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HJ卫星CCD水色遥感大气校正比较研究
作者: 赵越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QUAC  1A/1B卫星  HJ  COST  水色遥感  大气校正  FLAASH  6S 
描述:HJ-1A/1B卫星CCD1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空间、时间分辨率,在内陆湖泊水质遥感定量监测方面有很大潜力,大气校正是制约其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以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为研究区域,结合2009
全文:HJ-1A/1B卫星CCD1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空间、时间分辨率,在内陆湖泊水质遥感定量监测方面有很大潜力,大气校正是制约其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以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为研究区域,结合2009
鄱阳湖泥鳅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作者: 毛雯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染色体  泥鳅  核型 
描述:以鄱阳湖泥鳅头肾为材料,通过体内注射植物血凝素(PHA)经短期培养后,活体注射秋水仙素,空气干燥制片法制作染色体玻片标本,对泥鳅的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50。核型公式有两种,分别是:8m+6sm+36t,NF=64;8m+6sm+2st+34t,NF=64。
全文:以鄱阳湖泥鳅头肾为材料,通过体内注射植物血凝素(PHA)经短期培养后,活体注射秋水仙素,空气干燥制片法制作染色体玻片标本,对泥鳅的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50。核型公式有两种,分别是:8m+6sm+36t,NF=64;8m+6sm+2st+34t,NF=64。
鄱阳湖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核型研究
作者: 黄周英 陈怀宇 陈朝阳  来源: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染色体  三角帆蚌  鄱阳湖  核型 
描述:运用PHA(8μg/g体重)和秋水仙素(1-2μg/g体重)腹腔内注射,空气干燥法,以鳃组织和性腺组织为材料,对采自鄱阳湖的三角帆蚌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角帆蚌的二倍体数目为2n=38,核型为5m+5sm+5st+4t.
全文:运用PHA(8μg/g体重)和秋水仙素(1-2μg/g体重)腹腔内注射,空气干燥法,以鳃组织和性腺组织为材料,对采自鄱阳湖的三角帆蚌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角帆蚌的二倍体数目为2n=38,核型为5m+5sm+5st+4t.
鄱阳湖流域入湖径流时空变化预测
作者: 张静文 郭家力 刘佳 李英海 郭靖  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径流变化  三峡水库  鄱阳湖  统计降尺度  气候变化 
描述:对鄱阳湖未来入湖径流变化的准确预测可为“后三峡”时期水资源调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实测资料发现,三峡水库蓄水后,鄱阳湖入湖年径流及各调度期径流均不同程度减少。通过ASD(Automated Statistical Downscaling)统计降尺度方法将GCM(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输出数据与新安江水文模型耦合,得到未来鄱阳湖流域“五河七口”的入湖径流过程。结果表明,未来年径流相比实测变化幅度更小,偏多和偏少交替出现;集水面积较大的赣江、抚河和信江对鄱阳湖径流变化的贡献最大;无论A2还是B2情景下,均是蓄水期变化幅度最大、枯水期最小,且各调度期的入湖径流变化程度比年径流更大。
全文:对鄱阳湖未来入湖径流变化的准确预测可为“后三峡”时期水资源调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实测资料发现,三峡水库蓄水后,鄱阳湖入湖年径流及各调度期径流均不同程度减少。通过ASD(Automated Statistical Downscaling)统计降尺度方法将GCM(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输出数据与新安江水文模型耦合,得到未来鄱阳湖流域“五河七口”的入湖径流过程。结果表明,未来年径流相比实测变化幅度更小,偏多和偏少交替出现;集水面积较大的赣江、抚河和信江对鄱阳湖径流变化的贡献最大;无论A2还是B2情景下,均是蓄水期变化幅度最大、枯水期最小,且各调度期的入湖径流变化程度比年径流更大。
鄱阳湖流域千年旱涝变化特点及R/S分析
作者: 王怀清 殷剑敏 孔萍 占明锦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旱涝  R/S分析  文献  Hurst指数  代用资料 
描述:为揭示鄱阳湖流域旱涝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变化,搜集整理了鄱阳湖流域地方志、奏折等古文献记载的旱涝记录,根据灾害现象、灾害后果、救灾情况等综合研判旱涝等级。对1160~1950s旱涝频次序列进行了变化周期分析。采用了R/S方法分析了年代际旱涝频次的Hurst指数,结合变化周期分析结果,对1950s以后鄱阳湖流域的旱涝频次变化趋势进行预测,采用基于1951~2010年器测降水量的SPI指数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160~1940s鄱阳湖流域及各子流域的干旱、洪涝频次呈波动变化,周期性变化明显,干旱、洪涝的3~6个年代周期段在整个时段内均非常显著,通过了95%的信度检验;鄱阳湖流域及各子流域的年代际干旱频次的Hurst指数普遍在0.7~0.8之间,洪涝在0.8~0.9之间。预测1950s后鄱阳湖流域年代际旱涝频次整体变化将呈阶段性上升趋势,经验证预测结果与实况较为吻合。
全文:为揭示鄱阳湖流域旱涝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变化,搜集整理了鄱阳湖流域地方志、奏折等古文献记载的旱涝记录,根据灾害现象、灾害后果、救灾情况等综合研判旱涝等级。对1160~1950s旱涝频次序列进行了变化周期分析。采用了R/S方法分析了年代际旱涝频次的Hurst指数,结合变化周期分析结果,对1950s以后鄱阳湖流域的旱涝频次变化趋势进行预测,采用基于1951~2010年器测降水量的SPI指数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160~1940s鄱阳湖流域及各子流域的干旱、洪涝频次呈波动变化,周期性变化明显,干旱、洪涝的3~6个年代周期段在整个时段内均非常显著,通过了95%的信度检验;鄱阳湖流域及各子流域的年代际干旱频次的Hurst指数普遍在0.7~0.8之间,洪涝在0.8~0.9之间。预测1950s后鄱阳湖流域年代际旱涝频次整体变化将呈阶段性上升趋势,经验证预测结果与实况较为吻合。
鄱阳湖乌龟不同组织的同工酶
作者: 王诚远 费春平 范厚勇 王军花 彭扣 盛军庆 洪一江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乌龟  同工酶  组织特异性 
描述:活性,并在肝脏中检测到7条酶带;LDH酶带多于典型的5条,其中Ldh-1在胃和脾中被检测到,而Ldh-2只在脾中被检测到;MDH具有上清液型(s-MDH)和线粒体型(m-MDH)两种类型,s-MDH型
全文:活性,并在肝脏中检测到7条酶带;LDH酶带多于典型的5条,其中Ldh-1在胃和脾中被检测到,而Ldh-2只在脾中被检测到;MDH具有上清液型(s-MDH)和线粒体型(m-MDH)两种类型,s-MDH型
鄱阳湖野生藜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 邹峥嵘 袁宜如 计红冰 陈薇 柯兰兰  来源: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野生藜蒿  化学成分 
