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水上绝岛——鞋山
作者: 董建民  来源:大自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湖心  第四纪冰川  清代  形成  鄱阳湖  庐山  水上  石灰岩  中流  大孤山 
描述:鞋山,位于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中。其形如航船,如鞋模,如翠鬟。鞋山孤峰耸立,雄踞中流,四面涌波,神奇秀丽,享有世界文化遗产(属庐山景区)之美誉。鞋山,六朝时称为“独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文:“有孤石介立于大湖之中,周回一里,竦立百尺,矗然高峻,特为瑰异。”南朝刘宋时的鲍照、萧梁时的朱超道均有《咏孤石》诗。至唐才有“大孤山”之名。后世俗以“孤”为“姑”,称为大姑山,与安徽宿松、江西彭泽之间的小姑(孤)山遥遥相望。明清以来,因其形似鞋,故又名鞋山。四周环水、三面绝壁的鞋山岛,山体由石灰岩构成,长约500米,宽约200米,面积约11万平方米。海拔高程为90.7米。南北走向,南高北低。大禹治水时,曾在此刻石记功。关于它的形成,流传着许多神话故事。一说西王母仙游,坠落一只绣鞋在湖心所化;一说大姑仙女思凡,来到湖边洗脚,绣鞋被水冲到湖中而成;还传说张天师潜入龙宫偷得一宫女绣花鞋,斗法时用剑插鞋于湖中化为塔和山。不过流传最广的,还是凌波仙子夜赏湖边月色,不慎失落一只绣花鞋,化为此山。明洪武进士解缙有诗云:“凌波仙子夜深游,遗得仙鞋水上浮。岁久不随陵谷变,化为砥柱障中流。”据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考察,鞋山的形...
全文:鞋山,位于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中。其形如航船,如鞋模,如翠鬟。鞋山孤峰耸立,雄踞中流,四面涌波,神奇秀丽,享有世界文化遗产(属庐山景区)之美誉。鞋山,六朝时称为“独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文:“有孤石介立于大湖之中,周回一里,竦立百尺,矗然高峻,特为瑰异。”南朝刘宋时的鲍照、萧梁时的朱超道均有《咏孤石》诗。至唐才有“大孤山”之名。后世俗以“孤”为“姑”,称为大姑山,与安徽宿松、江西彭泽之间的小姑(孤)山遥遥相望。明清以来,因其形似鞋,故又名鞋山。四周环水、三面绝壁的鞋山岛,山体由石灰岩构成,长约500米,宽约200米,面积约11万平方米。海拔高程为90.7米。南北走向,南高北低。大禹治水时,曾在此刻石记功。关于它的形成,流传着许多神话故事。一说西王母仙游,坠落一只绣鞋在湖心所化;一说大姑仙女思凡,来到湖边洗脚,绣鞋被水冲到湖中而成;还传说张天师潜入龙宫偷得一宫女绣花鞋,斗法时用剑插鞋于湖中化为塔和山。不过流传最广的,还是凌波仙子夜赏湖边月色,不慎失落一只绣花鞋,化为此山。明洪武进士解缙有诗云:“凌波仙子夜深游,遗得仙鞋水上浮。岁久不随陵谷变,化为砥柱障中流。”据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考察,鞋山的形...
