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夏秋季群落结构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耳石与生长的研究
作者: 朱其广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轮  鄱阳湖  四大家鱼  幼鱼  生长  群落结构 
描述:鄱阳湖是典型的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作为长江干流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在长江四大家鱼幼鱼的肥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相关问题仍不清楚,而且有关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研究报道较缺乏。本文以2010年6月-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鄱阳湖通江水道夏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入湖格局,并以入湖幼鱼为实验材料,观察其耳石微结构,研究耳石日龄和幼鱼的生长。主要结果如下:1.2010年7-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渔获物调查中,共调查到鱼类种类50种,分属于8科39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鱼类种数的64%。鱼类多样性指数从湖口到新池乡表现出增加的趋势。2.2010年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最早时间为6月26日,高峰期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估算出整个通江水道在调查期间四大家鱼幼鱼总产量为3.1×106尾。其中鲢占78.75%,草鱼占18.43%,鳙和青鱼分别占2.06%和0.76%。3.根据耳石日轮分析,草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5-79d,日龄平均值为65.9±7.1d;青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3-95d,日龄平均值为78.1±10.8d;鲢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3-102d,日龄平均值为62.4±8.1d;鳙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1-93d,平均值为70.9±10.5d。4.四大家鱼幼鱼耳石短半径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同体重呈显著的指数关系。5.四大家鱼幼鱼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符合线性模型或指数模型;体重为均匀生长。
全文:鄱阳湖是典型的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作为长江干流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在长江四大家鱼幼鱼的肥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相关问题仍不清楚,而且有关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研究报道较缺乏。本文以2010年6月-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鄱阳湖通江水道夏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入湖格局,并以入湖幼鱼为实验材料,观察其耳石微结构,研究耳石日龄和幼鱼的生长。主要结果如下:1.2010年7-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渔获物调查中,共调查到鱼类种类50种,分属于8科39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鱼类种数的64%。鱼类多样性指数从湖口到新池乡表现出增加的趋势。2.2010年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最早时间为6月26日,高峰期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估算出整个通江水道在调查期间四大家鱼幼鱼总产量为3.1×106尾。其中鲢占78.75%,草鱼占18.43%,鳙和青鱼分别占2.06%和0.76%。3.根据耳石日轮分析,草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5-79d,日龄平均值为65.9±7.1d;青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3-95d,日龄平均值为78.1±10.8d;鲢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3-102d,日龄平均值为62.4±8.1d;鳙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1-93d,平均值为70.9±10.5d。4.四大家鱼幼鱼耳石短半径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同体重呈显著的指数关系。5.四大家鱼幼鱼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符合线性模型或指数模型;体重为均匀生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研究
作者: 帅佳良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管理  生态经济区  建设用地  用地矛盾  土地资源 
描述:近年来,江西省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举措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土地管理等方面问题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粗放、低效利用的现象,建设用地的过度外延扩张与土地粗放利用并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国土资源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迫切需要破解土地管理机制的难题。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意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规划。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正式签署部省《共同加强江西国土资源工作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以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的形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研究和探讨适合区域层面的土地管理新机制,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服务。 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背景分析和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情况梳理,分析解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诞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把握《规划》的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功能分区和主要的战略举措,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背景。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管理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探索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演变及特征分析。利用最新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地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12万平方公里范围的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布局及其历史变化情况,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土地利用的程度、效益等,探明当前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把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总结土地利用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管理态势与利用矛盾分析。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利用关系,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分析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行业)的用地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揭示用地需求与指标现状之间的矛盾,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中土地利用和管理将面临的困难与难点。 第四,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探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进过程中适用于区域实际的土地管理创新制度和措施。主要有: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用地指标统一协调的机制、强化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机制、推进土地开源机制创新(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建设用地置换)、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闲置地清查与节地示范机制、提高土地行政效能等创新措施和办法。这些创新用地政策和机制将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最后,对提出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这些新举措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对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建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主要是对政策的细化和操作性的技术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全文:近年来,江西省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举措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土地管理等方面问题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粗放、低效利用的现象,建设用地的过度外延扩张与土地粗放利用并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国土资源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迫切需要破解土地管理机制的难题。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意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规划。