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研究
作者: 邱丹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业  竞争力  对策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农业是一个基础性产业,不仅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劳动力,还包括市场和资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既有纵向延伸也有横向发展,农业内涵也随之日益丰富,而对于其竞争力的研究逐渐繁多。对于农业争力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一是国家农业竞争力研究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二是农业竞争力研究和农产品竞争力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内。农业,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基础优势的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业现状,分析了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设计相关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县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排名分类,以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个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竞争力,并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区域农业竞争力内涵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首先阐述农业、区域、竞争力的概念及农业区域竞争力的内涵,然后介绍了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经济理论和产业竞争力理论。第三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现状分析。本章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农业现状,二是农业优势,三是农业劣势。第四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本章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25个县市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分类评价。第五章,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的建议和措施。本章认为主要从区域环境,农业结构,工业化和城镇化及改善相关的农业体制四个方面着手。
全文:农业是一个基础性产业,不仅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劳动力,还包括市场和资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既有纵向延伸也有横向发展,农业内涵也随之日益丰富,而对于其竞争力的研究逐渐繁多。对于农业争力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一是国家农业竞争力研究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二是农业竞争力研究和农产品竞争力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内。农业,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基础优势的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业现状,分析了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设计相关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县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排名分类,以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个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竞争力,并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区域农业竞争力内涵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首先阐述农业、区域、竞争力的概念及农业区域竞争力的内涵,然后介绍了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经济理论和产业竞争力理论。第三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现状分析。本章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农业现状,二是农业优势,三是农业劣势。第四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本章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25个县市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分类评价。第五章,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的建议和措施。本章认为主要从区域环境,农业结构,工业化和城镇化及改善相关的农业体制四个方面着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战略空间规划
作者: 赵力昌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空间规划  生态经济区  土地利用 
描述: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代人类生在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也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不合理将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有重要制约作用。因此,利用战略空间规划的理论,优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的结构与布局,将对该地区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战略定位,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并对其土地利用布局进行了优化。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规划背景的研究。主要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自然资源概况、社会经济概况和土地资源状况等三方面来着手研究。 第二部分是土地利用目标研究。主要是从城镇化发展、新型的工业化、旅游业发展、生态农业发展、林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水利设施用地发展、交通用地发展的土地利用目标来制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利用目标。 第三部分是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的确定。包括总量控制目标的确定、增量控制目标的确定、集约节约控制目标的确定。 第四部分是土地利用供需平衡分析。主要是从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土地供给量预测和土地供需平衡三方面来研究。 第五部分是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优化。包括土地结构优化的原则、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目标、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第六部分是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包括城镇空间配置、农村空间配置、生态空间配置、通道空间配置和空间管理。 第七部分是战略空间规划保障措施。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的重点。
全文: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代人类生在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也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不合理将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有重要制约作用。因此,利用战略空间规划的理论,优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的结构与布局,将对该地区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战略定位,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并对其土地利用布局进行了优化。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规划背景的研究。主要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自然资源概况、社会经济概况和土地资源状况等三方面来着手研究。 第二部分是土地利用目标研究。主要是从城镇化发展、新型的工业化、旅游业发展、生态农业发展、林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水利设施用地发展、交通用地发展的土地利用目标来制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利用目标。 第三部分是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的确定。包括总量控制目标的确定、增量控制目标的确定、集约节约控制目标的确定。 第四部分是土地利用供需平衡分析。主要是从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土地供给量预测和土地供需平衡三方面来研究。 第五部分是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优化。包括土地结构优化的原则、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目标、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第六部分是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包括城镇空间配置、农村空间配置、生态空间配置、通道空间配置和空间管理。 第七部分是战略空间规划保障措施。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的重点。
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夏秋季群落结构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耳石与生长的研究
作者: 朱其广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轮  鄱阳湖  四大家鱼  幼鱼  生长  群落结构 
描述:鄱阳湖是典型的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作为长江干流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在长江四大家鱼幼鱼的肥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相关问题仍不清楚,而且有关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研究报道较缺乏。本文以2010年6月-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鄱阳湖通江水道夏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入湖格局,并以入湖幼鱼为实验材料,观察其耳石微结构,研究耳石日龄和幼鱼的生长。主要结果如下:1.2010年7-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渔获物调查中,共调查到鱼类种类50种,分属于8科39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鱼类种数的64%。鱼类多样性指数从湖口到新池乡表现出增加的趋势。2.2010年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最早时间为6月26日,高峰期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估算出整个通江水道在调查期间四大家鱼幼鱼总产量为3.1×106尾。其中鲢占78.75%,草鱼占18.43%,鳙和青鱼分别占2.06%和0.76%。3.根据耳石日轮分析,草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5-79d,日龄平均值为65.9±7.1d;青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3-95d,日龄平均值为78.1±10.8d;鲢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3-102d,日龄平均值为62.4±8.1d;鳙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1-93d,平均值为70.9±10.5d。4.四大家鱼幼鱼耳石短半径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同体重呈显著的指数关系。5.四大家鱼幼鱼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符合线性模型或指数模型;体重为均匀生长。