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水位变化的影响分析
作者: 郭家力 张志强 郭生练 洪兴骏 王乐:  来源:水资源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位变化  鄱阳湖  气候变化 
描述:)。基于统计降尺度方法把全球气候模式BCC-CSM1-1输出结果降解到流域尺度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输入到BP-NNM得到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鄱阳湖水位系列,对未来鄱阳湖的平均水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RCP4.5情节下,鄱阳湖未来平均水位的多年均值变幅小于2.5%,但是平均水位的年际变化在各月份之间差异较大。
全文:)。基于统计降尺度方法把全球气候模式BCC-CSM1-1输出结果降解到流域尺度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输入到BP-NNM得到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鄱阳湖水位系列,对未来鄱阳湖的平均水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RCP4.5情节下,鄱阳湖未来平均水位的多年均值变幅小于2.5%,但是平均水位的年际变化在各月份之间差异较大。
何为“大隐”——析阮籍、嵇康、陶渊明之隐逸
作者: 董淑梅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陶渊明  隐逸  嵇康  阮籍 
描述:中国魏晋时期政权不稳,朝代更替频仍,玄学老庄之学大盛,知识分子个性生命意识觉醒,他们鄙弃传统的束缚人性自由的儒家道德规范,甘愿退避名利场选择隐逸生活。阮籍隐于朝、嵇康隐于市而陶渊明隐于林。相比较而言,阮籍隐于朝市最接近于权贵的生活方式,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均与当权者有着诸多年连,受到庇护的同时威逼也同样深重,造成了其内心莫大的恐惧不安和隐逸生活的不彻底性;嵇康隐于市,虽不身仕乱朝却也享有特殊待遇,需要时时处处谨遵“谨慎”的处事原则,个性自由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并最终获罪被斩;只有陶渊明远离官场杂事,归隐山林,身心和谐地融入自然之中,达到了精神上的超脱。所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于山林的方式才堪称为“大隐”。
全文:中国魏晋时期政权不稳,朝代更替频仍,玄学老庄之学大盛,知识分子个性生命意识觉醒,他们鄙弃传统的束缚人性自由的儒家道德规范,甘愿退避名利场选择隐逸生活。阮籍隐于朝、嵇康隐于市而陶渊明隐于林。相比较而言,阮籍隐于朝市最接近于权贵的生活方式,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均与当权者有着诸多年连,受到庇护的同时威逼也同样深重,造成了其内心莫大的恐惧不安和隐逸生活的不彻底性;嵇康隐于市,虽不身仕乱朝却也享有特殊待遇,需要时时处处谨遵“谨慎”的处事原则,个性自由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并最终获罪被斩;只有陶渊明远离官场杂事,归隐山林,身心和谐地融入自然之中,达到了精神上的超脱。所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于山林的方式才堪称为“大隐”。
孤岛田园式隐世情怀:叶芝《茵尼斯弗里湖岛》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对比赏析
作者: 侯腊一  来源:大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生活  诗歌  隐逸诗人  园田居  陶渊明  浪漫主义  尼斯  孤岛  叶芝  象征主义 
描述: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是爱尔兰杰出的诗人、剧作家,他的诗歌吸收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玄学主义的精华,又融入了自己的风格,其早期诗作朦胧、神秘、华美,浸染着明显的遁世理想;陶渊明(365~427)是古代中国的伟大诗人、辞赋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他开创了田园派诗体,其作品风格冲淡邈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并蕴含着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浓厚的隐逸情怀。本文选取了两位诗人隐世诗歌的代表作《茵尼斯弗里湖岛》与《归园田居》(其一),旨在鉴赏佳作的同时,探讨其隐世情怀的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以更加全面的解读孤岛田园式隐世情怀。
