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预警研究
-
作者:
隋婷婷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安全 预警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土地资源
-
描述:土地资源是财富之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然而,长期以来,人类过分的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强度越来越大,且利用方式简单粗放,同时,人类各种各样活动的加剧,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破坏,甚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安全,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在此之前,需要了解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演变规律,确定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警情和所处的警度级别,在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发生恶化前做出预报和警告。因此,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预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了预警研究,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关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和预警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文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章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预警理论研究:介绍了文章的理论依据,包括土地生态安全演化机理研究,预警理论研究,PSR理论研究。第三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概况:介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自然资源概况、社会经济概况、土地资源利用情况以及土地生态环境现状。第四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根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36个指标中选取20个指标作为本次研究的预警指标,应用层析分析法和PSR框架模型构建预警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值和标准值。第五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警情综合分析:应用综合指数法计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值,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是:2001年至200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警情从轻警转变为重警,土地生态环境逐渐恶化;2006年至2008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警情从重警转变为中警,土地生态环境开始转好。2008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31个县(市、区)中,南昌市城区、南昌县、新建县等8个县(市、区)处于轻警状态;进贤县、浮梁县、九江市城区、九江县、永修县等19个县(市、区)处于中警状态;瑞昌市、武宁县、余干县、鄱阳县4个县(市、区)处于重警状态。第六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排警措施:从自然、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提出排警调控措施以供参考,并且针对区域内31个县(市)的警情状况建议有侧重点的进行排警调控。第七章结论与展望:总结文章的研究成果,提出有待改善的地方以及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预警研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
全文:土地资源是财富之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然而,长期以来,人类过分的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强度越来越大,且利用方式简单粗放,同时,人类各种各样活动的加剧,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破坏,甚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安全,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在此之前,需要了解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演变规律,确定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警情和所处的警度级别,在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发生恶化前做出预报和警告。因此,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预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了预警研究,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关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和预警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文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章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预警理论研究:介绍了文章的理论依据,包括土地生态安全演化机理研究,预警理论研究,PSR理论研究。第三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概况:介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自然资源概况、社会经济概况、土地资源利用情况以及土地生态环境现状。第四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根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36个指标中选取20个指标作为本次研究的预警指标,应用层析分析法和PSR框架模型构建预警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值和标准值。第五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警情综合分析:应用综合指数法计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值,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是:2001年至200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警情从轻警转变为重警,土地生态环境逐渐恶化;2006年至2008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警情从重警转变为中警,土地生态环境开始转好。2008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31个县(市、区)中,南昌市城区、南昌县、新建县等8个县(市、区)处于轻警状态;进贤县、浮梁县、九江市城区、九江县、永修县等19个县(市、区)处于中警状态;瑞昌市、武宁县、余干县、鄱阳县4个县(市、区)处于重警状态。第六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排警措施:从自然、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提出排警调控措施以供参考,并且针对区域内31个县(市)的警情状况建议有侧重点的进行排警调控。第七章结论与展望:总结文章的研究成果,提出有待改善的地方以及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预警研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
江西在东南亚国际旅游吸引力研究:以向泰国推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品为例
-
作者:
高依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泰国游客 国际旅游吸引力
-
描述:旅游吸引力是一个地区旅游开展是否顺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加强一个地区的旅游吸引力,可以为该地旅游的深入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如工业、农业和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改进。鄱阳湖是江西省近几年经济发展的一个名片。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经为江西人,特别是鄱阳湖人的共识。加强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走可持发展道路的必需。鄱阳湖生态旅游区的打造,在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把旅游当作“摇钱树”的形势下,面临着诸多的难题。这些难题,尽管相当一部分来自鄱阳湖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但大部分还是来自鄱阳湖各个县域和各个部门的协调和努力。只有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氛围下,鄱阳湖这一张“名片”才能真正打响。当前,很多地方都把旅游吸引力当作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的形象工程来抓,如北京、上海、西安、杭州、广州、深圳、成都等大都市都塑造了自己的旅游形象品牌,从而加强了自身旅游的国内、国际吸引力。因此,可以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际,打造鄱阳湖自身乃至江西省的国际旅游吸引力。本文将国际旅游吸引力的相关原理和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践相结合,主要以泰国在内的东南亚游客为例进行江西鄱阳湖国际旅游吸引力培养的探讨。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绪论。提出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主席献梳理,提出了论文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二章为东南亚各国特别是泰国游客生活习俗和旅游心理等方面的阐述。第三章为相关理论基础和研究区概况的阐述。同时还阐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旅游文化的自然和文化因素。并就鄱阳湖国际旅游吸引力的具体措施展开了较深入的探讨。第四章是对论文的总结,并列出了本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结果表明,鄱阳湖国际旅游吸引力虽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只要立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以一定的经济作为支撑点加强众多资源的整合和打造,同时加强鄱阳湖旅游区各项制度建设,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改善旅游基础设施,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并举。最后,采取适当的国际旅游宣传和促销手段。才能真正实旅游基础,树立旅游形象。从而真正形成旅游吸引力特别是国际旅游吸引力。
