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基于SAR的鄱阳湖洪涝淹没范围信息提取与生物量反演研究
作者: 沈国状  来源: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面向对象  信息提取  生物量  变化向量  SAR  人工神经网络  半变异  反演  线性回归  洪涝 
描述:近年来,有着“地球之肾”之称的“湿地”,其对于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受到全世界的极大关注,湿地已成为当前国际上的热门研究领域。遥感特别是雷达遥感作为对地观测的重要高新技术手段,可为湿地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支持,与之相应,湿地遥感也成为资源环境遥感中的学科前沿研究课题和重要的应用方向。 郡阳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江西省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是中国七大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唯能用遥感方法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其水域和湖滩草洲的分布和动态变化规律。由于光学传感器受天气以及穿透能力的影响,对于多云、雨、雾的湿地环境,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遥感较光学遥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研究使用ENVISAT ASAR以及ALOS PALSAR新型SAR数据,结合野外实地调查与采样,辅以收集的研究区相关资料,开展了鄱阳湖湿地洪涝淹没范围信息提取及湿生植被生物量反演研究。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含创新点)如下: 纹理特征在图像分类和分析中是很重要的特征,不同的地物在SAR图像中表现出不同的纹理特征,而半变异函数,作为一种纹理分析方法,比其它纹理分析方法更适合于SAR图像的分类。本文将地统计学中的半变异函数纹理方法应用到鄱阳湖湿地地区多极化(交替极化)ASAR数据中,首先分析了不同窗口、不同步长、不同方向的半变异函数参数选择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鄱阳潮湿地2004年8月29日的洪涝淹没范围进行了提取。 针对已有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只考虑像元本身信息的问题,将面向对象方法应用到鄱阳湖湿地洪涝淹没范围信息提取中来,利用2004年8月29日的多极化ASAR数据提取了鄱阳湖洪涝淹没范围信息,并与最大似然法的分类精度进行了对比,精度有明显提高。 针对不同时相间的鄱阳湖湿地洪涝淹没范围变化信息提取,将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应用到多极化ASAR数据中。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可以利用所有波段的信息来进行分析,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变化信息提取方法的一个主要方面。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对波段数的要求限制了它在SAR图像数据中的应用,而多极 化ASAR数据打破了这种限制,结果也证明了该方法在多极化数据中应用的可能性。 通过两次野外实地采样数据以及改进的MIMICS模型,分析研究了湿地湿生植被的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对各种湿生植被生物物理参数与雷达参数的敏感性,通过模拟分析发现雷达波长、冠层高度、含水量与叶片数量密度对后向散射系数有一定的影响,而雷达入射角的影响却很小,地表状况对C、L波段的影响不同。 通过分析实测的生物量与后向散向系数观测值之间的关系,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整个湖区的生物量进行了反演,并给出了生物量分布图,得出2007年4月份整个湖区生物量总值为1.0568×109kg。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发展基于新型SAR数据的湿地湿生植被生物量估算方法。最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反演了整个湖区的生物量(2007年4月份整个湖区生物量总值为1.06×109kg),并给出了相应的生物量分布图,并同时给出鄱阳湖湿生植被不同生长阶段相对应的生物量(2007年7月份:1.65×108kg,2007年11月份:9.32×108kg)。 最后分析讨论了湿地环境下洪涝灾害信息提取和生物量反演中的各种雷达系统参数的选择问题。
全文:近年来,有着“地球之肾”之称的“湿地”,其对于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受到全世界的极大关注,湿地已成为当前国际上的热门研究领域。遥感特别是雷达遥感作为对地观测的重要高新技术手段,可为湿地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支持,与之相应,湿地遥感也成为资源环境遥感中的学科前沿研究课题和重要的应用方向。 郡阳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江西省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是中国七大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唯能用遥感方法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其水域和湖滩草洲的分布和动态变化规律。