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西南水域鲇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 卢保国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南水域  RAPD  种质资源  鄱阳湖    同工酶 
描述:南矶山水域位于鄱阳湖西南岸,赣江入鄱阳湖的三角洲水域,地理坐标为E116°10′33〞~116°25′05〞, N28°52′05〞~29°06′50〞。受鄱阳湖水文影响,区内湖泊为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整个保护区呈现河、湖、滩交错的湿地景观。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该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鲇是鄱阳湖南矶山水域最主要的底栖性鱼类之一,也是当地重要的经济鱼类。本实验通过对鲇进行形态、同工酶和RAPD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和认识其种质资源情况。 随机采集50尾鲇进行测量。鲇体重范围为26.45~155g,体长范围为14.54~27.63cm,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 =0.185 L2.7261 (R2 =0.8648)。 采用聚丙稀酰氨凝胶电泳法(PAGE)对鲇(6尾)的6个组织(肝脏、脾脏、肾脏、肌肉、心脏和脑)进行了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分析。结果显示,南矶山鲇同工酶的多态位点基因频率为36.36%,平均杂合度为0.2025。 利用RAPD分析鲇(10尾)的遗传变异,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引物适合鲇群体RAPD扩增,共检测出3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1个,多态位点比率为79.49%,遗传相似度为0.6097。 综合形态可量数据、同工酶和RAPD的测量分析结果,本文认为,鄱阳湖南矶山地区的鲇遗传变异水平很高,具有优良的种质资源。鄱阳湖南矶山水域地理优越,水质优良,饵料丰富,为底栖鱼类的产卵、发育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因此,本文初步探讨了在南矶山水域建立鲇的天然种质资源库的可行性,希望通过渔业保护等手段,为保护和利用这种鱼类的种质资源提供保障。
全文:南矶山水域位于鄱阳湖西南岸,赣江入鄱阳湖的三角洲水域,地理坐标为E116°10′33〞~116°25′05〞, N28°52′05〞~29°06′50〞。受鄱阳湖水文影响,区内湖泊为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整个保护区呈现河、湖、滩交错的湿地景观。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该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鲇是鄱阳湖南矶山水域最主要的底栖性鱼类之一,也是当地重要的经济鱼类。本实验通过对鲇进行形态、同工酶和RAPD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和认识其种质资源情况。 随机采集50尾鲇进行测量。鲇体重范围为26.45~155g,体长范围为14.54~27.63cm,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 =0.185 L2.7261 (R2 =0.8648)。 采用聚丙稀酰氨凝胶电泳法(PAGE)对鲇(6尾)的6个组织(肝脏、脾脏、肾脏、肌肉、心脏和脑)进行了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分析。结果显示,南矶山鲇同工酶的多态位点基因频率为36.36%,平均杂合度为0.2025。 利用RAPD分析鲇(10尾)的遗传变异,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引物适合鲇群体RAPD扩增,共检测出3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1个,多态位点比率为79.49%,遗传相似度为0.6097。 综合形态可量数据、同工酶和RAPD的测量分析结果,本文认为,鄱阳湖南矶山地区的鲇遗传变异水平很高,具有优良的种质资源。鄱阳湖南矶山水域地理优越,水质优良,饵料丰富,为底栖鱼类的产卵、发育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因此,本文初步探讨了在南矶山水域建立鲇的天然种质资源库的可行性,希望通过渔业保护等手段,为保护和利用这种鱼类的种质资源提供保障。
鄱阳湖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模型分析与对策研究
作者: 郑军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模型  生态旅游  鄱阳湖地区  承载量管理 
描述: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耦合关系,生态旅游环境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旅游承载量管理是生态旅游管理的重要途径。2、生态旅游发展涉及资源、环境、参与者
全文: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耦合关系,生态旅游环境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旅游承载量管理是生态旅游管理的重要途径。2、生态旅游发展涉及资源、环境、参与者
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夏秋季群落结构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耳石与生长的研究
作者: 朱其广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轮  鄱阳湖  四大家鱼  幼鱼  生长  群落结构 
