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泥鳅细胞遗传与繁殖生物学研究
作者: 张伟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RAPD  转铁蛋白  鄱阳湖  同工酶  繁殖  泥鳅  生长 
描述:泥鳅为分布广、数量多的普生型小型杂食性淡水食用鱼,体肥肉多,肉质细嫩鲜美。根据调查发现,湖泊或水塘中的泥鳅存在多种不同的体色,初步选育研究表明它们具有较为稳定的遗传特征,本文通过对鄱阳湖区分布的泥鳅的生物学性状进行分析,对其繁殖及其生长进行比较,以及运用生化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三种斑纹泥鳅加以研究,以期为鄱阳湖泥鳅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对分布于江西鄱阳湖地区的三种不同斑纹泥鳅的繁殖生物学及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体色可将其分为大花斑泥鳅、小花斑泥鳅及无花斑泥鳅三种。测定了可数可量性状、肥满度、成熟系数、相对怀卵量、受精率和产卵率等。结果表明不同斑纹泥鳅之间形态学的差异无显著性;肥满度在同种斑纹泥鳅雌雄之间差异极显著;相对怀卵量分别为:大花斑682.00±249.57粒/g、小花斑439.72±189.75粒/g、无花斑573.54±127.54粒/g;受精率方面分别为73.5±3.5707%、67.9±2.4820%、71.9±4.0546%,而孵化率分别为95±2.2361%,85±3.1623%,93±5.1769%。大花斑的关系方程式y=0.0077x~(2.9...
全文:泥鳅为分布广、数量多的普生型小型杂食性淡水食用鱼,体肥肉多,肉质细嫩鲜美。根据调查发现,湖泊或水塘中的泥鳅存在多种不同的体色,初步选育研究表明它们具有较为稳定的遗传特征,本文通过对鄱阳湖区分布的泥鳅的生物学性状进行分析,对其繁殖及其生长进行比较,以及运用生化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三种斑纹泥鳅加以研究,以期为鄱阳湖泥鳅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对分布于江西鄱阳湖地区的三种不同斑纹泥鳅的繁殖生物学及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体色可将其分为大花斑泥鳅、小花斑泥鳅及无花斑泥鳅三种。测定了可数可量性状、肥满度、成熟系数、相对怀卵量、受精率和产卵率等。结果表明不同斑纹泥鳅之间形态学的差异无显著性;肥满度在同种斑纹泥鳅雌雄之间差异极显著;相对怀卵量分别为:大花斑682.00±249.57粒/g、小花斑439.72±189.75粒/g、无花斑573.54±127.54粒/g;受精率方面分别为73.5±3.5707%、67.9±2.4820%、71.9±4.0546%,而孵化率分别为95±2.2361%,85±3.1623%,93±5.1769%。大花斑的关系方程式y=0.0077x~(2.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机制研究
作者: 刘彩梅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耦合机制  生态补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生态文明  生态资本  生态足迹 
描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出现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少等等,如何积极主动地开展生态建设、推行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重要而亟待解决的问题。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生态环境质量良好,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大力推进,鄱阳湖流域的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日渐增大。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迎来了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契机。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对生态资本运营和生态补偿进行了文献综述和特征分析,其次探讨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功能区的生态资本运营模式,然后对各功能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最后根据实证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的耦合机制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本文在结构上共分7章: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为生态资本与生态补偿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第三章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功能区生态资本运营模式分析;第四章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功能区生态足迹与生态补偿测算;第五章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第六章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优化策略;第七章为结论与展望。本文着重从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的视角出发,构建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机制。基于对生态资本的分析,首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了功能区的划分,然后引入了生态足迹模型,从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两个角度综合计量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功能区的承载状况,最后进行耦合的综合评价并提出对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首先,通过对生态资本运营的要素分析,得出生态资本运营分四步走,即首先启动生态资本的运营,其次通过资本运营实现生态资本的保值,再次通过生态资本各因子结构的优化实现生态资本的增值,最后通过生态资本的保值与增值进入效率更高的启动通道,进一步实现生态资本货币化。其次,通过对鄱阳湖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量,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总量较大,同时六大功能区生态足迹总量差异较大,而且各类型土地生态足迹总量也存在较大差异,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六大功能区均为生态盈余,均处于相对可持续发展状态。第三,通过对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系统的分析,构建了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机制模型。其中生态资本运营系统分为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投融资渠道和政府政策四个子系统,生态补偿系统分为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四个子系统,构建出“一心、两线、三带”的生态资本运营格局,实现“造血式”生态补偿。最后,通过对生态资本运营的分析,构建出生态资本积累模型。本文借鉴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和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将生态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变量构建生态资本积累模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则不能仅仅依靠生态补偿来保护环境,也不能一味发展经济而忽视环境。