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鄱阳湖周边地区林业区划研究 原文下载 原文前16页下载
-
作者:
李赟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商品林 公益林 鄱阳湖地区 林业区划
-
描述:相结合,分析现状与着眼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林业资源的分区。 通过分析,当前鄱阳湖地区的林业发展普遍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森林覆盖面积较广与资源质量不高相矛盾,本区林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
-
全文:相结合,分析现状与着眼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林业资源的分区。 通过分析,当前鄱阳湖地区的林业发展普遍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森林覆盖面积较广与资源质量不高相矛盾,本区林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
-
鄱阳湖周边地区林业区划研究 原文下载 原文前16页下载
-
作者:
李赟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商品林 公益林 鄱阳湖地区 林业区划
-
描述:相结合,分析现状与着眼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林业资源的分区。 通过分析,当前鄱阳湖地区的林业发展普遍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森林覆盖面积较广与资源质量不高相矛盾,本区林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
-
全文:相结合,分析现状与着眼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林业资源的分区。 通过分析,当前鄱阳湖地区的林业发展普遍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森林覆盖面积较广与资源质量不高相矛盾,本区林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
-
鄱阳湖周边地区林业区划研究 原文下载 原文前16页下载
-
作者:
李赟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商品林 公益林 鄱阳湖地区 林业区划
-
描述:相结合,分析现状与着眼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林业资源的分区。 通过分析,当前鄱阳湖地区的林业发展普遍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森林覆盖面积较广与资源质量不高相矛盾,本区林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
-
全文:相结合,分析现状与着眼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林业资源的分区。 通过分析,当前鄱阳湖地区的林业发展普遍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森林覆盖面积较广与资源质量不高相矛盾,本区林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
-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
作者:
贾书玲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生态补偿机制 湖泊流域生态补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描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因素的制约,探索更为合理、更为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湖泊流域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相应的承担着各种各样
-
全文: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因素的制约,探索更为合理、更为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湖泊流域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相应的承担着各种各样
-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
作者:
贾书玲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生态补偿机制 湖泊流域生态补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描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因素的制约,探索更为合理、更为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湖泊流域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相应的承担着各种各样
-
全文: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因素的制约,探索更为合理、更为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湖泊流域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相应的承担着各种各样
-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
作者:
贾书玲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生态补偿机制 湖泊流域生态补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描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因素的制约,探索更为合理、更为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湖泊流域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相应的承担着各种各样
-
全文: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因素的制约,探索更为合理、更为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湖泊流域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相应的承担着各种各样
-
应对洪涝灾害稻农采用工程类措施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鄱阳湖区域农户调查数据
-
作者:
刘菲菲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适应性工程类措施 鄱阳湖区域 洪涝灾 稻农
-
描述: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IPCC通过模拟研究发现气候的长期变化与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影响范围扩大有密切的关系。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农作物尤其是水稻对灾害的抵御能力弱,受灾害的影响严重。鄱阳湖区域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水稻是鄱阳湖区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区域内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严重威胁了农民的生活,影响了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长。适应性措施是针对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业部门灾害适应能力、抵御能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基于2012年鄱阳湖区域大规模的实地调查数据,以鄱阳湖区域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用工程类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利润最大化理论、社会行动理论等为指导,首先了解和分析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取措施过程中政府提供技术、物资支持情况,接着描述性统计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措施的限制因素,再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性抗洪措施的种类及决定因素,最后总结分析结果,从微观视角为政府制定抗灾减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大部分稻农会采取适应性工程类措施应对洪涝灾害,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农机排涝和开沟清渠。影响农户采用适应性工程类措施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水平、气候变化感知、家庭兼业程度、亲戚数量等农户自身因素,还包括地形、土壤、水稻类型及村经济水平、水利设施状况、信息获取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外部环境因素。另外,农户采取不同的工程性措施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数据结果显示,家庭兼业以农为主,感知到降水量增多,水稻为单季稻,村收入水平与采用农机排涝显著性正向相关,而感知到洪涝灾害更严重及社区水利设施越完善与采用农机排涝为负向关系;亲属数量、坡地地形则显著促进稻农采用开沟清渠应对洪涝风险;家庭劳动力充足且资金充裕的农户家庭同时采用两种应对洪涝的工程类措施的概率更大,反之,如果农户耕地的土壤越好,社区的基础设施越完善,农户同时采取两种工程类措施的概率则越小。
