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508)
学位论文(1364)
图书(67)
图片(4)
新闻(1)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3938)
名胜古迹 (3)
自然生态 (1)
乡贤人物 (1)
鄱湖文艺 (1)
按年份分组
2017(70)
2015(361)
2014(403)
2012(527)
2011(437)
2010(356)
2009(258)
2008(158)
2007(142)
2005(76)
2004(83)
2003(47)
2002(54)
2001(36)
2000(30)
1999(28)
1998(31)
1997(18)
1996(24)
1995(12)
1994(6)
1993(12)
1991(15)
1988(17)
1987(12)
1986(14)
1985(10)
1984(8)
1983(8)
1978(2)
按来源分组
中国科学院大学(12)
-1(7)
大众文艺(5)
经济与社会发展(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现代农业科技(2)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1)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天中学刊(1)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
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1)
牡丹江大学学报(1)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版(1)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1)
文学评论丛刊(1)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1)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1)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1)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1)
山东文学(下半月)(1)
相关搜索词
时代与个人:陶渊明观及其实践的再认识
作者: 陈道贵  来源:文学评论丛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时代与个人:陶渊明观及其实践的再认识
构建理想的精神家园——论陶渊明的人生态度
作者: 丁旻  来源: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仕  归隐  陶渊明  傲然称情 
描述:出仕、归隐是陶渊明追求理想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傲然称情"是陶渊明超然于外形的人格理想精髓;归隐田园,守节固穷,躬耕陇亩,构建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是陶渊明精神理想的不懈追求。
全文:出仕、归隐是陶渊明追求理想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傲然称情"是陶渊明超然于外形的人格理想精髓;归隐田园,守节固穷,躬耕陇亩,构建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是陶渊明精神理想的不懈追求。
“隐逸”新概念的陶渊明
作者: 高原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足的存在  性分  郭象  陶渊明  隐逸 
描述:东晋玄学主张万物各有性分,只须实现自己的性分,获得自身存在的统一,就是逍遥的、自足的存在。传统的“隐逸”由此逆转为“小隐隐林薮,大隐隐朝市。”与此“隐逸”新概念相关联的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据其性分,在其所主动选择的田园耕读生活中获得了自身存在的统一。
全文:东晋玄学主张万物各有性分,只须实现自己的性分,获得自身存在的统一,就是逍遥的、自足的存在。传统的“隐逸”由此逆转为“小隐隐林薮,大隐隐朝市。”与此“隐逸”新概念相关联的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据其性分,在其所主动选择的田园耕读生活中获得了自身存在的统一。
在两种文化的冲突中求生存:解读陶渊明
作者: 严玲琍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文化冲突  陶渊明 
描述:认为: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能用“因贫寒。为谋生”一语以概之。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陶渊明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于一身,两种文化两种思想在他的头脑中不断斗争,不断地起作用的结果。同时还有一个原因也不能忽视,那就是:他凭自己多年从政的政治敏感,看到了东晋政权已日薄西山不会久长的必然结局。
全文:认为: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能用“因贫寒。为谋生”一语以概之。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陶渊明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于一身,两种文化两种思想在他的头脑中不断斗争,不断地起作用的结果。同时还有一个原因也不能忽视,那就是:他凭自己多年从政的政治敏感,看到了东晋政权已日薄西山不会久长的必然结局。
在两种文化的冲突中求生存:解读陶渊明
作者: 严玲琍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文化冲突  陶渊明 
描述:剖析。作者认为 :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原因是复杂的 ,不能用“因贫寒 ,为谋生”一语以概之。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陶渊明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于一身 ,两种文化两种思想在他的头脑中不断斗争 ,不断地
全文:剖析。作者认为 :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原因是复杂的 ,不能用“因贫寒 ,为谋生”一语以概之。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陶渊明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于一身 ,两种文化两种思想在他的头脑中不断斗争 ,不断地
醉醒其间 荣枯咫尺——谈陶渊明《饮酒》诗中体现的人生感悟
作者: 李杨  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饮酒》  陶渊明  矛盾 
描述: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包含了复杂而丰富的思想内容,它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对于生命、对于社会、对于理想的感悟。生死的幻灭荣枯的悲凉,是非的叩问的矛盾,都在二十首《饮酒》诗中
全文: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包含了复杂而丰富的思想内容,它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对于生命、对于社会、对于理想的感悟。生死的幻灭荣枯的悲凉,是非的叩问的矛盾,都在二十首《饮酒》诗中
委任运化不喜不惧:陶渊明《形影神》组诗赏析
作者: 李晓娟  来源: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死  超越  形影神 
描述:通过对陶渊明《形影神》组诗赏析,可知安定闲适的田园生活解决了诗人""的矛盾,使诗人不再"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更因为归隐后的诗人摆脱了功名利禄和生死俗网的羁绊。灵魂的自由、心境的旷达使诗人
全文:通过对陶渊明《形影神》组诗赏析,可知安定闲适的田园生活解决了诗人""的矛盾,使诗人不再"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更因为归隐后的诗人摆脱了功名利禄和生死俗网的羁绊。灵魂的自由、心境的旷达使诗人
委任运化不喜不惧:陶渊明《形影神》组诗赏析
作者: 李晓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死  超越  形影神 
描述:通过对陶渊明《形影神》组诗赏析,可知安定闲适的田园生活解决了诗人""的矛盾,使诗人不再"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更因为归隐后的诗人摆脱了功名利禄和生死俗网的羁绊。灵魂的自由、心境的旷达使诗人
全文:通过对陶渊明《形影神》组诗赏析,可知安定闲适的田园生活解决了诗人""的矛盾,使诗人不再"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更因为归隐后的诗人摆脱了功名利禄和生死俗网的羁绊。灵魂的自由、心境的旷达使诗人
浅论老庄玄学对陶渊明其人及诗作的影响
作者: 黄桂凤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由  陶渊明  自然  玄学 
描述:陶渊明生活在玄学盛行的魏晋时期 ,深受时代风气的浸染 ,致力于个性自由和人生自然的追求 ,把玄学“委运任化”的哲学思想付诸人生实践。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使陶渊明对待、生和死表现出淡泊、旷达的态度 ,对待贫富穷达有豁达的认识理解 ,启迪着陶渊明于诗歌创作中形成冲淡自然、意深旨远的艺术风格
全文:陶渊明生活在玄学盛行的魏晋时期 ,深受时代风气的浸染 ,致力于个性自由和人生自然的追求 ,把玄学“委运任化”的哲学思想付诸人生实践。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使陶渊明对待、生和死表现出淡泊、旷达的态度 ,对待贫富穷达有豁达的认识理解 ,启迪着陶渊明于诗歌创作中形成冲淡自然、意深旨远的艺术风格
人生支撑点的失落——论陶渊明的人生悲剧
作者: 周玲  来源: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失落  陶渊明  悲剧  支撑点 
描述:、安贫守节的人生理想使他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立足点 ,这是其人生悲剧的内在因素。内外因严重扭曲导致陶渊明人生支撑点的失落 ,于是在行动上外化为时思 ,时欲 ,构成其人生最大的困苦
全文:、安贫守节的人生理想使他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立足点 ,这是其人生悲剧的内在因素。内外因严重扭曲导致陶渊明人生支撑点的失落 ,于是在行动上外化为时思 ,时欲 ,构成其人生最大的困苦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