由于光学传感器受天气以及穿透能力的影响,对于多云、雨、雾的湿地环境,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遥感较光学遥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研究使用ENVISAT ASAR以及ALOS PALSAR新型SAR数据,结合野外实地调查与采样,辅以收集的研究区相关资料,开展了鄱阳湖湿地洪涝淹没范围信息提取及湿生植被生物量反演研究。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含创新点)如下: 纹理特征在图像分类和分析中是很重要的特征,不同的地物在SAR图像中表现出不同的纹理特征,而半变异函数,作为一种纹理分析方法,比其它纹理分析方法更适合于SAR图像的分类。本文将地统计学中的半变异函数纹理方法应用到鄱阳湖湿地地区多极化(交替极化)ASAR数据中,首先分析了不同窗口、不同步长、不同方向的半变异函数参数选择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鄱阳潮湿地2004年8月29日的洪涝淹没范围进行了提取。 针对已有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只考虑像元本身信息的问题,将面向对象方法应用到鄱阳湖湿地洪涝淹没范围信息提取中来,利用2004年8月29日的多极化ASAR数据提取了鄱阳湖洪涝淹没范围信息,并与最大似然法的分类精度进行了对比,精度有明显提高。 针对不同时相间的鄱阳湖湿地洪涝淹没范围变化信息提取,将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应用到多极化ASAR数据中。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可以利用所有波段的信息来进行分析,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变化信息提取方法的一个主要方面。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对波段数的要求限制了它在SAR图像数据中的应用,而多极 化ASAR数据打破了这种限制,结果也证明了该方法在多极化数据中应用的可能性。 通过两次野外实地采样数据以及改进的MIMICS模型,分析研究了湿地湿生植被的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对各种湿生植被生物物理参数与雷达参数的敏感性,通过模拟分析发现雷达波长、冠层高度、含水量与叶片数量密度对后向散射系数有一定的影响,而雷达入射角的影响却很小,地表状况对C、L波段的影响不同。 通过分析实测的生物量与后向散向系数观测值之间的关系,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整个湖区的生物量进行了反演,并给出了生物量分布图,得出2007年4月份整个湖区生物量总值为1.0568×109kg。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发展基于新型SAR数据的湿地湿生植被生物量估算方法。最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反演了整个湖区的生物量(2007年4月份整个湖区生物量总值为1.06×109kg),并给出了相应的生物量分布图,并同时给出鄱阳湖湿生植被不同生长阶段相对应的生物量(2007年7月份:1.65×108kg,2007年11月份:9.32×108kg)。 最后分析讨论了湿地环境下洪涝灾害信息提取和生物量反演中的各种雷达系统参数的选择问题。
基于SAR的鄱阳湖洪涝淹没范围信息提取与生物量反演研究
作者: 沈国状  来源: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面向对象  信息提取  生物量  变化向量  SAR  人工神经网络  半变异  反演  线性回归  洪涝 
描述:近年来,有着“地球之肾”之称的“湿地”,其对于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受到全世界的极大关注,湿地已成为当前国际上的热门研究领域。遥感特别是雷达遥感作为对地观测的重要高新技术手段,可为湿地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支持,与之相应,湿地遥感也成为资源环境遥感中的学科前沿研究课题和重要的应用方向。 郡阳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江西省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是中国七大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唯能用遥感方法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其水域和湖滩草洲的分布和动态变化规律。由于光学传感器受天气以及穿透能力的影响,对于多云、雨、雾的湿地环境,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遥感较光学遥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研究使用ENVISAT ASAR以及ALOS PALSAR新型SAR数据,结合野外实地调查与采样,辅以收集的研究区相关资料,开展了鄱阳湖湿地洪涝淹没范围信息提取及湿生植被生物量反演研究。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含创新点)如下: 纹理特征在图像分类和分析中是很重要的特征,不同的地物在SAR图像中表现出不同的纹理特征,而半变异函数,作为一种纹理分析方法,比其它纹理分析方法更适合于SAR图像的分类。本文将地统计学中的半变异函数纹理方法应用到鄱阳湖湿地地区多极化(交替极化)ASAR数据中,首先分析了不同窗口、不同步长、不同方向的半变异函数参数选择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鄱阳潮湿地2004年8月29日的洪涝淹没范围进行了提取。 针对已有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只考虑像元本身信息的问题,将面向对象方法应用到鄱阳湖湿地洪涝淹没范围信息提取中来,利用2004年8月29日的多极化ASAR数据提取了鄱阳湖洪涝淹没范围信息,并与最大似然法的分类精度进行了对比,精度有明显提高。 