-
全文: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IPCC通过模拟研究发现气候的长期变化与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影响范围扩大有密切的关系。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农作物尤其是水稻对灾害的抵御能力弱,受灾害的影响严重。鄱阳湖区域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水稻是鄱阳湖区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区域内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严重威胁了农民的生活,影响了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长。适应性措施是针对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业部门灾害适应能力、抵御能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基于2012年鄱阳湖区域大规模的实地调查数据,以鄱阳湖区域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用工程类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利润最大化理论、社会行动理论等为指导,首先了解和分析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取措施过程中政府提供技术、物资支持情况,接着描述性统计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措施的限制因素,再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性抗洪措施的种类及决定因素,最后总结分析结果,从微观视角为政府制定抗灾减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大部分稻农会采取适应性工程类措施应对洪涝灾害,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农机排涝和开沟清渠。影响农户采用适应性工程类措施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水平、气候变化感知、家庭兼业程度、亲戚数量等农户自身因素,还包括地形、土壤、水稻类型及村经济水平、水利设施状况、信息获取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外部环境因素。另外,农户采取不同的工程性措施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数据结果显示,家庭兼业以农为主,感知到降水量增多,水稻为单季稻,村收入水平与采用农机排涝显著性正向相关,而感知到洪涝灾害更严重及社区水利设施越完善与采用农机排涝为负向关系;亲属数量、坡地地形则显著促进稻农采用开沟清渠应对洪涝风险;家庭劳动力充足且资金充裕的农户家庭同时采用两种应对洪涝的工程类措施的概率更大,反之,如果农户耕地的土壤越好,社区的基础设施越完善,农户同时采取两种工程类措施的概率则越小。
-
应对洪涝灾害稻农采用工程类措施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鄱阳湖区域农户调查数据
-
作者:
刘菲菲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适应性工程类措施 鄱阳湖区域 洪涝灾 稻农
-
描述: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IPCC通过模拟研究发现气候的长期变化与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影响范围扩大有密切的关系。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农作物尤其是水稻对灾害的抵御能力弱,受灾害的影响严重。鄱阳湖区域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水稻是鄱阳湖区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区域内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严重威胁了农民的生活,影响了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长。适应性措施是针对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业部门灾害适应能力、抵御能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基于2012年鄱阳湖区域大规模的实地调查数据,以鄱阳湖区域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用工程类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利润最大化理论、社会行动理论等为指导,首先了解和分析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取措施过程中政府提供技术、物资支持情况,接着描述性统计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措施的限制因素,再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性抗洪措施的种类及决定因素,最后总结分析结果,从微观视角为政府制定抗灾减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大部分稻农会采取适应性工程类措施应对洪涝灾害,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农机排涝和开沟清渠。影响农户采用适应性工程类措施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水平、气候变化感知、家庭兼业程度、亲戚数量等农户自身因素,还包括地形、土壤、水稻类型及村经济水平、水利设施状况、信息获取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外部环境因素。另外,农户采取不同的工程性措施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数据结果显示,家庭兼业以农为主,感知到降水量增多,水稻为单季稻,村收入水平与采用农机排涝显著性正向相关,而感知到洪涝灾害更严重及社区水利设施越完善与采用农机排涝为负向关系;亲属数量、坡地地形则显著促进稻农采用开沟清渠应对洪涝风险;家庭劳动力充足且资金充裕的农户家庭同时采用两种应对洪涝的工程类措施的概率更大,反之,如果农户耕地的土壤越好,社区的基础设施越完善,农户同时采取两种工程类措施的概率则越小。
-
全文: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IPCC通过模拟研究发现气候的长期变化与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影响范围扩大有密切的关系。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农作物尤其是水稻对灾害的抵御能力弱,受灾害的影响严重。鄱阳湖区域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水稻是鄱阳湖区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区域内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严重威胁了农民的生活,影响了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长。适应性措施是针对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业部门灾害适应能力、抵御能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基于2012年鄱阳湖区域大规模的实地调查数据,以鄱阳湖区域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用工程类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利润最大化理论、社会行动理论等为指导,首先了解和分析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取措施过程中政府提供技术、物资支持情况,接着描述性统计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措施的限制因素,再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性抗洪措施的种类及决定因素,最后总结分析结果,从微观视角为政府制定抗灾减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大部分稻农会采取适应性工程类措施应对洪涝灾害,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农机排涝和开沟清渠。