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从'98洪灾看洞庭湖,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问题
作者: 谢永生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洞庭湖  鄱阳湖  泥沙  湖南  江西  水土流失 
描述:分别代表洞庭湖流域和鄱阳湖流域的湖南、江西两省90年代初已相继宣布消灭了宜林荒山,但90年代以后“两湖”依然洪水频发,其主要原因是,两省水土流失总面积虽有所减少,而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却进一步加剧,由于开发建设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与由于林种结构、林龄结构及造林方式不合理造成的林地水土流失均十分严重。50年代以来,两省每年输入“两湖”的泥沙量基本稳定不变,主要是中上游塘、坝、库、堰等水利水保工程拦蓄的结果,为此付出的代价沉重,江西省平均每年损失库容1047万m3,湖南省大中小型水库平均每年仅拦蓄悬移质泥沙686万t。“两湖”流域中上游推移质泥沙数量巨大,不可忽视
全文:分别代表洞庭湖流域和鄱阳湖流域的湖南、江西两省90年代初已相继宣布消灭了宜林荒山,但90年代以后“两湖”依然洪水频发,其主要原因是,两省水土流失总面积虽有所减少,而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却进一步加剧,由于开发建设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与由于林种结构、林龄结构及造林方式不合理造成的林地水土流失均十分严重。50年代以来,两省每年输入“两湖”的泥沙量基本稳定不变,主要是中上游塘、坝、库、堰等水利水保工程拦蓄的结果,为此付出的代价沉重,江西省平均每年损失库容1047万m3,湖南省大中小型水库平均每年仅拦蓄悬移质泥沙686万t。“两湖”流域中上游推移质泥沙数量巨大,不可忽视
鄱阳湖水系、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通过长江委验收
作者: 长江  来源:人民长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监测项目  动态  长江流域  鄱阳湖  水土保持监测  验收  水系  三峡库区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法 
描述:2010年11月30日,长江水利委员会在武汉市主持召开了鄱阳湖水系、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验收会。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规划计划局、财务局、江西省水利厅、重庆市水利局、湖北省水利厅和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验收组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关于项目实施情况的汇报,一致认为两项目技术路线正确,以“3S”集成技术和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为支撑,方法先进、实用,野外实地复核监测成果的正确率达到水土保持监测相关规定要求,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成果质量符合要求,同意通过验收。鄱阳湖水系和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
全文:2010年11月30日,长江水利委员会在武汉市主持召开了鄱阳湖水系、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验收会。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规划计划局、财务局、江西省水利厅、重庆市水利局、湖北省水利厅和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验收组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关于项目实施情况的汇报,一致认为两项目技术路线正确,以“3S”集成技术和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为支撑,方法先进、实用,野外实地复核监测成果的正确率达到水土保持监测相关规定要求,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成果质量符合要求,同意通过验收。鄱阳湖水系和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
:鄱阳湖人物风情系列
作者: 陈永林  来源:星火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当代  短篇小说 
描述::鄱阳湖人物风情系列
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基本框架浅析
作者: 汤崇军 杨洁 肖胜生 彭琴 万小星  来源:人民长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框架机制  鄱阳湖流域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  政策建议 
描述: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对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紧迫性、现有政策缺陷和相关政策与实践的基础上,从补偿的主体和客体、补偿标准以及补偿方式等方面,介绍了鄱阳湖流域生产建设类和预防保护类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并为尽快建立这一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全文: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对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紧迫性、现有政策缺陷和相关政策与实践的基础上,从补偿的主体和客体、补偿标准以及补偿方式等方面,介绍了鄱阳湖流域生产建设类和预防保护类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并为尽快建立这一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一期工程效益后评价研究
作者: 张龙 汤崇军 郑海金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熵权法  综合治理  鄱阳湖流域  效益综合评价  水土保持 
描述:1998—2004年实施的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一期工程,涉及江西省11个地市,开展小流域治理207条,已完成治理任务并通过验收。运用综合指数法,选用生态、社会、经济等三大类11项指标,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对一期工程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一期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水土流失程度明显减轻,工程实施后效益综合指数由0.326提高到0.640,提高了2个等级,各地市的综合效益也有较大的提高,但不同地市的提高幅度不同。该结果可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期决策提供帮助。
全文:1998—2004年实施的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一期工程,涉及江西省11个地市,开展小流域治理207条,已完成治理任务并通过验收。运用综合指数法,选用生态、社会、经济等三大类11项指标,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对一期工程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一期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水土流失程度明显减轻,工程实施后效益综合指数由0.326提高到0.640,提高了2个等级,各地市的综合效益也有较大的提高,但不同地市的提高幅度不同。该结果可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期决策提供帮助。
鄱阳湖水系、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通过长江委验收
作者: 杜左华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湖北省水利厅  江西省水利厅  流域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局  长江委  三峡库区  水土保持规划  长江水利委员会  鄱阳湖水系 
