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鄱阳湖地区土壤质量评价与应用
-
作者:
赵小敏 郭熙 邵华 谢文 朱安繁 李传林 曹闽苏 刘超 罗华汉 郑晓樵 乐丽红 张军 余翔 黄晓雷 来源: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专家系统 “3S”技术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营养元素 土壤质量评价 鄱阳湖地区 应用模型 土壤地球化学
-
描述:1内容概述 在实地采样分析、调查和资料收集等相结合的基础上,应用“3S”技术、地统计学、专家系统和应用模型等综合技术方法进行综合研究,系统进行了鄱阳湖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分区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营养元素丰缺评价、土壤资源利用适宜性评价、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耕地土壤质量评价等内容。
-
全文:1内容概述 在实地采样分析、调查和资料收集等相结合的基础上,应用“3S”技术、地统计学、专家系统和应用模型等综合技术方法进行综合研究,系统进行了鄱阳湖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分区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营养元素丰缺评价、土壤资源利用适宜性评价、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耕地土壤质量评价等内容。
-
鄱阳湖入湖污染物科学考察方法研究
-
作者:
伍恒赟 罗勇 李莹 万志勇 杨辛 张起明 贾娟娟 柴敏平 李秀峰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考察 污染物总量 鄱阳湖 入湖污染物途径
-
描述:为了给鄱阳湖入湖污染物科学考察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以入湖污染物筛选技术、入湖污染物途径、入湖污染物总量计算和入湖污染物科学考察技术为考察方法,重点阐述了入湖污染物各种筛选方法、污染物入湖途径的确定、各种入湖途径的计算方法以及现场考察技术和实验室技术等内容。
-
全文:为了给鄱阳湖入湖污染物科学考察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以入湖污染物筛选技术、入湖污染物途径、入湖污染物总量计算和入湖污染物科学考察技术为考察方法,重点阐述了入湖污染物各种筛选方法、污染物入湖途径的确定、各种入湖途径的计算方法以及现场考察技术和实验室技术等内容。
-
1956—2008年鄱阳湖流域水沙输移趋势及成因分析
-
作者:
罗蔚 张翔 邓志民 陈龙 Christopher J Gippel 来源:水科学进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Mann Kendall检验 趋势分析 鄱阳湖 水沙 成因分析
-
描述:利用鄱阳湖流域代表性水文站1956—2008年实测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资料序列,采用Mann-Kendall秩相关检验法,研究鄱阳湖流域水沙量年际变化趋势和可能发生突变的时间,并从流域降雨、用水、水库拦沙、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等方面分析了鄱阳湖流域水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地区来水量和出湖水量有小幅增大趋势;鄱阳湖流域来沙量呈异常显著减小趋势,发生突变的年份为1998—1999年;实测出湖沙量从2002年开始呈明显的减少趋势。通过对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降雨量减少对近10年鄱阳湖出入湖径流量的减少影响显著;水库滞沙是鄱阳湖入湖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出湖沙量变化主要受上游水库群的影响,还有近年湖区采砂的影响。
-
全文:利用鄱阳湖流域代表性水文站1956—2008年实测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资料序列,采用Mann-Kendall秩相关检验法,研究鄱阳湖流域水沙量年际变化趋势和可能发生突变的时间,并从流域降雨、用水、水库拦沙、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等方面分析了鄱阳湖流域水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地区来水量和出湖水量有小幅增大趋势;鄱阳湖流域来沙量呈异常显著减小趋势,发生突变的年份为1998—1999年;实测出湖沙量从2002年开始呈明显的减少趋势。通过对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降雨量减少对近10年鄱阳湖出入湖径流量的减少影响显著;水库滞沙是鄱阳湖入湖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出湖沙量变化主要受上游水库群的影响,还有近年湖区采砂的影响。
-
鄱阳湖人湖污染物科学考察方法研究
-
作者:
伍恒赟 罗勇 李莹 万志勇 杨辛 张起明 贾娟娟 柴敏平 李秀峰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鄱阳湖人湖污染物科学考察方法研究
-
鄱阳湖洲滩钉螺分布与水位变化的关系
-
作者:
宁安 陈年高 钟久河 陈红根 林丹丹 刘红云 高祖禄 刘跃民 胡飞 张绍基 来源: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关系 钉螺 水位 鄱阳湖 洲滩
-
描述:目的探讨鄱阳湖水位变化对洲滩钉螺分布的影响,为设计生态灭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既往鄱阳湖洲滩钉螺资料与水位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鄱阳湖钉螺面积的94.55%分布于14-17m高程洲滩;水位变化的重要指标为洲滩水淹日数与显露日数,通常水淹日数为216-113 d(中位数160 d);显露日数为149-252 d(中位数205 d).结论鄱阳湖洲滩钉螺分布与水位变化密切相关,4-6月份由江西省境内5河洪水引起的洲滩水淹与显露日数比例是制约洲滩钉螺密度与分布的关键,2-5月洲滩显露有利于钉螺产卵,5月以后洲滩水淹则有利于螺卵孵化与幼螺的发育生长.因此,控制鄱阳湖水位,改变钉螺生态特性即可达到制约湖区钉螺的目标.
