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夏秋季群落结构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耳石与生长的研究
作者: 朱其广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轮  鄱阳湖  四大家鱼  幼鱼  生长  群落结构 
描述:鄱阳湖是典型的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作为长江干流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在长江四大家鱼幼鱼的肥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相关问题仍不清楚,而且有关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研究报道较缺乏。本文以2010年6月-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鄱阳湖通江水道夏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入湖格局,并以入湖幼鱼为实验材料,观察其耳石微结构,研究耳石日龄和幼鱼的生长。主要结果如下:1.2010年7-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渔获物调查中,共调查到鱼类种类50种,分属于8科39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鱼类种数的64%。鱼类多样性指数从湖口到新池乡表现出增加的趋势。2.2010年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最早时间为6月26日,高峰期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估算出整个通江水道在调查期间四大家鱼幼鱼总产量为3.1×106尾。其中鲢占78.75%,草鱼占18.43%,鳙和青鱼分别占2.06%和0.76%。3.根据耳石日轮分析,草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5-79d,日龄平均值为65.9±7.1d;青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3-95d,日龄平均值为78.1±10.8d;鲢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3-102d,日龄平均值为62.4±8.1d;鳙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1-93d,平均值为70.9±10.5d。4.四大家鱼幼鱼耳石短半径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同体重呈显著的指数关系。5.四大家鱼幼鱼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符合线性模型或指数模型;体重为均匀生长。
全文:鄱阳湖是典型的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作为长江干流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在长江四大家鱼幼鱼的肥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相关问题仍不清楚,而且有关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研究报道较缺乏。本文以2010年6月-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鄱阳湖通江水道夏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入湖格局,并以入湖幼鱼为实验材料,观察其耳石微结构,研究耳石日龄和幼鱼的生长。主要结果如下:1.2010年7-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渔获物调查中,共调查到鱼类种类50种,分属于8科39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鱼类种数的64%。鱼类多样性指数从湖口到新池乡表现出增加的趋势。2.2010年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最早时间为6月26日,高峰期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估算出整个通江水道在调查期间四大家鱼幼鱼总产量为3.1×106尾。其中鲢占78.75%,草鱼占18.43%,鳙和青鱼分别占2.06%和0.76%。3.根据耳石日轮分析,草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5-79d,日龄平均值为65.9±7.1d;青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3-95d,日龄平均值为78.1±10.8d;鲢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3-102d,日龄平均值为62.4±8.1d;鳙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1-93d,平均值为70.9±10.5d。4.四大家鱼幼鱼耳石短半径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同体重呈显著的指数关系。5.四大家鱼幼鱼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符合线性模型或指数模型;体重为均匀生长。
鄱阳湖湿地虉草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作者: 章泉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虉草  生态适应  鄱阳湖  水分逆境 
描述:分布调查、生长动态的测定、茎段栽培与种子萌发试验、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模拟水分胁迫试验来探索虉草对鄱阳湖湿地环境的适应。得出主要结果如下:1.虉草主要分布在8.5-13米高程范围内,喜生长在人为干扰较少
全文:分布调查、生长动态的测定、茎段栽培与种子萌发试验、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模拟水分胁迫试验来探索虉草对鄱阳湖湿地环境的适应。得出主要结果如下:1.虉草主要分布在8.5-13米高程范围内,喜生长在人为干扰较少
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与生态耦合机制研究:以生态旅游开发为视角
作者: 周青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耦合协调度  鄱阳湖  环境保护  生态旅游  湖泊流域经济建设 