全文:鄱阳湖是典型的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作为长江干流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在长江四大家鱼幼鱼的肥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相关问题仍不清楚,而且有关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研究报道较缺乏。本文以2010年6月-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鄱阳湖通江水道夏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入湖格局,并以入湖幼鱼为实验材料,观察其耳石微结构,研究耳石日龄和幼鱼的生长。主要结果如下:1.2010年7-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渔获物调查中,共调查到鱼类种类50种,分属于8科39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鱼类种数的64%。鱼类多样性指数从湖口到新池乡表现出增加的趋势。2.2010年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最早时间为6月26日,高峰期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估算出整个通江水道在调查期间四大家鱼幼鱼总产量为3.1×106尾。其中鲢占78.75%,草鱼占18.43%,鳙和青鱼分别占2.06%和0.76%。3.根据耳石日轮分析,草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5-79d,日龄平均值为65.9±7.1d;青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3-95d,日龄平均值为78.1±10.8d;鲢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3-102d,日龄平均值为62.4±8.1d;鳙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1-93d,平均值为70.9±10.5d。4.四大家鱼幼鱼耳石短半径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同体重呈显著的指数关系。5.四大家鱼幼鱼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符合线性模型或指数模型;体重为均匀生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研究
作者: 邱丹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业  竞争力  对策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农业是一个基础性产业,不仅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劳动力,还包括市场和资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既有纵向延伸也有横向发展,农业内涵也随之日益丰富,而对于其竞争力的研究逐渐繁多。对于农业争力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一是国家农业竞争力研究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二是农业竞争力研究和农产品竞争力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内。农业,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基础优势的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业现状,分析了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设计相关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县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排名分类,以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个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竞争力,并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区域农业竞争力内涵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首先阐述农业、区域、竞争力的概念及农业区域竞争力的内涵,然后介绍了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经济理论和产业竞争力理论。第三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现状分析。本章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农业现状,二是农业优势,三是农业劣势。第四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本章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25个县市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分类评价。第五章,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的建议和措施。本章认为主要从区域环境,农业结构,工业化和城镇化及改善相关的农业体制四个方面着手。
全文:农业是一个基础性产业,不仅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劳动力,还包括市场和资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既有纵向延伸也有横向发展,农业内涵也随之日益丰富,而对于其竞争力的研究逐渐繁多。对于农业争力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一是国家农业竞争力研究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二是农业竞争力研究和农产品竞争力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内。农业,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基础优势的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业现状,分析了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设计相关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县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排名分类,以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个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竞争力,并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区域农业竞争力内涵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首先阐述农业、区域、竞争力的概念及农业区域竞争力的内涵,然后介绍了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经济理论和产业竞争力理论。第三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现状分析。本章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农业现状,二是农业优势,三是农业劣势。第四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本章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25个县市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分类评价。第五章,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的建议和措施。本章认为主要从区域环境,农业结构,工业化和城镇化及改善相关的农业体制四个方面着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战略空间规划
作者: 赵力昌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空间规划  生态经济区  土地利用 
描述: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代人类生在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也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不合理将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有重要制约作用。因此,利用战略空间规划的理论,优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的结构与布局,将对该地区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战略定位,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并对其土地利用布局进行了优化。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规划背景的研究。主要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自然资源概况、社会经济概况和土地资源状况等三方面来着手研究。 第二部分是土地利用目标研究。主要是从城镇化发展、新型的工业化、旅游业发展、生态农业发展、林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水利设施用地发展、交通用地发展的土地利用目标来制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利用目标。 第三部分是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的确定。包括总量控制目标的确定、增量控制目标的确定、集约节约控制目标的确定。 第四部分是土地利用供需平衡分析。主要是从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土地供给量预测和土地供需平衡三方面来研究。 第五部分是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优化。包括土地结构优化的原则、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目标、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第六部分是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包括城镇空间配置、农村空间配置、生态空间配置、通道空间配置和空间管理。 第七部分是战略空间规划保障措施。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的重点。
全文: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代人类生在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也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不合理将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有重要制约作用。因此,利用战略空间规划的理论,优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的结构与布局,将对该地区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战略定位,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并对其土地利用布局进行了优化。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规划背景的研究。主要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自然资源概况、社会经济概况和土地资源状况等三方面来着手研究。 第二部分是土地利用目标研究。主要是从城镇化发展、新型的工业化、旅游业发展、生态农业发展、林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水利设施用地发展、交通用地发展的土地利用目标来制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利用目标。 第三部分是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的确定。包括总量控制目标的确定、增量控制目标的确定、集约节约控制目标的确定。 第四部分是土地利用供需平衡分析。主要是从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土地供给量预测和土地供需平衡三方面来研究。 第五部分是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优化。包括土地结构优化的原则、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目标、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第六部分是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包括城镇空间配置、农村空间配置、生态空间配置、通道空间配置和空间管理。 第七部分是战略空间规划保障措施。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的重点。
