细菌和微生物类群数有明显的变化。
全文:围垦是导致我国湿地锐减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围垦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揭示围垦状态下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变奠定基础,也为国家退耕还湖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鄱阳湖西南部南昌县蒋巷联圩的自然湿地、退耕还湖地以及围垦距今38、48、92年的水稻田、菜地、荒地、鱼塘底泥为对象,比较了不同围垦年限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含水量(SM)、容重(BD)、总有机碳(TOC)、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pH值等理化性质及漆酶(ABTS)、β-葡萄糖苷酶(BG)、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木聚糖酶(BX)和磷酸酶(PHOS)等酶活性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测定了各类型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发现:⑴不同围垦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围垦后总有机碳、氨态氮含量、土壤含水量等指标上升明显,而硝态氮、容重、pH等变化不明显。有机碳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自然湿地中有机碳的含量相对较低,约3.56-9.40g/kg,围垦38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显著上升,达16.01g/kg,围垦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17.52g/kg和18.26g/kg,上升缓慢,表明围垦后有机碳含量的上升可能存在一个阈值。⑵围垦改变了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土壤酶活性是显示土壤中微生物类群数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围垦38年、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分析发现,随着围垦时间的增加,土壤中漆酶的活性下降,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酶的活性则显著增长。对不同土壤中的细菌、真菌16SrDNA采用PCR-DGGE进行检验,发现自然湿地中微生物的种类最丰富,随着围垦时间的延长,PCR-DGGE指纹图谱中的条带数逐渐减少,表明微生物的类群数随围垦时间的延长而减少。Biolog技术检测围垦不同时间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发现在6种不同类型的碳源培养下自然湿地中的微生物生长情况绝大多数时候明显好于有一定围垦历史的土壤。⑶退耕还湖是恢复湿地生态的有效办法。本研究对退耕还湖25年的样地分析表明:①退耕地的土壤酶活性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各类酶活性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②退耕地的微生物类群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PCR-DGGE指纹图谱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退耕还湖地的Biolog检测微生物生长曲线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可造成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对水稻田、菜地、鱼塘底泥、荒地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包括含水量、容重、总有机碳含量、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以及土壤中漆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的酶活性。PCR-DGGE指纹图谱的检测也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细菌和微生物类群数有明显的变化。
鄱阳湖湿地不同功能群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对长期水淹的响应
作者: 雷平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功能群  鄱阳湖湿地  物候特征  水淹  生长发育 
描述:水分梯度以示不同水淹时长。通过密集监测环境因子,观测植物群落生长情况,每月测定植物牛物量、植物总磷、总氮、有机碳含量及土壤养分。研究结果显示主要如下:(1)时间尺度上看,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呈先减后增
全文:水分梯度以示不同水淹时长。通过密集监测环境因子,观测植物群落生长情况,每月测定植物牛物量、植物总磷、总氮、有机碳含量及土壤养分。研究结果显示主要如下:(1)时间尺度上看,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呈先减后增
鄱阳湖湿地NDVI变化与越冬候鸟时空分布的关系研究
作者: 吕蒙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相关分析  越冬候鸟  NDVI  时空分布 
描述:的相互关系,得出NDVI与不同食性候鸟的相关性和相关系数。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地区NDVI的时序变化明显,并随时间呈整体上升趋势。由于鄱阳湖独特的水文特性,其沿湖各保护区NDVI值受季节和水文动态的双重
全文:的相互关系,得出NDVI与不同食性候鸟的相关性和相关系数。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地区NDVI的时序变化明显,并随时间呈整体上升趋势。由于鄱阳湖独特的水文特性,其沿湖各保护区NDVI值受季节和水文动态的双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
作者: 杨洋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产业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指标体系 
描述:自从2009年我国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地方省市分别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采取规划措施,主动选择培育适宜本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设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成为我国应对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目前,地方省市选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发展成为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在发展理念上,十八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这意味着现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能只使用经济增长水平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重视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将成为新时期产业发展的新目标。提出新型的产业评价方式来综合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对于转变发展观念、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水平、指导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江西省作为生态环境基础条件比较好的省份,在生态环境方面有着比较优势,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被规划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内第二个被规划为“生态经济区”的国家层级发展实验区。当前,江西省的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处于优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发展模式,将江西现有的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提升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水平,从而能够使其在全国范围内抢抓机遇,树立典型,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层次,协调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向更有利于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方向迈进,是江西省发展新时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江西省情来说,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相结合,探索适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的发展模式,在产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带动江西省总体经济持续和快速发展。本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理论概述切入,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态发展理念进行了桥接,得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模式是由于战略新兴产业和生态文明基本属性有所重合,两者契合发展的成果,是协调发展产生的积极效果。将生态化发展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方向,不仅对区域内生态经济建设和产业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也对全面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现实作用。本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分析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和总体概况,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身的生态属性,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并给出了相关策略方向。为了对产业作出评价,文章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产业发展的发展水平与协调程度进行了指标量化分析比较,得出了相关的结论。最后根据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的实践经验,给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发展对策与政策建议。