描述:鄱阳湖是典型的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作为长江干流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在长江四大家鱼幼鱼的肥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相关问题仍不清楚,而且有关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研究报道较缺乏。本文以2010年6月-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鄱阳湖通江水道夏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入湖格局,并以入湖幼鱼为实验材料,观察其耳石微结构,研究耳石日龄和幼鱼的生长。主要结果如下:1.2010年7-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渔获物调查中,共调查到鱼类种类50种,分属于8科39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鱼类种数的64%。鱼类多样性指数从湖口到新池乡表现出增加的趋势。2.2010年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最早时间为6月26日,高峰期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估算出整个通江水道在调查期间四大家鱼幼鱼总产量为3.1×106尾。其中鲢占78.75%,草鱼占18.43%,鳙和青鱼分别占2.06%和0.76%。3.根据耳石日轮分析,草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5-79d,日龄平均值为65.9±7.1d;青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3-95d,日龄平均值为78.1±10.8d;鲢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3-102d,日龄平均值为62.4±8.1d;鳙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1-93d,平均值为70.9±10.5d。4.四大家鱼幼鱼耳石短半径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同体重呈显著的指数关系。5.四大家鱼幼鱼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符合线性模型或指数模型;体重为均匀生长。
全文:鄱阳湖是典型的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作为长江干流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在长江四大家鱼幼鱼的肥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相关问题仍不清楚,而且有关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研究报道较缺乏。本文以2010年6月-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鄱阳湖通江水道夏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入湖格局,并以入湖幼鱼为实验材料,观察其耳石微结构,研究耳石日龄和幼鱼的生长。主要结果如下:1.2010年7-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渔获物调查中,共调查到鱼类种类50种,分属于8科39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鱼类种数的64%。鱼类多样性指数从湖口到新池乡表现出增加的趋势。2.2010年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最早时间为6月26日,高峰期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估算出整个通江水道在调查期间四大家鱼幼鱼总产量为3.1×106尾。其中鲢占78.75%,草鱼占18.43%,鳙和青鱼分别占2.06%和0.76%。3.根据耳石日轮分析,草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5-79d,日龄平均值为65.9±7.1d;青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3-95d,日龄平均值为78.1±10.8d;鲢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3-102d,日龄平均值为62.4±8.1d;鳙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1-93d,平均值为70.9±10.5d。4.四大家鱼幼鱼耳石短半径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同体重呈显著的指数关系。5.四大家鱼幼鱼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符合线性模型或指数模型;体重为均匀生长。
鄱阳湖西南水域黄颡鱼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 喻宗彪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南水域  RAPD  种质资源  鄱阳湖  黄颡鱼  同工酶 
描述:通过对黄颡鱼进行形态、同工酶和RAPD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和认识其种质资源情况。 1. 随机采集黄颡鱼50尾进行测量。体重范围为10.69~43.58g,体长范围为8.30~14.25cm,体长与体重
全文:通过对黄颡鱼进行形态、同工酶和RAPD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和认识其种质资源情况。 1. 随机采集黄颡鱼50尾进行测量。体重范围为10.69~43.58g,体长范围为8.30~14.25cm,体长与体重
鄱阳湖西南水域鲇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 卢保国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南水域  RAPD  种质资源  鄱阳湖    同工酶 