描述:2010年11月30日,长江水利委员会在武汉市主持召开了鄱阳湖水系、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验收会。来自长江委水土保持局、规划计划局、财务局,江西省水利厅,重庆市水利局,湖北省水利厅和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全文:2010年11月30日,长江水利委员会在武汉市主持召开了鄱阳湖水系、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验收会。来自长江委水土保持局、规划计划局、财务局,江西省水利厅,重庆市水利局,湖北省水利厅和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从石钟山石窟看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
作者: 赵志琴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阿吒力教  佛教密宗  白族文化  石钟山石窟  大理地区  本土化 
描述:剑川石钟山石窟名冠南天,开凿于1000多年前的南诏大理国时期。它以宗教、皇室活动、社会世俗、中外文化交流、生殖崇拜等造像内容和精细、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云南历史上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资料。 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密宗传入云南大理地区,与当地的土著宗教从斗争到适应,并吸收融合了儒学思想、道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等多种文化养分,最终形成了密宗新教派——阿吒力教。由于得到皇室及贵族的支持,阿吒力教曾一度登上南诏、大理国时期“国教”的宝座,对大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剑川石钟山石窟正是这一时期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本土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阿吒力教的集大成者。 本文以石钟山石窟的造像及其反映的文化为基点,参考其他的著作、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等方法,对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现象试做一个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论述。 论文总体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的概况,指出它是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集大成者。第二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大约在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由印度传入云南大理地区。第三部分,论述佛教密宗传入大理地区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背景。第四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进程。第五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所体现的密宗本土化。第六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对白族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全文:剑川石钟山石窟名冠南天,开凿于1000多年前的南诏大理国时期。它以宗教、皇室活动、社会世俗、中外文化交流、生殖崇拜等造像内容和精细、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云南历史上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资料。 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密宗传入云南大理地区,与当地的土著宗教从斗争到适应,并吸收融合了儒学思想、道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等多种文化养分,最终形成了密宗新教派——阿吒力教。由于得到皇室及贵族的支持,阿吒力教曾一度登上南诏、大理国时期“国教”的宝座,对大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剑川石钟山石窟正是这一时期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本土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阿吒力教的集大成者。 本文以石钟山石窟的造像及其反映的文化为基点,参考其他的著作、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等方法,对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现象试做一个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论述。 论文总体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的概况,指出它是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集大成者。第二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大约在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由印度传入云南大理地区。第三部分,论述佛教密宗传入大理地区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背景。第四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进程。第五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所体现的密宗本土化。第六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对白族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从石钟山石窟看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
作者: 赵志琴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阿吒力教  佛教密宗  白族文化  石钟山石窟  大理地区  本土化 
描述:剑川石钟山石窟名冠南天,开凿于1000多年前的南诏大理国时期。它以宗教、皇室活动、社会世俗、中外文化交流、生殖崇拜等造像内容和精细、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云南历史上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资料。 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密宗传入云南大理地区,与当地的土著宗教从斗争到适应,并吸收融合了儒学思想、道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等多种文化养分,最终形成了密宗新教派——阿吒力教。由于得到皇室及贵族的支持,阿吒力教曾一度登上南诏、大理国时期“国教”的宝座,对大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剑川石钟山石窟正是这一时期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本土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阿吒力教的集大成者。 本文以石钟山石窟的造像及其反映的文化为基点,参考其他的著作、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等方法,对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现象试做一个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论述。 论文总体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的概况,指出它是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集大成者。第二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大约在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由印度传入云南大理地区。第三部分,论述佛教密宗传入大理地区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背景。第四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进程。