全文: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是爱尔兰杰出的诗人、剧作家,他的诗歌吸收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玄学主义的精华,又融入了自己的风格,其早期诗作朦胧、神秘、华美,浸染着明显的遁世理想;陶渊明(365~427)是古代中国的伟大诗人、辞赋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他开创了田园派诗体,其作品风格冲淡邈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并蕴含着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浓厚的隐逸情怀。本文选取了两位诗人隐世诗歌的代表作《茵尼斯弗里湖岛》与《归园田居》(其一),旨在鉴赏佳作的同时,探讨其隐世情怀的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以更加全面的解读孤岛田园式隐世情怀。
陶渊明?人及其诗文裹蕴藏的哲理之探索
作者: 林敬文  来源:运筹研究集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孤独感  任真 
描述:身处东晋末,刘宋初的伟大回国诗人一陶渊明,在历经短暂的从正先生涯後,选择了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饱用最质模流畅的语言,写出切身的欢乐与哀愁,处处进显哲学的意境,却不失其自然的本色。 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太多以文学探讨为主,虽然也有谈到他的思想渊源,或美学思想的,但是很少有论及他全面思想内容的专着o本文拟由哲理的角度切入他的诗文,发掘其中的义蕴,以提供所有喜爱陶渊明作品者一个新视野。所以先略论渊明生平事迹,使大家对他有个初步印象;其次,再根据史料及渊明作品,论述其为人特质,并进一步认识他生活的全貌;最後多由研读他的诗文中,探索其蕴藏之哲理,并i是一整理而成,以窥见他内在的精神世界。
全文:身处东晋末,刘宋初的伟大回国诗人一陶渊明,在历经短暂的从正先生涯後,选择了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饱用最质模流畅的语言,写出切身的欢乐与哀愁,处处进显哲学的意境,却不失其自然的本色。 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太多以文学探讨为主,虽然也有谈到他的思想渊源,或美学思想的,但是很少有论及他全面思想内容的专着o本文拟由哲理的角度切入他的诗文,发掘其中的义蕴,以提供所有喜爱陶渊明作品者一个新视野。所以先略论渊明生平事迹,使大家对他有个初步印象;其次,再根据史料及渊明作品,论述其为人特质,并进一步认识他生活的全貌;最後多由研读他的诗文中,探索其蕴藏之哲理,并i是一整理而成,以窥见他内在的精神世界。
陶渊明在宋代的地位及其与苏轼、朱熹之关系
作者: 张映梦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诗歌  陶渊明  人格  风格  苏轼 
描述:到了宋代 ,陶渊明开始受到一致的推崇。宋人对陶渊明的景仰 ,首先在于对陶渊明正气凛然、不屈服于强权的高尚人格的推重 ;陶渊明在世俗生活中时时体现出的高怀逸趣———艺术的眼光、艺术的心情 ,让宋人羡慕不已。陶渊明在宋代备受推崇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宋代内忧外患 ,士大夫忧心忡忡 ,希望找到一个能安顿人生、超越痛苦的精神榜样 ,而陶渊明正是最理想的人选。苏轼一生推重陶渊明、由衷喜欢陶渊明。朱熹慧眼独具 ,对陶诗有特别的体味 ,看出了陶诗内涵的丰富性、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可以说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是在宋代得以最后确立 ;陶诗独特的美学价值 ,是宋人发现并给以理论上的完全肯定。
全文:到了宋代 ,陶渊明开始受到一致的推崇。宋人对陶渊明的景仰 ,首先在于对陶渊明正气凛然、不屈服于强权的高尚人格的推重 ;陶渊明在世俗生活中时时体现出的高怀逸趣———艺术的眼光、艺术的心情 ,让宋人羡慕不已。陶渊明在宋代备受推崇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宋代内忧外患 ,士大夫忧心忡忡 ,希望找到一个能安顿人生、超越痛苦的精神榜样 ,而陶渊明正是最理想的人选。苏轼一生推重陶渊明、由衷喜欢陶渊明。朱熹慧眼独具 ,对陶诗有特别的体味 ,看出了陶诗内涵的丰富性、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可以说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是在宋代得以最后确立 ;陶诗独特的美学价值 ,是宋人发现并给以理论上的完全肯定。
陶渊明为人及其诗文里蕴藏的哲理之探索
作者: 林敬文  来源:运筹研究集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孤独感  任真 
描述:身處東晉末,劉宋初的偉大田園詩人-陶淵明,在曆經短暫的從政生涯後,選擇了回歸自然的田園生活。他用最質樸流暢的語言,寫出切身的歡樂與哀愁,處處透顯哲學的意境,卻不失其自然的本色。 歷來研究陶淵明的,大多以文學探討爲主,雖然也有談到他的思想淵源,或美學思想的,但是很少有論及他全面思想內容的專著。本文擬由哲理的角度切入他的詩文,發掘其中的義蘊,以提供所有喜愛陶淵明作品者一個新視野。所以略論淵明生平事跡,使大家對他有個初步印象;其次,再根據史料及淵明作品,論述其爲人物質,並進一步認識他生活的全貌;最後,由研讀他的詩文中,探索其蘊藏之哲理,並逐一整理而成,以窺見他內在的精神世界。