描述:南矶山水域位于鄱阳湖西南岸,赣江入鄱阳湖的三角洲水域,地理坐标为E116°10′33〞~116°25′05〞, N28°52′05〞~29°06′50〞。受鄱阳湖水文影响,区内湖泊为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整个保护区呈现河、湖、滩交错的湿地景观。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该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鲇是鄱阳湖南矶山水域最主要的底栖性鱼类之一,也是当地重要的经济鱼类。本实验通过对鲇进行形态、同工酶和RAPD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和认识其种质资源情况。 随机采集50尾鲇进行测量。鲇体重范围为26.45~155g,体长范围为14.54~27.63cm,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 =0.185 L2.7261 (R2 =0.8648)。 采用聚丙稀酰氨凝胶电泳法(PAGE)对鲇(6尾)的6个组织(肝脏、脾脏、肾脏、肌肉、心脏和脑)进行了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分析。结果显示,南矶山鲇同工酶的多态位点基因频率为36.36%,平均杂合度为0.2025。 利用RAPD分析鲇(10尾)的遗传变异,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引物适合鲇群体RAPD扩增,共检测出3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1个,多态位点比率为79.49%,遗传相似度为0.6097。 综合形态可量数据、同工酶和RAPD的测量分析结果,本文认为,鄱阳湖南矶山地区的鲇遗传变异水平很高,具有优良的种质资源。鄱阳湖南矶山水域地理优越,水质优良,饵料丰富,为底栖鱼类的产卵、发育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因此,本文初步探讨了在南矶山水域建立鲇的天然种质资源库的可行性,希望通过渔业保护等手段,为保护和利用这种鱼类的种质资源提供保障。
全文:南矶山水域位于鄱阳湖西南岸,赣江入鄱阳湖的三角洲水域,地理坐标为E116°10′33〞~116°25′05〞, N28°52′05〞~29°06′50〞。受鄱阳湖水文影响,区内湖泊为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整个保护区呈现河、湖、滩交错的湿地景观。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该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鲇是鄱阳湖南矶山水域最主要的底栖性鱼类之一,也是当地重要的经济鱼类。本实验通过对鲇进行形态、同工酶和RAPD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和认识其种质资源情况。 随机采集50尾鲇进行测量。鲇体重范围为26.45~155g,体长范围为14.54~27.63cm,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 =0.185 L2.7261 (R2 =0.8648)。 采用聚丙稀酰氨凝胶电泳法(PAGE)对鲇(6尾)的6个组织(肝脏、脾脏、肾脏、肌肉、心脏和脑)进行了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分析。结果显示,南矶山鲇同工酶的多态位点基因频率为36.36%,平均杂合度为0.2025。 利用RAPD分析鲇(10尾)的遗传变异,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引物适合鲇群体RAPD扩增,共检测出3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1个,多态位点比率为79.49%,遗传相似度为0.6097。 综合形态可量数据、同工酶和RAPD的测量分析结果,本文认为,鄱阳湖南矶山地区的鲇遗传变异水平很高,具有优良的种质资源。鄱阳湖南矶山水域地理优越,水质优良,饵料丰富,为底栖鱼类的产卵、发育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因此,本文初步探讨了在南矶山水域建立鲇的天然种质资源库的可行性,希望通过渔业保护等手段,为保护和利用这种鱼类的种质资源提供保障。
鄱阳湖大坝建还是不建
作者:暂无 来源:报刊精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汪言安 7月20日晚,江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防总)紧急发布消息:受长江上中游来水影响,长江江西段、鄱阳湖未来20天仍将维持高水位。而自7月13日以来,江西已有18座千亩以上圩堤出险。 “长江汛期要来了,水位肯定会大幅上升倒灌到鄱阳湖,不知会不会继续下雨,后面的日子还很难啊。’早在7月5日,家住鄱阳湖沿岸星子县的73岁老渔民许錾担忧地说。不到一个星期时间,他的担忧就变成了现实。从7月12日起,星子县再次迎来大暴雨。 星子县地处鄱阳湖北岸,是鄱阳湖沿岸水域面积最大的湖区之一。因为地理上与长江相近,星子县是长江洪水大小的最先感受者。 在许錾这位已经有着60多年捕鱼经历的老渔民记忆中,每年的汛期,湖上从来就没有消停过,大水连年,也让环湖靠水为生的居民长时间面临贫困的窘态。“十汛九淹。早季稻基本种不了,另外鄱阳湖是季节性湖泊,洪水一来成灾,洪水一走就成旱。水来了,我们得往后躲,水走了,我们又往前移。总是这样的反复。’许錾无奈地说。 “守着几千平方公里的水域湖面,但环湖的县基本上都是江西省最穷的地方,这个被称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鄱阳湖成了这里湖民真正的鸡肋,让他们进退两难。”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如此总结。 面对这些反复的洪水干旱和难以琢磨的自然规律,许錾和他的乡亲们对江西省前几年一直在提的“湖口处修建拦水大坝”设想充满着期待。 许錾所说的“拦水大坝”正是江西上上下下都在努力争取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这个工程的关键点是在鄱阳湖与长江的入口处修建一座大坝,而这将可能改变鄱阳湖这座通江淡水湖的原生态。 大坝具体位置在鄱阳湖昌都县屏峰山,星子县的长岭,左右两山之间仅相隔2.8公里,为鄱阳湖入长江通道最窄之处。 麻智辉认为,一旦大坝能建起来,对环湖沿岸的老百姓肯定是有百利无一害,至少能够依托水资源找到发家致富的机会。麻智辉也是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复的《鄱阳湖生态经济规划》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他认为“江西已经错过了几次的发展机会了,围着一湖清水,却不能将其变成发展的资源,确实让江西人有些不甘心。” 一直以来,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为上游下游的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多,江西本省经济发展不仅没有沾上水资源的光,反而还因此承受自然灾害的负担,沿湖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受阻。