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湖泊生态系统对过去1000年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系统动力学模拟为例
作者: 于革 廖梦娜 李永飞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反馈  过去1000年  生态系统响应  湖泊模型  鄱阳湖  极端干旱 
描述: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生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敏感而脆弱。鄱阳湖是我国最大面积的淡水湖泊,近年来湖泊水位下降、湖床干涸频发,发生了一系列水生态灾害事件以及生态系统的退化,但气候变化对湖泊生态灾害发生和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和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文基于Lotka-Volterra动力模型的原理和结构,首先构建湖泊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藻)与高等水生植物(草)的竞争模式,其次构建初级生产者草、藻与顶级猎食者鱼的捕食模式,最后利用气候-湖泊水量与生态因子的物质传递原理,构成气候与生态的动力方程组,设置现代和历史不同时期的试验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鄱阳湖藻、草、鱼生物群落在各自的环境容纳量、增长率和相互依存/抑制关系下,年内和年际生物量变化构成了稳定和准循环系统(试验Ⅰ)。在湖泊水量与生态因子相互作用中,水量生态效应可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试验Ⅱ)。应用到过去1000年湖泊生态系统中,模拟发现在气候-水量变化的边界条件下,湖泊生物量增加和减退的速度不对称(试验Ⅲ)。水量的反馈可使增加阶段的生物量速度减缓、使衰减阶段的速度加速,从而量化了气候水量变化在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效应。设置小冰期气候的试验Ⅳ模拟表明,在流域降水减少19%、湖泊面积减少33%和湖泊水量减少7%的状况下,湖泊生态系统在600~700个月内振荡并衰退。当这个极端气候持续600个月以上,水生群落系统全面崩溃。小冰期中鄱阳湖的沙生和旱生植被替代水生和湿生植被的沉积孢粉证据验证了这个模拟,表明在极端干旱条件下,边界条件变化显著超过了生态系统的应对能力,湖泊生态系统在长期震荡后崩溃。
全文: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生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敏感而脆弱。鄱阳湖是我国最大面积的淡水湖泊,近年来湖泊水位下降、湖床干涸频发,发生了一系列水生态灾害事件以及生态系统的退化,但气候变化对湖泊生态灾害发生和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和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文基于Lotka-Volterra动力模型的原理和结构,首先构建湖泊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藻)与高等水生植物(草)的竞争模式,其次构建初级生产者草、藻与顶级猎食者鱼的捕食模式,最后利用气候-湖泊水量与生态因子的物质传递原理,构成气候与生态的动力方程组,设置现代和历史不同时期的试验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鄱阳湖藻、草、鱼生物群落在各自的环境容纳量、增长率和相互依存/抑制关系下,年内和年际生物量变化构成了稳定和准循环系统(试验Ⅰ)。在湖泊水量与生态因子相互作用中,水量生态效应可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试验Ⅱ)。应用到过去1000年湖泊生态系统中,模拟发现在气候-水量变化的边界条件下,湖泊生物量增加和减退的速度不对称(试验Ⅲ)。水量的反馈可使增加阶段的生物量速度减缓、使衰减阶段的速度加速,从而量化了气候水量变化在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效应。设置小冰期气候的试验Ⅳ模拟表明,在流域降水减少19%、湖泊面积减少33%和湖泊水量减少7%的状况下,湖泊生态系统在600~700个月内振荡并衰退。当这个极端气候持续600个月以上,水生群落系统全面崩溃。小冰期中鄱阳湖的沙生和旱生植被替代水生和湿生植被的沉积孢粉证据验证了这个模拟,表明在极端干旱条件下,边界条件变化显著超过了生态系统的应对能力,湖泊生态系统在长期震荡后崩溃。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与碳排放关系及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谢珍珍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产业结构  因素分解法  二氧化碳排放 
描述:随着气候变化及其所造成的各种生态危机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各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低碳经济先行区,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和引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生态经济区”的概念决定了其发展方向,即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走新型产业化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生态经济与低碳经济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要求资源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两面就是经济总量和结构,任何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都包含着经济总量的扩张和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特别是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不仅支撑着当前经济的增长,还决定着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经济增长对社会及环境的影响。因此要优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使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对区域三次产业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就显得意义重大。同时作为一个新兴的生态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碳排放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进一步研究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向生态和低碳的方向长远发展,对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碳排放理论为依据,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与碳排放的关联关系,为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及碳减排提供理论参考。为了进一步研究碳排放的其他影响因素,又采用对数平均权重迪氏(LMDI)分解法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经济发展因素、能源结构因素、区域产值分布因素及人口规模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依照关联度排序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也很大,超过了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从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高第二产业能源效率两方面着手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将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分解分析发现,碳排放的最大促进因素是经济发展因素,最大抑制因素是能源强度因素。对碳排放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的因素有:经济发展因素、人口规模因素、能源结构因素、区域产值分布因素;对碳排放增长起到抑制作用的因素只有能源强度因素。由此根据各因素对碳排放的不同影响情况针对性地提出减排对策。最后依据上述实证分析,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现状,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全文:随着气候变化及其所造成的各种生态危机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各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低碳经济先行区,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和引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生态经济区”的概念决定了其发展方向,即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走新型产业化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生态经济与低碳经济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要求资源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两面就是经济总量和结构,任何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都包含着经济总量的扩张和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特别是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不仅支撑着当前经济的增长,还决定着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经济增长对社会及环境的影响。