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湖泊生态系统对过去1000年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系统动力学模拟为例
作者: 于革 廖梦娜 李永飞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反馈  过去1000年  生态系统响应  湖泊模型  鄱阳湖  极端干旱 
描述: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生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敏感而脆弱。鄱阳湖是我国最大面积的淡水湖泊,近年来湖泊水位下降、湖床干涸频发,发生了一系列水生态灾害事件以及生态系统的退化,但气候变化对湖泊生态
全文: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生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敏感而脆弱。鄱阳湖是我国最大面积的淡水湖泊,近年来湖泊水位下降、湖床干涸频发,发生了一系列水生态灾害事件以及生态系统的退化,但气候变化对湖泊生态
湖泊生态系统对过去1000年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系统动力学模拟为例
作者: 于革 廖梦娜 李永飞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反馈  过去1000年  生态系统响应  湖泊模型  鄱阳湖  极端干旱 
描述: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生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敏感而脆弱。鄱阳湖是我国最大面积的淡水湖泊,近年来湖泊水位下降、湖床干涸频发,发生了一系列水生态灾害事件以及生态系统的退化,但气候变化对湖泊生态
全文: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生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敏感而脆弱。鄱阳湖是我国最大面积的淡水湖泊,近年来湖泊水位下降、湖床干涸频发,发生了一系列水生态灾害事件以及生态系统的退化,但气候变化对湖泊生态
江湖关系变化对鄱阳湖沉积物氨氮释放风险的影响
作者: 何宗健 吴志强 倪兆奎 刘婉清 王圣瑞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湖关系  沉积物  鄱阳湖  释放风险  氨氮 
描述:选取了鄱阳湖北部湖区、"五河"入湖尾闾区、湖心区共14个不同高程的表层出沉积物样品,通过研究其总氮(TN)含量和氨氮(NH4+-N)释放热力学及动力学特征,试图揭示江湖关系变化导致的水位变化对
全文:选取了鄱阳湖北部湖区、"五河"入湖尾闾区、湖心区共14个不同高程的表层出沉积物样品,通过研究其总氮(TN)含量和氨氮(NH4+-N)释放热力学及动力学特征,试图揭示江湖关系变化导致的水位变化对
鄱阳湖不同高程沉积物中磷形态特征研究
作者: 刘凯 倪兆奎 王圣瑞 倪才英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湖关系  磷形态  沉积物  鄱阳湖  分布特征 
描述:选取了枯水期鄱阳湖10~13m高程共14个出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研究其总磷(TP)及各形态磷含量与分布特征,试图揭示江湖关系变化导致的水位下降对鄱阳湖沉积物磷潜在释放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鄱阳湖
全文:选取了枯水期鄱阳湖10~13m高程共14个出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研究其总磷(TP)及各形态磷含量与分布特征,试图揭示江湖关系变化导致的水位下降对鄱阳湖沉积物磷潜在释放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鄱阳湖
鄱阳湖二维水动力和水质耦合数值模拟
作者: 赖锡军 姜加虎 黄群 徐力刚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数学模型  鄱阳湖  水动力  水质  非结构网格 
描述:针对大型通江湖泊水位变化剧烈,地形起伏多变,岸线复杂,湖泊内部窄小洪道与大面洲滩和洼地连接复杂,湖泊洲滩出、淹没频繁交替等湖泊水情和地貌特征,基于二维浅水方程和对流扩散方程组构建了鄱阳湖二维水动力
全文:针对大型通江湖泊水位变化剧烈,地形起伏多变,岸线复杂,湖泊内部窄小洪道与大面洲滩和洼地连接复杂,湖泊洲滩出、淹没频繁交替等湖泊水情和地貌特征,基于二维浅水方程和对流扩散方程组构建了鄱阳湖二维水动力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鄱阳湖水位变化对钉螺孳生地的影响
作者: 朱蓉 周艺彪 张利娟  来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峡水库  血吸虫病  环境监测 
描述:水位数据,4个县的215块有螺洲滩的高程数据,以及三峡蓄水前1年(2002年)和蓄水后第6年(2008年)4个县的疫情调查数据和钉螺调查数据,比较三峡蓄水前后鄱阳湖水位波动、有螺洲滩水淹天数、钉螺指标
全文:水位数据,4个县的215块有螺洲滩的高程数据,以及三峡蓄水前1年(2002年)和蓄水后第6年(2008年)4个县的疫情调查数据和钉螺调查数据,比较三峡蓄水前后鄱阳湖水位波动、有螺洲滩水淹天数、钉螺指标
江西省工商系统全力助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作者:暂无 来源:当代江西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西省  鄱阳湖  贯彻落实  重大举措  工商系统  新举措  生态经济区建设  规划  健康发展  国务院 
描述: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重大举措,响应我省正在开展的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
全文: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重大举措,响应我省正在开展的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
鄱阳湖湿地植被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水位变化的响应研究
作者: 谭志强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鄱阳湖湿地植被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水位变化的响应研究
微生物对鄱阳湖湿地不同围垦时间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
作者: 黄莉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鄱阳湖  围垦  微生物  土壤 
描述:围垦是导致我国湿地锐减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围垦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揭示围垦状态下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变奠定基础,也为国家退耕还湖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鄱阳湖西南部南昌县蒋巷联圩的自然湿地、退耕还湖地以及围垦距今38、48、92年的水稻田、菜地、荒地、鱼塘底泥为对象,比较了不同围垦年限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含水量(SM)、容重(BD)、总有机碳(TOC)、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pH值等理化性质及漆酶(ABTS)、β-葡萄糖苷酶(BG)、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木聚糖酶(BX)和磷酸酶(PHOS)等酶活性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测定了各类型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发现:⑴不同围垦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围垦后总有机碳、氨态氮含量、土壤含水量等指标上升明显,而硝态氮、容重、pH等变化不明显。