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正式签署部省《共同加强江西国土资源工作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以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的形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研究和探讨适合区域层面的土地管理新机制,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服务。 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背景分析和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情况梳理,分析解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诞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把握《规划》的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功能分区和主要的战略举措,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背景。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管理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探索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演变及特征分析。利用最新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地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12万平方公里范围的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布局及其历史变化情况,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土地利用的程度、效益等,探明当前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把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总结土地利用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管理态势与利用矛盾分析。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利用关系,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分析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行业)的用地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揭示用地需求与指标现状之间的矛盾,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中土地利用和管理将面临的困难与难点。 第四,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探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进过程中适用于区域实际的土地管理创新制度和措施。主要有: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用地指标统一协调的机制、强化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机制、推进土地开源机制创新(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建设用地置换)、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闲置地清查与节地示范机制、提高土地行政效能等创新措施和办法。这些创新用地政策和机制将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最后,对提出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这些新举措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对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建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主要是对政策的细化和操作性的技术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极端洪水遭遇下鄱阳湖调蓄能力研究
作者: 黄胜晔  来源:南京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江湖关系  鄱阳湖  调蓄特征  极端洪水 
描述:洪水的调蓄作用,分析了鄱阳湖的调蓄特征,最后模拟了极端洪水遭遇下鄱阳湖调蓄的能力。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鄱阳湖洪水的形成和水位涨落都受到鄱阳湖流域和长江来水双重影响,鄱阳湖流域洪水引起
全文:洪水的调蓄作用,分析了鄱阳湖的调蓄特征,最后模拟了极端洪水遭遇下鄱阳湖调蓄的能力。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鄱阳湖洪水的形成和水位涨落都受到鄱阳湖流域和长江来水双重影响,鄱阳湖流域洪水引起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研究
作者: 帅佳良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管理  生态经济区  建设用地  用地矛盾  土地资源 
描述:近年来,江西省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举措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土地管理等方面问题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粗放、低效利用的现象,建设用地的过度外延扩张与土地粗放利用并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国土资源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迫切需要破解土地管理机制的难题。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意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规划。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正式签署部省《共同加强江西国土资源工作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以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的形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研究和探讨适合区域层面的土地管理新机制,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服务。 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背景分析和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情况梳理,分析解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诞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把握《规划》的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功能分区和主要的战略举措,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背景。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管理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探索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演变及特征分析。利用最新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地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12万平方公里范围的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布局及其历史变化情况,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土地利用的程度、效益等,探明当前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把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总结土地利用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管理态势与利用矛盾分析。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利用关系,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分析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行业)的用地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揭示用地需求与指标现状之间的矛盾,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中土地利用和管理将面临的困难与难点。 第四,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探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进过程中适用于区域实际的土地管理创新制度和措施。主要有: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用地指标统一协调的机制、强化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机制、推进土地开源机制创新(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建设用地置换)、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闲置地清查与节地示范机制、提高土地行政效能等创新措施和办法。这些创新用地政策和机制将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最后,对提出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这些新举措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对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建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主要是对政策的细化和操作性的技术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全文:近年来,江西省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举措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土地管理等方面问题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粗放、低效利用的现象,建设用地的过度外延扩张与土地粗放利用并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国土资源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迫切需要破解土地管理机制的难题。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意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规划。