全文:自从2009年我国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地方省市分别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采取规划措施,主动选择培育适宜本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设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成为我国应对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目前,地方省市选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发展成为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在发展理念上,十八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这意味着现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能只使用经济增长水平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重视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将成为新时期产业发展的新目标。提出新型的产业评价方式来综合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对于转变发展观念、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水平、指导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江西省作为生态环境基础条件比较好的省份,在生态环境方面有着比较优势,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被规划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内第二个被规划为“生态经济区”的国家层级发展实验区。当前,江西省的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处于优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发展模式,将江西现有的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提升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水平,从而能够使其在全国范围内抢抓机遇,树立典型,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层次,协调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向更有利于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方向迈进,是江西省发展新时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江西省情来说,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相结合,探索适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的发展模式,在产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带动江西省总体经济持续和快速发展。本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理论概述切入,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态发展理念进行了桥接,得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模式是由于战略新兴产业和生态文明基本属性有所重合,两者契合发展的成果,是协调发展产生的积极效果。将生态化发展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方向,不仅对区域内生态经济建设和产业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也对全面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现实作用。本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分析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和总体概况,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身的生态属性,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并给出了相关策略方向。为了对产业作出评价,文章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产业发展的发展水平与协调程度进行了指标量化分析比较,得出了相关的结论。最后根据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的实践经验,给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发展对策与政策建议。
中国亚热带内陆温地LUCC与景现格局演变规律——以鄱阳湖、东洞庭湖、洪湖为例
作者: 贾欢欢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演变规律  景观格局  LUCC  中国亚热带内陆湿地 
描述:LUCC和景观格局的相关演化规律和存在的共性,进行三个湿地的土地利用强度与景观格局综合指数间的相关性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为:(1)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1989-2013年,三个中国亚热带湿地的荷塘/鱼塘面积
全文:LUCC和景观格局的相关演化规律和存在的共性,进行三个湿地的土地利用强度与景观格局综合指数间的相关性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为:(1)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1989-2013年,三个中国亚热带湿地的荷塘/鱼塘面积
环鄱阳湖流域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作者: 杨丽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化学  平衡状态  存在形态  鄱阳湖流域 
描述:。本文以红壤土层和稻田土层两种类型土壤浅层地下水特征为出发点,通过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对鄱阳湖流域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获得如下认识:(1)浅层地下水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形成。地表水、浅层
全文:。本文以红壤土层和稻田土层两种类型土壤浅层地下水特征为出发点,通过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对鄱阳湖流域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获得如下认识:(1)浅层地下水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形成。地表水、浅层
鄱阳湖湿地植物繁殖库对水位变化的响应
作者: 李美娟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水位变化  土壤种子库  芽库  湿地植物繁殖库 
描述:初步的研究,针对湿地植物繁殖库对水位变化的响应规律,分别对康山、蚌湖和南矶山3条样带进行土壤种子库和芽库的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幼苗萌发实验,土壤种子库共鉴定出20科36属49种植物,其中优势科有菊科
全文:初步的研究,针对湿地植物繁殖库对水位变化的响应规律,分别对康山、蚌湖和南矶山3条样带进行土壤种子库和芽库的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幼苗萌发实验,土壤种子库共鉴定出20科36属49种植物,其中优势科有菊科
基于物元模型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作者: 李统华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评价体系  物元模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城市综合承载力 
描述:、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森林覆盖率等19个指标,运用物元模型,综合评价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2个县(市)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了城市良好发展的对策建议
全文:、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森林覆盖率等19个指标,运用物元模型,综合评价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2个县(市)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了城市良好发展的对策建议
新一代TRMM V7降水产品在鄱阳湖流域精度分析及应用研究
作者: 费明哲  来源:南京邮电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VIC模型  精度评价  降水  3B42  新安江模型  鄱阳湖流域  TRMM 
描述:流域水文应用精度。结果发现:(1)TRMM V6、V7、RT V6和RT V7四种降水产品在年尺度上模拟效果较好,都能反映出鄱阳湖流域自西南向东北方向降水递增的趋势,年相对偏差都在0.1左右;季度、月
全文:流域水文应用精度。结果发现:(1)TRMM V6、V7、RT V6和RT V7四种降水产品在年尺度上模拟效果较好,都能反映出鄱阳湖流域自西南向东北方向降水递增的趋势,年相对偏差都在0.1左右;季度、月
基于GPS遥测的江西鄱阳湖越冬白枕鹤(Grus vipio)活动区和栖息地选择研究
作者: 程雅畅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GPS遥测  白枕鹤  栖息地选择  鄱阳湖  活动区 
描述:期间的活动区面积、核域面积和重叠指数(overlap index),并利用选择率特征分析、成分分析、逻辑斯谛回归和资源选择函数等方法对越冬白枕鹤多尺度栖息地选择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期内
全文:期间的活动区面积、核域面积和重叠指数(overlap index),并利用选择率特征分析、成分分析、逻辑斯谛回归和资源选择函数等方法对越冬白枕鹤多尺度栖息地选择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期内
上页 1 2 3 ... 86 87 88 ... 94 95 96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