针对不同时相间的鄱阳湖湿地洪涝淹没范围变化信息提取,将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应用到多极化ASAR数据中。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可以利用所有波段的信息来进行分析,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变化信息提取方法的一个主要方面。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对波段数的要求限制了它在SAR图像数据中的应用,而多极 化ASAR数据打破了这种限制,结果也证明了该方法在多极化数据中应用的可能性。 通过两次野外实地采样数据以及改进的MIMICS模型,分析研究了湿地湿生植被的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对各种湿生植被生物物理参数与雷达参数的敏感性,通过模拟分析发现雷达波长、冠层高度、含水量与叶片数量密度对后向散射系数有一定的影响,而雷达入射角的影响却很小,地表状况对C、L波段的影响不同。 通过分析实测的生物量与后向散向系数观测值之间的关系,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整个湖区的生物量进行了反演,并给出了生物量分布图,得出2007年4月份整个湖区生物量总值为1.0568×109kg。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发展基于新型SAR数据的湿地湿生植被生物量估算方法。最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反演了整个湖区的生物量(2007年4月份整个湖区生物量总值为1.06×109kg),并给出了相应的生物量分布图,并同时给出鄱阳湖湿生植被不同生长阶段相对应的生物量(2007年7月份:1.65×108kg,2007年11月份:9.32×108kg)。 最后分析讨论了湿地环境下洪涝灾害信息提取和生物量反演中的各种雷达系统参数的选择问题。
全文:近年来,有着“地球之肾”之称的“湿地”,其对于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受到全世界的极大关注,湿地已成为当前国际上的热门研究领域。遥感特别是雷达遥感作为对地观测的重要高新技术手段,可为湿地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支持,与之相应,湿地遥感也成为资源环境遥感中的学科前沿研究课题和重要的应用方向。 郡阳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江西省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是中国七大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唯能用遥感方法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其水域和湖滩草洲的分布和动态变化规律。由于光学传感器受天气以及穿透能力的影响,对于多云、雨、雾的湿地环境,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遥感较光学遥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研究使用ENVISAT ASAR以及ALOS PALSAR新型SAR数据,结合野外实地调查与采样,辅以收集的研究区相关资料,开展了鄱阳湖湿地洪涝淹没范围信息提取及湿生植被生物量反演研究。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含创新点)如下: 纹理特征在图像分类和分析中是很重要的特征,不同的地物在SAR图像中表现出不同的纹理特征,而半变异函数,作为一种纹理分析方法,比其它纹理分析方法更适合于SAR图像的分类。本文将地统计学中的半变异函数纹理方法应用到鄱阳湖湿地地区多极化(交替极化)ASAR数据中,首先分析了不同窗口、不同步长、不同方向的半变异函数参数选择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鄱阳潮湿地2004年8月29日的洪涝淹没范围进行了提取。 针对已有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只考虑像元本身信息的问题,将面向对象方法应用到鄱阳湖湿地洪涝淹没范围信息提取中来,利用2004年8月29日的多极化ASAR数据提取了鄱阳湖洪涝淹没范围信息,并与最大似然法的分类精度进行了对比,精度有明显提高。 针对不同时相间的鄱阳湖湿地洪涝淹没范围变化信息提取,将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应用到多极化ASAR数据中。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可以利用所有波段的信息来进行分析,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变化信息提取方法的一个主要方面。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对波段数的要求限制了它在SAR图像数据中的应用,而多极 化ASAR数据打破了这种限制,结果也证明了该方法在多极化数据中应用的可能性。 通过两次野外实地采样数据以及改进的MIMICS模型,分析研究了湿地湿生植被的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对各种湿生植被生物物理参数与雷达参数的敏感性,通过模拟分析发现雷达波长、冠层高度、含水量与叶片数量密度对后向散射系数有一定的影响,而雷达入射角的影响却很小,地表状况对C、L波段的影响不同。 通过分析实测的生物量与后向散向系数观测值之间的关系,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整个湖区的生物量进行了反演,并给出了生物量分布图,得出2007年4月份整个湖区生物量总值为1.0568×109kg。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发展基于新型SAR数据的湿地湿生植被生物量估算方法。最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反演了整个湖区的生物量(2007年4月份整个湖区生物量总值为1.06×109kg),并给出了相应的生物量分布图,并同时给出鄱阳湖湿生植被不同生长阶段相对应的生物量(2007年7月份:1.65×108kg,2007年11月份:9.32×108kg)。 最后分析讨论了湿地环境下洪涝灾害信息提取和生物量反演中的各种雷达系统参数的选择问题。