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正式签署部省《共同加强江西国土资源工作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以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的形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研究和探讨适合区域层面的土地管理新机制,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服务。 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背景分析和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情况梳理,分析解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诞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把握《规划》的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功能分区和主要的战略举措,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背景。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管理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探索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演变及特征分析。利用最新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地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12万平方公里范围的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布局及其历史变化情况,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土地利用的程度、效益等,探明当前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把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总结土地利用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管理态势与利用矛盾分析。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利用关系,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分析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行业)的用地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揭示用地需求与指标现状之间的矛盾,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中土地利用和管理将面临的困难与难点。 第四,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探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进过程中适用于区域实际的土地管理创新制度和措施。主要有: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用地指标统一协调的机制、强化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机制、推进土地开源机制创新(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建设用地置换)、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闲置地清查与节地示范机制、提高土地行政效能等创新措施和办法。这些创新用地政策和机制将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最后,对提出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这些新举措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对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建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主要是对政策的细化和操作性的技术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极端洪水遭遇下鄱阳湖调蓄能力研究
作者: 黄胜晔  来源:南京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江湖关系  鄱阳湖  调蓄特征  极端洪水 
描述:洪水的调蓄作用,分析了鄱阳湖的调蓄特征,最后模拟了极端洪水遭遇下鄱阳湖调蓄的能力。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鄱阳湖洪水的形成和水位涨落都受到鄱阳湖流域和长江来水双重影响,鄱阳湖流域洪水引起
全文:洪水的调蓄作用,分析了鄱阳湖的调蓄特征,最后模拟了极端洪水遭遇下鄱阳湖调蓄的能力。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鄱阳湖洪水的形成和水位涨落都受到鄱阳湖流域和长江来水双重影响,鄱阳湖流域洪水引起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研究
作者: 帅佳良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管理  生态经济区  建设用地  用地矛盾  土地资源 
描述:近年来,江西省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举措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土地管理等方面问题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粗放、低效利用的现象,建设用地的过度外延扩张与土地粗放利用并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国土资源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迫切需要破解土地管理机制的难题。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意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规划。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正式签署部省《共同加强江西国土资源工作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以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的形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研究和探讨适合区域层面的土地管理新机制,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服务。 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背景分析和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情况梳理,分析解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诞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把握《规划》的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功能分区和主要的战略举措,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背景。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管理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探索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演变及特征分析。利用最新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地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12万平方公里范围的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布局及其历史变化情况,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土地利用的程度、效益等,探明当前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把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总结土地利用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管理态势与利用矛盾分析。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利用关系,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分析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行业)的用地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揭示用地需求与指标现状之间的矛盾,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中土地利用和管理将面临的困难与难点。 第四,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探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进过程中适用于区域实际的土地管理创新制度和措施。主要有: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用地指标统一协调的机制、强化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机制、推进土地开源机制创新(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建设用地置换)、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闲置地清查与节地示范机制、提高土地行政效能等创新措施和办法。这些创新用地政策和机制将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最后,对提出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这些新举措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对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建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主要是对政策的细化和操作性的技术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全文:近年来,江西省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举措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土地管理等方面问题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粗放、低效利用的现象,建设用地的过度外延扩张与土地粗放利用并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国土资源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迫切需要破解土地管理机制的难题。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意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规划。