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效率的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研究
作者: 钟小茜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DEA  生态效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指标体系 
描述:自然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伴随着人口增加,资源加速消耗,环境的严重破坏,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面临严重的威胁。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高层次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虽然江西省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在经济结构、资源、环境等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正制约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引入了生态效率理论,协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众所周知,效率指如何通过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回报,它是经济学的核心命题。生态效率是指以生态为前提的效率,其本质是节能减排。本文从效率评价角度出发,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体情况,并引入了德国、芬兰等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建立经验,构建出一套衡量湖区生态效率指标体系。本文以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同时,运用生态效率指标体系来分析湖区包含的38个县(市、区)生态效率状况,具有较强的地域针对性。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湖区38个县(市、区)2005年至2010年进行生态效率评价,并根据生态效率的评价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效率可持续发展提供前期研究成果,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及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并促进其生态及经济的良性发展。
全文:自然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伴随着人口增加,资源加速消耗,环境的严重破坏,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面临严重的威胁。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高层次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虽然江西省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在经济结构、资源、环境等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正制约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引入了生态效率理论,协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众所周知,效率指如何通过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回报,它是经济学的核心命题。生态效率是指以生态为前提的效率,其本质是节能减排。本文从效率评价角度出发,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体情况,并引入了德国、芬兰等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建立经验,构建出一套衡量湖区生态效率指标体系。本文以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同时,运用生态效率指标体系来分析湖区包含的38个县(市、区)生态效率状况,具有较强的地域针对性。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湖区38个县(市、区)2005年至2010年进行生态效率评价,并根据生态效率的评价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效率可持续发展提供前期研究成果,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及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并促进其生态及经济的良性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路建设适应性分析
作者: 宋晖颖  来源:华东交通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  公路建设  区域经济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适应性 
描述:江西省人民政府启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并提出了落实措施,在措施中明确提出了包括《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综合交通建设规划》在内的各项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无疑将加强省内各地区的交流,同时也将促进江西对外交流,提高江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公路网建设与区域经济的适应性评价对确定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的路网规模,找出公路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促进路网建设能力均衡利用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保证区域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明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概念,从组成和功能两个方面对区域公路网进行了介绍。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的分析,指出了公路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其次,论述了公路建设与经济相互关系和适应性的含义,对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适应性评价的常用方法进行分析对比,选择了适合本文研究内容的方法,即总体适应性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相对适应性评价采用数据包络方法。在此基础上,围绕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特点分别建立了公路建设和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再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适应性的总体评价,通过两者综合发展指数的变化趋势来反映区域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轨迹,从而对公路建设的适应性有所掌握。最后,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的相对适应性进行了评价,即对研究区域内11个市的公路建设现状进行了相对有效性评价。根据C2R和C2GS2模型计算结果对各决策单元的技术有效性、规模有效性和综合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且通过计算非有效单元在生产前沿面的投影得出了其改进方向和程度。同时对近几年各市公路建设的相对有效性也进行了评价,从而可以看出各市在近几年的排名变化,为进一步分析公路建设适应性内在原因提供了参考信息。体现了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应用于公路网评价的优越性。