因此要优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使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对区域三次产业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就显得意义重大。同时作为一个新兴的生态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碳排放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进一步研究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向生态和低碳的方向长远发展,对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碳排放理论为依据,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与碳排放的关联关系,为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及碳减排提供理论参考。为了进一步研究碳排放的其他影响因素,又采用对数平均权重迪氏(LMDI)分解法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经济发展因素、能源结构因素、区域产值分布因素及人口规模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依照关联度排序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也很大,超过了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从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高第二产业能源效率两方面着手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将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分解分析发现,碳排放的最大促进因素是经济发展因素,最大抑制因素是能源强度因素。对碳排放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的因素有:经济发展因素、人口规模因素、能源结构因素、区域产值分布因素;对碳排放增长起到抑制作用的因素只有能源强度因素。由此根据各因素对碳排放的不同影响情况针对性地提出减排对策。最后依据上述实证分析,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现状,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测算与影响因子分析
作者: 晏慧敏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森林碳汇  森林碳储量 
描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正在逐渐改变着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威胁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因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而森林生态系统在吸收大气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维持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关注以及“马拉喀什协议”、“哥本哈根协议”、《京都议定书》的出台,森林碳汇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研究热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其对整个流域和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分析江西省近30年来乔木层碳储量的动态变化特征,评价其碳汇功能,揭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木材产量、森林抚育面积、森林病虫害面积、过火面积、人工更新造林面积、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度等因子对森林碳汇的影响规律,为我国区域尺度的森林碳汇研究及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今后可能开展的碳汇交易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特点,基于江西省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充分考察该地区自然与社会经济的现状,运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估算森林碳储量与碳汇现状,计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第七次森林资源碳汇量为517.09×106吨,研究发现,森林碳储量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总体上发挥着碳汇的作用。应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理论,选取森林碳储量作为内生变量,以木材产量、森林抚育面积、森林病虫害面积、过火面积、人工更新造林面积、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度七个指标作为外生变量,建立森林碳汇影响因素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Autoregression,简称VAR模型),对VAR模型稳定性检验的基础上,利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方法,研究各变量对森林碳汇动态冲击及影响权重。研究结果为:森林碳储量的变化受自身扰动项影响最大,并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而其它变量的扰动项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储量的影响呈逐步递增的趋势,从长期来看,森林碳储量的变化57.18%由自身决定,1.79%受木材产量的影响,7.19%受人工更新造林面积的影响,15.37%受森林抚育面积的影响,3.56%受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的影响,0.51%受森林过火面积的影响,14.3%受年均温度的影响,0.09%受年均降水量的影响。
全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正在逐渐改变着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威胁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因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而森林生态系统在吸收大气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维持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关注以及“马拉喀什协议”、“哥本哈根协议”、《京都议定书》的出台,森林碳汇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研究热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其对整个流域和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分析江西省近30年来乔木层碳储量的动态变化特征,评价其碳汇功能,揭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木材产量、森林抚育面积、森林病虫害面积、过火面积、人工更新造林面积、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度等因子对森林碳汇的影响规律,为我国区域尺度的森林碳汇研究及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今后可能开展的碳汇交易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特点,基于江西省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充分考察该地区自然与社会经济的现状,运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估算森林碳储量与碳汇现状,计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第七次森林资源碳汇量为517.09×106吨,研究发现,森林碳储量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总体上发挥着碳汇的作用。应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理论,选取森林碳储量作为内生变量,以木材产量、森林抚育面积、森林病虫害面积、过火面积、人工更新造林面积、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度七个指标作为外生变量,建立森林碳汇影响因素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Autoregression,简称VAR模型),对VAR模型稳定性检验的基础上,利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方法,研究各变量对森林碳汇动态冲击及影响权重。研究结果为:森林碳储量的变化受自身扰动项影响最大,并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而其它变量的扰动项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储量的影响呈逐步递增的趋势,从长期来看,森林碳储量的变化57.18%由自身决定,1.79%受木材产量的影响,7.19%受人工更新造林面积的影响,15.37%受森林抚育面积的影响,3.56%受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的影响,0.51%受森林过火面积的影响,14.3%受年均温度的影响,0.09%受年均降水量的影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与碳排放关系及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谢珍珍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产业结构  因素分解法  二氧化碳排放 