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夏秋季群落结构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耳石与生长的研究
作者: 朱其广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轮  鄱阳湖  四大家鱼  幼鱼  生长  群落结构 
描述:鄱阳湖是典型的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作为长江干流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在长江四大家鱼幼鱼的肥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相关问题仍不清楚,而且有关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研究报道较缺乏。本文以2010年6月-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鄱阳湖通江水道夏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入湖格局,并以入湖幼鱼为实验材料,观察其耳石微结构,研究耳石日龄和幼鱼的生长。主要结果如下:1.2010年7-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渔获物调查中,共调查到鱼类种类50种,分属于8科39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鱼类种数的64%。鱼类多样性指数从湖口到新池乡表现出增加的趋势。2.2010年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最早时间为6月26日,高峰期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估算出整个通江水道在调查期间四大家鱼幼鱼总产量为3.1×106尾。其中鲢占78.75%,草鱼占18.43%,鳙和青鱼分别占2.06%和0.76%。3.根据耳石日轮分析,草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5-79d,日龄平均值为65.9±7.1d;青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3-95d,日龄平均值为78.1±10.8d;鲢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3-102d,日龄平均值为62.4±8.1d;鳙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1-93d,平均值为70.9±10.5d。4.四大家鱼幼鱼耳石短半径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同体重呈显著的指数关系。5.四大家鱼幼鱼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符合线性模型或指数模型;体重为均匀生长。
全文:鄱阳湖是典型的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作为长江干流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在长江四大家鱼幼鱼的肥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相关问题仍不清楚,而且有关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研究报道较缺乏。本文以2010年6月-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鄱阳湖通江水道夏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入湖格局,并以入湖幼鱼为实验材料,观察其耳石微结构,研究耳石日龄和幼鱼的生长。主要结果如下:1.2010年7-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渔获物调查中,共调查到鱼类种类50种,分属于8科39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鱼类种数的64%。鱼类多样性指数从湖口到新池乡表现出增加的趋势。2.2010年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最早时间为6月26日,高峰期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估算出整个通江水道在调查期间四大家鱼幼鱼总产量为3.1×106尾。其中鲢占78.75%,草鱼占18.43%,鳙和青鱼分别占2.06%和0.76%。3.根据耳石日轮分析,草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5-79d,日龄平均值为65.9±7.1d;青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3-95d,日龄平均值为78.1±10.8d;鲢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3-102d,日龄平均值为62.4±8.1d;鳙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1-93d,平均值为70.9±10.5d。4.四大家鱼幼鱼耳石短半径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同体重呈显著的指数关系。5.四大家鱼幼鱼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符合线性模型或指数模型;体重为均匀生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研究
作者: 帅佳良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管理  生态经济区  建设用地  用地矛盾  土地资源 
描述:近年来,江西省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举措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土地管理等方面问题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粗放、低效利用的现象,建设用地的过度外延扩张与土地粗放利用并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国土资源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迫切需要破解土地管理机制的难题。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意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规划。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正式签署部省《共同加强江西国土资源工作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以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的形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研究和探讨适合区域层面的土地管理新机制,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服务。 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背景分析和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情况梳理,分析解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诞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把握《规划》的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功能分区和主要的战略举措,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背景。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管理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探索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演变及特征分析。利用最新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地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12万平方公里范围的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布局及其历史变化情况,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土地利用的程度、效益等,探明当前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把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总结土地利用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管理态势与利用矛盾分析。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利用关系,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分析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行业)的用地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揭示用地需求与指标现状之间的矛盾,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中土地利用和管理将面临的困难与难点。 第四,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探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进过程中适用于区域实际的土地管理创新制度和措施。主要有: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用地指标统一协调的机制、强化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机制、推进土地开源机制创新(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建设用地置换)、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闲置地清查与节地示范机制、提高土地行政效能等创新措施和办法。这些创新用地政策和机制将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最后,对提出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这些新举措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对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建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主要是对政策的细化和操作性的技术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全文:近年来,江西省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举措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土地管理等方面问题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粗放、低效利用的现象,建设用地的过度外延扩张与土地粗放利用并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国土资源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迫切需要破解土地管理机制的难题。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意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规划。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正式签署部省《共同加强江西国土资源工作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以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的形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研究和探讨适合区域层面的土地管理新机制,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服务。 