全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启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并提出了落实措施,在措施中明确提出了包括《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综合交通建设规划》在内的各项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无疑将加强省内各地区的交流,同时也将促进江西对外交流,提高江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公路网建设与区域经济的适应性评价对确定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的路网规模,找出公路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促进路网建设能力均衡利用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保证区域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明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概念,从组成和功能两个方面对区域公路网进行了介绍。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的分析,指出了公路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其次,论述了公路建设与经济相互关系和适应性的含义,对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适应性评价的常用方法进行分析对比,选择了适合本文研究内容的方法,即总体适应性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相对适应性评价采用数据包络方法。在此基础上,围绕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特点分别建立了公路建设和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再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适应性的总体评价,通过两者综合发展指数的变化趋势来反映区域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轨迹,从而对公路建设的适应性有所掌握。最后,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的相对适应性进行了评价,即对研究区域内11个市的公路建设现状进行了相对有效性评价。根据C2R和C2GS2模型计算结果对各决策单元的技术有效性、规模有效性和综合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且通过计算非有效单元在生产前沿面的投影得出了其改进方向和程度。同时对近几年各市公路建设的相对有效性也进行了评价,从而可以看出各市在近几年的排名变化,为进一步分析公路建设适应性内在原因提供了参考信息。体现了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应用于公路网评价的优越性。
鄱阳湖风电系统并网运行仿真分析
作者: 刘长道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并网  鄱阳湖  动态仿真  MATLAB  双馈型异步风力发电机 
描述:在近一二十年的时间里,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但随着风电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风能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风电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成为制约风电场建设规模的严重障碍。因此深入分析风电场与电网并网运行的影响,成为进一步开发风能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并网风电场与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基于MATLAB的仿真平台,结合鄱阳湖地区实际情况,对老爷庙风电场投产并网运行进行了稳定性方面的仿真分析,这将对今后风电场建设与就近并网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做的主要工作有:首先,根据已有资料,利用风资源评析方法对老爷庙风电场的风能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可较好的应用于并网风力发电”的评价结果;并对就近电网情况、负荷预测及其相关的发展规划等进行描述,为以后风电场投产并网运行提供前提。其次,建立了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集电系统的风电场稳态模型,采用一种异步发电机稳态数学模型和常规潮流计算方程交替迭代求解的方法,应用于实际电网并进行潮流计算。分析风电场接入系统对系统潮流和网损的改变情况,并为研究风电场并网运行的动态特性提供了前提条件。再次,利用MATLAB/Simulink的软件平台,在进行风速和风机特性仿真的同时,以建立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搭建了双馈风机组数字仿真模块。并以模拟实际风为例,对由66台机容量为1500kW的双馈感应风电机组成的风电场并网后的运行性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最后,结合江西省风力发电项目,预期2010年在九江老爷庙投产风电场的情况,仿真分析了九江电网并入一定容量风电场后系统的稳定性和对电能质量的影响。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实现了含有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动态仿真。仿真模拟了风电场启动、与系统解列及风电场受到风速干扰后,系统电网的动态稳定性。分析得出,由于网架结构合理、坚固及双馈风力发电机拥有较完善的控制系统,输出特性良好,老爷庙风电场并网运行对电网造成的影响并不大,整个系统是动态稳定。
全文:在近一二十年的时间里,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但随着风电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风能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风电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成为制约风电场建设规模的严重障碍。因此深入分析风电场与电网并网运行的影响,成为进一步开发风能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并网风电场与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基于MATLAB的仿真平台,结合鄱阳湖地区实际情况,对老爷庙风电场投产并网运行进行了稳定性方面的仿真分析,这将对今后风电场建设与就近并网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做的主要工作有:首先,根据已有资料,利用风资源评析方法对老爷庙风电场的风能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可较好的应用于并网风力发电”的评价结果;并对就近电网情况、负荷预测及其相关的发展规划等进行描述,为以后风电场投产并网运行提供前提。其次,建立了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集电系统的风电场稳态模型,采用一种异步发电机稳态数学模型和常规潮流计算方程交替迭代求解的方法,应用于实际电网并进行潮流计算。分析风电场接入系统对系统潮流和网损的改变情况,并为研究风电场并网运行的动态特性提供了前提条件。再次,利用MATLAB/Simulink的软件平台,在进行风速和风机特性仿真的同时,以建立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搭建了双馈风机组数字仿真模块。并以模拟实际风为例,对由66台机容量为1500kW的双馈感应风电机组成的风电场并网后的运行性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最后,结合江西省风力发电项目,预期2010年在九江老爷庙投产风电场的情况,仿真分析了九江电网并入一定容量风电场后系统的稳定性和对电能质量的影响。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实现了含有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动态仿真。仿真模拟了风电场启动、与系统解列及风电场受到风速干扰后,系统电网的动态稳定性。分析得出,由于网架结构合理、坚固及双馈风力发电机拥有较完善的控制系统,输出特性良好,老爷庙风电场并网运行对电网造成的影响并不大,整个系统是动态稳定。