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正式签署部省《共同加强江西国土资源工作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以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的形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研究和探讨适合区域层面的土地管理新机制,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服务。 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背景分析和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情况梳理,分析解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诞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把握《规划》的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功能分区和主要的战略举措,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背景。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管理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探索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演变及特征分析。利用最新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地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12万平方公里范围的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布局及其历史变化情况,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土地利用的程度、效益等,探明当前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把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总结土地利用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管理态势与利用矛盾分析。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利用关系,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分析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行业)的用地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揭示用地需求与指标现状之间的矛盾,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中土地利用和管理将面临的困难与难点。 第四,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探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进过程中适用于区域实际的土地管理创新制度和措施。主要有: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用地指标统一协调的机制、强化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机制、推进土地开源机制创新(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建设用地置换)、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闲置地清查与节地示范机制、提高土地行政效能等创新措施和办法。这些创新用地政策和机制将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最后,对提出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这些新举措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对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建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主要是对政策的细化和操作性的技术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极端洪水遭遇下鄱阳湖调蓄能力研究
作者: 黄胜晔  来源:南京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江湖关系  鄱阳湖  调蓄特征  极端洪水 
描述:洪水的调蓄作用,分析了鄱阳湖的调蓄特征,最后模拟了极端洪水遭遇下鄱阳湖调蓄的能力。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鄱阳湖洪水的形成和水位涨落都受到鄱阳湖流域和长江来水双重影响,鄱阳湖流域洪水引起
全文:洪水的调蓄作用,分析了鄱阳湖的调蓄特征,最后模拟了极端洪水遭遇下鄱阳湖调蓄的能力。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鄱阳湖洪水的形成和水位涨落都受到鄱阳湖流域和长江来水双重影响,鄱阳湖流域洪水引起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作者: 闻婷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开发模式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旅游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当今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旅游形式,因此,生态旅游的发展问题引起了国内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生态旅游是一种以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基础,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通过适度有序的旅游开发,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享受自然的乐趣,最终实现当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在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功能,对维系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江西省政府做出重大决策,提出了把江西省建设成沿海发达地区居民旅游休闲的“后花园”的思路,建立以鄱阳湖为核心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旨在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保鄱阳湖区域优良的生态体系,促进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的高度统一;生态旅游开发有利于调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当地居民脱贫致富;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旅游景点合理布局和旅游者旅游行为层次的不断提高;有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改善和全省旅游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就显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以生态旅游的基础理论和国内外相关成果为基础,结合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特点。论文运用了旅游学、管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采用文献资料查阅、实地调查、案例分析与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论文从对生态旅游的概念界定出发,分析了生态旅游业的特点及开发生态旅游的原则;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然后重点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最后,论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临川温泉景区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一些开发策略。论文通过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认为该区适合开发生态旅游;同时,开发过程中需要克服一些劣势:比如生态旅游景区整体规划欠缺、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短缺、管理机制不完善和品牌宣传力度不够。本文通过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生态旅游品牌营销、生态旅游投资、社区参与、生态补偿模式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六个方面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论文提出开发休闲观光游、生态度假游、民俗风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从品牌定位、形象设计和营销推广等方面着手进行生态旅游品牌营销;通过政府直接投资、招商引资和社区参与投资三个渠道来融资,解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开发资金不足问题;提出以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开发决策、参与利益分配和参与生态资源保护等方式的社区参与模式;提出在景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
全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旅游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当今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旅游形式,因此,生态旅游的发展问题引起了国内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生态旅游是一种以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基础,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通过适度有序的旅游开发,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享受自然的乐趣,最终实现当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在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功能,对维系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江西省政府做出重大决策,提出了把江西省建设成沿海发达地区居民旅游休闲的“后花园”的思路,建立以鄱阳湖为核心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旨在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保鄱阳湖区域优良的生态体系,促进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的高度统一;生态旅游开发有利于调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当地居民脱贫致富;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旅游景点合理布局和旅游者旅游行为层次的不断提高;有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改善和全省旅游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就显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以生态旅游的基础理论和国内外相关成果为基础,结合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特点。