因此,本文则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发展的模式,既能实现生态资本的保值增值,又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经济欠发达而生态资源丰富地区构建和优化生态、经济、社会多赢发展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全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出现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少等等,如何积极主动地开展生态建设、推行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重要而亟待解决的问题。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生态环境质量良好,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大力推进,鄱阳湖流域的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日渐增大。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迎来了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契机。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对生态资本运营和生态补偿进行了文献综述和特征分析,其次探讨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功能区的生态资本运营模式,然后对各功能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最后根据实证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的耦合机制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本文在结构上共分7章: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为生态资本与生态补偿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第三章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功能区生态资本运营模式分析;第四章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功能区生态足迹与生态补偿测算;第五章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第六章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优化策略;第七章为结论与展望。本文着重从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的视角出发,构建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机制。基于对生态资本的分析,首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了功能区的划分,然后引入了生态足迹模型,从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两个角度综合计量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功能区的承载状况,最后进行耦合的综合评价并提出对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首先,通过对生态资本运营的要素分析,得出生态资本运营分四步走,即首先启动生态资本的运营,其次通过资本运营实现生态资本的保值,再次通过生态资本各因子结构的优化实现生态资本的增值,最后通过生态资本的保值与增值进入效率更高的启动通道,进一步实现生态资本货币化。其次,通过对鄱阳湖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量,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总量较大,同时六大功能区生态足迹总量差异较大,而且各类型土地生态足迹总量也存在较大差异,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六大功能区均为生态盈余,均处于相对可持续发展状态。第三,通过对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系统的分析,构建了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机制模型。其中生态资本运营系统分为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投融资渠道和政府政策四个子系统,生态补偿系统分为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四个子系统,构建出“一心、两线、三带”的生态资本运营格局,实现“造血式”生态补偿。最后,通过对生态资本运营的分析,构建出生态资本积累模型。本文借鉴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和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将生态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变量构建生态资本积累模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则不能仅仅依靠生态补偿来保护环境,也不能一味发展经济而忽视环境。因此,本文则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发展的模式,既能实现生态资本的保值增值,又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经济欠发达而生态资源丰富地区构建和优化生态、经济、社会多赢发展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鄱阳湖乌鳢生物学及其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作者: 余红有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生物学  人工繁殖  乌鳢 
描述:根据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在鄱阳湖及湖滨地区所采集的218尾乌鳢标本对鄱阳湖乌鳢的外部形态、年龄与生长、繁殖等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主要结果如下;1
全文:根据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在鄱阳湖及湖滨地区所采集的218尾乌鳢标本对鄱阳湖乌鳢的外部形态、年龄与生长、繁殖等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主要结果如下;1
鄱阳湖泥鳅细胞遗传与繁殖生物学研究
作者: 张伟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RAPD  转铁蛋白  鄱阳湖  同工酶  繁殖  泥鳅  生长 
描述:泥鳅为分布广、数量多的普生型小型杂食性淡水食用鱼,体肥肉多,肉质细嫩鲜美。根据调查发现,湖泊或水塘中的泥鳅存在多种不同的体色,初步选育研究表明它们具有较为稳定的遗传特征,本文通过对鄱阳湖区分布的泥鳅的生物学性状进行分析,对其繁殖及其生长进行比较,以及运用生化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三种斑纹泥鳅加以研究,以期为鄱阳湖泥鳅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对分布于江西鄱阳湖地区的三种不同斑纹泥鳅的繁殖生物学及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体色可将其分为大花斑泥鳅、小花斑泥鳅及无花斑泥鳅三种。测定了可数可量性状、肥满度、成熟系数、相对怀卵量、受精率和产卵率等。结果表明不同斑纹泥鳅之间形态学的差异无显著性;肥满度在同种斑纹泥鳅雌雄之间差异极显著;相对怀卵量分别为:大花斑682.00±249.57粒/g、小花斑439.72±189.75粒/g、无花斑573.54±127.54粒/g;受精率方面分别为73.5±3.5707%、67.9±2.4820%、71.9±4.0546%,而孵化率分别为95±2.2361%,85±3.1623%,93±5.1769%。大花斑的关系方程式y=0.0077x~(2.9...
