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流域近百年生态环境的演变
作者: 胡细英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鄱阳湖流域  经济可持续发展 
描述:生态环境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应处理好水利建设、水土保持、水源保护的关系 ;目前要抓好小流域水土流失及湖区洪灾的综合治理 ;而造林绿化、保护森林是始终必须重视的工作
全文:生态环境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应处理好水利建设、水土保持、水源保护的关系 ;目前要抓好小流域水土流失及湖区洪灾的综合治理 ;而造林绿化、保护森林是始终必须重视的工作
鄱阳湖控制工程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作者: 李红清 蒋固政  来源:人民长江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鄱阳湖  控制工程  湿地  自然保护区 
描述:维持在 16 .0~ 18.0m之间 ,这将直接淹没 16 .0m以下的在天然状态下随着枯洪季节而变化形成的草滩、沼泽和浅水洼地等独特湿地自然景观 ,其自然环境将发生变化 ,使湖泊水域增大 ,洲滩、湿地大面积减少 ,从而对国家级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带来严重不利影响。
全文:维持在 16 .0~ 18.0m之间 ,这将直接淹没 16 .0m以下的在天然状态下随着枯洪季节而变化形成的草滩、沼泽和浅水洼地等独特湿地自然景观 ,其自然环境将发生变化 ,使湖泊水域增大 ,洲滩、湿地大面积减少 ,从而对国家级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带来严重不利影响。
“委心”“委运”——论陶渊明的存在方式
作者: 戴建业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中华书局  《归去来兮辞》  “心”  委心  委运  任真自得  陶渊明  魏晋名士  存在方式 
描述:“委心”“委运”——论陶渊明的存在方式
[0图]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
作者: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来源:北京:法律出版社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
[0图]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
作者: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来源:北京:法律出版社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
[0图]姜夔南宋文化
作者: 赵晓岚  来源:北京:学苑出版社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姜夔  文艺思想  思想评论)  姜夔(学科:  学科: 
描述:本书主要介绍了姜夔的文艺思想及学术成因、姜夔的文艺创作以及姜夔在南宋文化中的定位等内容。
全文:本书主要介绍了姜夔的文艺思想及学术成因、姜夔的文艺创作以及姜夔在南宋文化中的定位等内容。
从赠答诗的世界看陶渊明青年友人的关系
作者: 上田武 李寅生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赠答诗  古代文学研究  关系  青年友人  陶渊明 
描述:从赠答诗的世界看陶渊明青年友人的关系
责子誉儿——也谈陶渊明《责子》诗及其他
作者: 刘石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间  诗人  普遍  田园生活  独特  《饮酒》  明诗  隐居  陶渊明  反映 
描述:陶渊明诗最知名的是表达自己隐居田园生活和心境的一类,如《归国田居》其一(种豆南山下)、《移居》其二(春秋多佳日)、《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等。《责子》诗从内容讲属于比较独特的一首,也不算他的最高成就,但诗中反映的骨肉亲情是人间最可宝贵的一种感情,也是古代诗文创作中很普
全文:陶渊明诗最知名的是表达自己隐居田园生活和心境的一类,如《归国田居》其一(种豆南山下)、《移居》其二(春秋多佳日)、《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等。《责子》诗从内容讲属于比较独特的一首,也不算他的最高成就,但诗中反映的骨肉亲情是人间最可宝贵的一种感情,也是古代诗文创作中很普
南湾湖——中原大地的千岛湖 没有洞庭湖的浩淼.没有鄱阳湖的俊秀,却有一种娴静恬适
作者:暂无 来源:美与时代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南湾湖——中原大地的千岛湖 没有洞庭湖的浩淼.没有鄱阳湖的俊秀,却有一种娴静恬适
陶渊明“任真自得”的人格特点及对诗作的影响
作者: 杨德山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任真自得  契合  自然 
描述:“质性自然、任真自得”的人格理想“采菊东篱,躬耕南山”的生存方式的完美契合,使陶渊明当时的魏晋文人迥然有异。“爱丘山”的性格,世俗相违,却与“自然之道”相契。山川田园之美诗人的心灵交通,他的生命融为一体。将田园生活带进诗中,开拓了全新表现领域,丰富了文学艺术宝库。
全文:“质性自然、任真自得”的人格理想“采菊东篱,躬耕南山”的生存方式的完美契合,使陶渊明当时的魏晋文人迥然有异。“爱丘山”的性格,世俗相违,却与“自然之道”相契。山川田园之美诗人的心灵交通,他的生命融为一体。将田园生活带进诗中,开拓了全新表现领域,丰富了文学艺术宝库。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