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江西省编制公示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和南昌大都市区规划
作者: 王纪洪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  人口城镇化  城乡建设厅  空间协调  城市群  城镇人口  大都市区  一体化发展  省政府部署  长江经济带 
描述:根据江西省政府部署,江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南昌市政府组织开展了《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规划(2015-2030)》和《南昌大都市区规划(2015-2030)》编制工作,现已完成两项规划成果编制,并于近日将规划内容摘要及部分图纸向社会进行公示。《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规划(2015-2030)》是国务院新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江西省实施规划,是江西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促进昌九一体化发展的
全文:根据江西省政府部署,江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南昌市政府组织开展了《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规划(2015-2030)》和《南昌大都市区规划(2015-2030)》编制工作,现已完成两项规划成果编制,并于近日将规划内容摘要及部分图纸向社会进行公示。《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规划(2015-2030)》是国务院新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江西省实施规划,是江西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促进昌九一体化发展的
基于平稳与非平稳GEV模型的鄱阳湖流域极值降水模拟
作者: 尹义星 陈海山 许崇育 陈莹 赵君 孙善磊  来源: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GEV模型  鄱阳湖流域  非平稳  极值降水 
描述:论文基于鄱阳湖流域降水数据,采用平稳和非平稳GEV模型进行极值降水的模拟和分析。检测各站年最大1 d降水量序列(AMS1)的非平稳特征,将时间作为位置参数的协变量进行非平稳AMS1序列的GEV模拟
全文:论文基于鄱阳湖流域降水数据,采用平稳和非平稳GEV模型进行极值降水的模拟和分析。检测各站年最大1 d降水量序列(AMS1)的非平稳特征,将时间作为位置参数的协变量进行非平稳AMS1序列的GEV模拟
基于平稳与非平稳GEV模型的鄱阳湖流域极值降水模拟简
作者: 尹义星 陈海山 许崇育 陈莹 赵君 孙善磊  来源: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GEV模型  鄱阳湖流域  非平稳  极值降水 
描述:论文基于鄱阳湖流域降水数据,采用平稳和非平稳GEV模型进行极值降水的模拟和分析。检测各站年最大1 d降水量序列(AMS1)的非平稳特征,将时间作为位置参数的协变量进行非平稳AMS1序列的GEV模拟
全文:论文基于鄱阳湖流域降水数据,采用平稳和非平稳GEV模型进行极值降水的模拟和分析。检测各站年最大1 d降水量序列(AMS1)的非平稳特征,将时间作为位置参数的协变量进行非平稳AMS1序列的GEV模拟
鄱阳湖水闸争议再起
作者: 刘敏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枯水期延长原因,对鸟类、鱼类生态影响,在人工控湖外是否还有其他解决方式……种种争议都还没有确定的答案。 11月3日,今年由于鄱阳湖水量提前退至低水位,湖区湿地被万亩蓼子花覆盖。图为一名儿童在鄱阳湖都昌湿地花海玩耍 季节性湖泊 11月23日,江西省环保厅发布信息公示,江西省拟在鄱阳湖入江水道上,建造一座3公里长的泄水闸,利用这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解决鄱阳湖枯水期提前、枯水期持续时间延长等问题。
全文:枯水期延长原因,对鸟类、鱼类生态影响,在人工控湖外是否还有其他解决方式……种种争议都还没有确定的答案。 11月3日,今年由于鄱阳湖水量提前退至低水位,湖区湿地被万亩蓼子花覆盖。图为一名儿童在鄱阳湖都昌湿地花海玩耍 季节性湖泊 11月23日,江西省环保厅发布信息公示,江西省拟在鄱阳湖入江水道上,建造一座3公里长的泄水闸,利用这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解决鄱阳湖枯水期提前、枯水期持续时间延长等问题。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对鄱阳湖地区构造稳定性进行评价
作者: 陈炳贵  来源:地球物理学进展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目标函数聚类  构造稳定性  鄱阳湖地区 
描述:在详细阐释模糊聚类中目标函数聚类原理和方法基础上,选取22个与鄱阳湖区构造稳定性有关的变量,并利用KLL变换对该22个变量进行处理后,选取前5个因子变量代替原22个变量.采用网格单元的划分将全区分成167个网格单元,应用目标函数聚类方法(ISODATA)将全区167个单元进分成四个类别,利用GIS技术将该四个类别展布在空间上,根据它们各自的空间分布规律结合该地区现有的遥感图像线性构造解译成果和已有的地质、地震、重力、航磁等资料对四个类别区的构造稳定性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该区稳定性程度总体上由低至高为第一类区、第二类区、第三类区、第四类区.
全文:在详细阐释模糊聚类中目标函数聚类原理和方法基础上,选取22个与鄱阳湖区构造稳定性有关的变量,并利用KLL变换对该22个变量进行处理后,选取前5个因子变量代替原22个变量.采用网格单元的划分将全区分成167个网格单元,应用目标函数聚类方法(ISODATA)将全区167个单元进分成四个类别,利用GIS技术将该四个类别展布在空间上,根据它们各自的空间分布规律结合该地区现有的遥感图像线性构造解译成果和已有的地质、地震、重力、航磁等资料对四个类别区的构造稳定性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该区稳定性程度总体上由低至高为第一类区、第二类区、第三类区、第四类区.