全文:泥鳅为分布广、数量多的普生型小型杂食性淡水食用鱼,体肥肉多,肉质细嫩鲜美。根据调查发现,湖泊或水塘中的泥鳅存在多种不同的体色,初步选育研究表明它们具有较为稳定的遗传特征,本文通过对鄱阳湖区分布的泥鳅的生物学性状进行分析,对其繁殖及其生长进行比较,以及运用生化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三种斑纹泥鳅加以研究,以期为鄱阳湖泥鳅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对分布于江西鄱阳湖地区的三种不同斑纹泥鳅的繁殖生物学及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体色可将其分为大花斑泥鳅、小花斑泥鳅及无花斑泥鳅三种。测定了可数可量性状、肥满度、成熟系数、相对怀卵量、受精率和产卵率等。结果表明不同斑纹泥鳅之间形态学的差异无显著性;肥满度在同种斑纹泥鳅雌雄之间差异极显著;相对怀卵量分别为:大花斑682.00±249.57粒/g、小花斑439.72±189.75粒/g、无花斑573.54±127.54粒/g;受精率方面分别为73.5±3.5707%、67.9±2.4820%、71.9±4.0546%,而孵化率分别为95±2.2361%,85±3.1623%,93±5.1769%。大花斑的关系方程式y=0.0077x~(2.9...
鄱阳湖乌鳢生物学及其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作者: 余红有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生物学  人工繁殖  乌鳢 
描述:根据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在鄱阳湖及湖滨地区所采集的218尾乌鳢标本对鄱阳湖乌鳢的外部形态、年龄与生长、繁殖等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主要结果如下;1
全文:根据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在鄱阳湖及湖滨地区所采集的218尾乌鳢标本对鄱阳湖乌鳢的外部形态、年龄与生长、繁殖等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主要结果如下;1
鄱阳湖泥鳅细胞遗传与繁殖生物学研究
作者: 张伟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RAPD  转铁蛋白  鄱阳湖  同工酶  繁殖  泥鳅  生长 
描述:泥鳅为分布广、数量多的普生型小型杂食性淡水食用鱼,体肥肉多,肉质细嫩鲜美。根据调查发现,湖泊或水塘中的泥鳅存在多种不同的体色,初步选育研究表明它们具有较为稳定的遗传特征,本文通过对鄱阳湖区分布的泥鳅的生物学性状进行分析,对其繁殖及其生长进行比较,以及运用生化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三种斑纹泥鳅加以研究,以期为鄱阳湖泥鳅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对分布于江西鄱阳湖地区的三种不同斑纹泥鳅的繁殖生物学及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体色可将其分为大花斑泥鳅、小花斑泥鳅及无花斑泥鳅三种。测定了可数可量性状、肥满度、成熟系数、相对怀卵量、受精率和产卵率等。结果表明不同斑纹泥鳅之间形态学的差异无显著性;肥满度在同种斑纹泥鳅雌雄之间差异极显著;相对怀卵量分别为:大花斑682.00±249.57粒/g、小花斑439.72±189.75粒/g、无花斑573.54±127.54粒/g;受精率方面分别为73.5±3.5707%、67.9±2.4820%、71.9±4.0546%,而孵化率分别为95±2.2361%,85±3.1623%,93±5.1769%。大花斑的关系方程式y=0.0077x~(2.9...