全文:身處東晉末,劉宋初的偉大田園詩人-陶淵明,在曆經短暫的從政生涯後,選擇了回歸自然的田園生活。他用最質樸流暢的語言,寫出切身的歡樂與哀愁,處處透顯哲學的意境,卻不失其自然的本色。 歷來研究陶淵明的,大多以文學探討爲主,雖然也有談到他的思想淵源,或美學思想的,但是很少有論及他全面思想內容的專著。本文擬由哲理的角度切入他的詩文,發掘其中的義蘊,以提供所有喜愛陶淵明作品者一個新視野。所以略論淵明生平事跡,使大家對他有個初步印象;其次,再根據史料及淵明作品,論述其爲人物質,並進一步認識他生活的全貌;最後,由研讀他的詩文中,探索其蘊藏之哲理,並逐一整理而成,以窺見他內在的精神世界。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背景下的江西文学
作者: 张保明  来源:牡丹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文学与经济关系紧密。经济决定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文学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但也有促进文学发展的作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必将引领江西作家在过去辉煌成绩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迎来江西文学的再度繁荣。 一、文学与经济的关系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全文:文学与经济关系紧密。经济决定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文学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但也有促进文学发展的作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必将引领江西作家在过去辉煌成绩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迎来江西文学的再度繁荣。 一、文学与经济的关系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水文化自觉的价值
作者: 张朝霞  来源: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文化自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价值 
描述: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水文化是人们在以水为载体的活动中形成的。水文化自觉则是社会大众对本土水文化的自知之明以及对先进水文化的觉悟和觉醒。水文化自觉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意义重大,它不仅通过文化创新推动生态经济区经济形态的创新,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引领生态经济区的基本政治导向,而且对于生态经济区精神文化环境的营造以及生态经济区的合理规划也有着重要价值。
全文: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水文化是人们在以水为载体的活动中形成的。水文化自觉则是社会大众对本土水文化的自知之明以及对先进水文化的觉悟和觉醒。水文化自觉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意义重大,它不仅通过文化创新推动生态经济区经济形态的创新,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引领生态经济区的基本政治导向,而且对于生态经济区精神文化环境的营造以及生态经济区的合理规划也有着重要价值。
姜夔诗论之创作理论体系研究
作者: 洪慧敏  来源:有凤初鸣年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白石道人诗说  姜夔  理论体系  吟咏性情  涵养 
描述:在尤、杨、范、陆四位大诗人雄踞南宋诗坛时,姜夔挟以文艺双栖的身分出现,因为表现卓越出众,立即引起诗坛关注。所着《白石道人诗說》虽仅有一千多字,但在中国诗话史上却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姜夔有着「外法内养」的涵养工夫,以及在才、学、法三者的辩证中自悟,完成了「自成一家风味」的创作理想。本文从「创作主体論」、「创作方法論」及「创作意境論」三方面論述推演出《诗說》的主要理論核心--「涵养」。姜夔初入江西诗派而後脱出,无江西之病,而得江西之利。故运思深透,学养兼重,准确地掌握了「道」与「艺」之间的超越关系,体现了诗学理论中的辩证精神,完成了外在形式与内在实质相融相合的创作理想!
全文:在尤、杨、范、陆四位大诗人雄踞南宋诗坛时,姜夔挟以文艺双栖的身分出现,因为表现卓越出众,立即引起诗坛关注。所着《白石道人诗說》虽仅有一千多字,但在中国诗话史上却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姜夔有着「外法内养」的涵养工夫,以及在才、学、法三者的辩证中自悟,完成了「自成一家风味」的创作理想。本文从「创作主体論」、「创作方法論」及「创作意境論」三方面論述推演出《诗說》的主要理論核心--「涵养」。姜夔初入江西诗派而後脱出,无江西之病,而得江西之利。故运思深透,学养兼重,准确地掌握了「道」与「艺」之间的超越关系,体现了诗学理论中的辩证精神,完成了外在形式与内在实质相融相合的创作理想!
上页 1 2 3 ... 27 28 29 ... 37 38 39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