据麻智辉介绍,最终推动江西下决心推动大坝工程的原因是,从2005年开始,鄱阳湖持续出现低枯水位,由此引发了湿地干枯、生物退化、越冬候鸟减少等三个方面的生态问题。 . 在发达国家还会有生态补偿一说,但是中国一直没有这方面的法律。而随着全国各地区域经济的兴起,江西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机会,在鄱阳湖上做文章成了唯一选择。 江西的规划迎来了一片反对声:首先是来自长江中下游的上海、湖北、安徽等省担忧一旦鄱阳湖建坝,到了枯水期江西不开闸供水;而来自环保、生态学研究者担心的则是因水位长年维持深度在14米左右,会造成原有的湿地面积大大缩减,候鸟觅食困难,同时也担心洄游鱼繁殖规律受到影响,导致长江鱼类生态受到严重破坏。 江西省一位反对建大坝的研究者也认为:“这就像当年修建其他的大坝一样,大坝修起来了,其积极的效应得到实现,但与此同时,大坝的上下游连续几年出现的大水或者大旱等极端情况,谁也不能简单地说就与修大坝无关,毕竟是硬生生地破坏了已经延续成千上万年的自然生态。” 麻智辉认为大坝上马只是时间的问题,但在大坝的高度上还存在比较大争议。江西方面希望大坝的高度至少能有16米或以上,但根据研究者的论证,大坝高度达到或超过18米,鄱阳湖原有的湿地将全部消失,16米到18米之间,保留湿地能满足鸟类栖息,而低于14米,修大坝就没有意义了。 (摘自《经济观察报》)
全文:汪言安 7月20日晚,江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防总)紧急发布消息:受长江上中游来水影响,长江江西段、鄱阳湖未来20天仍将维持高水位。而自7月13日以来,江西已有18座千亩以上圩堤出险。 “长江汛期要来了,水位肯定会大幅上升倒灌到鄱阳湖,不知会不会继续下雨,后面的日子还很难啊。’早在7月5日,家住鄱阳湖沿岸星子县的73岁老渔民许錾担忧地说。不到一个星期时间,他的担忧就变成了现实。从7月12日起,星子县再次迎来大暴雨。 星子县地处鄱阳湖北岸,是鄱阳湖沿岸水域面积最大的湖区之一。因为地理上与长江相近,星子县是长江洪水大小的最先感受者。 在许錾这位已经有着60多年捕鱼经历的老渔民记忆中,每年的汛期,湖上从来就没有消停过,大水连年,也让环湖靠水为生的居民长时间面临贫困的窘态。“十汛九淹。早季稻基本种不了,另外鄱阳湖是季节性湖泊,洪水一来成灾,洪水一走就成旱。水来了,我们得往后躲,水走了,我们又往前移。总是这样的反复。’许錾无奈地说。 “守着几千平方公里的水域湖面,但环湖的县基本上都是江西省最穷的地方,这个被称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鄱阳湖成了这里湖民真正的鸡肋,让他们进退两难。”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如此总结。 面对这些反复的洪水干旱和难以琢磨的自然规律,许錾和他的乡亲们对江西省前几年一直在提的“湖口处修建拦水大坝”设想充满着期待。 许錾所说的“拦水大坝”正是江西上上下下都在努力争取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这个工程的关键点是在鄱阳湖与长江的入口处修建一座大坝,而这将可能改变鄱阳湖这座通江淡水湖的原生态。 大坝具体位置在鄱阳湖昌都县屏峰山,星子县的长岭,左右两山之间仅相隔2.8公里,为鄱阳湖入长江通道最窄之处。 麻智辉认为,一旦大坝能建起来,对环湖沿岸的老百姓肯定是有百利无一害,至少能够依托水资源找到发家致富的机会。麻智辉也是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复的《鄱阳湖生态经济规划》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他认为“江西已经错过了几次的发展机会了,围着一湖清水,却不能将其变成发展的资源,确实让江西人有些不甘心。” 一直以来,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为上游下游的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多,江西本省经济发展不仅没有沾上水资源的光,反而还因此承受自然灾害的负担,沿湖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受阻。据麻智辉介绍,最终推动江西下决心推动大坝工程的原因是,从2005年开始,鄱阳湖持续出现低枯水位,由此引发了湿地干枯、生物退化、越冬候鸟减少等三个方面的生态问题。 . 在发达国家还会有生态补偿一说,但是中国一直没有这方面的法律。而随着全国各地区域经济的兴起,江西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机会,在鄱阳湖上做文章成了唯一选择。 江西的规划迎来了一片反对声:首先是来自长江中下游的上海、湖北、安徽等省担忧一旦鄱阳湖建坝,到了枯水期江西不开闸供水;而来自环保、生态学研究者担心的则是因水位长年维持深度在14米左右,会造成原有的湿地面积大大缩减,候鸟觅食困难,同时也担心洄游鱼繁殖规律受到影响,导致长江鱼类生态受到严重破坏。 江西省一位反对建大坝的研究者也认为:“这就像当年修建其他的大坝一样,大坝修起来了,其积极的效应得到实现,但与此同时,大坝的上下游连续几年出现的大水或者大旱等极端情况,谁也不能简单地说就与修大坝无关,毕竟是硬生生地破坏了已经延续成千上万年的自然生态。” 麻智辉认为大坝上马只是时间的问题,但在大坝的高度上还存在比较大争议。江西方面希望大坝的高度至少能有16米或以上,但根据研究者的论证,大坝高度达到或超过18米,鄱阳湖原有的湿地将全部消失,16米到18米之间,保留湿地能满足鸟类栖息,而低于14米,修大坝就没有意义了。 (摘自《经济观察报》)
鄱阳湖水域刀鲚耳石的形态学和微化学研究
作者: 卢明杰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刀鲚  形态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仪  鄱阳湖  Sr/Ca  微化学  耳石 
描述:刀鲚(Coilia nasu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性鱼类,曾是长江的重要渔获对象。但是近年来由于酷滥捕、栖息地(产卵场、洄游通道等)破坏、水体污染等原因,刀鲚资源量严重下降,群体小型化、低龄化等现象
全文:刀鲚(Coilia nasu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性鱼类,曾是长江的重要渔获对象。但是近年来由于酷滥捕、栖息地(产卵场、洄游通道等)破坏、水体污染等原因,刀鲚资源量严重下降,群体小型化、低龄化等现象
明清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研究
作者: 程宇昌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地区  明清时期  民间信仰 