全文:泥鳅为分布广、数量多的普生型小型杂食性淡水食用鱼,体肥肉多,肉质细嫩鲜美。根据调查发现,湖泊或水塘中的泥鳅存在多种不同的体色,初步选育研究表明它们具有较为稳定的遗传特征,本文通过对鄱阳湖区分布的泥鳅的生物学性状进行分析,对其繁殖及其生长进行比较,以及运用生化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三种斑纹泥鳅加以研究,以期为鄱阳湖泥鳅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对分布于江西鄱阳湖地区的三种不同斑纹泥鳅的繁殖生物学及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体色可将其分为大花斑泥鳅、小花斑泥鳅及无花斑泥鳅三种。测定了可数可量性状、肥满度、成熟系数、相对怀卵量、受精率和产卵率等。结果表明不同斑纹泥鳅之间形态学的差异无显著性;肥满度在同种斑纹泥鳅雌雄之间差异极显著;相对怀卵量分别为:大花斑682.00±249.57粒/g、小花斑439.72±189.75粒/g、无花斑573.54±127.54粒/g;受精率方面分别为73.5±3.5707%、67.9±2.4820%、71.9±4.0546%,而孵化率分别为95±2.2361%,85±3.1623%,93±5.1769%。大花斑的关系方程式y=0.0077x~(2.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机制研究
作者: 刘彩梅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耦合机制  生态补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生态文明  生态资本  生态足迹 
描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出现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少等等,如何积极主动地开展生态建设、推行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重要而亟待解决的问题。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生态环境质量良好,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大力推进,鄱阳湖流域的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日渐增大。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迎来了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契机。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对生态资本运营和生态补偿进行了文献综述和特征分析,其次探讨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功能区的生态资本运营模式,然后对各功能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最后根据实证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的耦合机制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本文在结构上共分7章: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为生态资本与生态补偿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第三章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功能区生态资本运营模式分析;第四章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功能区生态足迹与生态补偿测算;第五章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第六章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优化策略;第七章为结论与展望。本文着重从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的视角出发,构建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机制。基于对生态资本的分析,首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了功能区的划分,然后引入了生态足迹模型,从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两个角度综合计量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功能区的承载状况,最后进行耦合的综合评价并提出对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首先,通过对生态资本运营的要素分析,得出生态资本运营分四步走,即首先启动生态资本的运营,其次通过资本运营实现生态资本的保值,再次通过生态资本各因子结构的优化实现生态资本的增值,最后通过生态资本的保值与增值进入效率更高的启动通道,进一步实现生态资本货币化。其次,通过对鄱阳湖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量,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总量较大,同时六大功能区生态足迹总量差异较大,而且各类型土地生态足迹总量也存在较大差异,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六大功能区均为生态盈余,均处于相对可持续发展状态。第三,通过对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系统的分析,构建了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机制模型。其中生态资本运营系统分为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投融资渠道和政府政策四个子系统,生态补偿系统分为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四个子系统,构建出“一心、两线、三带”的生态资本运营格局,实现“造血式”生态补偿。最后,通过对生态资本运营的分析,构建出生态资本积累模型。本文借鉴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和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将生态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变量构建生态资本积累模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则不能仅仅依靠生态补偿来保护环境,也不能一味发展经济而忽视环境。因此,本文则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发展的模式,既能实现生态资本的保值增值,又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经济欠发达而生态资源丰富地区构建和优化生态、经济、社会多赢发展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全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出现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少等等,如何积极主动地开展生态建设、推行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重要而亟待解决的问题。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生态环境质量良好,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大力推进,鄱阳湖流域的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日渐增大。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迎来了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契机。