描述:随着气候变化及其所造成的各种生态危机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各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低碳经济先行区,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和引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生态经济区”的概念决定了其发展方向,即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走新型产业化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生态经济与低碳经济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要求资源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两面就是经济总量和结构,任何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都包含着经济总量的扩张和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特别是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不仅支撑着当前经济的增长,还决定着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经济增长对社会及环境的影响。因此要优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使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对区域三次产业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就显得意义重大。同时作为一个新兴的生态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碳排放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进一步研究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向生态和低碳的方向长远发展,对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碳排放理论为依据,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与碳排放的关联关系,为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及碳减排提供理论参考。为了进一步研究碳排放的其他影响因素,又采用对数平均权重迪氏(LMDI)分解法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经济发展因素、能源结构因素、区域产值分布因素及人口规模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依照关联度排序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也很大,超过了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从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高第二产业能源效率两方面着手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将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分解分析发现,碳排放的最大促进因素是经济发展因素,最大抑制因素是能源强度因素。对碳排放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的因素有:经济发展因素、人口规模因素、能源结构因素、区域产值分布因素;对碳排放增长起到抑制作用的因素只有能源强度因素。由此根据各因素对碳排放的不同影响情况针对性地提出减排对策。最后依据上述实证分析,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现状,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全文:随着气候变化及其所造成的各种生态危机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各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低碳经济先行区,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和引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生态经济区”的概念决定了其发展方向,即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走新型产业化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生态经济与低碳经济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要求资源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两面就是经济总量和结构,任何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都包含着经济总量的扩张和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特别是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不仅支撑着当前经济的增长,还决定着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经济增长对社会及环境的影响。因此要优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使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对区域三次产业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就显得意义重大。同时作为一个新兴的生态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碳排放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进一步研究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向生态和低碳的方向长远发展,对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碳排放理论为依据,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与碳排放的关联关系,为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及碳减排提供理论参考。为了进一步研究碳排放的其他影响因素,又采用对数平均权重迪氏(LMDI)分解法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经济发展因素、能源结构因素、区域产值分布因素及人口规模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依照关联度排序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也很大,超过了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从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高第二产业能源效率两方面着手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将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分解分析发现,碳排放的最大促进因素是经济发展因素,最大抑制因素是能源强度因素。对碳排放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的因素有:经济发展因素、人口规模因素、能源结构因素、区域产值分布因素;对碳排放增长起到抑制作用的因素只有能源强度因素。由此根据各因素对碳排放的不同影响情况针对性地提出减排对策。最后依据上述实证分析,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现状,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测算与影响因子分析
作者: 晏慧敏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森林碳汇  森林碳储量 