描述:本文运用历史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宗教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充分掌握学术前沿信息和占有详实史料的基础上,考察明清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与民间信仰体系的建构;在众多民间信仰对象中选择鄱阳湖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神灵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即忠臣崇拜、许真君崇拜、元将军崇拜、周癫仙崇拜等多个民间神灵崇拜;注重微观与宏观、个案与整体、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通过较为细致的专题研究,试图勾勒出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脉络、基本特征以及民间信仰观念的变迁。鄱阳湖的历史悠久,具有全国不可比拟的独特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在生态环境、社会制度、自然灾害和百姓精神信仰需求等多种因素交互影响下,该地区人们精神世界呈现多元化、世俗化的现象,民间信仰神灵也出现多元化,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相对明显的民间神灵信仰结构,主要体现为忠臣崇拜、道教尊神信仰、水神崇拜、城隍信仰、关羽信仰、观音信仰等,还有社稷、山川河流、风雨雷电及先农诸神等信仰。鄱阳湖三十六位忠臣崇拜及其神庙香火,历经六百多年,依然日增兴盛,特别是鄱阳、余干两县,忠臣信仰尤其突出。忠臣庙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为英勇献身的忠臣立庙,并规定国家祭祀,其目的是“以慰死者之心而激生者之志”,稳固江山社稷。至嘉靖时期,忠臣信仰与崇拜已经深入湖区民心。清朝立国之后,明代忠臣仍受清朝廷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推崇祭祀并修葺忠臣庙,其目的是崇德尚忠,倡导忠义精神,以教化世人争做忠臣孝子。此后,忠臣信仰由原明代的国家祭祀神灵逐渐转变为清代官方认同的民间信仰,忠臣信仰遍布湖区。由于鄱阳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民间百姓的精神诉求,忠臣信仰又逐渐演变成威镇鄱阳湖、护佑湖区渔民与过往商旅的湖神,即水神。许逊是“净明道”的祖师,明清时期许真君崇拜已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潮。明代由于受到皇家的赐封和膜拜,许真君信仰迅速向全国传播。至清代,许真君信仰更加旺盛,不断受到国家的敕封与祭祀。在鄱阳湖地区,许真君信仰非常广泛,民间祭祀普遍。对于许真君崇拜盛行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许真君曾惠及乡邑百姓,有德于民;二是许真君忠孝事君亲,历代朝廷以此美德来教化臣民,故此促使了许真君信仰由地方神灵上升为国家祭祀的民间神灵,俨然成为全国性的民间信仰和神灵。明清时期在鄱阳湖地区许真君既是“福主”,同时逐渐转化为“雨神”、“水神”、“湖神”,能够降雨水、除水患、护佑湖民水上作业和安全通行。许真君崇拜的社会功能突出地表现在:教化百姓忠孝;慰藉百姓禳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强环境保护。鄱阳湖地区的水神崇拜,既有自然水神崇拜,也有治水水神崇拜。元将军崇拜是最典型的人格化水神,其原型为鄱阳湖的鼋。明太祖封鼋为元将军,后敕封定江王,元将军庙即老爷庙,庙址在左蠡山。老爷庙崇拜风气之所以盛行,主要原因有:一是元将军救明太祖朱元璋的神话传说,蒙上神秘主义面纱;二是老爷庙所处水域险恶,渔夫船家、商旅与乡绅们有祈求平安的精神需要;三是明清时期国家多次敕封,地方官府又反复修葺,隆重祭祀,且每年春秋致祭,有相对固定的祭祀仪式,并将此载入祀典。在神话故事流传、民间百姓精神需要与国家权力介入三大因素的影响下,元将军由鄱阳湖的一个动物神灵,演变为鄱阳湖地区水神体系中的主神。地方社会对水神的敬畏与崇拜,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禁忌,从环保视角来看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与作用,如保护水环境,防止污染,保护水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等。明清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神灵众多,许多民间神灵崇拜呈现了道教化色彩,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城隍信仰、关圣帝信仰和周颠仙信仰,这些民间信仰神灵与道教结合紧密,大都上升为道教神灵,特别是周颠仙信仰,反映出“神道不可分割”的共存交融的互动关系。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佛崇佛氛围浓厚,许多民间神灵崇拜又与佛教关系紧密,在佛教民间化的同时,民间信仰又呈现出佛教化色彩,其中九江天花宫的天花娘娘菩萨、都昌县莲花寺的李王菩萨等,皆为民间神灵演变成佛教神灵,被佛教系统所吸纳,充分反映了该地区民间信仰与佛教之间相互融合的关系。本文系统地研究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问题,从宏观上把握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轨迹与基本特征,填补了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薄弱之处,同时又尝试性构架江西水域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分析模式,在忠臣信仰、许真君信仰、水神崇拜等问题的研究上均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本文的研究方法,恪守实证的原则,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统计法、图表法等,做到文献考证与田野调查、宏观与微观、整体与个案、动态与静态研究的“四个相结合”,从多维度研究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问题,解析鄱阳湖地区民间百姓的独特精神世界。