描述:湖泊流域经济协调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是否协调发展以及如何使之协调发展是关系到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生态旅游开发为视角,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内涵入手,较为全面总结和归纳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的机理,构建出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并提出了基于生态旅游开发的鄱阳湖生态影响的调控策略。通过运用耦合度模型对2001年至2011年鄱阳湖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度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定量评价和协调性评判,结果表明:①从协调程度来看,鄱阳湖区各年份的协调程度在时序上表现为前期为失调衰退、中期为过渡类型、后期为基本协调再到过渡类型的发展过程。②从耦合协调度类型来看,各年份的耦合协调度类型均与协调程度一一对应。③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与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的对比类型来看,10年间鄱阳湖经济发展实现了较大的增长,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却呈整体下降的趋势。④空间上看,鄱阳湖区6市表现出的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南昌市和九江市虽经济发展不错,耦合发展水平较低;上饶市的耦合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协调度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景德镇、鹰潭、抚州三市的生态环境水平较好,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鄱阳湖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的支持体系主要包括法律支持、政策支持、科技支持和资金支持四个方面。基于生态旅游开发的鄱阳湖生态影响的调控应遵循保护性开发、持续性、地域性、协同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实施调控的对策建议主要为: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体的复合型生态经济;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区域生态旅游协作能力;构建生态旅游产业生态预警机制,促进生态保护常态化;注重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诉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激励社区参与,完善多元化生态保护渠道;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功能,营造寓教于游的大氛围。
全文:湖泊流域经济协调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是否协调发展以及如何使之协调发展是关系到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生态旅游开发为视角,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内涵入手,较为全面总结和归纳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的机理,构建出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并提出了基于生态旅游开发的鄱阳湖生态影响的调控策略。通过运用耦合度模型对2001年至2011年鄱阳湖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度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定量评价和协调性评判,结果表明:①从协调程度来看,鄱阳湖区各年份的协调程度在时序上表现为前期为失调衰退、中期为过渡类型、后期为基本协调再到过渡类型的发展过程。②从耦合协调度类型来看,各年份的耦合协调度类型均与协调程度一一对应。③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与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的对比类型来看,10年间鄱阳湖经济发展实现了较大的增长,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却呈整体下降的趋势。④空间上看,鄱阳湖区6市表现出的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南昌市和九江市虽经济发展不错,耦合发展水平较低;上饶市的耦合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协调度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景德镇、鹰潭、抚州三市的生态环境水平较好,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鄱阳湖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的支持体系主要包括法律支持、政策支持、科技支持和资金支持四个方面。基于生态旅游开发的鄱阳湖生态影响的调控应遵循保护性开发、持续性、地域性、协同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实施调控的对策建议主要为: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体的复合型生态经济;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区域生态旅游协作能力;构建生态旅游产业生态预警机制,促进生态保护常态化;注重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诉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激励社区参与,完善多元化生态保护渠道;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功能,营造寓教于游的大氛围。
鄱阳湖模型选沙试验研究
作者: 荣晓刚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模型沙  塑料沙  粒径比尺  起动流速 
描述: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是我国现今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流域包括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江河及湖周围区间来水,但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建设的快速推进,鄱阳湖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原生态河湖不复存在,已严重影响江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论文对模型沙的研究概况进行了一定的总结。通过对历年鄱阳湖五河来沙的实际资料分析,初步确定了鄱阳湖湖区原型沙的特性及级配曲线。模型沙的选择在泥沙实体动床模型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关系到模型的河床变形相似性和泥沙运动状态,以及模型试验成果的可靠性。针对细沙河流中的动床模型设计,如果只考虑推移质运动相似是不正确的,重点应考虑悬移质运动的相似,在中、细沙河床动床模型试验中,基本相似条件为泥沙运动相似和水流运动相似。在泥沙运动相似中相关粒径比尺形式不一致,而且水流阻力是床沙粒径和水流强度的函数;它们又与水流条件有关,增加了确定泥沙粒径比尺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对基本相似条件有所取舍,选取主要方面作为设计依据,次要方面允许有一定的偏离。本文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重点提出了粒径比尺的设计方法,通过这些设计方法可以基本确定出来符合相似要求的泥沙粒径比尺。运行文中的提出的模型沙粒径比尺的设计方法,初步确定选用泥沙的泥沙粒径比尺,最后通过水槽试验进行了塑料沙的起动流速试验,以d50分别为0.063、0.12、0.21、0.28mm和0.43mm的5组泥沙为例,推求出了个别动、少量动、大量动和扬动情况下塑料沙的起动流速公式,为模型选沙提供了技术保证。