基于人类行为下的生态环境构建: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作者: 周德虎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行为  构建  鄱阳湖生态区 
描述: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总体上正处于一种发展但又充斥着矛盾的辨证发展状态。在现代工业文明迅猛发展的同时,相应暴露出一系列环境问题,特别是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异常恶化与资源匮乏等问题日益增大。构建生态环境
全文: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总体上正处于一种发展但又充斥着矛盾的辨证发展状态。在现代工业文明迅猛发展的同时,相应暴露出一系列环境问题,特别是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异常恶化与资源匮乏等问题日益增大。构建生态环境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型社会建设的评价研究:基于IPAT模型下的资源与环境评价
作者: 邵春艳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IPAT方程  鄱阳湖生态区  评价指标  两型社会 
描述:随着鄱阳湖生态区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稀缺的自然资源不能实现有效配置,同时致使自然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面临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与自然资源供给相对有限、环境承载能力薄弱之间的矛盾。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现行推崇的生态与低碳经济理念相背离,本文从保护生态、发展低碳经济内涵着手,以把鄱阳湖生态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文明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的示范基地为目标,对鄱阳湖生态区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路径的资源和环境效率进行评价研究。本文以鄱阳湖生态区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相关理论,分析了鄱阳湖生态区建立两型社会的背景和意义,在此基础上选取生态效率法作为鄱阳湖生态区资源和环境效率评价方法。同时,结合建立IPAT方程,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重点考察经济活动中资源输入端的能源消耗以及对环境影响的输出端的废气排放量。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面选取能源消耗生产率、废气排放生产率作为评价指标,比较2003-2010年江西省、生态区的发展状况,通过三种模式的具体分析,在设定不同的能源消耗、废气排放量生产率时辩证的认识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发展关系。最后根据鄱阳湖生态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外国家在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经验,对鄱阳湖生态区的两型社会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全文:随着鄱阳湖生态区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稀缺的自然资源不能实现有效配置,同时致使自然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面临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与自然资源供给相对有限、环境承载能力薄弱之间的矛盾。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现行推崇的生态与低碳经济理念相背离,本文从保护生态、发展低碳经济内涵着手,以把鄱阳湖生态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文明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的示范基地为目标,对鄱阳湖生态区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路径的资源和环境效率进行评价研究。本文以鄱阳湖生态区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相关理论,分析了鄱阳湖生态区建立两型社会的背景和意义,在此基础上选取生态效率法作为鄱阳湖生态区资源和环境效率评价方法。同时,结合建立IPAT方程,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重点考察经济活动中资源输入端的能源消耗以及对环境影响的输出端的废气排放量。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面选取能源消耗生产率、废气排放生产率作为评价指标,比较2003-2010年江西省、生态区的发展状况,通过三种模式的具体分析,在设定不同的能源消耗、废气排放量生产率时辩证的认识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发展关系。最后根据鄱阳湖生态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外国家在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经验,对鄱阳湖生态区的两型社会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基于生态文明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作者: 余达锦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城镇辐射力模型  城镇化  条件保障  生态城镇体系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产业同构  生态文明  城镇化成本模型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城镇体系建设进行了分析;最后研究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城镇体系建设的条件保障。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较为系统研究了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构建。指出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应当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城镇体系建设进行了分析;最后研究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城镇体系建设的条件保障。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较为系统研究了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构建。指出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应当