全文:本文运用历史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宗教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充分掌握学术前沿信息和占有详实史料的基础上,考察明清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与民间信仰体系的建构;在众多民间信仰对象中选择鄱阳湖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神灵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即忠臣崇拜、许真君崇拜、元将军崇拜、周癫仙崇拜等多个民间神灵崇拜;注重微观与宏观、个案与整体、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通过较为细致的专题研究,试图勾勒出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脉络、基本特征以及民间信仰观念的变迁。鄱阳湖的历史悠久,具有全国不可比拟的独特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在生态环境、社会制度、自然灾害和百姓精神信仰需求等多种因素交互影响下,该地区人们精神世界呈现多元化、世俗化的现象,民间信仰神灵也出现多元化,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相对明显的民间神灵信仰结构,主要体现为忠臣崇拜、道教尊神信仰、水神崇拜、城隍信仰、关羽信仰、观音信仰等,还有社稷、山川河流、风雨雷电及先农诸神等信仰。鄱阳湖三十六位忠臣崇拜及其神庙香火,历经六百多年,依然日增兴盛,特别是鄱阳、余干两县,忠臣信仰尤其突出。忠臣庙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为英勇献身的忠臣立庙,并规定国家祭祀,其目的是“以慰死者之心而激生者之志”,稳固江山社稷。至嘉靖时期,忠臣信仰与崇拜已经深入湖区民心。清朝立国之后,明代忠臣仍受清朝廷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推崇祭祀并修葺忠臣庙,其目的是崇德尚忠,倡导忠义精神,以教化世人争做忠臣孝子。此后,忠臣信仰由原明代的国家祭祀神灵逐渐转变为清代官方认同的民间信仰,忠臣信仰遍布湖区。由于鄱阳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民间百姓的精神诉求,忠臣信仰又逐渐演变成威镇鄱阳湖、护佑湖区渔民与过往商旅的湖神,即水神。许逊是“净明道”的祖师,明清时期许真君崇拜已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潮。明代由于受到皇家的赐封和膜拜,许真君信仰迅速向全国传播。至清代,许真君信仰更加旺盛,不断受到国家的敕封与祭祀。在鄱阳湖地区,许真君信仰非常广泛,民间祭祀普遍。对于许真君崇拜盛行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许真君曾惠及乡邑百姓,有德于民;二是许真君忠孝事君亲,历代朝廷以此美德来教化臣民,故此促使了许真君信仰由地方神灵上升为国家祭祀的民间神灵,俨然成为全国性的民间信仰和神灵。明清时期在鄱阳湖地区许真君既是“福主”,同时逐渐转化为“雨神”、“水神”、“湖神”,能够降雨水、除水患、护佑湖民水上作业和安全通行。许真君崇拜的社会功能突出地表现在:教化百姓忠孝;慰藉百姓禳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强环境保护。鄱阳湖地区的水神崇拜,既有自然水神崇拜,也有治水水神崇拜。元将军崇拜是最典型的人格化水神,其原型为鄱阳湖的鼋。明太祖封鼋为元将军,后敕封定江王,元将军庙即老爷庙,庙址在左蠡山。老爷庙崇拜风气之所以盛行,主要原因有:一是元将军救明太祖朱元璋的神话传说,蒙上神秘主义面纱;二是老爷庙所处水域险恶,渔夫船家、商旅与乡绅们有祈求平安的精神需要;三是明清时期国家多次敕封,地方官府又反复修葺,隆重祭祀,且每年春秋致祭,有相对固定的祭祀仪式,并将此载入祀典。在神话故事流传、民间百姓精神需要与国家权力介入三大因素的影响下,元将军由鄱阳湖的一个动物神灵,演变为鄱阳湖地区水神体系中的主神。地方社会对水神的敬畏与崇拜,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禁忌,从环保视角来看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与作用,如保护水环境,防止污染,保护水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等。明清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神灵众多,许多民间神灵崇拜呈现了道教化色彩,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城隍信仰、关圣帝信仰和周颠仙信仰,这些民间信仰神灵与道教结合紧密,大都上升为道教神灵,特别是周颠仙信仰,反映出“神道不可分割”的共存交融的互动关系。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佛崇佛氛围浓厚,许多民间神灵崇拜又与佛教关系紧密,在佛教民间化的同时,民间信仰又呈现出佛教化色彩,其中九江天花宫的天花娘娘菩萨、都昌县莲花寺的李王菩萨等,皆为民间神灵演变成佛教神灵,被佛教系统所吸纳,充分反映了该地区民间信仰与佛教之间相互融合的关系。本文系统地研究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问题,从宏观上把握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轨迹与基本特征,填补了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薄弱之处,同时又尝试性构架江西水域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分析模式,在忠臣信仰、许真君信仰、水神崇拜等问题的研究上均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本文的研究方法,恪守实证的原则,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统计法、图表法等,做到文献考证与田野调查、宏观与微观、整体与个案、动态与静态研究的“四个相结合”,从多维度研究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问题,解析鄱阳湖地区民间百姓的独特精神世界。
鄱阳湖水域刀鲚耳石的形态学和微化学研究
作者: 卢明杰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刀鲚  形态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仪  鄱阳湖  Sr/Ca  微化学  耳石 
描述:刀鲚(Coilia nasu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性鱼类,曾是长江的重要渔获对象。但是近年来由于酷滥捕、栖息地(产卵场、洄游通道等)破坏、水体污染等原因,刀鲚资源量严重下降,群体小型化、低龄化等现象
全文:刀鲚(Coilia nasu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性鱼类,曾是长江的重要渔获对象。但是近年来由于酷滥捕、栖息地(产卵场、洄游通道等)破坏、水体污染等原因,刀鲚资源量严重下降,群体小型化、低龄化等现象
