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沼肥养分及重金属状况研究
作者: 黎鑫林 熊忠华 刘勇 付永琦 刘德春 钟瑾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养分  沼渣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沼液  重金属 
描述: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4个典型县市的沼肥基本理化性状、养分物质含量、重金属及其安全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沼液、沼渣p H值呈中性至弱碱性;沼液中有机和大量营养元素含量均明显低于沼渣,二者
全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4个典型县市的沼肥基本理化性状、养分物质含量、重金属及其安全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沼液、沼渣p H值呈中性至弱碱性;沼液中有机和大量营养元素含量均明显低于沼渣,二者
鄱阳湖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性能的研究
作者: 聂发辉 李娟花 刘占孟  来源:环境污染与防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吸附  Langmuir模型  鄱阳湖  吸热反应    湿地土壤 
描述:吸附过程,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相比而言,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更好,通过Langmuir方程得出土样对磷的最大吸附量为588.235 3 mg/kg,吸附平衡常数为0.459 6L/mg;不同pH下,土样对磷的吸附量与有机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土样对磷的吸附为吸热反应。
全文:吸附过程,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相比而言,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更好,通过Langmuir方程得出土样对磷的最大吸附量为588.235 3 mg/kg,吸附平衡常数为0.459 6L/mg;不同pH下,土样对磷的吸附量与有机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土样对磷的吸附为吸热反应。
鄱阳湖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性能的研究
作者: 聂发辉 李娟花 刘占孟  来源:环境污染与防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吸附  Langmuir模型  鄱阳湖  吸热反应    湿地土壤 
描述:吸附过程,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相比而言,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更好,通过Langmuir方程得出土样对磷的最大吸附量为588.235 3 mg/kg,吸附平衡常数为0.459 6L/mg;不同pH下,土样对磷的吸附量与有机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土样对磷的吸附为吸热反应。
全文:吸附过程,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相比而言,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更好,通过Langmuir方程得出土样对磷的最大吸附量为588.235 3 mg/kg,吸附平衡常数为0.459 6L/mg;不同pH下,土样对磷的吸附量与有机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土样对磷的吸附为吸热反应。
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特征
作者: 马逸麟 郄海满 彭晓玫 江俊杰 谢长瑜  来源:岩矿测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碳密度  土壤有机碳  碳储量  鄱阳湖  分布特征 
描述: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储量研究在碳循环和全球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土壤碳数据,计算了研究区表层、中层、深层土壤的全碳储量和有机碳储量,分析其有机碳储量和有机碳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碳储量是以有机碳储量为主;表层土壤(0~0.2 m)的有机碳密度为3512 t/km2,有机碳储量为1.38亿吨;中层土壤(0~1.0 m)的有机碳密度为11156 t/km2,有机碳储量为4.39亿吨;深层土壤(0~1.8 m)的有机碳密度为15617 t/km2,有机碳储量为6.14亿吨。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区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高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区内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10.86%,中层及深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区平均水平接近,显示研究区土壤的有机碳储量巨大。进一步分析研究区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地貌单元、不同行政单元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及有机碳储量,系统查明了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和分配特征。研究认为,区域内各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具有同一性特征,与所处区域的成土地质背景和植被覆盖率密切相关。土壤有机碳密度高值区均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区,包括江西丰城市北部、高安市南部、乐平市周边地区等古生代炭质岩和煤系地层区,其中乐平市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最高;低值区均分布在湖区和水系河谷地区。该成果可为江西省的碳循环和碳排放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全文: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储量研究在碳循环和全球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土壤碳数据,计算了研究区表层、中层、深层土壤的全碳储量和有机碳储量,分析其有机碳储量和有机碳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碳储量是以有机碳储量为主;表层土壤(0~0.2 m)的有机碳密度为3512 t/km2,有机碳储量为1.38亿吨;中层土壤(0~1.0 m)的有机碳密度为11156 t/km2,有机碳储量为4.39亿吨;深层土壤(0~1.8 m)的有机碳密度为15617 t/km2,有机碳储量为6.14亿吨。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区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高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区内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10.86%,中层及深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区平均水平接近,显示研究区土壤的有机碳储量巨大。进一步分析研究区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地貌单元、不同行政单元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及有机碳储量,系统查明了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和分配特征。研究认为,区域内各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具有同一性特征,与所处区域的成土地质背景和植被覆盖率密切相关。土壤有机碳密度高值区均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区,包括江西丰城市北部、高安市南部、乐平市周边地区等古生代炭质岩和煤系地层区,其中乐平市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最高;低值区均分布在湖区和水系河谷地区。该成果可为江西省的碳循环和碳排放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
作者: 宋艳春 余敦  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状态空间法 
描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加剧.因此,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成为各国(地区)政府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资源、环境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选取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生态-地质环境、水环境及大气环境作为评价准则层,在对上述7个单因素进行评价基础之上,以县(市、区)为评价单位,采用状态空间法对全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当前全区内生物资源较丰富,大气、水环境质量良好,地质环境整体较稳定,制约因素主要为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全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表现为可载状态,但部分县(市、区)表现为超载状态.利用状态空间法进行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是可行的,具有意义明确、评价精度高等优点,可为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提供另一种途径.