描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正在逐渐改变着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威胁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因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而森林生态系统在吸收大气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维持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关注以及“马拉喀什协议”、“哥本哈根协议”、《京都议定书》的出台,森林碳汇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研究热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其对整个流域和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分析江西省近30年来乔木层碳储量的动态变化特征,评价其碳汇功能,揭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木材产量、森林抚育面积、森林病虫害面积、过火面积、人工更新造林面积、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度等因子对森林碳汇的影响规律,为我国区域尺度的森林碳汇研究及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今后可能开展的碳汇交易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特点,基于江西省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充分考察该地区自然与社会经济的现状,运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估算森林碳储量与碳汇现状,计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第七次森林资源碳汇量为517.09×106吨,研究发现,森林碳储量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总体上发挥着碳汇的作用。应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理论,选取森林碳储量作为内生变量,以木材产量、森林抚育面积、森林病虫害面积、过火面积、人工更新造林面积、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度七个指标作为外生变量,建立森林碳汇影响因素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Autoregression,简称VAR模型),对VAR模型稳定性检验的基础上,利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方法,研究各变量对森林碳汇动态冲击及影响权重。研究结果为:森林碳储量的变化受自身扰动项影响最大,并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而其它变量的扰动项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储量的影响呈逐步递增的趋势,从长期来看,森林碳储量的变化57.18%由自身决定,1.79%受木材产量的影响,7.19%受人工更新造林面积的影响,15.37%受森林抚育面积的影响,3.56%受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的影响,0.51%受森林过火面积的影响,14.3%受年均温度的影响,0.09%受年均降水量的影响。
全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正在逐渐改变着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威胁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因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而森林生态系统在吸收大气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维持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关注以及“马拉喀什协议”、“哥本哈根协议”、《京都议定书》的出台,森林碳汇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研究热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其对整个流域和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分析江西省近30年来乔木层碳储量的动态变化特征,评价其碳汇功能,揭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木材产量、森林抚育面积、森林病虫害面积、过火面积、人工更新造林面积、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度等因子对森林碳汇的影响规律,为我国区域尺度的森林碳汇研究及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今后可能开展的碳汇交易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特点,基于江西省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充分考察该地区自然与社会经济的现状,运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估算森林碳储量与碳汇现状,计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第七次森林资源碳汇量为517.09×106吨,研究发现,森林碳储量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总体上发挥着碳汇的作用。应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理论,选取森林碳储量作为内生变量,以木材产量、森林抚育面积、森林病虫害面积、过火面积、人工更新造林面积、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度七个指标作为外生变量,建立森林碳汇影响因素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Autoregression,简称VAR模型),对VAR模型稳定性检验的基础上,利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方法,研究各变量对森林碳汇动态冲击及影响权重。研究结果为:森林碳储量的变化受自身扰动项影响最大,并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而其它变量的扰动项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储量的影响呈逐步递增的趋势,从长期来看,森林碳储量的变化57.18%由自身决定,1.79%受木材产量的影响,7.19%受人工更新造林面积的影响,15.37%受森林抚育面积的影响,3.56%受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的影响,0.51%受森林过火面积的影响,14.3%受年均温度的影响,0.09%受年均降水量的影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与碳排放关系及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谢珍珍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产业结构  因素分解法  二氧化碳排放 
描述:随着气候变化及其所造成的各种生态危机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各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低碳经济先行区,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和引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生态经济区”的概念决定了其发展方向,即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走新型产业化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生态经济与低碳经济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要求资源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两面就是经济总量和结构,任何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都包含着经济总量的扩张和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特别是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不仅支撑着当前经济的增长,还决定着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经济增长对社会及环境的影响。因此要优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使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对区域三次产业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就显得意义重大。同时作为一个新兴的生态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碳排放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进一步研究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向生态和低碳的方向长远发展,对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碳排放理论为依据,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与碳排放的关联关系,为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及碳减排提供理论参考。为了进一步研究碳排放的其他影响因素,又采用对数平均权重迪氏(LMDI)分解法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经济发展因素、能源结构因素、区域产值分布因素及人口规模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依照关联度排序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也很大,超过了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从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高第二产业能源效率两方面着手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将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分解分析发现,碳排放的最大促进因素是经济发展因素,最大抑制因素是能源强度因素。