明清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研究
作者: 程宇昌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地区  明清时期  民间信仰 
描述:本文运用历史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宗教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充分掌握学术前沿信息和占有详实史料的基础上,考察明清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与民间信仰体系的建构;在众多民间信仰对象中选择鄱阳湖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神灵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即忠臣崇拜、许真君崇拜、元将军崇拜、周癫仙崇拜等多个民间神灵崇拜;注重微观与宏观、个案与整体、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通过较为细致的专题研究,试图勾勒出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脉络、基本特征以及民间信仰观念的变迁。鄱阳湖的历史悠久,具有全国不可比拟的独特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在生态环境、社会制度、自然灾害和百姓精神信仰需求等多种因素交互影响下,该地区人们精神世界呈现多元化、世俗化的现象,民间信仰神灵也出现多元化,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相对明显的民间神灵信仰结构,主要体现为忠臣崇拜、道教尊神信仰、水神崇拜、城隍信仰、关羽信仰、观音信仰等,还有社稷、山川河流、风雨雷电及先农诸神等信仰。鄱阳湖三十六位忠臣崇拜及其神庙香火,历经六百多年,依然日增兴盛,特别是鄱阳、余干两县,忠臣信仰尤其突出。忠臣庙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为英勇献身的忠臣立庙,并规定国家祭祀,其目的是“以慰死者之心而激生者之志”,稳固江山社稷。至嘉靖时期,忠臣信仰与崇拜已经深入湖区民心。清朝立国之后,明代忠臣仍受清朝廷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推崇祭祀并修葺忠臣庙,其目的是崇德尚忠,倡导忠义精神,以教化世人争做忠臣孝子。此后,忠臣信仰由原明代的国家祭祀神灵逐渐转变为清代官方认同的民间信仰,忠臣信仰遍布湖区。由于鄱阳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民间百姓的精神诉求,忠臣信仰又逐渐演变成威镇鄱阳湖、护佑湖区渔民与过往商旅的湖神,即水神。许逊是“净明道”的祖师,明清时期许真君崇拜已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潮。明代由于受到皇家的赐封和膜拜,许真君信仰迅速向全国传播。至清代,许真君信仰更加旺盛,不断受到国家的敕封与祭祀。在鄱阳湖地区,许真君信仰非常广泛,民间祭祀普遍。对于许真君崇拜盛行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许真君曾惠及乡邑百姓,有德于民;二是许真君忠孝事君亲,历代朝廷以此美德来教化臣民,故此促使了许真君信仰由地方神灵上升为国家祭祀的民间神灵,俨然成为全国性的民间信仰和神灵。明清时期在鄱阳湖地区许真君既是“福主”,同时逐渐转化为“雨神”、“水神”、“湖神”,能够降雨水、除水患、护佑湖民水上作业和安全通行。许真君崇拜的社会功能突出地表现在:教化百姓忠孝;慰藉百姓禳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强环境保护。鄱阳湖地区的水神崇拜,既有自然水神崇拜,也有治水水神崇拜。元将军崇拜是最典型的人格化水神,其原型为鄱阳湖的鼋。明太祖封鼋为元将军,后敕封定江王,元将军庙即老爷庙,庙址在左蠡山。老爷庙崇拜风气之所以盛行,主要原因有:一是元将军救明太祖朱元璋的神话传说,蒙上神秘主义面纱;二是老爷庙所处水域险恶,渔夫船家、商旅与乡绅们有祈求平安的精神需要;三是明清时期国家多次敕封,地方官府又反复修葺,隆重祭祀,且每年春秋致祭,有相对固定的祭祀仪式,并将此载入祀典。在神话故事流传、民间百姓精神需要与国家权力介入三大因素的影响下,元将军由鄱阳湖的一个动物神灵,演变为鄱阳湖地区水神体系中的主神。地方社会对水神的敬畏与崇拜,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禁忌,从环保视角来看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与作用,如保护水环境,防止污染,保护水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等。明清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神灵众多,许多民间神灵崇拜呈现了道教化色彩,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城隍信仰、关圣帝信仰和周颠仙信仰,这些民间信仰神灵与道教结合紧密,大都上升为道教神灵,特别是周颠仙信仰,反映出“神道不可分割”的共存交融的互动关系。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佛崇佛氛围浓厚,许多民间神灵崇拜又与佛教关系紧密,在佛教民间化的同时,民间信仰又呈现出佛教化色彩,其中九江天花宫的天花娘娘菩萨、都昌县莲花寺的李王菩萨等,皆为民间神灵演变成佛教神灵,被佛教系统所吸纳,充分反映了该地区民间信仰与佛教之间相互融合的关系。本文系统地研究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问题,从宏观上把握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轨迹与基本特征,填补了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薄弱之处,同时又尝试性构架江西水域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分析模式,在忠臣信仰、许真君信仰、水神崇拜等问题的研究上均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本文的研究方法,恪守实证的原则,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统计法、图表法等,做到文献考证与田野调查、宏观与微观、整体与个案、动态与静态研究的“四个相结合”,从多维度研究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问题,解析鄱阳湖地区民间百姓的独特精神世界。