全文: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是我国现今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流域包括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江河及湖周围区间来水,但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建设的快速推进,鄱阳湖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原生态河湖不复存在,已严重影响江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论文对模型沙的研究概况进行了一定的总结。通过对历年鄱阳湖五河来沙的实际资料分析,初步确定了鄱阳湖湖区原型沙的特性及级配曲线。模型沙的选择在泥沙实体动床模型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关系到模型的河床变形相似性和泥沙运动状态,以及模型试验成果的可靠性。针对细沙河流中的动床模型设计,如果只考虑推移质运动相似是不正确的,重点应考虑悬移质运动的相似,在中、细沙河床动床模型试验中,基本相似条件为泥沙运动相似和水流运动相似。在泥沙运动相似中相关粒径比尺形式不一致,而且水流阻力是床沙粒径和水流强度的函数;它们又与水流条件有关,增加了确定泥沙粒径比尺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对基本相似条件有所取舍,选取主要方面作为设计依据,次要方面允许有一定的偏离。本文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重点提出了粒径比尺的设计方法,通过这些设计方法可以基本确定出来符合相似要求的泥沙粒径比尺。运行文中的提出的模型沙粒径比尺的设计方法,初步确定选用泥沙的泥沙粒径比尺,最后通过水槽试验进行了塑料沙的起动流速试验,以d50分别为0.063、0.12、0.21、0.28mm和0.43mm的5组泥沙为例,推求出了个别动、少量动、大量动和扬动情况下塑料沙的起动流速公式,为模型选沙提供了技术保证。
鄱阳湖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模型分析与对策研究
作者: 郑军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模型  生态旅游  鄱阳湖地区  承载量管理 
描述: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耦合关系,生态旅游环境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旅游承载量管理是生态旅游管理的重要途径。2、生态旅游发展涉及资源、环境、参与者
全文: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耦合关系,生态旅游环境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旅游承载量管理是生态旅游管理的重要途径。2、生态旅游发展涉及资源、环境、参与者
鄱阳湖湿地虉草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作者: 章泉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虉草  生态适应  鄱阳湖  水分逆境 
描述:分布调查、生长动态的测定、茎段栽培与种子萌发试验、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模拟水分胁迫试验来探索虉草对鄱阳湖湿地环境的适应。得出主要结果如下:1.虉草主要分布在8.5-13米高程范围内,喜生长在人为干扰较少
全文:分布调查、生长动态的测定、茎段栽培与种子萌发试验、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模拟水分胁迫试验来探索虉草对鄱阳湖湿地环境的适应。得出主要结果如下:1.虉草主要分布在8.5-13米高程范围内,喜生长在人为干扰较少
鄱阳湖风电系统并网运行仿真分析
作者: 刘长道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并网  鄱阳湖  动态仿真  MATLAB  双馈型异步风力发电机 
描述:在近一二十年的时间里,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但随着风电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风能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风电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成为制约风电场建设规模的严重障碍。因此深入分析风电场与电网并网运行的影响,成为进一步开发风能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并网风电场与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基于MATLAB的仿真平台,结合鄱阳湖地区实际情况,对老爷庙风电场投产并网运行进行了稳定性方面的仿真分析,这将对今后风电场建设与就近并网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做的主要工作有:首先,根据已有资料,利用风资源评析方法对老爷庙风电场的风能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可较好的应用于并网风力发电”的评价结果;并对就近电网情况、负荷预测及其相关的发展规划等进行描述,为以后风电场投产并网运行提供前提。其次,建立了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集电系统的风电场稳态模型,采用一种异步发电机稳态数学模型和常规潮流计算方程交替迭代求解的方法,应用于实际电网并进行潮流计算。分析风电场接入系统对系统潮流和网损的改变情况,并为研究风电场并网运行的动态特性提供了前提条件。再次,利用MATLAB/Simulink的软件平台,在进行风速和风机特性仿真的同时,以建立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搭建了双馈风机组数字仿真模块。并以模拟实际风为例,对由66台机容量为1500kW的双馈感应风电机组成的风电场并网后的运行性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最后,结合江西省风力发电项目,预期2010年在九江老爷庙投产风电场的情况,仿真分析了九江电网并入一定容量风电场后系统的稳定性和对电能质量的影响。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实现了含有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动态仿真。仿真模拟了风电场启动、与系统解列及风电场受到风速干扰后,系统电网的动态稳定性。分析得出,由于网架结构合理、坚固及双馈风力发电机拥有较完善的控制系统,输出特性良好,老爷庙风电场并网运行对电网造成的影响并不大,整个系统是动态稳定。
