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怀古的二元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作者: 张学君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言诗  四言诗  古朴  古雅  怀古 
描述: ,我们分别称之为古朴的道家式怀古和古雅的儒家式怀古。和历史上道家与儒家的对立一样 ,这两种取向之间是有一定矛盾的 ,这种矛盾集中体现在他对孔子的态度上。怀古理想的二元特征对陶渊明的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形成了朴素的五言诗和古雅四言诗相得益彰的局面。
全文: ,我们分别称之为古朴的道家式怀古和古雅的儒家式怀古。和历史上道家与儒家的对立一样 ,这两种取向之间是有一定矛盾的 ,这种矛盾集中体现在他对孔子的态度上。怀古理想的二元特征对陶渊明的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形成了朴素的五言诗和古雅四言诗相得益彰的局面。
封洲禁牧对鄱阳湖疫区血吸虫病水体感染影响的研究
作者: 万金保 王小红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水体感染性  封洲禁牧 
描述:简介了鄱阳湖血吸虫病的流行概况,巧妙地设计出不灭钉螺、采取封洲禁牧等综合措施,从而做到有螺无害、净化草洲,有效地降低鄱阳湖疫区血吸虫病水体的感染指数.
全文:简介了鄱阳湖血吸虫病的流行概况,巧妙地设计出不灭钉螺、采取封洲禁牧等综合措施,从而做到有螺无害、净化草洲,有效地降低鄱阳湖疫区血吸虫病水体的感染指数.
蔓荆在鄱阳湖风沙区的适应及防风作用研究
作者: 杨洁 左长清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蔓荆  防风作用  风沙化土地 
描述:植物是防治土地沙化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通过对蔓荆生长适宜和对地表风速影响的研究表明:蔓荆在亚热带湿润风沙地区具有良好的适应;沙地种植蔓荆后,风速明显降低,覆盖度50%的蔓荆地可使50 cm和200
全文:植物是防治土地沙化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通过对蔓荆生长适宜和对地表风速影响的研究表明:蔓荆在亚热带湿润风沙地区具有良好的适应;沙地种植蔓荆后,风速明显降低,覆盖度50%的蔓荆地可使50 cm和200
春秋两季鄱阳湖浮游植物物种多样的比较研究
作者: 王天宇 王金秋 吴健平  来源: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富营养化  多样性  生物量  鄱阳湖  物种组成  浮游植物 
描述:根据1999年6月和9月所采的样本,比较分析了中国鄱阳湖区春秋两季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该湖春、秋两季浮游藻类的物种数、数量及生物量依次为:68种和178种、1.76×107 cells
全文:根据1999年6月和9月所采的样本,比较分析了中国鄱阳湖区春秋两季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该湖春、秋两季浮游藻类的物种数、数量及生物量依次为:68种和178种、1.76×107 cells
古鄱阳湖陆相盆地沉积与物源相关特征的研究
作者: 蔡雄飞 章泽军 顾延生  来源:地球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陆相盆地  侏罗  相关性  古鄱阳湖盆地  白垩系 
描述:本文以古鄱阳湖东北缘陆相盆地与基底母岩物质来源为例,阐述陆相盆地源区的输送和盆地沉积过程存在的紧密相关.这种相关最直接的特征是基底母岩区的岩往往直接控制了盆内沉积物的类型,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母
全文:本文以古鄱阳湖东北缘陆相盆地与基底母岩物质来源为例,阐述陆相盆地源区的输送和盆地沉积过程存在的紧密相关.这种相关最直接的特征是基底母岩区的岩往往直接控制了盆内沉积物的类型,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母
鄱阳湖湿地立法必要研究
作者: 潘世钦  来源:法学杂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湿地保护  立法  鄱阳湖  湿地公约  湿地资源 
描述:鄱阳湖湿地立法必要研究
鄱阳湖湿地立法必要研究
作者: 潘世钦  来源:法学杂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湿地保护  立法  鄱阳湖  湿地公约  湿地资源 
描述:鄱阳湖湿地立法必要研究
诗词共源异曲同工--论姜夔诗词思想内容的一致
作者: 杨晓慧  来源: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姜夔    思想内容   
描述:北宋经济繁荣 ,词“别是一家”。靖康之难使山河破碎 ,南渡诗人在国破家亡之时 ,于诗中屡写国难 ,词也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时代的色彩。至姜夔 ,既固守“缘情”传统 ,又融“志”入词 ,因而诗词之思想多有相通。其主要表现 :忧国之嗟、羁旅之愁、不遇之叹等。其相通之因主要是 :文学自身的特征、整合融会的思想及诗词同源的因素等
全文:北宋经济繁荣 ,词“别是一家”。靖康之难使山河破碎 ,南渡诗人在国破家亡之时 ,于诗中屡写国难 ,词也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时代的色彩。至姜夔 ,既固守“缘情”传统 ,又融“志”入词 ,因而诗词之思想多有相通。其主要表现 :忧国之嗟、羁旅之愁、不遇之叹等。其相通之因主要是 :文学自身的特征、整合融会的思想及诗词同源的因素等
纵浪大化 怡情山水——论陶渊明的思想转化轨迹
作者: 张峰  来源: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思想  转化 
描述:本文从社会政治、自然观以及“我与己”三个层面论述了陶渊明人生价值和思想境界的转化,动态地展现了陶渊明的价值观念体系,剖析了陶渊明思想转化的原因及其意义。
全文:本文从社会政治、自然观以及“我与己”三个层面论述了陶渊明人生价值和思想境界的转化,动态地展现了陶渊明的价值观念体系,剖析了陶渊明思想转化的原因及其意义。
法悟并重 自然高妙——论姜夔的诗学思想
作者: 邱丽梅  来源: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学思想  高妙  姜夔 
描述:姜夔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诗论家。他的诗学思想深刻独到 ,自成体系。高妙说是其诗学思想的核心。他认为“高妙”是诗歌艺术的至境 ,由文而工 ,由悟而妙 ,是通向诗歌创作颠峰的途径。
全文:姜夔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诗论家。他的诗学思想深刻独到 ,自成体系。高妙说是其诗学思想的核心。他认为“高妙”是诗歌艺术的至境 ,由文而工 ,由悟而妙 ,是通向诗歌创作颠峰的途径。
上页 1 2 3 ... 4 5 6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