基于全极化SAR数据的鄱阳湖地区地物散射特性与分类研究
作者: 王庆  来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1.应用极化目标分解技术,对该地区的主要地物,如水体、植被、沙滩地等地物进行散射特性分析。分析了这些极化目标极化分解的特点。并给出了Freeman-Durden分解获取的体散射分量与Cloude
全文:: 1.应用极化目标分解技术,对该地区的主要地物,如水体、植被、沙滩地等地物进行散射特性分析。分析了这些极化目标极化分解的特点。并给出了Freeman-Durden分解获取的体散射分量与Cloude
基于SAR的鄱阳湖洪涝淹没范围信息提取与生物量反演研究
作者: 沈国状  来源: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面向对象  信息提取  生物量  变化向量  SAR  人工神经网络  半变异  反演  线性回归  洪涝 
描述:近年来,有着“地球之肾”之称的“湿地”,其对于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受到全世界的极大关注,湿地已成为当前国际上的热门研究领域。遥感特别是雷达遥感作为对地观测的重要高新技术手段,可为湿地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支持,与之相应,湿地遥感也成为资源环境遥感中的学科前沿研究课题和重要的应用方向。 郡阳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江西省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是中国七大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唯能用遥感方法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其水域和湖滩草洲的分布和动态变化规律。由于光学传感器受天气以及穿透能力的影响,对于多云、雨、雾的湿地环境,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遥感较光学遥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研究使用ENVISAT ASAR以及ALOS PALSAR新型SAR数据,结合野外实地调查与采样,辅以收集的研究区相关资料,开展了鄱阳湖湿地洪涝淹没范围信息提取及湿生植被生物量反演研究。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含创新点)如下: 纹理特征在图像分类和分析中是很重要的特征,不同的地物在SAR图像中表现出不同的纹理特征,而半变异函数,作为一种纹理分析方法,比其它纹理分析方法更适合于SAR图像的分类。本文将地统计学中的半变异函数纹理方法应用到鄱阳湖湿地地区多极化(交替极化)ASAR数据中,首先分析了不同窗口、不同步长、不同方向的半变异函数参数选择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鄱阳潮湿地2004年8月29日的洪涝淹没范围进行了提取。 针对已有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只考虑像元本身信息的问题,将面向对象方法应用到鄱阳湖湿地洪涝淹没范围信息提取中来,利用2004年8月29日的多极化ASAR数据提取了鄱阳湖洪涝淹没范围信息,并与最大似然法的分类精度进行了对比,精度有明显提高。 针对不同时相间的鄱阳湖湿地洪涝淹没范围变化信息提取,将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应用到多极化ASAR数据中。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可以利用所有波段的信息来进行分析,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变化信息提取方法的一个主要方面。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对波段数的要求限制了它在SAR图像数据中的应用,而多极 化ASAR数据打破了这种限制,结果也证明了该方法在多极化数据中应用的可能性。 通过两次野外实地采样数据以及改进的MIMICS模型,分析研究了湿地湿生植被的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对各种湿生植被生物物理参数与雷达参数的敏感性,通过模拟分析发现雷达波长、冠层高度、含水量与叶片数量密度对后向散射系数有一定的影响,而雷达入射角的影响却很小,地表状况对C、L波段的影响不同。 通过分析实测的生物量与后向散向系数观测值之间的关系,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整个湖区的生物量进行了反演,并给出了生物量分布图,得出2007年4月份整个湖区生物量总值为1.0568×109kg。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发展基于新型SAR数据的湿地湿生植被生物量估算方法。最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反演了整个湖区的生物量(2007年4月份整个湖区生物量总值为1.06×109kg),并给出了相应的生物量分布图,并同时给出鄱阳湖湿生植被不同生长阶段相对应的生物量(2007年7月份:1.65×108kg,2007年11月份:9.32×108kg)。 最后分析讨论了湿地环境下洪涝灾害信息提取和生物量反演中的各种雷达系统参数的选择问题。