描述:’-dihydroxy-7-methoxyflavanone,III)、5,3’,4’-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5,3’,4’-trihy-droxy-7-methoxyflavone,IV)、胡萝卜苷(daucostero1,V)。
全文:’-dihydroxy-7-methoxyflavanone,III)、5,3’,4’-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5,3’,4’-trihy-droxy-7-methoxyflavone,IV)、胡萝卜苷(daucostero1,V)。
鄱阳湖地区3种体色黄鳝酯酶同工酶的遗传差异分析
作者: 杨发群 周秋白 张燕萍 李新华  来源:经济动物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酯酶同工酶  体色  黄鳝  遗传差异 
描述:为100%,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435 1~0.464 6.表明黄鳝天然群体在酯酶同工酶酶系统各基因位点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其遗传变异性大多发生于群体内,群体内变异占总变异的99.66%,而群体间变异只占总变异的0.34%;聚类分析表明,大花鳝和隐花鳝为同一分支,细花鳝为另一分支.
全文:为100%,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435 1~0.464 6.表明黄鳝天然群体在酯酶同工酶酶系统各基因位点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其遗传变异性大多发生于群体内,群体内变异占总变异的99.66%,而群体间变异只占总变异的0.34%;聚类分析表明,大花鳝和隐花鳝为同一分支,细花鳝为另一分支.
HJ-1A/1B卫星CCD影像水环境遥感大气校正方法评价研究:以鄱阳湖为例
作者: 曾群 赵越 田礼乔 陈晓玲  来源: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QUAC  1A/1B卫星  HJ  COST  水色遥感  大气校正  FLAASH  6S 
描述:HJ-1A/1B卫星CCD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空间、时间分辨率,在内陆湖泊水质遥感定量监测方面有很大潜力,大气校正是制约其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以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为研究区域,结合2009年
全文:HJ-1A/1B卫星CCD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空间、时间分辨率,在内陆湖泊水质遥感定量监测方面有很大潜力,大气校正是制约其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以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为研究区域,结合2009年
旅游干扰对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土壤酶活性及水质的影响
作者: 李武陵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水质  旅游干扰 
描述:采用野外采样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旅游干扰强度(High Disturbance,HD;Middle Disturbance,MD;Lower Disturbance,LD)下的湿地公园土壤酶活性及水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加,土壤蔗糖酶、脱氢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降低,MD,HD与对照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即轻度旅游干扰对土壤酶活性影响并不大;土壤酶活性垂直分布均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而旅游干扰导致土壤酶活性的“表聚性”趋于消失,并且旅游干扰并没有影响深层(40—60cm)土壤酶活性;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幅度来看,土壤蔗糖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可以作为鄱阳湖湿地公园土壤健康状况的指示指标;随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加,TN,TP,NH+4-N,BOD5,CODCr和高锰酸钾指数均明显增加,TP,NH+4-N增加幅度较大,对旅游干扰表现较为敏感,其中MD,HD水质中TN,TP,NH+4-N,BOD5,CODCr和高锰酸钾指数与对照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表明了旅游干扰降低了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水质状况,导致其水质出现轻微的富营养化,但轻度旅游干扰对鄱阳湖水质影响并不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土壤酶活性与水质状况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由此表明旅游干扰条件下,土壤水质状况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土壤酶活性。
全文:采用野外采样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旅游干扰强度(High Disturbance,HD;Middle Disturbance,MD;Lower Disturbance,LD)下的湿地公园土壤酶活性及水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加,土壤蔗糖酶、脱氢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降低,MD,HD与对照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即轻度旅游干扰对土壤酶活性影响并不大;土壤酶活性垂直分布均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而旅游干扰导致土壤酶活性的“表聚性”趋于消失,并且旅游干扰并没有影响深层(40—60cm)土壤酶活性;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幅度来看,土壤蔗糖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可以作为鄱阳湖湿地公园土壤健康状况的指示指标;随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加,TN,TP,NH+4-N,BOD5,CODCr和高锰酸钾指数均明显增加,TP,NH+4-N增加幅度较大,对旅游干扰表现较为敏感,其中MD,HD水质中TN,TP,NH+4-N,BOD5,CODCr和高锰酸钾指数与对照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表明了旅游干扰降低了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水质状况,导致其水质出现轻微的富营养化,但轻度旅游干扰对鄱阳湖水质影响并不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土壤酶活性与水质状况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由此表明旅游干扰条件下,土壤水质状况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土壤酶活性。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