全文:本文运用历史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宗教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充分掌握学术前沿信息和占有详实史料的基础上,考察明清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与民间信仰体系的建构;在众多民间信仰对象中选择鄱阳湖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神灵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即忠臣崇拜、许真君崇拜、元将军崇拜、周癫仙崇拜等多个民间神灵崇拜;注重微观与宏观、个案与整体、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通过较为细致的专题研究,试图勾勒出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脉络、基本特征以及民间信仰观念的变迁。鄱阳湖的历史悠久,具有全国不可比拟的独特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在生态环境、社会制度、自然灾害和百姓精神信仰需求等多种因素交互影响下,该地区人们精神世界呈现多元化、世俗化的现象,民间信仰神灵也出现多元化,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相对明显的民间神灵信仰结构,主要体现为忠臣崇拜、道教尊神信仰、水神崇拜、城隍信仰、关羽信仰、观音信仰等,还有社稷、山川河流、风雨雷电及先农诸神等信仰。鄱阳湖三十六位忠臣崇拜及其神庙香火,历经六百多年,依然日增兴盛,特别是鄱阳、余干两县,忠臣信仰尤其突出。忠臣庙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为英勇献身的忠臣立庙,并规定国家祭祀,其目的是“以慰死者之心而激生者之志”,稳固江山社稷。至嘉靖时期,忠臣信仰与崇拜已经深入湖区民心。清朝立国之后,明代忠臣仍受清朝廷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推崇祭祀并修葺忠臣庙,其目的是崇德尚忠,倡导忠义精神,以教化世人争做忠臣孝子。此后,忠臣信仰由原明代的国家祭祀神灵逐渐转变为清代官方认同的民间信仰,忠臣信仰遍布湖区。由于鄱阳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民间百姓的精神诉求,忠臣信仰又逐渐演变成威镇鄱阳湖、护佑湖区渔民与过往商旅的湖神,即水神。许逊是“净明道”的祖师,明清时期许真君崇拜已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潮。明代由于受到皇家的赐封和膜拜,许真君信仰迅速向全国传播。至清代,许真君信仰更加旺盛,不断受到国家的敕封与祭祀。在鄱阳湖地区,许真君信仰非常广泛,民间祭祀普遍。对于许真君崇拜盛行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许真君曾惠及乡邑百姓,有德于民;二是许真君忠孝事君亲,历代朝廷以此美德来教化臣民,故此促使了许真君信仰由地方神灵上升为国家祭祀的民间神灵,俨然成为全国性的民间信仰和神灵。明清时期在鄱阳湖地区许真君既是“福主”,同时逐渐转化为“雨神”、“水神”、“湖神”,能够降雨水、除水患、护佑湖民水上作业和安全通行。许真君崇拜的社会功能突出地表现在:教化百姓忠孝;慰藉百姓禳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强环境保护。鄱阳湖地区的水神崇拜,既有自然水神崇拜,也有治水水神崇拜。元将军崇拜是最典型的人格化水神,其原型为鄱阳湖的鼋。明太祖封鼋为元将军,后敕封定江王,元将军庙即老爷庙,庙址在左蠡山。老爷庙崇拜风气之所以盛行,主要原因有:一是元将军救明太祖朱元璋的神话传说,蒙上神秘主义面纱;二是老爷庙所处水域险恶,渔夫船家、商旅与乡绅们有祈求平安的精神需要;三是明清时期国家多次敕封,地方官府又反复修葺,隆重祭祀,且每年春秋致祭,有相对固定的祭祀仪式,并将此载入祀典。在神话故事流传、民间百姓精神需要与国家权力介入三大因素的影响下,元将军由鄱阳湖的一个动物神灵,演变为鄱阳湖地区水神体系中的主神。地方社会对水神的敬畏与崇拜,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禁忌,从环保视角来看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与作用,如保护水环境,防止污染,保护水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等。明清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神灵众多,许多民间神灵崇拜呈现了道教化色彩,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城隍信仰、关圣帝信仰和周颠仙信仰,这些民间信仰神灵与道教结合紧密,大都上升为道教神灵,特别是周颠仙信仰,反映出“神道不可分割”的共存交融的互动关系。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佛崇佛氛围浓厚,许多民间神灵崇拜又与佛教关系紧密,在佛教民间化的同时,民间信仰又呈现出佛教化色彩,其中九江天花宫的天花娘娘菩萨、都昌县莲花寺的李王菩萨等,皆为民间神灵演变成佛教神灵,被佛教系统所吸纳,充分反映了该地区民间信仰与佛教之间相互融合的关系。本文系统地研究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问题,从宏观上把握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轨迹与基本特征,填补了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薄弱之处,同时又尝试性构架江西水域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分析模式,在忠臣信仰、许真君信仰、水神崇拜等问题的研究上均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本文的研究方法,恪守实证的原则,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统计法、图表法等,做到文献考证与田野调查、宏观与微观、整体与个案、动态与静态研究的“四个相结合”,从多维度研究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问题,解析鄱阳湖地区民间百姓的独特精神世界。
上页 1 2 3 ... 34 35 36 ... 37 38 39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