全文:在近一二十年的时间里,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但随着风电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风能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风电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成为制约风电场建设规模的严重障碍。因此深入分析风电场与电网并网运行的影响,成为进一步开发风能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并网风电场与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基于MATLAB的仿真平台,结合鄱阳湖地区实际情况,对老爷庙风电场投产并网运行进行了稳定性方面的仿真分析,这将对今后风电场建设与就近并网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做的主要工作有:首先,根据已有资料,利用风资源评析方法对老爷庙风电场的风能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可较好的应用于并网风力发电”的评价结果;并对就近电网情况、负荷预测及其相关的发展规划等进行描述,为以后风电场投产并网运行提供前提。其次,建立了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集电系统的风电场稳态模型,采用一种异步发电机稳态数学模型和常规潮流计算方程交替迭代求解的方法,应用于实际电网并进行潮流计算。分析风电场接入系统对系统潮流和网损的改变情况,并为研究风电场并网运行的动态特性提供了前提条件。再次,利用MATLAB/Simulink的软件平台,在进行风速和风机特性仿真的同时,以建立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搭建了双馈风机组数字仿真模块。并以模拟实际风为例,对由66台机容量为1500kW的双馈感应风电机组成的风电场并网后的运行性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最后,结合江西省风力发电项目,预期2010年在九江老爷庙投产风电场的情况,仿真分析了九江电网并入一定容量风电场后系统的稳定性和对电能质量的影响。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实现了含有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动态仿真。仿真模拟了风电场启动、与系统解列及风电场受到风速干扰后,系统电网的动态稳定性。分析得出,由于网架结构合理、坚固及双馈风力发电机拥有较完善的控制系统,输出特性良好,老爷庙风电场并网运行对电网造成的影响并不大,整个系统是动态稳定。
水分梯度下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有效N、P含量及其形态的季节变化
作者: 徐燕花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季节变化  南矶山  鄱阳湖  土壤有效N、P  水分梯度  湿地 
描述:研究结果如下:(1)水分梯度和季节对南矶山湿地土壤有效N、P及其各形态组分的含量影响显著,总体上狗牙根草地低于南荻和苔草洲滩地,且它们的季节变化规律各不相同。(2)不同水分梯度的南矶山湿地土壤有效N
全文:研究结果如下:(1)水分梯度和季节对南矶山湿地土壤有效N、P及其各形态组分的含量影响显著,总体上狗牙根草地低于南荻和苔草洲滩地,且它们的季节变化规律各不相同。(2)不同水分梯度的南矶山湿地土壤有效N
鄱阳湖环湖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作者: 万小庆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供需平衡  可持续利用  鄱阳湖环湖区  水资源  模型 
描述: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控制因素。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也是维护人类生态环境的极其重要的保证。江西地处我国东南,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主要河流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以下简称“五河”),均汇入鄱阳湖,经湖口注入长江,形成完整的鄱阳湖水系。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域排污总量不断增加,鄱阳湖水质逐年下降,鄱阳湖环湖区供水形势日趋严峻,同时,近年来鄱阳湖的低枯水位给湖区生态环境也造成重大影响,为了分析和解决环鄱阳湖区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需解决的问题,根据江西省政府批准实施的水资源分配方案,建立了鄱阳湖环湖区水资源平衡分析模型,并运用模型对环鄱阳湖各用水区进行了水量平衡分析计算。在满足河道基本生态需水的前提下,分析了各区的缺水情况。针对所分析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本文还率先对三峡工程及鄱阳湖水利枢纽对鄱阳湖环湖区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做了分析,并从可持续利用发展角度出发,从工程及非工程措施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论文选题基于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三峡工程运用后对鄱阳湖及江西“五河”的影响研究》子课题及江西省水利厅科研项目《鄱阳湖流域水量分配与水权制度建设研究》子课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开展对鄱阳湖环湖区水资源利用分析研究,不仅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也为改善鄱阳湖水质持续降低状况、保护鄱阳湖—湖清水找到适宜对策;对鄱阳湖区以及整个江西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战略性的现实意义。