影响农户采用适应性工程类措施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水平、气候变化感知、家庭兼业程度、亲戚数量等农户自身因素,还包括地形、土壤、水稻类型及村经济水平、水利设施状况、信息获取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外部环境因素。另外,农户采取不同的工程性措施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数据结果显示,家庭兼业以农为主,感知到降水量增多,水稻为单季稻,村收入水平与采用农机排涝显著性正向相关,而感知到洪涝灾害更严重及社区水利设施越完善与采用农机排涝为负向关系;亲属数量、坡地地形则显著促进稻农采用开沟清渠应对洪涝风险;家庭劳动力充足且资金充裕的农户家庭同时采用两种应对洪涝的工程类措施的概率更大,反之,如果农户耕地的土壤越好,社区的基础设施越完善,农户同时采取两种工程类措施的概率则越小。
-
应对洪涝灾害稻农采用工程类措施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鄱阳湖区域农户调查数据
-
作者:
刘菲菲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适应性工程类措施 鄱阳湖区域 洪涝灾 稻农
-
描述: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IPCC通过模拟研究发现气候的长期变化与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影响范围扩大有密切的关系。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农作物尤其是水稻对灾害的抵御能力弱,受灾害的影响严重。鄱阳湖区域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水稻是鄱阳湖区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区域内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严重威胁了农民的生活,影响了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长。适应性措施是针对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业部门灾害适应能力、抵御能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基于2012年鄱阳湖区域大规模的实地调查数据,以鄱阳湖区域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用工程类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利润最大化理论、社会行动理论等为指导,首先了解和分析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取措施过程中政府提供技术、物资支持情况,接着描述性统计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措施的限制因素,再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性抗洪措施的种类及决定因素,最后总结分析结果,从微观视角为政府制定抗灾减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大部分稻农会采取适应性工程类措施应对洪涝灾害,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农机排涝和开沟清渠。影响农户采用适应性工程类措施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水平、气候变化感知、家庭兼业程度、亲戚数量等农户自身因素,还包括地形、土壤、水稻类型及村经济水平、水利设施状况、信息获取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外部环境因素。另外,农户采取不同的工程性措施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数据结果显示,家庭兼业以农为主,感知到降水量增多,水稻为单季稻,村收入水平与采用农机排涝显著性正向相关,而感知到洪涝灾害更严重及社区水利设施越完善与采用农机排涝为负向关系;亲属数量、坡地地形则显著促进稻农采用开沟清渠应对洪涝风险;家庭劳动力充足且资金充裕的农户家庭同时采用两种应对洪涝的工程类措施的概率更大,反之,如果农户耕地的土壤越好,社区的基础设施越完善,农户同时采取两种工程类措施的概率则越小。
-
全文: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IPCC通过模拟研究发现气候的长期变化与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影响范围扩大有密切的关系。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农作物尤其是水稻对灾害的抵御能力弱,受灾害的影响严重。鄱阳湖区域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水稻是鄱阳湖区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区域内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严重威胁了农民的生活,影响了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长。适应性措施是针对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业部门灾害适应能力、抵御能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基于2012年鄱阳湖区域大规模的实地调查数据,以鄱阳湖区域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用工程类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利润最大化理论、社会行动理论等为指导,首先了解和分析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取措施过程中政府提供技术、物资支持情况,接着描述性统计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措施的限制因素,再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性抗洪措施的种类及决定因素,最后总结分析结果,从微观视角为政府制定抗灾减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大部分稻农会采取适应性工程类措施应对洪涝灾害,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农机排涝和开沟清渠。影响农户采用适应性工程类措施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水平、气候变化感知、家庭兼业程度、亲戚数量等农户自身因素,还包括地形、土壤、水稻类型及村经济水平、水利设施状况、信息获取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外部环境因素。另外,农户采取不同的工程性措施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数据结果显示,家庭兼业以农为主,感知到降水量增多,水稻为单季稻,村收入水平与采用农机排涝显著性正向相关,而感知到洪涝灾害更严重及社区水利设施越完善与采用农机排涝为负向关系;亲属数量、坡地地形则显著促进稻农采用开沟清渠应对洪涝风险;家庭劳动力充足且资金充裕的农户家庭同时采用两种应对洪涝的工程类措施的概率更大,反之,如果农户耕地的土壤越好,社区的基础设施越完善,农户同时采取两种工程类措施的概率则越小。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脆弱性评价
-
作者:
肖文婧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动态分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土地生态脆弱性 优化调控
-
描述:3层27个指标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脆弱性进行动态实证分析,结合评价结果分析研究区建设成效情况,并提出了改善生态脆弱性的调控对策。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创建鄱阳湖
-
全文:3层27个指标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脆弱性进行动态实证分析,结合评价结果分析研究区建设成效情况,并提出了改善生态脆弱性的调控对策。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创建鄱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