-
全文:旅游吸引力是一个地区旅游开展是否顺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加强一个地区的旅游吸引力,可以为该地旅游的深入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如工业、农业和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改进。鄱阳湖是江西省近几年经济发展的一个名片。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经为江西人,特别是鄱阳湖人的共识。加强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走可持发展道路的必需。鄱阳湖生态旅游区的打造,在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把旅游当作“摇钱树”的形势下,面临着诸多的难题。这些难题,尽管相当一部分来自鄱阳湖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但大部分还是来自鄱阳湖各个县域和各个部门的协调和努力。只有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氛围下,鄱阳湖这一张“名片”才能真正打响。当前,很多地方都把旅游吸引力当作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的形象工程来抓,如北京、上海、西安、杭州、广州、深圳、成都等大都市都塑造了自己的旅游形象品牌,从而加强了自身旅游的国内、国际吸引力。因此,可以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际,打造鄱阳湖自身乃至江西省的国际旅游吸引力。本文将国际旅游吸引力的相关原理和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践相结合,主要以泰国在内的东南亚游客为例进行江西鄱阳湖国际旅游吸引力培养的探讨。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绪论。提出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主席献梳理,提出了论文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二章为东南亚各国特别是泰国游客生活习俗和旅游心理等方面的阐述。第三章为相关理论基础和研究区概况的阐述。同时还阐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旅游文化的自然和文化因素。并就鄱阳湖国际旅游吸引力的具体措施展开了较深入的探讨。第四章是对论文的总结,并列出了本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结果表明,鄱阳湖国际旅游吸引力虽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只要立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以一定的经济作为支撑点加强众多资源的整合和打造,同时加强鄱阳湖旅游区各项制度建设,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改善旅游基础设施,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并举。最后,采取适当的国际旅游宣传和促销手段。才能真正实旅游基础,树立旅游形象。从而真正形成旅游吸引力特别是国际旅游吸引力。
-
鄱阳湖流域水沙时空演变特征及机理研究
-
作者:
孙鹏 来源:中山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期特征 小波变换 趋势分析 频率分析 鄱阳湖流域 Copula函数 极值流量
-
描述: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可能机理,主要成果如下: (1)鄱阳湖流域各支流的水沙变化特征相异;除李家渡站径流量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四站都有增加趋势(但未达到95%的置信度水平)。“五河”的输沙量变化比较复杂,外洲站
-
全文: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可能机理,主要成果如下: (1)鄱阳湖流域各支流的水沙变化特征相异;除李家渡站径流量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四站都有增加趋势(但未达到95%的置信度水平)。“五河”的输沙量变化比较复杂,外洲站
-
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研究
-
作者:
刘海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流域 生态效应 土地利用 、地学信息图谱
-
描述:: (1)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遥感信息提取与时空变化分析 以鄱阳湖流域1990年的TM影像,2000年的ETM+影像,以及2008年的HJ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DEM数据,通过解译修正,将研究区土地分为6种
-
全文:: (1)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遥感信息提取与时空变化分析 以鄱阳湖流域1990年的TM影像,2000年的ETM+影像,以及2008年的HJ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DEM数据,通过解译修正,将研究区土地分为6种
-
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研究
-
作者:
刘海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流域 生态效应 土地利用 、地学信息图谱
-
描述:: (1)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遥感信息提取与时空变化分析 以鄱阳湖流域1990年的TM影像,2000年的ETM+影像,以及2008年的HJ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DEM数据,通过解译修正,将研究区土地分为6种
-
全文:: (1)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遥感信息提取与时空变化分析 以鄱阳湖流域1990年的TM影像,2000年的ETM+影像,以及2008年的HJ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DEM数据,通过解译修正,将研究区土地分为6种
-
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研究
-
作者:
刘海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流域 生态效应 土地利用 、地学信息图谱
-
描述:: (1)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遥感信息提取与时空变化分析 以鄱阳湖流域1990年的TM影像,2000年的ETM+影像,以及2008年的HJ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DEM数据,通过解译修正,将研究区土地分为6种
-
全文:: (1)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遥感信息提取与时空变化分析 以鄱阳湖流域1990年的TM影像,2000年的ETM+影像,以及2008年的HJ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DEM数据,通过解译修正,将研究区土地分为6种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研究
-
作者:
帅佳良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管理 生态经济区 建设用地 用地矛盾 土地资源
-
描述:近年来,江西省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举措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土地管理等方面问题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粗放、低效利用的现象,建设用地的过度外延扩张与土地粗放利用并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国土资源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迫切需要破解土地管理机制的难题。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意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规划。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正式签署部省《共同加强江西国土资源工作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以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的形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研究和探讨适合区域层面的土地管理新机制,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服务。 