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农村社区应对洪涝灾害工程类措施采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
作者:
王琦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洪涝灾害 工程类措施 气候变化
-
描述: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在21世纪的重大挑战之一,极端气候事件因其高频度的发生也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带来的气候风险,推进适应性措施的采用以降低风险是各国政府正面临的重要任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处于江西省的北部地区、长江的中下游,是我国的紧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也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所划定出的全世界重要的生态区,它具备调节拦蓄洪水、调剂气候和降解污染等多方面的自然生态功效。它也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发的极端气候事件是洪涝和干旱,本文主要就洪涝灾害进行研究。国内还没有基于大规模实地调研基础上的定量研究,因此,我们通过实地调查,系统全面的了解农村社区在应对洪涝灾害时的采用工程类措施的影响因素就弥补了国内的气候变化研究在这方面的空白。同时也可以指导农户规避风险、为政府将来在制定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相关措施方面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也有利于政策法规的完善。鉴于此,本文基于经济学理论,采用2010~2012年课题组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10个县共90个村的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来分析研究影响农村社区采用工程类措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面对洪涝灾害时,大部分的农村社区都会采用工程类措施。在受灾的66个农村社区中,85%的社区都能够接收到政府等公共部门提供的抗洪预警和防治信息,而只有36%的社区有政府提供的物资、资金和技术支持。政府等部门提供的抗洪预警和防治信息是促进抗洪工程类措施采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时,村领导的年龄和文化程度、非农人口比例、村企业数量以及社区总人口等也是影响采用何种工程类措施的的重要影响因素。农村社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也是工程类措施采用与否的限制因素。因此,未来在应对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时要构建完善的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建立信息交流网络,完善政府财税支撑及监督体系,提高村领导素质,发展农村经济,招商引资,进行商业化运作等全面的推进工程类措施的建成使用。
-
全文: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在21世纪的重大挑战之一,极端气候事件因其高频度的发生也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带来的气候风险,推进适应性措施的采用以降低风险是各国政府正面临的重要任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处于江西省的北部地区、长江的中下游,是我国的紧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也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所划定出的全世界重要的生态区,它具备调节拦蓄洪水、调剂气候和降解污染等多方面的自然生态功效。它也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发的极端气候事件是洪涝和干旱,本文主要就洪涝灾害进行研究。国内还没有基于大规模实地调研基础上的定量研究,因此,我们通过实地调查,系统全面的了解农村社区在应对洪涝灾害时的采用工程类措施的影响因素就弥补了国内的气候变化研究在这方面的空白。同时也可以指导农户规避风险、为政府将来在制定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相关措施方面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也有利于政策法规的完善。鉴于此,本文基于经济学理论,采用2010~2012年课题组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10个县共90个村的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来分析研究影响农村社区采用工程类措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面对洪涝灾害时,大部分的农村社区都会采用工程类措施。在受灾的66个农村社区中,85%的社区都能够接收到政府等公共部门提供的抗洪预警和防治信息,而只有36%的社区有政府提供的物资、资金和技术支持。政府等部门提供的抗洪预警和防治信息是促进抗洪工程类措施采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时,村领导的年龄和文化程度、非农人口比例、村企业数量以及社区总人口等也是影响采用何种工程类措施的的重要影响因素。农村社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也是工程类措施采用与否的限制因素。因此,未来在应对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时要构建完善的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建立信息交流网络,完善政府财税支撑及监督体系,提高村领导素质,发展农村经济,招商引资,进行商业化运作等全面的推进工程类措施的建成使用。
-
农村社区应对洪涝灾害工程类措施采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
作者:
王琦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洪涝灾害 工程类措施 气候变化
-
描述: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在21世纪的重大挑战之一,极端气候事件因其高频度的发生也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带来的气候风险,推进适应性措施的采用以降低风险是各国政府正面临的重要任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处于江西省的北部地区、长江的中下游,是我国的紧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也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所划定出的全世界重要的生态区,它具备调节拦蓄洪水、调剂气候和降解污染等多方面的自然生态功效。它也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发的极端气候事件是洪涝和干旱,本文主要就洪涝灾害进行研究。国内还没有基于大规模实地调研基础上的定量研究,因此,我们通过实地调查,系统全面的了解农村社区在应对洪涝灾害时的采用工程类措施的影响因素就弥补了国内的气候变化研究在这方面的空白。同时也可以指导农户规避风险、为政府将来在制定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相关措施方面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也有利于政策法规的完善。鉴于此,本文基于经济学理论,采用2010~2012年课题组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10个县共90个村的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来分析研究影响农村社区采用工程类措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面对洪涝灾害时,大部分的农村社区都会采用工程类措施。在受灾的66个农村社区中,85%的社区都能够接收到政府等公共部门提供的抗洪预警和防治信息,而只有36%的社区有政府提供的物资、资金和技术支持。政府等部门提供的抗洪预警和防治信息是促进抗洪工程类措施采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时,村领导的年龄和文化程度、非农人口比例、村企业数量以及社区总人口等也是影响采用何种工程类措施的的重要影响因素。农村社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也是工程类措施采用与否的限制因素。因此,未来在应对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时要构建完善的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建立信息交流网络,完善政府财税支撑及监督体系,提高村领导素质,发展农村经济,招商引资,进行商业化运作等全面的推进工程类措施的建成使用。