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对生态资本运营和生态补偿进行了文献综述和特征分析,其次探讨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功能区的生态资本运营模式,然后对各功能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最后根据实证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的耦合机制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本文在结构上共分7章: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为生态资本与生态补偿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第三章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功能区生态资本运营模式分析;第四章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功能区生态足迹与生态补偿测算;第五章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第六章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优化策略;第七章为结论与展望。本文着重从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的视角出发,构建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机制。基于对生态资本的分析,首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了功能区的划分,然后引入了生态足迹模型,从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两个角度综合计量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功能区的承载状况,最后进行耦合的综合评价并提出对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首先,通过对生态资本运营的要素分析,得出生态资本运营分四步走,即首先启动生态资本的运营,其次通过资本运营实现生态资本的保值,再次通过生态资本各因子结构的优化实现生态资本的增值,最后通过生态资本的保值与增值进入效率更高的启动通道,进一步实现生态资本货币化。其次,通过对鄱阳湖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量,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总量较大,同时六大功能区生态足迹总量差异较大,而且各类型土地生态足迹总量也存在较大差异,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六大功能区均为生态盈余,均处于相对可持续发展状态。第三,通过对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系统的分析,构建了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机制模型。其中生态资本运营系统分为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投融资渠道和政府政策四个子系统,生态补偿系统分为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四个子系统,构建出“一心、两线、三带”的生态资本运营格局,实现“造血式”生态补偿。最后,通过对生态资本运营的分析,构建出生态资本积累模型。本文借鉴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和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将生态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变量构建生态资本积累模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则不能仅仅依靠生态补偿来保护环境,也不能一味发展经济而忽视环境。因此,本文则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发展的模式,既能实现生态资本的保值增值,又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经济欠发达而生态资源丰富地区构建和优化生态、经济、社会多赢发展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鄱阳湖乌鳢生物学及其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作者: 余红有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生物学  人工繁殖  乌鳢 
描述:根据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在鄱阳湖及湖滨地区所采集的218尾乌鳢标本对鄱阳湖乌鳢的外部形态、年龄与生长、繁殖等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主要结果如下;1
全文:根据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在鄱阳湖及湖滨地区所采集的218尾乌鳢标本对鄱阳湖乌鳢的外部形态、年龄与生长、繁殖等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主要结果如下;1
鄱阳湖泥鳅细胞遗传与繁殖生物学研究
作者: 张伟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RAPD  转铁蛋白  鄱阳湖  同工酶  繁殖  泥鳅  生长 
描述:泥鳅为分布广、数量多的普生型小型杂食性淡水食用鱼,体肥肉多,肉质细嫩鲜美。根据调查发现,湖泊或水塘中的泥鳅存在多种不同的体色,初步选育研究表明它们具有较为稳定的遗传特征,本文通过对鄱阳湖区分布的泥鳅的生物学性状进行分析,对其繁殖及其生长进行比较,以及运用生化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三种斑纹泥鳅加以研究,以期为鄱阳湖泥鳅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对分布于江西鄱阳湖地区的三种不同斑纹泥鳅的繁殖生物学及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体色可将其分为大花斑泥鳅、小花斑泥鳅及无花斑泥鳅三种。测定了可数可量性状、肥满度、成熟系数、相对怀卵量、受精率和产卵率等。结果表明不同斑纹泥鳅之间形态学的差异无显著性;肥满度在同种斑纹泥鳅雌雄之间差异极显著;相对怀卵量分别为:大花斑682.00±249.57粒/g、小花斑439.72±189.75粒/g、无花斑573.54±127.54粒/g;受精率方面分别为73.5±3.5707%、67.9±2.4820%、71.9±4.0546%,而孵化率分别为95±2.2361%,85±3.1623%,93±5.1769%。大花斑的关系方程式y=0.0077x~(2.9...
全文:泥鳅为分布广、数量多的普生型小型杂食性淡水食用鱼,体肥肉多,肉质细嫩鲜美。根据调查发现,湖泊或水塘中的泥鳅存在多种不同的体色,初步选育研究表明它们具有较为稳定的遗传特征,本文通过对鄱阳湖区分布的泥鳅的生物学性状进行分析,对其繁殖及其生长进行比较,以及运用生化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三种斑纹泥鳅加以研究,以期为鄱阳湖泥鳅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对分布于江西鄱阳湖地区的三种不同斑纹泥鳅的繁殖生物学及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体色可将其分为大花斑泥鳅、小花斑泥鳅及无花斑泥鳅三种。测定了可数可量性状、肥满度、成熟系数、相对怀卵量、受精率和产卵率等。结果表明不同斑纹泥鳅之间形态学的差异无显著性;肥满度在同种斑纹泥鳅雌雄之间差异极显著;相对怀卵量分别为:大花斑682.00±249.57粒/g、小花斑439.72±189.75粒/g、无花斑573.54±127.54粒/g;受精率方面分别为73.5±3.5707%、67.9±2.4820%、71.9±4.0546%,而孵化率分别为95±2.2361%,85±3.1623%,93±5.1769%。大花斑的关系方程式y=0.0077x~(2.9...
鄱阳湖乌鳢生物学及其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作者: 余红有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生物学  人工繁殖  乌鳢 
描述:根据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在鄱阳湖及湖滨地区所采集的218尾乌鳢标本对鄱阳湖乌鳢的外部形态、年龄与生长、繁殖等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主要结果如下;1
全文:根据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在鄱阳湖及湖滨地区所采集的218尾乌鳢标本对鄱阳湖乌鳢的外部形态、年龄与生长、繁殖等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主要结果如下;1
上页 1 2 3 ... 40 41 42 ... 43 44 45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