全文:近年来,有着“地球之肾”之称的“湿地”,其对于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受到全世界的极大关注,湿地已成为当前国际上的热门研究领域。遥感特别是雷达遥感作为对地观测的重要高新技术手段,可为湿地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支持,与之相应,湿地遥感也成为资源环境遥感中的学科前沿研究课题和重要的应用方向。 郡阳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江西省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是中国七大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唯能用遥感方法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其水域和湖滩草洲的分布和动态变化规律。由于光学传感器受天气以及穿透能力的影响,对于多云、雨、雾的湿地环境,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遥感较光学遥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研究使用ENVISAT ASAR以及ALOS PALSAR新型SAR数据,结合野外实地调查与采样,辅以收集的研究区相关资料,开展了鄱阳湖湿地洪涝淹没范围信息提取及湿生植被生物量反演研究。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含创新点)如下: 纹理特征在图像分类和分析中是很重要的特征,不同的地物在SAR图像中表现出不同的纹理特征,而半变异函数,作为一种纹理分析方法,比其它纹理分析方法更适合于SAR图像的分类。本文将地统计学中的半变异函数纹理方法应用到鄱阳湖湿地地区多极化(交替极化)ASAR数据中,首先分析了不同窗口、不同步长、不同方向的半变异函数参数选择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鄱阳潮湿地2004年8月29日的洪涝淹没范围进行了提取。 针对已有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只考虑像元本身信息的问题,将面向对象方法应用到鄱阳湖湿地洪涝淹没范围信息提取中来,利用2004年8月29日的多极化ASAR数据提取了鄱阳湖洪涝淹没范围信息,并与最大似然法的分类精度进行了对比,精度有明显提高。 针对不同时相间的鄱阳湖湿地洪涝淹没范围变化信息提取,将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应用到多极化ASAR数据中。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可以利用所有波段的信息来进行分析,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变化信息提取方法的一个主要方面。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对波段数的要求限制了它在SAR图像数据中的应用,而多极 化ASAR数据打破了这种限制,结果也证明了该方法在多极化数据中应用的可能性。 通过两次野外实地采样数据以及改进的MIMICS模型,分析研究了湿地湿生植被的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对各种湿生植被生物物理参数与雷达参数的敏感性,通过模拟分析发现雷达波长、冠层高度、含水量与叶片数量密度对后向散射系数有一定的影响,而雷达入射角的影响却很小,地表状况对C、L波段的影响不同。 通过分析实测的生物量与后向散向系数观测值之间的关系,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整个湖区的生物量进行了反演,并给出了生物量分布图,得出2007年4月份整个湖区生物量总值为1.0568×109kg。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发展基于新型SAR数据的湿地湿生植被生物量估算方法。最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反演了整个湖区的生物量(2007年4月份整个湖区生物量总值为1.06×109kg),并给出了相应的生物量分布图,并同时给出鄱阳湖湿生植被不同生长阶段相对应的生物量(2007年7月份:1.65×108kg,2007年11月份:9.32×108kg)。 最后分析讨论了湿地环境下洪涝灾害信息提取和生物量反演中的各种雷达系统参数的选择问题。
环鄱阳湖流域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作者: 杨丽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化学  平衡状态  存在形态  鄱阳湖流域 
描述:。本文以红壤土层和稻田土层两种类型土壤浅层地下水特征为出发点,通过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对鄱阳湖流域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获得如下认识:(1)浅层地下水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形成。地表水、浅层
全文:。本文以红壤土层和稻田土层两种类型土壤浅层地下水特征为出发点,通过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对鄱阳湖流域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获得如下认识:(1)浅层地下水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形成。地表水、浅层
环鄱阳湖流域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作者: 杨丽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化学  平衡状态  存在形态  鄱阳湖流域 
描述:。本文以红壤土层和稻田土层两种类型土壤浅层地下水特征为出发点,通过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对鄱阳湖流域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获得如下认识:(1)浅层地下水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形成。地表水、浅层