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背景分析和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情况梳理,分析解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诞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把握《规划》的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功能分区和主要的战略举措,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背景。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管理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探索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演变及特征分析。利用最新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地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12万平方公里范围的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布局及其历史变化情况,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土地利用的程度、效益等,探明当前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把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总结土地利用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管理态势与利用矛盾分析。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利用关系,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分析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行业)的用地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揭示用地需求与指标现状之间的矛盾,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中土地利用和管理将面临的困难与难点。 第四,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探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进过程中适用于区域实际的土地管理创新制度和措施。主要有: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用地指标统一协调的机制、强化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机制、推进土地开源机制创新(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建设用地置换)、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闲置地清查与节地示范机制、提高土地行政效能等创新措施和办法。这些创新用地政策和机制将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最后,对提出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这些新举措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对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建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主要是对政策的细化和操作性的技术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研究
作者: 帅佳良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管理  生态经济区  建设用地  用地矛盾  土地资源 
描述:近年来,江西省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举措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土地管理等方面问题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粗放、低效利用的现象,建设用地的过度外延扩张与土地粗放利用并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国土资源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迫切需要破解土地管理机制的难题。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意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规划。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正式签署部省《共同加强江西国土资源工作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以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的形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研究和探讨适合区域层面的土地管理新机制,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服务。 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背景分析和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情况梳理,分析解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诞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把握《规划》的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功能分区和主要的战略举措,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背景。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管理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探索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演变及特征分析。利用最新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地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12万平方公里范围的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布局及其历史变化情况,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土地利用的程度、效益等,探明当前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把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总结土地利用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管理态势与利用矛盾分析。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利用关系,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分析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行业)的用地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揭示用地需求与指标现状之间的矛盾,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中土地利用和管理将面临的困难与难点。 第四,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探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进过程中适用于区域实际的土地管理创新制度和措施。主要有: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用地指标统一协调的机制、强化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机制、推进土地开源机制创新(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建设用地置换)、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闲置地清查与节地示范机制、提高土地行政效能等创新措施和办法。这些创新用地政策和机制将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最后,对提出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这些新举措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对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建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主要是对政策的细化和操作性的技术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全文:近年来,江西省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举措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土地管理等方面问题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粗放、低效利用的现象,建设用地的过度外延扩张与土地粗放利用并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国土资源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迫切需要破解土地管理机制的难题。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意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规划。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正式签署部省《共同加强江西国土资源工作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以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的形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研究和探讨适合区域层面的土地管理新机制,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服务。 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背景分析和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情况梳理,分析解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诞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把握《规划》的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功能分区和主要的战略举措,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背景。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管理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探索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演变及特征分析。利用最新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地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12万平方公里范围的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布局及其历史变化情况,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土地利用的程度、效益等,探明当前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把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总结土地利用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管理态势与利用矛盾分析。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利用关系,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分析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行业)的用地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揭示用地需求与指标现状之间的矛盾,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中土地利用和管理将面临的困难与难点。 第四,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探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进过程中适用于区域实际的土地管理创新制度和措施。主要有: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用地指标统一协调的机制、强化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机制、推进土地开源机制创新(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建设用地置换)、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闲置地清查与节地示范机制、提高土地行政效能等创新措施和办法。这些创新用地政策和机制将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最后,对提出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这些新举措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对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建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主要是对政策的细化和操作性的技术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研究