论文运用了旅游学、管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采用文献资料查阅、实地调查、案例分析与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论文从对生态旅游的概念界定出发,分析了生态旅游业的特点及开发生态旅游的原则;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然后重点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最后,论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临川温泉景区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一些开发策略。论文通过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认为该区适合开发生态旅游;同时,开发过程中需要克服一些劣势:比如生态旅游景区整体规划欠缺、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短缺、管理机制不完善和品牌宣传力度不够。本文通过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生态旅游品牌营销、生态旅游投资、社区参与、生态补偿模式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六个方面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论文提出开发休闲观光游、生态度假游、民俗风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从品牌定位、形象设计和营销推广等方面着手进行生态旅游品牌营销;通过政府直接投资、招商引资和社区参与投资三个渠道来融资,解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开发资金不足问题;提出以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开发决策、参与利益分配和参与生态资源保护等方式的社区参与模式;提出在景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
鄱阳湖水位动态对湿地植物生长影响的遥感研究
作者: 张方方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植被  鄱阳湖  EVI  湿地  MODIS 
描述:时间序列的2002-2008年MODIS-EVI数据,分析了湿地草洲植被指数与水位的关系,同时分析不同高程带中的湿地草洲植物生长受水位调控的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遥感手段提取不同时相的鄱阳湖草洲
全文:时间序列的2002-2008年MODIS-EVI数据,分析了湿地草洲植被指数与水位的关系,同时分析不同高程带中的湿地草洲植物生长受水位调控的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遥感手段提取不同时相的鄱阳湖草洲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预警研究
作者: 隋婷婷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安全  预警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土地资源 
描述:土地资源是财富之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然而,长期以来,人类过分的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强度越来越大,且利用方式简单粗放,同时,人类各种各样活动的加剧,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破坏,甚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安全,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在此之前,需要了解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演变规律,确定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警情和所处的警度级别,在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发生恶化前做出预报和警告。因此,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预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了预警研究,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关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和预警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文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章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预警理论研究:介绍了文章的理论依据,包括土地生态安全演化机理研究,预警理论研究,PSR理论研究。第三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概况:介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自然资源概况、社会经济概况、土地资源利用情况以及土地生态环境现状。第四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根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36个指标中选取20个指标作为本次研究的预警指标,应用层析分析法和PSR框架模型构建预警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值和标准值。第五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警情综合分析:应用综合指数法计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值,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是:2001年至200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警情从轻警转变为重警,土地生态环境逐渐恶化;2006年至2008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警情从重警转变为中警,土地生态环境开始转好。2008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31个县(市、区)中,南昌市城区、南昌县、新建县等8个县(市、区)处于轻警状态;进贤县、浮梁县、九江市城区、九江县、永修县等19个县(市、区)处于中警状态;瑞昌市、武宁县、余干县、鄱阳县4个县(市、区)处于重警状态。第六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排警措施:从自然、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提出排警调控措施以供参考,并且针对区域内31个县(市)的警情状况建议有侧重点的进行排警调控。第七章结论与展望:总结文章的研究成果,提出有待改善的地方以及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预警研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全文:土地资源是财富之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然而,长期以来,人类过分的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强度越来越大,且利用方式简单粗放,同时,人类各种各样活动的加剧,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破坏,甚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安全,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在此之前,需要了解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演变规律,确定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警情和所处的警度级别,在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发生恶化前做出预报和警告。因此,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预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了预警研究,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关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和预警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文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章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预警理论研究:介绍了文章的理论依据,包括土地生态安全演化机理研究,预警理论研究,PSR理论研究。第三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概况:介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自然资源概况、社会经济概况、土地资源利用情况以及土地生态环境现状。第四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根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36个指标中选取20个指标作为本次研究的预警指标,应用层析分析法和PSR框架模型构建预警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值和标准值。第五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警情综合分析:应用综合指数法计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值,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是:2001年至200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警情从轻警转变为重警,土地生态环境逐渐恶化;2006年至2008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警情从重警转变为中警,土地生态环境开始转好。2008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31个县(市、区)中,南昌市城区、南昌县、新建县等8个县(市、区)处于轻警状态;进贤县、浮梁县、九江市城区、九江县、永修县等19个县(市、区)处于中警状态;瑞昌市、武宁县、余干县、鄱阳县4个县(市、区)处于重警状态。第六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排警措施:从自然、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提出排警调控措施以供参考,并且针对区域内31个县(市)的警情状况建议有侧重点的进行排警调控。第七章结论与展望:总结文章的研究成果,提出有待改善的地方以及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预警研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上页 1 2 3 ... 17 18 19 ... 21 22 23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