全文:。本文以红壤土层和稻田土层两种类型土壤浅层地下水特征为出发点,通过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对鄱阳湖流域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获得如下认识:(1)浅层地下水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形成。地表水、浅层
环鄱阳湖流域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作者: 杨丽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化学  平衡状态  存在形态  鄱阳湖流域 
描述:。本文以红壤土层和稻田土层两种类型土壤浅层地下水特征为出发点,通过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对鄱阳湖流域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获得如下认识:(1)浅层地下水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形成。地表水、浅层
全文:。本文以红壤土层和稻田土层两种类型土壤浅层地下水特征为出发点,通过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对鄱阳湖流域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获得如下认识:(1)浅层地下水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形成。地表水、浅层
基于MODIS影像的鄱阳湖悬浮泥沙浓度反演:支持向量机和回归模型比较
作者: 侯秀秀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回归模型  支持向量机  遥感定量反演  核函数  悬浮泥沙浓度 
描述:随着地理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等的不断发展,采用遥感手段对水质参数进行定量反演这一研究逐渐被提上日程并取得一系列进展。鄱阳湖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动态生态系统,其悬浮泥沙含量作为一项基本的水质参数对水体光学性质及水动力作用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对鄱阳湖水体悬浮泥沙浓度的反演研究对湖泊生态功能研究以及人类活动监测极具重要意义。 本论文以鄱阳湖悬浮泥沙浓度定量遥感反演为例,首先介绍了悬浮泥沙浓度定量遥感反演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从定量遥感反演模型、遥感数据以及支持向量机应用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在水体水质以及悬浮泥沙浓度定量反演方面的研究现状;其次,论述了悬浮泥沙浓度遥感定量反演的反演模型,阐述了支持向量机理论,尤其是是支持向量回归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回归模型建立方面的应用。第三,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和传统的统计回归建模方法分别建立悬浮泥沙浓度反演模型,并用独立的数据进行模型的检验,进而进行方法的比较。结果显示:利用30个样本建立的10个支持向量机模型和3类33个统计回归模型中,拟合度最高的是以可见光红、蓝、绿、近红外4个波段反射率的遥感悬浮泥沙指数变换为输入量,基于nu-SVM模型建立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其R2≈0.95,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RMSE≈11.68mg/L,而最好的传统方法建立的模型是以可见光红、蓝、绿、近红外4个波段反射率线性组合为自变量建立的指数模型SSC=0.28947*exp(34.18970*Red_250-8.93235*Infrared_250+7.78678*Blue_500+1.41766*Green_500)其R2≈0.93,RMSE≈11.56mg/L。但利用独立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发现,SVM模型预测值有较大的偏差,而传统方法的验证结果精度相对较高。因此我们认为:尽管SVM在很多应用中取得了成功,但我们测试的SVM模型较传统方法相比并未获得理想的结果。
全文:随着地理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等的不断发展,采用遥感手段对水质参数进行定量反演这一研究逐渐被提上日程并取得一系列进展。鄱阳湖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动态生态系统,其悬浮泥沙含量作为一项基本的水质参数对水体光学性质及水动力作用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对鄱阳湖水体悬浮泥沙浓度的反演研究对湖泊生态功能研究以及人类活动监测极具重要意义。 本论文以鄱阳湖悬浮泥沙浓度定量遥感反演为例,首先介绍了悬浮泥沙浓度定量遥感反演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从定量遥感反演模型、遥感数据以及支持向量机应用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在水体水质以及悬浮泥沙浓度定量反演方面的研究现状;其次,论述了悬浮泥沙浓度遥感定量反演的反演模型,阐述了支持向量机理论,尤其是是支持向量回归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回归模型建立方面的应用。第三,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和传统的统计回归建模方法分别建立悬浮泥沙浓度反演模型,并用独立的数据进行模型的检验,进而进行方法的比较。