-
全文: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在21世纪的重大挑战之一,极端气候事件因其高频度的发生也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带来的气候风险,推进适应性措施的采用以降低风险是各国政府正面临的重要任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处于江西省的北部地区、长江的中下游,是我国的紧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也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所划定出的全世界重要的生态区,它具备调节拦蓄洪水、调剂气候和降解污染等多方面的自然生态功效。它也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发的极端气候事件是洪涝和干旱,本文主要就洪涝灾害进行研究。国内还没有基于大规模实地调研基础上的定量研究,因此,我们通过实地调查,系统全面的了解农村社区在应对洪涝灾害时的采用工程类措施的影响因素就弥补了国内的气候变化研究在这方面的空白。同时也可以指导农户规避风险、为政府将来在制定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相关措施方面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也有利于政策法规的完善。鉴于此,本文基于经济学理论,采用2010~2012年课题组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10个县共90个村的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来分析研究影响农村社区采用工程类措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面对洪涝灾害时,大部分的农村社区都会采用工程类措施。在受灾的66个农村社区中,85%的社区都能够接收到政府等公共部门提供的抗洪预警和防治信息,而只有36%的社区有政府提供的物资、资金和技术支持。政府等部门提供的抗洪预警和防治信息是促进抗洪工程类措施采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时,村领导的年龄和文化程度、非农人口比例、村企业数量以及社区总人口等也是影响采用何种工程类措施的的重要影响因素。农村社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也是工程类措施采用与否的限制因素。因此,未来在应对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时要构建完善的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建立信息交流网络,完善政府财税支撑及监督体系,提高村领导素质,发展农村经济,招商引资,进行商业化运作等全面的推进工程类措施的建成使用。
-
应对洪涝灾害稻农采用工程类措施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鄱阳湖区域农户调查数据
-
作者:
刘菲菲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适应性工程类措施 鄱阳湖区域 洪涝灾 稻农
-
描述: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IPCC通过模拟研究发现气候的长期变化与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影响范围扩大有密切的关系。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农作物尤其是水稻对灾害的抵御能力弱,受灾害的影响严重。鄱阳湖区域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水稻是鄱阳湖区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区域内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严重威胁了农民的生活,影响了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长。适应性措施是针对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业部门灾害适应能力、抵御能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基于2012年鄱阳湖区域大规模的实地调查数据,以鄱阳湖区域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用工程类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利润最大化理论、社会行动理论等为指导,首先了解和分析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取措施过程中政府提供技术、物资支持情况,接着描述性统计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措施的限制因素,再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性抗洪措施的种类及决定因素,最后总结分析结果,从微观视角为政府制定抗灾减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大部分稻农会采取适应性工程类措施应对洪涝灾害,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农机排涝和开沟清渠。影响农户采用适应性工程类措施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水平、气候变化感知、家庭兼业程度、亲戚数量等农户自身因素,还包括地形、土壤、水稻类型及村经济水平、水利设施状况、信息获取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外部环境因素。另外,农户采取不同的工程性措施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数据结果显示,家庭兼业以农为主,感知到降水量增多,水稻为单季稻,村收入水平与采用农机排涝显著性正向相关,而感知到洪涝灾害更严重及社区水利设施越完善与采用农机排涝为负向关系;亲属数量、坡地地形则显著促进稻农采用开沟清渠应对洪涝风险;家庭劳动力充足且资金充裕的农户家庭同时采用两种应对洪涝的工程类措施的概率更大,反之,如果农户耕地的土壤越好,社区的基础设施越完善,农户同时采取两种工程类措施的概率则越小。
-
全文: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IPCC通过模拟研究发现气候的长期变化与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影响范围扩大有密切的关系。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农作物尤其是水稻对灾害的抵御能力弱,受灾害的影响严重。鄱阳湖区域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水稻是鄱阳湖区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区域内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严重威胁了农民的生活,影响了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长。适应性措施是针对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业部门灾害适应能力、抵御能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基于2012年鄱阳湖区域大规模的实地调查数据,以鄱阳湖区域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用工程类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利润最大化理论、社会行动理论等为指导,首先了解和分析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取措施过程中政府提供技术、物资支持情况,接着描述性统计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措施的限制因素,再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性抗洪措施的种类及决定因素,最后总结分析结果,从微观视角为政府制定抗灾减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大部分稻农会采取适应性工程类措施应对洪涝灾害,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农机排涝和开沟清渠。影响农户采用适应性工程类措施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水平、气候变化感知、家庭兼业程度、亲戚数量等农户自身因素,还包括地形、土壤、水稻类型及村经济水平、水利设施状况、信息获取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外部环境因素。另外,农户采取不同的工程性措施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数据结果显示,家庭兼业以农为主,感知到降水量增多,水稻为单季稻,村收入水平与采用农机排涝显著性正向相关,而感知到洪涝灾害更严重及社区水利设施越完善与采用农机排涝为负向关系;亲属数量、坡地地形则显著促进稻农采用开沟清渠应对洪涝风险;家庭劳动力充足且资金充裕的农户家庭同时采用两种应对洪涝的工程类措施的概率更大,反之,如果农户耕地的土壤越好,社区的基础设施越完善,农户同时采取两种工程类措施的概率则越小。