鄱阳湖环湖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作者: 万小庆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供需平衡  可持续利用  鄱阳湖环湖区  水资源  模型 
描述: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控制因素。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也是维护人类生态环境的极其重要的保证。江西地处我国东南,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主要河流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以下简称“五河”),均汇入鄱阳湖,经湖口注入长江,形成完整的鄱阳湖水系。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域排污总量不断增加,鄱阳湖水质逐年下降,鄱阳湖环湖区供水形势日趋严峻,同时,近年来鄱阳湖的低枯水位给湖区生态环境也造成重大影响,为了分析和解决环鄱阳湖区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需解决的问题,根据江西省政府批准实施的水资源分配方案,建立了鄱阳湖环湖区水资源平衡分析模型,并运用模型对环鄱阳湖各用水区进行了水量平衡分析计算。在满足河道基本生态需水的前提下,分析了各区的缺水情况。针对所分析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本文还率先对三峡工程及鄱阳湖水利枢纽对鄱阳湖环湖区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做了分析,并从可持续利用发展角度出发,从工程及非工程措施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论文选题基于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三峡工程运用后对鄱阳湖及江西“五河”的影响研究》子课题及江西省水利厅科研项目《鄱阳湖流域水量分配与水权制度建设研究》子课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开展对鄱阳湖环湖区水资源利用分析研究,不仅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也为改善鄱阳湖水质持续降低状况、保护鄱阳湖—湖清水找到适宜对策;对鄱阳湖区以及整个江西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战略性的现实意义。
全文: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控制因素。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也是维护人类生态环境的极其重要的保证。江西地处我国东南,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主要河流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以下简称“五河”),均汇入鄱阳湖,经湖口注入长江,形成完整的鄱阳湖水系。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域排污总量不断增加,鄱阳湖水质逐年下降,鄱阳湖环湖区供水形势日趋严峻,同时,近年来鄱阳湖的低枯水位给湖区生态环境也造成重大影响,为了分析和解决环鄱阳湖区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需解决的问题,根据江西省政府批准实施的水资源分配方案,建立了鄱阳湖环湖区水资源平衡分析模型,并运用模型对环鄱阳湖各用水区进行了水量平衡分析计算。在满足河道基本生态需水的前提下,分析了各区的缺水情况。针对所分析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本文还率先对三峡工程及鄱阳湖水利枢纽对鄱阳湖环湖区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做了分析,并从可持续利用发展角度出发,从工程及非工程措施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论文选题基于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三峡工程运用后对鄱阳湖及江西“五河”的影响研究》子课题及江西省水利厅科研项目《鄱阳湖流域水量分配与水权制度建设研究》子课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开展对鄱阳湖环湖区水资源利用分析研究,不仅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也为改善鄱阳湖水质持续降低状况、保护鄱阳湖—湖清水找到适宜对策;对鄱阳湖区以及整个江西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战略性的现实意义。
经济发展、环境变化与政策互动关系研究——以建国以来鄱阳湖围垦演变为例
作者: 韩坤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变化  围湖造田  鄱阳湖  政策演变  经济发展 
描述:建国以来,由于受到了“人定胜天”、“向湖泊要土地”等一系列错误政策的影响,人们对鄱阳湖区进行了空前的带有掠夺性质的围歼。这在极大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却又严重危害了湖区原有生态环境,反而阻碍了湖区经济的发展。2008年江西省政府正式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欲在保护鄱湖生态的前提下,加快湖区经济发展,使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型产业集聚区、改革开放前沿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带动区。 在这一富民兴赣伟大建设刚刚起步的重要时刻,对鄱阳湖区经济发展史进行梳理尤显十分必要。因此本文将尝试以历史学的视角,结合生态学、统计学、经济学,尤其是制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在吸收前人对鄱阳湖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建国以来鄱阳湖围-退变迁这一历史事实的考证,探讨人为因素,尤其是在一定政治制度框架下经济增长、生态变迁与政策改变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紧紧抓住鄱湖围垦六十年盛衰变迁的史实脉络,以专题的形式,首先分时期的逐段勾勒出江西省级决策层在鄱阳湖区经济开发上的决策变化。然后,展现这些决策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最后,通过对围湖造田起因、效率、持续原因、退田还湖的深层诱因探讨,完整重现出建国60年来湖区的沧海桑田般变化。 按照这一思路,全文分为绪论及四个章节,两部分。其中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写作目的、背景、研究范围等。第二章简述历史时期的鄱阳湖区开发情况。第三章则侧重再现建国以来江西省决策层在鄱阳湖区开发方面的政策变迁。第四章总结湖区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第五章为本文核心,主要探讨鄱阳湖围垦政策从默许-参与-支持-限制-禁止的分期演进背后所隐藏的深层原因,揭示“经济-生态-制度”大系统内经济要素的第一性,制度要素的适应性以及生态环境要素的影响性,指出现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合理性。