有机碳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自然湿地中有机碳的含量相对较低,约3.56-9.40g/kg,围垦38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显著上升,达16.01g/kg,围垦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17.52g/kg和18.26g/kg,上升缓慢,表明围垦后有机碳含量的上升可能存在一个阈值。⑵围垦改变了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土壤酶活性是显示土壤中微生物类群数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围垦38年、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分析发现,随着围垦时间的增加,土壤中漆酶的活性下降,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酶的活性则显著增长。对不同土壤中的细菌、真菌16SrDNA采用PCR-DGGE进行检验,发现自然湿地中微生物的种类最丰富,随着围垦时间的延长,PCR-DGGE指纹图谱中的条带数逐渐减少,表明微生物的类群数随围垦时间的延长而减少。Biolog技术检测围垦不同时间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发现在6种不同类型的碳源培养下自然湿地中的微生物生长情况绝大多数时候明显好于有一定围垦历史的土壤。⑶退耕还湖是恢复湿地生态的有效办法。本研究对退耕还湖25年的样地分析表明:①退耕地的土壤酶活性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各类酶活性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②退耕地的微生物类群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PCR-DGGE指纹图谱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退耕还湖地的Biolog检测微生物生长曲线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可造成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对水稻田、菜地、鱼塘底泥、荒地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包括含水量、容重、总有机碳含量、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以及土壤中漆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的酶活性。PCR-DGGE指纹图谱的检测也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细菌和微生物类群数有明显的变化。
全文:围垦是导致我国湿地锐减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围垦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揭示围垦状态下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变奠定基础,也为国家退耕还湖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鄱阳湖西南部南昌县蒋巷联圩的自然湿地、退耕还湖地以及围垦距今38、48、92年的水稻田、菜地、荒地、鱼塘底泥为对象,比较了不同围垦年限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含水量(SM)、容重(BD)、总有机碳(TOC)、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pH值等理化性质及漆酶(ABTS)、β-葡萄糖苷酶(BG)、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木聚糖酶(BX)和磷酸酶(PHOS)等酶活性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测定了各类型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发现:⑴不同围垦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围垦后总有机碳、氨态氮含量、土壤含水量等指标上升明显,而硝态氮、容重、pH等变化不明显。有机碳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自然湿地中有机碳的含量相对较低,约3.56-9.40g/kg,围垦38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显著上升,达16.01g/kg,围垦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17.52g/kg和18.26g/kg,上升缓慢,表明围垦后有机碳含量的上升可能存在一个阈值。⑵围垦改变了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土壤酶活性是显示土壤中微生物类群数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围垦38年、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分析发现,随着围垦时间的增加,土壤中漆酶的活性下降,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酶的活性则显著增长。对不同土壤中的细菌、真菌16SrDNA采用PCR-DGGE进行检验,发现自然湿地中微生物的种类最丰富,随着围垦时间的延长,PCR-DGGE指纹图谱中的条带数逐渐减少,表明微生物的类群数随围垦时间的延长而减少。Biolog技术检测围垦不同时间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发现在6种不同类型的碳源培养下自然湿地中的微生物生长情况绝大多数时候明显好于有一定围垦历史的土壤。⑶退耕还湖是恢复湿地生态的有效办法。本研究对退耕还湖25年的样地分析表明:①退耕地的土壤酶活性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各类酶活性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②退耕地的微生物类群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PCR-DGGE指纹图谱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退耕还湖地的Biolog检测微生物生长曲线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可造成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对水稻田、菜地、鱼塘底泥、荒地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包括含水量、容重、总有机碳含量、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以及土壤中漆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的酶活性。PCR-DGGE指纹图谱的检测也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细菌和微生物类群数有明显的变化。
鄱阳湖湿地植被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水位变化的响应研究
作者: 谭志强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鄱阳湖湿地植被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水位变化的响应研究
上页 1 2 3 ... 13 14 15 ... 34 35 36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