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背景分析和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情况梳理,分析解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诞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把握《规划》的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功能分区和主要的战略举措,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背景。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管理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探索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演变及特征分析。利用最新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地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12万平方公里范围的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布局及其历史变化情况,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土地利用的程度、效益等,探明当前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把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总结土地利用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管理态势与利用矛盾分析。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利用关系,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分析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行业)的用地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揭示用地需求与指标现状之间的矛盾,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中土地利用和管理将面临的困难与难点。 第四,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探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进过程中适用于区域实际的土地管理创新制度和措施。主要有: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用地指标统一协调的机制、强化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机制、推进土地开源机制创新(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建设用地置换)、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闲置地清查与节地示范机制、提高土地行政效能等创新措施和办法。这些创新用地政策和机制将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最后,对提出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这些新举措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对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建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主要是对政策的细化和操作性的技术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
全文:近年来,江西省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举措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土地管理等方面问题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粗放、低效利用的现象,建设用地的过度外延扩张与土地粗放利用并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国土资源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迫切需要破解土地管理机制的难题。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意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规划。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正式签署部省《共同加强江西国土资源工作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以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的形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研究和探讨适合区域层面的土地管理新机制,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服务。 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背景分析和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情况梳理,分析解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诞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把握《规划》的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功能分区和主要的战略举措,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背景。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管理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探索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演变及特征分析。利用最新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地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12万平方公里范围的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布局及其历史变化情况,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土地利用的程度、效益等,探明当前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把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总结土地利用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管理态势与利用矛盾分析。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利用关系,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分析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行业)的用地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揭示用地需求与指标现状之间的矛盾,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中土地利用和管理将面临的困难与难点。 第四,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探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进过程中适用于区域实际的土地管理创新制度和措施。主要有: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用地指标统一协调的机制、强化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机制、推进土地开源机制创新(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建设用地置换)、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闲置地清查与节地示范机制、提高土地行政效能等创新措施和办法。这些创新用地政策和机制将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最后,对提出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这些新举措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对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建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主要是对政策的细化和操作性的技术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
鄱阳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
作者:
熊先承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农业经济模式选择 生态农业经济 鄱阳湖地区
-