全文:建国以来,由于受到了“人定胜天”、“向湖泊要土地”等一系列错误政策的影响,人们对鄱阳湖区进行了空前的带有掠夺性质的围歼。这在极大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却又严重危害了湖区原有生态环境,反而阻碍了湖区经济的发展。2008年江西省政府正式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欲在保护鄱湖生态的前提下,加快湖区经济发展,使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型产业集聚区、改革开放前沿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带动区。 在这一富民兴赣伟大建设刚刚起步的重要时刻,对鄱阳湖区经济发展史进行梳理尤显十分必要。因此本文将尝试以历史学的视角,结合生态学、统计学、经济学,尤其是制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在吸收前人对鄱阳湖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建国以来鄱阳湖围-退变迁这一历史事实的考证,探讨人为因素,尤其是在一定政治制度框架下经济增长、生态变迁与政策改变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紧紧抓住鄱湖围垦六十年盛衰变迁的史实脉络,以专题的形式,首先分时期的逐段勾勒出江西省级决策层在鄱阳湖区经济开发上的决策变化。然后,展现这些决策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最后,通过对围湖造田起因、效率、持续原因、退田还湖的深层诱因探讨,完整重现出建国60年来湖区的沧海桑田般变化。 按照这一思路,全文分为绪论及四个章节,两部分。其中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写作目的、背景、研究范围等。第二章简述历史时期的鄱阳湖区开发情况。第三章则侧重再现建国以来江西省决策层在鄱阳湖区开发方面的政策变迁。第四章总结湖区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第五章为本文核心,主要探讨鄱阳湖围垦政策从默许-参与-支持-限制-禁止的分期演进背后所隐藏的深层原因,揭示“经济-生态-制度”大系统内经济要素的第一性,制度要素的适应性以及生态环境要素的影响性,指出现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合理性。
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生长周年变化的研究
作者: 邹胜员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周年生长  鄱阳湖 
描述:,并用Von Ber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得到克氏原螯虾的体长生长方程和体重生长方程,研究其体长生长速度及生长加速度,体重生长速度及生长加速度,得到结果如下: (1) 体长与体重的关系:W
全文:,并用Von Ber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得到克氏原螯虾的体长生长方程和体重生长方程,研究其体长生长速度及生长加速度,体重生长速度及生长加速度,得到结果如下: (1) 体长与体重的关系:W
基于MODIS影像的鄱阳湖悬浮泥沙浓度反演:支持向量机和回归模型比较
作者: 侯秀秀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回归模型  支持向量机  遥感定量反演  核函数  悬浮泥沙浓度 
描述:随着地理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等的不断发展,采用遥感手段对水质参数进行定量反演这一研究逐渐被提上日程并取得一系列进展。鄱阳湖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动态生态系统,其悬浮泥沙含量作为一项基本的水质参数对水体光学性质及水动力作用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对鄱阳湖水体悬浮泥沙浓度的反演研究对湖泊生态功能研究以及人类活动监测极具重要意义。 本论文以鄱阳湖悬浮泥沙浓度定量遥感反演为例,首先介绍了悬浮泥沙浓度定量遥感反演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从定量遥感反演模型、遥感数据以及支持向量机应用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在水体水质以及悬浮泥沙浓度定量反演方面的研究现状;其次,论述了悬浮泥沙浓度遥感定量反演的反演模型,阐述了支持向量机理论,尤其是是支持向量回归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回归模型建立方面的应用。第三,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和传统的统计回归建模方法分别建立悬浮泥沙浓度反演模型,并用独立的数据进行模型的检验,进而进行方法的比较。结果显示:利用30个样本建立的10个支持向量机模型和3类33个统计回归模型中,拟合度最高的是以可见光红、蓝、绿、近红外4个波段反射率的遥感悬浮泥沙指数变换为输入量,基于nu-SVM模型建立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其R2≈0.95,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RMSE≈11.68mg/L,而最好的传统方法建立的模型是以可见光红、蓝、绿、近红外4个波段反射率线性组合为自变量建立的指数模型SSC=0.28947*exp(34.18970*Red_250-8.93235*Infrared_250+7.78678*Blue_500+1.41766*Green_500)其R2≈0.93,RMSE≈11.56mg/L。但利用独立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发现,SVM模型预测值有较大的偏差,而传统方法的验证结果精度相对较高。因此我们认为:尽管SVM在很多应用中取得了成功,但我们测试的SVM模型较传统方法相比并未获得理想的结果。
全文:随着地理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等的不断发展,采用遥感手段对水质参数进行定量反演这一研究逐渐被提上日程并取得一系列进展。鄱阳湖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动态生态系统,其悬浮泥沙含量作为一项基本的水质参数对水体光学性质及水动力作用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对鄱阳湖水体悬浮泥沙浓度的反演研究对湖泊生态功能研究以及人类活动监测极具重要意义。 本论文以鄱阳湖悬浮泥沙浓度定量遥感反演为例,首先介绍了悬浮泥沙浓度定量遥感反演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从定量遥感反演模型、遥感数据以及支持向量机应用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在水体水质以及悬浮泥沙浓度定量反演方面的研究现状;其次,论述了悬浮泥沙浓度遥感定量反演的反演模型,阐述了支持向量机理论,尤其是是支持向量回归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回归模型建立方面的应用。第三,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和传统的统计回归建模方法分别建立悬浮泥沙浓度反演模型,并用独立的数据进行模型的检验,进而进行方法的比较。结果显示:利用30个样本建立的10个支持向量机模型和3类33个统计回归模型中,拟合度最高的是以可见光红、蓝、绿、近红外4个波段反射率的遥感悬浮泥沙指数变换为输入量,基于nu-SVM模型建立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其R2≈0.95,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RMSE≈11.68mg/L,而最好的传统方法建立的模型是以可见光红、蓝、绿、近红外4个波段反射率线性组合为自变量建立的指数模型SSC=0.28947*exp(34.18970*Red_250-8.93235*Infrared_250+7.78678*Blue_500+1.41766*Green_500)其R2≈0.93,RMSE≈11.56mg/L。但利用独立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发现,SVM模型预测值有较大的偏差,而传统方法的验证结果精度相对较高。因此我们认为:尽管SVM在很多应用中取得了成功,但我们测试的SVM模型较传统方法相比并未获得理想的结果。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