作者: 帅佳良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管理  生态经济区  建设用地  用地矛盾  土地资源 
描述:近年来,江西省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举措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土地管理等方面问题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粗放、低效利用的现象,建设用地的过度外延扩张与土地粗放利用并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国土资源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迫切需要破解土地管理机制的难题。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意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规划。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正式签署部省《共同加强江西国土资源工作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以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的形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研究和探讨适合区域层面的土地管理新机制,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服务。 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背景分析和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情况梳理,分析解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诞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把握《规划》的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功能分区和主要的战略举措,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背景。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管理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探索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演变及特征分析。利用最新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地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12万平方公里范围的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布局及其历史变化情况,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土地利用的程度、效益等,探明当前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把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总结土地利用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管理态势与利用矛盾分析。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利用关系,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分析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行业)的用地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揭示用地需求与指标现状之间的矛盾,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中土地利用和管理将面临的困难与难点。 第四,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探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进过程中适用于区域实际的土地管理创新制度和措施。主要有: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用地指标统一协调的机制、强化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机制、推进土地开源机制创新(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建设用地置换)、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闲置地清查与节地示范机制、提高土地行政效能等创新措施和办法。这些创新用地政策和机制将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最后,对提出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这些新举措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对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建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主要是对政策的细化和操作性的技术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全文:近年来,江西省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举措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土地管理等方面问题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粗放、低效利用的现象,建设用地的过度外延扩张与土地粗放利用并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国土资源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迫切需要破解土地管理机制的难题。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意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规划。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正式签署部省《共同加强江西国土资源工作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以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的形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研究和探讨适合区域层面的土地管理新机制,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服务。 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背景分析和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情况梳理,分析解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诞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把握《规划》的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功能分区和主要的战略举措,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背景。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管理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探索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演变及特征分析。利用最新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地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12万平方公里范围的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布局及其历史变化情况,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土地利用的程度、效益等,探明当前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把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总结土地利用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管理态势与利用矛盾分析。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利用关系,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分析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行业)的用地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揭示用地需求与指标现状之间的矛盾,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中土地利用和管理将面临的困难与难点。 第四,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探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进过程中适用于区域实际的土地管理创新制度和措施。主要有: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用地指标统一协调的机制、强化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机制、推进土地开源机制创新(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建设用地置换)、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闲置地清查与节地示范机制、提高土地行政效能等创新措施和办法。这些创新用地政策和机制将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最后,对提出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这些新举措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对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建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主要是对政策的细化和操作性的技术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额雁越冬生态研究
作者: 熊舒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越冬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白额雁 
描述:11月-2011年3月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越冬白额雁种群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记录到2008年-2011年三个越冬期内,大湖池、常湖池、朱市湖三个湖泊白额雁的迁徙时间及全区越冬白额雁种群动态
全文:11月-2011年3月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越冬白额雁种群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记录到2008年-2011年三个越冬期内,大湖池、常湖池、朱市湖三个湖泊白额雁的迁徙时间及全区越冬白额雁种群动态
上页 1 2 3 ... 24 25 26 ... 27 28 29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