描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始终遵循着大力发展工业带动经济增长。目前我国工业化进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经济增长的速度也与之同步。然而,在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共同发展时,人们发现以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并且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又直接制约着经济增长。因此,人们现在开始寻求一条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共同和谐发展的新道路。一条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新型经济发展道路,来取代传统的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本文的选题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要求下产生的。论文基础理论为农业生态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鄱阳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几个重大问题。第一个是目前鄱阳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问题。第二个问题是鄱阳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如何选择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如何选择鄱阳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论文的最后想为鄱阳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一些相应的对策。本文大致可分为以下几部分:在引言中,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框架以及内容和方法,同时还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生态农业经济的研究综述。正文第一部分介绍了鄱阳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些理论观点,其中主要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农业生态经济学理论等。第二部分介绍了鄱阳湖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介绍了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并且对鄱阳湖生态农业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解决了“怎么样”的问题。通过以鄱阳湖周边县域为样本对鄱阳湖生态农业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鄱阳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划分区域研究。第四部分介绍了鄱阳湖生态农业发展中产业的选择以及鄱阳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最后是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本文的研究方法采用了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在研究鄱阳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时,采用了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对比研究。再提出鄱阳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研究鄱阳湖生态农业发展对当地经济增长影响分析时,运用了实证的研究方法,借助生产函数的理论模型,选取数据,对鄱阳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对当地经济增长影响做了回归分析。并得出结论:鄱阳湖生态农业产出与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生态农业产出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会促进地区生产总值增加0.83379个百分点。这说明,现阶段大力发展鄱阳湖生态农业有助于提高江西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并提出相应对策:在建设鄱阳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时,首先必须要进行良好的发展体制创新,如补偿机制,绿色消费机制等等。第二,在鄱阳湖生态农产品加工上,要多培养实力强、范围广的综合性农产品加工企业。第三、要加大鄱阳湖水产品的持续发展。第四、要形成内容丰富,配套设施齐全的鄱阳湖周边生态农业旅游项目。第五、要普及当地农民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相关知识,使得其在思想上跟上鄱阳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
-
全文: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始终遵循着大力发展工业带动经济增长。目前我国工业化进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经济增长的速度也与之同步。然而,在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共同发展时,人们发现以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并且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又直接制约着经济增长。因此,人们现在开始寻求一条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共同和谐发展的新道路。一条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新型经济发展道路,来取代传统的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本文的选题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要求下产生的。论文基础理论为农业生态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鄱阳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几个重大问题。第一个是目前鄱阳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问题。第二个问题是鄱阳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如何选择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如何选择鄱阳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论文的最后想为鄱阳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一些相应的对策。本文大致可分为以下几部分:在引言中,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框架以及内容和方法,同时还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生态农业经济的研究综述。正文第一部分介绍了鄱阳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些理论观点,其中主要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农业生态经济学理论等。第二部分介绍了鄱阳湖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介绍了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并且对鄱阳湖生态农业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解决了“怎么样”的问题。通过以鄱阳湖周边县域为样本对鄱阳湖生态农业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鄱阳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划分区域研究。第四部分介绍了鄱阳湖生态农业发展中产业的选择以及鄱阳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最后是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本文的研究方法采用了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在研究鄱阳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时,采用了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对比研究。再提出鄱阳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研究鄱阳湖生态农业发展对当地经济增长影响分析时,运用了实证的研究方法,借助生产函数的理论模型,选取数据,对鄱阳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对当地经济增长影响做了回归分析。并得出结论:鄱阳湖生态农业产出与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生态农业产出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会促进地区生产总值增加0.83379个百分点。这说明,现阶段大力发展鄱阳湖生态农业有助于提高江西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并提出相应对策:在建设鄱阳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时,首先必须要进行良好的发展体制创新,如补偿机制,绿色消费机制等等。第二,在鄱阳湖生态农产品加工上,要多培养实力强、范围广的综合性农产品加工企业。第三、要加大鄱阳湖水产品的持续发展。第四、要形成内容丰富,配套设施齐全的鄱阳湖周边生态农业旅游项目。第五、要普及当地农民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相关知识,使得其在思想上跟上鄱阳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
-
鄱阳湖地区土地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
作者:
郭墨瀚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环境评价 鄱阳湖地区 土地生态环境
-
描述:和决策提供参考。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基础研究。深入阐述土地生态环境评价的概念和内涵,研究其所依托的基本理论。具体包括:系统理论、生态学理论、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环境经济
-
全文:和决策提供参考。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基础研究。深入阐述土地生态环境评价的概念和内涵,研究其所依托的基本理论。具体包括:系统理论、生态学理论、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环境经济
-
极端洪水遭遇下鄱阳湖调蓄能力研究
-
作者:
黄胜晔 来源:南京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江湖关系 鄱阳湖 调蓄特征 极端洪水
-
描述:洪水的调蓄作用,分析了鄱阳湖的调蓄特征,最后模拟了极端洪水遭遇下鄱阳湖调蓄的能力。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鄱阳湖洪水的形成和水位涨落都受到鄱阳湖流域和长江来水双重影响,鄱阳湖流域洪水引起
-
全文:洪水的调蓄作用,分析了鄱阳湖的调蓄特征,最后模拟了极端洪水遭遇下鄱阳湖调蓄的能力。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鄱阳湖洪水的形成和水位涨落都受到鄱阳湖流域和长江来水双重影响,鄱阳湖流域洪水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