-
应对洪涝灾害稻农采用工程类措施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鄱阳湖区域农户调查数据
-
作者:
刘菲菲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适应性工程类措施 鄱阳湖区域 洪涝灾 稻农
-
描述: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IPCC通过模拟研究发现气候的长期变化与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影响范围扩大有密切的关系。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农作物尤其是水稻对灾害的抵御能力弱,受灾害的影响严重。鄱阳湖区域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水稻是鄱阳湖区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区域内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严重威胁了农民的生活,影响了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长。适应性措施是针对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业部门灾害适应能力、抵御能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基于2012年鄱阳湖区域大规模的实地调查数据,以鄱阳湖区域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用工程类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利润最大化理论、社会行动理论等为指导,首先了解和分析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取措施过程中政府提供技术、物资支持情况,接着描述性统计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措施的限制因素,再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性抗洪措施的种类及决定因素,最后总结分析结果,从微观视角为政府制定抗灾减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大部分稻农会采取适应性工程类措施应对洪涝灾害,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农机排涝和开沟清渠。影响农户采用适应性工程类措施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水平、气候变化感知、家庭兼业程度、亲戚数量等农户自身因素,还包括地形、土壤、水稻类型及村经济水平、水利设施状况、信息获取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外部环境因素。另外,农户采取不同的工程性措施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数据结果显示,家庭兼业以农为主,感知到降水量增多,水稻为单季稻,村收入水平与采用农机排涝显著性正向相关,而感知到洪涝灾害更严重及社区水利设施越完善与采用农机排涝为负向关系;亲属数量、坡地地形则显著促进稻农采用开沟清渠应对洪涝风险;家庭劳动力充足且资金充裕的农户家庭同时采用两种应对洪涝的工程类措施的概率更大,反之,如果农户耕地的土壤越好,社区的基础设施越完善,农户同时采取两种工程类措施的概率则越小。
-
全文: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IPCC通过模拟研究发现气候的长期变化与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影响范围扩大有密切的关系。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农作物尤其是水稻对灾害的抵御能力弱,受灾害的影响严重。鄱阳湖区域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水稻是鄱阳湖区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区域内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严重威胁了农民的生活,影响了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长。适应性措施是针对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业部门灾害适应能力、抵御能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基于2012年鄱阳湖区域大规模的实地调查数据,以鄱阳湖区域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用工程类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利润最大化理论、社会行动理论等为指导,首先了解和分析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取措施过程中政府提供技术、物资支持情况,接着描述性统计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措施的限制因素,再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性抗洪措施的种类及决定因素,最后总结分析结果,从微观视角为政府制定抗灾减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大部分稻农会采取适应性工程类措施应对洪涝灾害,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农机排涝和开沟清渠。影响农户采用适应性工程类措施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水平、气候变化感知、家庭兼业程度、亲戚数量等农户自身因素,还包括地形、土壤、水稻类型及村经济水平、水利设施状况、信息获取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外部环境因素。另外,农户采取不同的工程性措施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数据结果显示,家庭兼业以农为主,感知到降水量增多,水稻为单季稻,村收入水平与采用农机排涝显著性正向相关,而感知到洪涝灾害更严重及社区水利设施越完善与采用农机排涝为负向关系;亲属数量、坡地地形则显著促进稻农采用开沟清渠应对洪涝风险;家庭劳动力充足且资金充裕的农户家庭同时采用两种应对洪涝的工程类措施的概率更大,反之,如果农户耕地的土壤越好,社区的基础设施越完善,农户同时采取两种工程类措施的概率则越小。
-
应对洪涝灾害稻农采用工程类措施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鄱阳湖区域农户调查数据
-
作者:
刘菲菲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适应性工程类措施 鄱阳湖区域 洪涝灾 稻农
-
描述: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IPCC通过模拟研究发现气候的长期变化与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影响范围扩大有密切的关系。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农作物尤其是水稻对灾害的抵御能力弱,受灾害的影响严重。鄱阳湖区域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水稻是鄱阳湖区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区域内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严重威胁了农民的生活,影响了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长。