结果显示:利用30个样本建立的10个支持向量机模型和3类33个统计回归模型中,拟合度最高的是以可见光红、蓝、绿、近红外4个波段反射率的遥感悬浮泥沙指数变换为输入量,基于nu-SVM模型建立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其R2≈0.95,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RMSE≈11.68mg/L,而最好的传统方法建立的模型是以可见光红、蓝、绿、近红外4个波段反射率线性组合为自变量建立的指数模型SSC=0.28947*exp(34.18970*Red_250-8.93235*Infrared_250+7.78678*Blue_500+1.41766*Green_500)其R2≈0.93,RMSE≈11.56mg/L。但利用独立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发现,SVM模型预测值有较大的偏差,而传统方法的验证结果精度相对较高。因此我们认为:尽管SVM在很多应用中取得了成功,但我们测试的SVM模型较传统方法相比并未获得理想的结果。
基于MODIS影像的鄱阳湖悬浮泥沙浓度反演:支持向量机和回归模型比较
作者: 侯秀秀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回归模型  支持向量机  遥感定量反演  核函数  悬浮泥沙浓度 
描述:随着地理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等的不断发展,采用遥感手段对水质参数进行定量反演这一研究逐渐被提上日程并取得一系列进展。鄱阳湖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动态生态系统,其悬浮泥沙含量作为一项基本的水质参数对水体光学性质及水动力作用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对鄱阳湖水体悬浮泥沙浓度的反演研究对湖泊生态功能研究以及人类活动监测极具重要意义。 本论文以鄱阳湖悬浮泥沙浓度定量遥感反演为例,首先介绍了悬浮泥沙浓度定量遥感反演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从定量遥感反演模型、遥感数据以及支持向量机应用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在水体水质以及悬浮泥沙浓度定量反演方面的研究现状;其次,论述了悬浮泥沙浓度遥感定量反演的反演模型,阐述了支持向量机理论,尤其是是支持向量回归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回归模型建立方面的应用。第三,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和传统的统计回归建模方法分别建立悬浮泥沙浓度反演模型,并用独立的数据进行模型的检验,进而进行方法的比较。结果显示:利用30个样本建立的10个支持向量机模型和3类33个统计回归模型中,拟合度最高的是以可见光红、蓝、绿、近红外4个波段反射率的遥感悬浮泥沙指数变换为输入量,基于nu-SVM模型建立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其R2≈0.95,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RMSE≈11.68mg/L,而最好的传统方法建立的模型是以可见光红、蓝、绿、近红外4个波段反射率线性组合为自变量建立的指数模型SSC=0.28947*exp(34.18970*Red_250-8.93235*Infrared_250+7.78678*Blue_500+1.41766*Green_500)其R2≈0.93,RMSE≈11.56mg/L。但利用独立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发现,SVM模型预测值有较大的偏差,而传统方法的验证结果精度相对较高。因此我们认为:尽管SVM在很多应用中取得了成功,但我们测试的SVM模型较传统方法相比并未获得理想的结果。
全文:随着地理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等的不断发展,采用遥感手段对水质参数进行定量反演这一研究逐渐被提上日程并取得一系列进展。鄱阳湖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动态生态系统,其悬浮泥沙含量作为一项基本的水质参数对水体光学性质及水动力作用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对鄱阳湖水体悬浮泥沙浓度的反演研究对湖泊生态功能研究以及人类活动监测极具重要意义。 本论文以鄱阳湖悬浮泥沙浓度定量遥感反演为例,首先介绍了悬浮泥沙浓度定量遥感反演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从定量遥感反演模型、遥感数据以及支持向量机应用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在水体水质以及悬浮泥沙浓度定量反演方面的研究现状;其次,论述了悬浮泥沙浓度遥感定量反演的反演模型,阐述了支持向量机理论,尤其是是支持向量回归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回归模型建立方面的应用。第三,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和传统的统计回归建模方法分别建立悬浮泥沙浓度反演模型,并用独立的数据进行模型的检验,进而进行方法的比较。结果显示:利用30个样本建立的10个支持向量机模型和3类33个统计回归模型中,拟合度最高的是以可见光红、蓝、绿、近红外4个波段反射率的遥感悬浮泥沙指数变换为输入量,基于nu-SVM模型建立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其R2≈0.95,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RMSE≈11.68mg/L,而最好的传统方法建立的模型是以可见光红、蓝、绿、近红外4个波段反射率线性组合为自变量建立的指数模型SSC=0.28947*exp(34.18970*Red_250-8.93235*Infrared_250+7.78678*Blue_500+1.41766*Green_500)其R2≈0.93,RMSE≈11.56mg/L。但利用独立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发现,SVM模型预测值有较大的偏差,而传统方法的验证结果精度相对较高。因此我们认为:尽管SVM在很多应用中取得了成功,但我们测试的SVM模型较传统方法相比并未获得理想的结果。
