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基于SPI的鄱阳湖流域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湖水位相关分析
-
作者:
洪兴骏 郭生练 马鸿旭 刘德地 来源:水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时空分析 水位 鄱阳湖 干旱特征 SPI
-
描述:方法,分析了鄱阳湖流域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以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评价指标,比较了流域不同时间尺度的SPI值与各站湖水位、不同时间尺度干旱强度与各站年最低水位之间的相关程度。研究表明:鄱阳湖
-
全文:方法,分析了鄱阳湖流域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以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评价指标,比较了流域不同时间尺度的SPI值与各站湖水位、不同时间尺度干旱强度与各站年最低水位之间的相关程度。研究表明:鄱阳湖
-
鄱阳湖水温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
作者:
徐火生 汪泽培 来源:水文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时空变化规律 鄱阳湖 水温
-
描述:鄱阳湖是一个完整的水陆相淡水湖泊。纳赣、抚,信、饶、修及博阳河、西河来水,经调蓄后汇入长江。其水面面积为4646.64km~2(摘自1987年4月15日《江西日报》),其中已被闸坝控制围堵了的湖汊面积为1436.42km~2,
-
全文:鄱阳湖是一个完整的水陆相淡水湖泊。纳赣、抚,信、饶、修及博阳河、西河来水,经调蓄后汇入长江。其水面面积为4646.64km~2(摘自1987年4月15日《江西日报》),其中已被闸坝控制围堵了的湖汊面积为1436.42km~2,
-
鄱阳湖高水还湖对水位影响的计算与分析
-
作者:
闵骞 来源:水文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水还湖 水位效应 1998年洪水 鄱阳湖
-
描述:根据高水还湖对湖水位影响的物理机制,建立了以湖泊水量平衡方程为基础,包含高水还湖减少入湖水量、加大湖盆容积、降低湖水位、减小出湖流量等因素的湖水位效应计算模型.计算不同内涝条件下高水还湖的水位效应值,揭示了水位效应与圩区内涝的关系.
-
全文:根据高水还湖对湖水位影响的物理机制,建立了以湖泊水量平衡方程为基础,包含高水还湖减少入湖水量、加大湖盆容积、降低湖水位、减小出湖流量等因素的湖水位效应计算模型.计算不同内涝条件下高水还湖的水位效应值,揭示了水位效应与圩区内涝的关系.
-
鄱阳湖围、退垦对洪水位影响的计算与分析
-
作者:
闵骞 来源:水文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围垦效应 退垦效益 鄱阳湖 虚拟流量法
-
描述:根据鄱阳湖出流的特殊性,提出了用虚拟流量法推算鄱阳湖围垦与退垦对洪水位的影响;计算了鄱阳湖1954年洪水和1998年洪水的水位围垦效应值,比较了这两次洪水的量级大小;建立了1954年洪水洪峰水位围垦效应与围垦面积的关系;计算了1954年洪水洪峰水位的退垦效益,确定了它与退垦还湖面积的关系;依据湖区防洪体系和灾后重建之需要,探讨了鄱阳湖退垦还湖规模及其防灾减灾功效.
-
全文:根据鄱阳湖出流的特殊性,提出了用虚拟流量法推算鄱阳湖围垦与退垦对洪水位的影响;计算了鄱阳湖1954年洪水和1998年洪水的水位围垦效应值,比较了这两次洪水的量级大小;建立了1954年洪水洪峰水位围垦效应与围垦面积的关系;计算了1954年洪水洪峰水位的退垦效益,确定了它与退垦还湖面积的关系;依据湖区防洪体系和灾后重建之需要,探讨了鄱阳湖退垦还湖规模及其防灾减灾功效.
-
鄱阳湖流域洪水遭遇规律和危险度初步研究
-
作者:
郭家力 郭生练 徐高洪 李中平 来源:水文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洪水遭遇 鄱阳湖 灾变度 危险评价
-
描述:分析了鄱阳湖流域洪水产生的机理和洪水遭遇情况,基于灾变度概念建立了2个评价指标,定量评价鄱阳湖流域洪水遭遇造成的危险程度。结果表明:洪水遭遇构成的危险程度随研究范围的扩大而增加:洪水过程遭遇比峰值遭遇会造成更大的危险;鄱阳湖洪水过程若与长江洪水过程遭遇,危险度约增加150%。
-
全文:分析了鄱阳湖流域洪水产生的机理和洪水遭遇情况,基于灾变度概念建立了2个评价指标,定量评价鄱阳湖流域洪水遭遇造成的危险程度。结果表明:洪水遭遇构成的危险程度随研究范围的扩大而增加:洪水过程遭遇比峰值遭遇会造成更大的危险;鄱阳湖洪水过程若与长江洪水过程遭遇,危险度约增加150%。
-
基于GMS鄱阳湖拟建枢纽对地下水影响探讨
-
作者:
兰盈盈 曾马荪 靳孟贵 邹友琴 陈保平 吴力泓 来源:水文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下水位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 地下水模拟 GMS
-
描述:针对拟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地下水影响问题,选择赣江三角洲为代表区,采用资料收集、野外调查、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研究。依据地质钻探资料、地下水与河流动态关系、区域数字高程模型,结合鄱阳湖历史
-
全文:针对拟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地下水影响问题,选择赣江三角洲为代表区,采用资料收集、野外调查、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研究。依据地质钻探资料、地下水与河流动态关系、区域数字高程模型,结合鄱阳湖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