基于GWR模型的鄱阳湖地区城镇用地空间扩张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李欣 叶长盛  来源: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  GWR模型  城镇用地  扩张  鄱阳湖地区 
描述:利用鄱阳湖地区2000、2005、2010、2013年4期土地利用现状,采用扩张强度、扩张动态度、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3年鄱阳湖地区城镇用地扩张的空间差异,利用GWR模型
全文:利用鄱阳湖地区2000、2005、2010、2013年4期土地利用现状,采用扩张强度、扩张动态度、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3年鄱阳湖地区城镇用地扩张的空间差异,利用GWR模型
鄱阳湖平原水稻主产区熟制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作者: 肖池伟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驱动因素  鄱阳湖平原  农户调查  水稻熟制  时空格局 
描述:,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不同驱动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9月中旬到10月上旬是判别单/双季稻的合适时间窗口,2013年主产区单季稻种植面积为4 426.90 km2,双季稻为
全文:,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不同驱动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9月中旬到10月上旬是判别单/双季稻的合适时间窗口,2013年主产区单季稻种植面积为4 426.90 km2,双季稻为
鄱阳湖平原水稻主产区熟制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作者: 肖池伟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驱动因素  鄱阳湖平原  农户调查  水稻熟制  时空格局 
描述:,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不同驱动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9月中旬到10月上旬是判别单/双季稻的合适时间窗口,2013年主产区单季稻种植面积为4 426.90 km2,双季稻为
全文:,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不同驱动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9月中旬到10月上旬是判别单/双季稻的合适时间窗口,2013年主产区单季稻种植面积为4 426.90 km2,双季稻为
鄱阳湖平原水稻主产区熟制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作者: 肖池伟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驱动因素  鄱阳湖平原  农户调查  水稻熟制  时空格局 
描述:,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不同驱动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9月中旬到10月上旬是判别单/双季稻的合适时间窗口,2013年主产区单季稻种植面积为4 426.90 km2,双季稻为
全文:,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不同驱动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9月中旬到10月上旬是判别单/双季稻的合适时间窗口,2013年主产区单季稻种植面积为4 426.90 km2,双季稻为
鄱阳湖流域过去1000a径流模拟以及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
作者: 张小琳 李云良 于革 张奇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径流变化  鄱阳湖流域  千年尺度  气候变化  水文周期  干湿特征 
描述:为研究过去千年尺度径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长江中游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气候模式CCSM4和ECHAM5模拟过去1000 a气候数据,空间降尺度后驱动水文模型模拟了鄱阳湖流域过去近千年流域径流序列.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小波分析等手段,分析流域极端径流变化特征、周期和该流域旱涝事件发生频率.结果表明:2种气候模式均能反映出中世纪暖期及小冰期阶段的干湿交替变化,且小冰期内中干旱状态维持时间较长;径流的丰枯变化与降水量变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CCSM4和ECHAM5模式下发生旱涝灾害与极大极小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基本相同,径流丰枯变化与降水变化周期相近,均具有30 a左右的主周期,10~15、7 a左右的子周期.小波系数模平方图中30 a左右显著的能量信号揭示了该周期与北太平洋气候的主要环流机制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周期相近,因此,大气环流涛动是造成气候-水文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拓展了基于近代60 a观测记录的流域水文变化的认识,探讨了千年时间长度下流域干湿变化特征和水文对气候响应的动力机制,有助于全面系统认识长江中游在全球气候暖化背景下旱涝极端水文事件的发生机制与变化规律.
全文:为研究过去千年尺度径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长江中游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气候模式CCSM4和ECHAM5模拟过去1000 a气候数据,空间降尺度后驱动水文模型模拟了鄱阳湖流域过去近千年流域径流序列.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小波分析等手段,分析流域极端径流变化特征、周期和该流域旱涝事件发生频率.结果表明:2种气候模式均能反映出中世纪暖期及小冰期阶段的干湿交替变化,且小冰期内中干旱状态维持时间较长;径流的丰枯变化与降水量变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CCSM4和ECHAM5模式下发生旱涝灾害与极大极小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基本相同,径流丰枯变化与降水变化周期相近,均具有30 a左右的主周期,10~15、7 a左右的子周期.小波系数模平方图中30 a左右显著的能量信号揭示了该周期与北太平洋气候的主要环流机制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周期相近,因此,大气环流涛动是造成气候-水文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拓展了基于近代60 a观测记录的流域水文变化的认识,探讨了千年时间长度下流域干湿变化特征和水文对气候响应的动力机制,有助于全面系统认识长江中游在全球气候暖化背景下旱涝极端水文事件的发生机制与变化规律.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