基于MODIS影像的鄱阳湖悬浮泥沙浓度反演:支持向量机和回归模型比较
作者: 侯秀秀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回归模型  支持向量机  遥感定量反演  核函数  悬浮泥沙浓度 
描述:随着地理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等的不断发展,采用遥感手段对水质参数进行定量反演这一研究逐渐被提上日程并取得一系列进展。鄱阳湖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动态生态系统,其悬浮泥沙含量作为一项基本的水质参数对水体光学性质及水动力作用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对鄱阳湖水体悬浮泥沙浓度的反演研究对湖泊生态功能研究以及人类活动监测极具重要意义。 本论文以鄱阳湖悬浮泥沙浓度定量遥感反演为例,首先介绍了悬浮泥沙浓度定量遥感反演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从定量遥感反演模型、遥感数据以及支持向量机应用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在水体水质以及悬浮泥沙浓度定量反演方面的研究现状;其次,论述了悬浮泥沙浓度遥感定量反演的反演模型,阐述了支持向量机理论,尤其是是支持向量回归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回归模型建立方面的应用。第三,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和传统的统计回归建模方法分别建立悬浮泥沙浓度反演模型,并用独立的数据进行模型的检验,进而进行方法的比较。结果显示:利用30个样本建立的10个支持向量机模型和3类33个统计回归模型中,拟合度最高的是以可见光红、蓝、绿、近红外4个波段反射率的遥感悬浮泥沙指数变换为输入量,基于nu-SVM模型建立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其R2≈0.95,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RMSE≈11.68mg/L,而最好的传统方法建立的模型是以可见光红、蓝、绿、近红外4个波段反射率线性组合为自变量建立的指数模型SSC=0.28947*exp(34.18970*Red_250-8.93235*Infrared_250+7.78678*Blue_500+1.41766*Green_500)其R2≈0.93,RMSE≈11.56mg/L。但利用独立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发现,SVM模型预测值有较大的偏差,而传统方法的验证结果精度相对较高。因此我们认为:尽管SVM在很多应用中取得了成功,但我们测试的SVM模型较传统方法相比并未获得理想的结果。
全文:随着地理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等的不断发展,采用遥感手段对水质参数进行定量反演这一研究逐渐被提上日程并取得一系列进展。鄱阳湖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动态生态系统,其悬浮泥沙含量作为一项基本的水质参数对水体光学性质及水动力作用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对鄱阳湖水体悬浮泥沙浓度的反演研究对湖泊生态功能研究以及人类活动监测极具重要意义。 本论文以鄱阳湖悬浮泥沙浓度定量遥感反演为例,首先介绍了悬浮泥沙浓度定量遥感反演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从定量遥感反演模型、遥感数据以及支持向量机应用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在水体水质以及悬浮泥沙浓度定量反演方面的研究现状;其次,论述了悬浮泥沙浓度遥感定量反演的反演模型,阐述了支持向量机理论,尤其是是支持向量回归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回归模型建立方面的应用。第三,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和传统的统计回归建模方法分别建立悬浮泥沙浓度反演模型,并用独立的数据进行模型的检验,进而进行方法的比较。结果显示:利用30个样本建立的10个支持向量机模型和3类33个统计回归模型中,拟合度最高的是以可见光红、蓝、绿、近红外4个波段反射率的遥感悬浮泥沙指数变换为输入量,基于nu-SVM模型建立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其R2≈0.95,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RMSE≈11.68mg/L,而最好的传统方法建立的模型是以可见光红、蓝、绿、近红外4个波段反射率线性组合为自变量建立的指数模型SSC=0.28947*exp(34.18970*Red_250-8.93235*Infrared_250+7.78678*Blue_500+1.41766*Green_500)其R2≈0.93,RMSE≈11.56mg/L。但利用独立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发现,SVM模型预测值有较大的偏差,而传统方法的验证结果精度相对较高。因此我们认为:尽管SVM在很多应用中取得了成功,但我们测试的SVM模型较传统方法相比并未获得理想的结果。
上页 1 2 3 ... 8 9 10 ... 95 96 9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