第五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所体现的密宗本土化。第六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对白族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全文:剑川石钟山石窟名冠南天,开凿于1000多年前的南诏大理国时期。它以宗教、皇室活动、社会世俗、中外文化交流、生殖崇拜等造像内容和精细、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云南历史上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资料。 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密宗传入云南大理地区,与当地的土著宗教从斗争到适应,并吸收融合了儒学思想、道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等多种文化养分,最终形成了密宗新教派——阿吒力教。由于得到皇室及贵族的支持,阿吒力教曾一度登上南诏、大理国时期“国教”的宝座,对大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剑川石钟山石窟正是这一时期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本土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阿吒力教的集大成者。 本文以石钟山石窟的造像及其反映的文化为基点,参考其他的著作、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等方法,对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现象试做一个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论述。 论文总体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的概况,指出它是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集大成者。第二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大约在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由印度传入云南大理地区。第三部分,论述佛教密宗传入大理地区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背景。第四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进程。第五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所体现的密宗本土化。第六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对白族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从石钟山石窟看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
作者: 赵志琴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阿吒力教  佛教密宗  白族文化  石钟山石窟  大理地区  本土化 
描述:剑川石钟山石窟名冠南天,开凿于1000多年前的南诏大理国时期。它以宗教、皇室活动、社会世俗、中外文化交流、生殖崇拜等造像内容和精细、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云南历史上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资料。 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密宗传入云南大理地区,与当地的土著宗教从斗争到适应,并吸收融合了儒学思想、道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等多种文化养分,最终形成了密宗新教派——阿吒力教。由于得到皇室及贵族的支持,阿吒力教曾一度登上南诏、大理国时期“国教”的宝座,对大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剑川石钟山石窟正是这一时期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本土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阿吒力教的集大成者。 本文以石钟山石窟的造像及其反映的文化为基点,参考其他的著作、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等方法,对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现象试做一个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论述。 论文总体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的概况,指出它是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集大成者。第二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大约在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由印度传入云南大理地区。第三部分,论述佛教密宗传入大理地区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背景。第四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进程。第五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所体现的密宗本土化。第六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对白族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全文:剑川石钟山石窟名冠南天,开凿于1000多年前的南诏大理国时期。它以宗教、皇室活动、社会世俗、中外文化交流、生殖崇拜等造像内容和精细、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云南历史上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资料。 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密宗传入云南大理地区,与当地的土著宗教从斗争到适应,并吸收融合了儒学思想、道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等多种文化养分,最终形成了密宗新教派——阿吒力教。由于得到皇室及贵族的支持,阿吒力教曾一度登上南诏、大理国时期“国教”的宝座,对大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剑川石钟山石窟正是这一时期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本土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阿吒力教的集大成者。 本文以石钟山石窟的造像及其反映的文化为基点,参考其他的著作、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等方法,对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现象试做一个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论述。 论文总体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的概况,指出它是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集大成者。第二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大约在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由印度传入云南大理地区。第三部分,论述佛教密宗传入大理地区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背景。第四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进程。第五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所体现的密宗本土化。第六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对白族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植被群落特征及与水土因子的关系研究
作者: 许加星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植被群落特征及与水土因子的关系研究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