全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加剧.因此,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成为各国(地区)政府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资源、环境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选取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生态-地质环境、水环境及大气环境作为评价准则层,在对上述7个单因素进行评价基础之上,以县(市、区)为评价单位,采用状态空间法对全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当前全区内生物资源较丰富,大气、水环境质量良好,地质环境整体较稳定,制约因素主要为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全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表现为可载状态,但部分县(市、区)表现为超载状态.利用状态空间法进行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是可行的,具有意义明确、评价精度高等优点,可为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提供另一种途径.
鄱阳湖湖滨湿地土壤酶活性及影响因素
作者: 张鑫 耿玉清 徐明 刘丽香 林茂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糖苷酶  动态变化  β  土壤有机碳  土壤水分含量  酚氧化酶 
描述:土壤酶参与有机碳和养分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对土壤有机的循环起重要作用。为探讨湖滨湿地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鄱阳湖滩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2011年的2、5、9和11月分别采集0~10
全文:土壤酶参与有机碳和养分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对土壤有机的循环起重要作用。为探讨湖滨湿地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鄱阳湖滩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2011年的2、5、9和11月分别采集0~10
鄱阳湖入湖、出湖污染物通量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2008-2012年)
作者: 刘发根 王仕刚 郭玉银 曹美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算法  鄱阳湖  影响因素  时空变化  污染物通量 
描述:污染源特征优选算法,计算总磷(TP)、氨氮(NH3-N)、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入、出湖污染物通量,并分析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出湖口和乐安河入湖口断面的NH3-N、TP及昌江
全文:污染源特征优选算法,计算总磷(TP)、氨氮(NH3-N)、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入、出湖污染物通量,并分析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出湖口和乐安河入湖口断面的NH3-N、TP及昌江
鄱阳湖主要入湖口重金属的分布及潜在风险评价
作者: 张杰 陈熙 刘倩纯 吴兰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沉积物  风险评价  鄱阳湖 
描述:于2011年5月在鄱阳湖的主要入湖口采集了水样和表层沉积物,测定并分析了其中Cu、Zn、Pb、Cd 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同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生态毒性效应等评价方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鄱阳湖主要入湖口水体重金属Cu、Zn、Pb、Cd含量均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要求,除修河的Pb和信江、饶河入湖口的Cd含量属于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外,其它所有样地的4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限值。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含量均超过鄱阳湖相应背景值且呈积累富集的趋势,其中信江入湖口、饶河入湖口以及三江口已受到重金属的严重污染,潜在生态危害均为中等,而污染最轻的区域为南主湖区。揭示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为Cu>Zn>Pb>Cd;单个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顺序为Cd>Cu>Pb>Zn。进一步的生态毒性效应评价结果表明,虽然鄱阳湖主要入湖口沉积物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但对多数底栖生物未产生明显毒害。
全文:于2011年5月在鄱阳湖的主要入湖口采集了水样和表层沉积物,测定并分析了其中Cu、Zn、Pb、Cd 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同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生态毒性效应等评价方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鄱阳湖主要入湖口水体重金属Cu、Zn、Pb、Cd含量均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要求,除修河的Pb和信江、饶河入湖口的Cd含量属于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外,其它所有样地的4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限值。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含量均超过鄱阳湖相应背景值且呈积累富集的趋势,其中信江入湖口、饶河入湖口以及三江口已受到重金属的严重污染,潜在生态危害均为中等,而污染最轻的区域为南主湖区。揭示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为Cu>Zn>Pb>Cd;单个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顺序为Cd>Cu>Pb>Zn。进一步的生态毒性效应评价结果表明,虽然鄱阳湖主要入湖口沉积物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但对多数底栖生物未产生明显毒害。
鄱阳湖典型区域五氯酚残留特征及长距离迁移模拟研究
作者: 向洪锐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POPs  五氯酚  TaPL3模型 
描述:TaPL3模型对鄱阳湖流域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大气及水体中长距离传输潜力(LRTP)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POPs的环境过程及环境风险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鄱阳湖南矶
全文:TaPL3模型对鄱阳湖流域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大气及水体中长距离传输潜力(LRTP)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POPs的环境过程及环境风险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鄱阳湖南矶
鄱阳湖典型区域五氯酚残留特征及长距离迁移模拟研究
作者: 向洪锐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POPs  五氯酚  TaPL3模型 
描述:TaPL3模型对鄱阳湖流域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大气及水体中长距离传输潜力(LRTP)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POPs的环境过程及环境风险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鄱阳湖南矶
全文:TaPL3模型对鄱阳湖流域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大气及水体中长距离传输潜力(LRTP)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POPs的环境过程及环境风险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鄱阳湖南矶
上页 1 2 3 4 5 ... 8 9 10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