适应性措施是针对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业部门灾害适应能力、抵御能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基于2012年鄱阳湖区域大规模的实地调查数据,以鄱阳湖区域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用工程类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利润最大化理论、社会行动理论等为指导,首先了解和分析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取措施过程中政府提供技术、物资支持情况,接着描述性统计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措施的限制因素,再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性抗洪措施的种类及决定因素,最后总结分析结果,从微观视角为政府制定抗灾减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大部分稻农会采取适应性工程类措施应对洪涝灾害,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农机排涝和开沟清渠。影响农户采用适应性工程类措施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水平、气候变化感知、家庭兼业程度、亲戚数量等农户自身因素,还包括地形、土壤、水稻类型及村经济水平、水利设施状况、信息获取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外部环境因素。另外,农户采取不同的工程性措施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数据结果显示,家庭兼业以农为主,感知到降水量增多,水稻为单季稻,村收入水平与采用农机排涝显著性正向相关,而感知到洪涝灾害更严重及社区水利设施越完善与采用农机排涝为负向关系;亲属数量、坡地地形则显著促进稻农采用开沟清渠应对洪涝风险;家庭劳动力充足且资金充裕的农户家庭同时采用两种应对洪涝的工程类措施的概率更大,反之,如果农户耕地的土壤越好,社区的基础设施越完善,农户同时采取两种工程类措施的概率则越小。
-
全文: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IPCC通过模拟研究发现气候的长期变化与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影响范围扩大有密切的关系。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农作物尤其是水稻对灾害的抵御能力弱,受灾害的影响严重。鄱阳湖区域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水稻是鄱阳湖区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区域内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严重威胁了农民的生活,影响了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长。适应性措施是针对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业部门灾害适应能力、抵御能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基于2012年鄱阳湖区域大规模的实地调查数据,以鄱阳湖区域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用工程类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利润最大化理论、社会行动理论等为指导,首先了解和分析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取措施过程中政府提供技术、物资支持情况,接着描述性统计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措施的限制因素,再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性抗洪措施的种类及决定因素,最后总结分析结果,从微观视角为政府制定抗灾减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大部分稻农会采取适应性工程类措施应对洪涝灾害,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农机排涝和开沟清渠。影响农户采用适应性工程类措施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水平、气候变化感知、家庭兼业程度、亲戚数量等农户自身因素,还包括地形、土壤、水稻类型及村经济水平、水利设施状况、信息获取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外部环境因素。另外,农户采取不同的工程性措施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数据结果显示,家庭兼业以农为主,感知到降水量增多,水稻为单季稻,村收入水平与采用农机排涝显著性正向相关,而感知到洪涝灾害更严重及社区水利设施越完善与采用农机排涝为负向关系;亲属数量、坡地地形则显著促进稻农采用开沟清渠应对洪涝风险;家庭劳动力充足且资金充裕的农户家庭同时采用两种应对洪涝的工程类措施的概率更大,反之,如果农户耕地的土壤越好,社区的基础设施越完善,农户同时采取两种工程类措施的概率则越小。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油菜、小麦、苔藓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环境意义
-
作者:
胡菲菲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硫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小麦 硫同位素值 油菜 苔藓
-
描述:大气降水δ34S值、煤样δ34S值和根际土壤的δ34S值,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气硫沉降的硫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初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油菜籽的硫含量高于油菜荚和油菜茎,但油菜籽
-
全文:大气降水δ34S值、煤样δ34S值和根际土壤的δ34S值,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气硫沉降的硫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初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油菜籽的硫含量高于油菜荚和油菜茎,但油菜籽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油菜、小麦、苔藓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环境意义
-
作者:
胡菲菲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硫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小麦 硫同位素值 油菜 苔藓
-
描述:大气降水δ34S值、煤样δ34S值和根际土壤的δ34S值,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气硫沉降的硫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初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油菜籽的硫含量高于油菜荚和油菜茎,但油菜籽
-
全文:大气降水δ34S值、煤样δ34S值和根际土壤的δ34S值,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气硫沉降的硫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初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油菜籽的硫含量高于油菜荚和油菜茎,但油菜籽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油菜、小麦、苔藓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环境意义
-
作者:
胡菲菲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硫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小麦 硫同位素值 油菜 苔藓
-
描述:大气降水δ34S值、煤样δ34S值和根际土壤的δ34S值,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气硫沉降的硫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初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油菜籽的硫含量高于油菜荚和油菜茎,但油菜籽
-
全文:大气降水δ34S值、煤样δ34S值和根际土壤的δ34S值,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气硫沉降的硫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初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油菜籽的硫含量高于油菜荚和油菜茎,但油菜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