全文: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控制因素。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也是维护人类生态环境的极其重要的保证。江西地处我国东南,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主要河流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以下简称“五河”),均汇入鄱阳湖,经湖口注入长江,形成完整的鄱阳湖水系。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域排污总量不断增加,鄱阳湖水质逐年下降,鄱阳湖环湖区供水形势日趋严峻,同时,近年来鄱阳湖的低枯水位给湖区生态环境也造成重大影响,为了分析和解决环鄱阳湖区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需解决的问题,根据江西省政府批准实施的水资源分配方案,建立了鄱阳湖环湖区水资源平衡分析模型,并运用模型对环鄱阳湖各用水区进行了水量平衡分析计算。在满足河道基本生态需水的前提下,分析了各区的缺水情况。针对所分析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本文还率先对三峡工程及鄱阳湖水利枢纽对鄱阳湖环湖区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做了分析,并从可持续利用发展角度出发,从工程及非工程措施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论文选题基于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三峡工程运用后对鄱阳湖及江西“五河”的影响研究》子课题及江西省水利厅科研项目《鄱阳湖流域水量分配与水权制度建设研究》子课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开展对鄱阳湖环湖区水资源利用分析研究,不仅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也为改善鄱阳湖水质持续降低状况、保护鄱阳湖—湖清水找到适宜对策;对鄱阳湖区以及整个江西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战略性的现实意义。
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夏秋季群落结构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耳石与生长的研究
作者: 朱其广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轮  鄱阳湖  四大家鱼  幼鱼  生长  群落结构 
描述:鄱阳湖是典型的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作为长江干流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在长江四大家鱼幼鱼的肥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相关问题仍不清楚,而且有关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研究报道较缺乏。本文以2010年6月-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鄱阳湖通江水道夏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入湖格局,并以入湖幼鱼为实验材料,观察其耳石微结构,研究耳石日龄和幼鱼的生长。主要结果如下:1.2010年7-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渔获物调查中,共调查到鱼类种类50种,分属于8科39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鱼类种数的64%。鱼类多样性指数从湖口到新池乡表现出增加的趋势。2.2010年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最早时间为6月26日,高峰期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估算出整个通江水道在调查期间四大家鱼幼鱼总产量为3.1×106尾。其中鲢占78.75%,草鱼占18.43%,鳙和青鱼分别占2.06%和0.76%。3.根据耳石日轮分析,草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5-79d,日龄平均值为65.9±7.1d;青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3-95d,日龄平均值为78.1±10.8d;鲢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3-102d,日龄平均值为62.4±8.1d;鳙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1-93d,平均值为70.9±10.5d。4.四大家鱼幼鱼耳石短半径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同体重呈显著的指数关系。5.四大家鱼幼鱼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符合线性模型或指数模型;体重为均匀生长。
全文:鄱阳湖是典型的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作为长江干流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在长江四大家鱼幼鱼的肥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相关问题仍不清楚,而且有关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研究报道较缺乏。本文以2010年6月-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鄱阳湖通江水道夏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入湖格局,并以入湖幼鱼为实验材料,观察其耳石微结构,研究耳石日龄和幼鱼的生长。主要结果如下:1.2010年7-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渔获物调查中,共调查到鱼类种类50种,分属于8科39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鱼类种数的64%。鱼类多样性指数从湖口到新池乡表现出增加的趋势。2.2010年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最早时间为6月26日,高峰期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估算出整个通江水道在调查期间四大家鱼幼鱼总产量为3.1×106尾。其中鲢占78.75%,草鱼占18.43%,鳙和青鱼分别占2.06%和0.76%。3.根据耳石日轮分析,草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5-79d,日龄平均值为65.9±7.1d;青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3-95d,日龄平均值为78.1±10.8d;鲢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3-102d,日龄平均值为62.4±8.1d;鳙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1-93d,平均值为70.9±10.5d。4.四大家鱼幼鱼耳石短半径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同体重呈显著的指数关系。5.四大家鱼幼鱼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符合线性模型或指数模型;体重为均匀生长。
上页 1 2 3 ... 19 20 21 ... 24 25 26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