-
全文:目的探讨鄱阳湖水位变化对洲滩钉螺分布的影响,为设计生态灭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既往鄱阳湖洲滩钉螺资料与水位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鄱阳湖钉螺面积的94.55%分布于14-17m高程洲滩;水位变化的重要指标为洲滩水淹日数与显露日数,通常水淹日数为216-113 d(中位数160 d);显露日数为149-252 d(中位数205 d).结论鄱阳湖洲滩钉螺分布与水位变化密切相关,4-6月份由江西省境内5河洪水引起的洲滩水淹与显露日数比例是制约洲滩钉螺密度与分布的关键,2-5月洲滩显露有利于钉螺产卵,5月以后洲滩水淹则有利于螺卵孵化与幼螺的发育生长.因此,控制鄱阳湖水位,改变钉螺生态特性即可达到制约湖区钉螺的目标.
-
鄱阳湖湿地虉草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
作者:
章泉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虉草 生态适应 鄱阳湖 水分逆境
-
描述:分布调查、生长动态的测定、茎段栽培与种子萌发试验、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模拟水分胁迫试验来探索虉草对鄱阳湖湿地环境的适应。得出主要结果如下:1.虉草主要分布在8.5-13米高程范围内,喜生长在人为干扰较少
-
全文:分布调查、生长动态的测定、茎段栽培与种子萌发试验、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模拟水分胁迫试验来探索虉草对鄱阳湖湿地环境的适应。得出主要结果如下:1.虉草主要分布在8.5-13米高程范围内,喜生长在人为干扰较少
-
我国科技管理的生态化转向研究:结合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例探析
-
作者:
解子艳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科技管理 生态化 生态文明 江西特色
-
描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自古以来即是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当前,人类的生存困境,深深地触动着哲学社会科学的敏感神经。基于对人类生活实践及其认识的深刻反省,重视人的存在及其意义的澄清和张扬,已成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突出的主题。我们看到,生态学在众多学科中有其独特的建树,19世纪仅局限于“研究生物体同外部环境之间关系”的自然生态学,20世纪60年代便已扩展到研究人和人类社会,成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可持续发展是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飞跃。现代工业文明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科技发展的困境,为走出这种困境,科学技术必须有一次生态学转向,我们必须探索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科技之路。科技管理是对科学技术活动的管辖、控制与治理,是根据科学技术的规律,对科技活动过程中所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管理功能的总称。科技管理的生态化转向是为科学技术的生态化转向服务,为新能源与循环经济的实现服务;要求在科学、技术、管理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整合科技、社会、生态三方面资源进行制度改革与机制创新,以科技管理引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当前,江西省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例,有力地证明了我国进行科技管理生态化转向的良好趋势与巨大优势。江西省科技管理部门已形成大科技观,要建立全面的科技管理和科技服务体系,凸显江西省政府科技管理工作的生态特色,以科技管理优势促进科技资源优势、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以科技管理创新带动科技服务发展,以区域特色科技管理工作推动江西中部崛起。我们认为中国科技管理的生态化转向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我国未来科技管理体系的必然发展趋势,是我国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致关重要的一环。我国科技管理部门和各级科技管理工作者要审时度势,构建中国科学技术管理的新伦理、新制度、新文化,为中华民族负责,为可持续发展负责,形成生态文明的科技管理模式,走生态化科技之路,我们必将会铸就一条利国利民的和谐发展之路,必将会创造中华文明新的辉煌!
-
全文: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自古以来即是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当前,人类的生存困境,深深地触动着哲学社会科学的敏感神经。基于对人类生活实践及其认识的深刻反省,重视人的存在及其意义的澄清和张扬,已成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突出的主题。我们看到,生态学在众多学科中有其独特的建树,19世纪仅局限于“研究生物体同外部环境之间关系”的自然生态学,20世纪60年代便已扩展到研究人和人类社会,成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可持续发展是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飞跃。现代工业文明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科技发展的困境,为走出这种困境,科学技术必须有一次生态学转向,我们必须探索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科技之路。科技管理是对科学技术活动的管辖、控制与治理,是根据科学技术的规律,对科技活动过程中所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管理功能的总称。科技管理的生态化转向是为科学技术的生态化转向服务,为新能源与循环经济的实现服务;要求在科学、技术、管理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整合科技、社会、生态三方面资源进行制度改革与机制创新,以科技管理引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当前,江西省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例,有力地证明了我国进行科技管理生态化转向的良好趋势与巨大优势。江西省科技管理部门已形成大科技观,要建立全面的科技管理和科技服务体系,凸显江西省政府科技管理工作的生态特色,以科技管理优势促进科技资源优势、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以科技管理创新带动科技服务发展,以区域特色科技管理工作推动江西中部崛起。我们认为中国科技管理的生态化转向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我国未来科技管理体系的必然发展趋势,是我国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致关重要的一环。我国科技管理部门和各级科技管理工作者要审时度势,构建中国科学技术管理的新伦理、新制度、新文化,为中华民族负责,为可持续发展负责,形成生态文明的科技管理模式,走生态化科技之路,我们必将会铸就一条利国利民的和谐发展之路,必将会创造中华文明新的辉煌!
-
鄱阳湖湿地虉草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
作者:
章泉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虉草 生态适应 鄱阳湖 水分逆境
-
描述:分布调查、生长动态的测定、茎段栽培与种子萌发试验、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模拟水分胁迫试验来探索虉草对鄱阳湖湿地环境的适应。得出主要结果如下:1.虉草主要分布在8.5-13米高程范围内,喜生长在人为干扰较少
-
全文:分布调查、生长动态的测定、茎段栽培与种子萌发试验、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模拟水分胁迫试验来探索虉草对鄱阳湖湿地环境的适应。得出主要结果如下:1.虉草主要分布在8.5-13米高程范围内,喜生长在人为干扰较少
-
鄱阳湖湿地虉草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
作者:
章泉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虉草 生态适应 鄱阳湖 水分逆境
-
描述:分布调查、生长动态的测定、茎段栽培与种子萌发试验、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模拟水分胁迫试验来探索虉草对鄱阳湖湿地环境的适应。得出主要结果如下:1.虉草主要分布在8.5-13米高程范围内,喜生长在人为干扰较少
-
全文:分布调查、生长动态的测定、茎段栽培与种子萌发试验、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模拟水分胁迫试验来探索虉草对鄱阳湖湿地环境的适应。得出主要结果如下:1.虉草主要分布在8.5-13米高程范围内,喜生长在人为干扰较少
-
我国科技管理的生态化转向研究:结合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例探析
-
作者:
解子艳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科技管理 生态化 生态文明 江西特色
-
描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自古以来即是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当前,人类的生存困境,深深地触动着哲学社会科学的敏感神经。基于对人类生活实践及其认识的深刻反省,重视人的存在及其意义的澄清和张扬,已成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突出的主题。我们看到,生态学在众多学科中有其独特的建树,19世纪仅局限于“研究生物体同外部环境之间关系”的自然生态学,20世纪60年代便已扩展到研究人和人类社会,成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可持续发展是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飞跃。现代工业文明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科技发展的困境,为走出这种困境,科学技术必须有一次生态学转向,我们必须探索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科技之路。科技管理是对科学技术活动的管辖、控制与治理,是根据科学技术的规律,对科技活动过程中所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管理功能的总称。科技管理的生态化转向是为科学技术的生态化转向服务,为新能源与循环经济的实现服务;要求在科学、技术、管理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整合科技、社会、生态三方面资源进行制度改革与机制创新,以科技管理引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当前,江西省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例,有力地证明了我国进行科技管理生态化转向的良好趋势与巨大优势。江西省科技管理部门已形成大科技观,要建立全面的科技管理和科技服务体系,凸显江西省政府科技管理工作的生态特色,以科技管理优势促进科技资源优势、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以科技管理创新带动科技服务发展,以区域特色科技管理工作推动江西中部崛起。我们认为中国科技管理的生态化转向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我国未来科技管理体系的必然发展趋势,是我国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致关重要的一环。我国科技管理部门和各级科技管理工作者要审时度势,构建中国科学技术管理的新伦理、新制度、新文化,为中华民族负责,为可持续发展负责,形成生态文明的科技管理模式,走生态化科技之路,我们必将会铸就一条利国利民的和谐发展之路,必将会创造中华文明新的辉煌!
-
全文: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自古以来即是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当前,人类的生存困境,深深地触动着哲学社会科学的敏感神经。基于对人类生活实践及其认识的深刻反省,重视人的存在及其意义的澄清和张扬,已成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突出的主题。我们看到,生态学在众多学科中有其独特的建树,19世纪仅局限于“研究生物体同外部环境之间关系”的自然生态学,20世纪60年代便已扩展到研究人和人类社会,成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可持续发展是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飞跃。现代工业文明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科技发展的困境,为走出这种困境,科学技术必须有一次生态学转向,我们必须探索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科技之路。科技管理是对科学技术活动的管辖、控制与治理,是根据科学技术的规律,对科技活动过程中所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管理功能的总称。科技管理的生态化转向是为科学技术的生态化转向服务,为新能源与循环经济的实现服务;要求在科学、技术、管理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整合科技、社会、生态三方面资源进行制度改革与机制创新,以科技管理引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当前,江西省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例,有力地证明了我国进行科技管理生态化转向的良好趋势与巨大优势。江西省科技管理部门已形成大科技观,要建立全面的科技管理和科技服务体系,凸显江西省政府科技管理工作的生态特色,以科技管理优势促进科技资源优势、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以科技管理创新带动科技服务发展,以区域特色科技管理工作推动江西中部崛起。我们认为中国科技管理的生态化转向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我国未来科技管理体系的必然发展趋势,是我国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致关重要的一环。我国科技管理部门和各级科技管理工作者要审时度势,构建中国科学技术管理的新伦理、新制度、新文化,为中华民族负责,为可持续发展负责,形成生态文明的科技管理模式,走生态化科技之路,我们必将会铸就一条利国利民的和谐发展之路,必将会创造中华文明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