对碳排放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的因素有:经济发展因素、人口规模因素、能源结构因素、区域产值分布因素;对碳排放增长起到抑制作用的因素只有能源强度因素。由此根据各因素对碳排放的不同影响情况针对性地提出减排对策。最后依据上述实证分析,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现状,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全文:随着气候变化及其所造成的各种生态危机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各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低碳经济先行区,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和引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生态经济区”的概念决定了其发展方向,即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走新型产业化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生态经济与低碳经济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要求资源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两面就是经济总量和结构,任何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都包含着经济总量的扩张和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特别是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不仅支撑着当前经济的增长,还决定着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经济增长对社会及环境的影响。因此要优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使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对区域三次产业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就显得意义重大。同时作为一个新兴的生态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碳排放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进一步研究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向生态和低碳的方向长远发展,对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碳排放理论为依据,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与碳排放的关联关系,为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及碳减排提供理论参考。为了进一步研究碳排放的其他影响因素,又采用对数平均权重迪氏(LMDI)分解法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经济发展因素、能源结构因素、区域产值分布因素及人口规模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依照关联度排序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也很大,超过了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从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高第二产业能源效率两方面着手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将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分解分析发现,碳排放的最大促进因素是经济发展因素,最大抑制因素是能源强度因素。对碳排放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的因素有:经济发展因素、人口规模因素、能源结构因素、区域产值分布因素;对碳排放增长起到抑制作用的因素只有能源强度因素。由此根据各因素对碳排放的不同影响情况针对性地提出减排对策。最后依据上述实证分析,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现状,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测算与影响因子分析
作者: 晏慧敏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森林碳汇  森林碳储量 
描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正在逐渐改变着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威胁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因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而森林生态系统在吸收大气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维持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关注以及“马拉喀什协议”、“哥本哈根协议”、《京都议定书》的出台,森林碳汇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研究热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其对整个流域和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分析江西省近30年来乔木层碳储量的动态变化特征,评价其碳汇功能,揭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木材产量、森林抚育面积、森林病虫害面积、过火面积、人工更新造林面积、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度等因子对森林碳汇的影响规律,为我国区域尺度的森林碳汇研究及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今后可能开展的碳汇交易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特点,基于江西省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充分考察该地区自然与社会经济的现状,运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估算森林碳储量与碳汇现状,计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第七次森林资源碳汇量为517.09×106吨,研究发现,森林碳储量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总体上发挥着碳汇的作用。应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理论,选取森林碳储量作为内生变量,以木材产量、森林抚育面积、森林病虫害面积、过火面积、人工更新造林面积、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度七个指标作为外生变量,建立森林碳汇影响因素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Autoregression,简称VAR模型),对VAR模型稳定性检验的基础上,利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方法,研究各变量对森林碳汇动态冲击及影响权重。研究结果为:森林碳储量的变化受自身扰动项影响最大,并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而其它变量的扰动项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储量的影响呈逐步递增的趋势,从长期来看,森林碳储量的变化57.18%由自身决定,1.79%受木材产量的影响,7.19%受人工更新造林面积的影响,15.37%受森林抚育面积的影响,3.56%受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的影响,0.51%受森林过火面积的影响,14.3%受年均温度的影响,0.09%受年均降水量的影响。
全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正在逐渐改变着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威胁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因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而森林生态系统在吸收大气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维持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关注以及“马拉喀什协议”、“哥本哈根协议”、《京都议定书》的出台,森林碳汇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研究热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其对整个流域和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分析江西省近30年来乔木层碳储量的动态变化特征,评价其碳汇功能,揭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木材产量、森林抚育面积、森林病虫害面积、过火面积、人工更新造林面积、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度等因子对森林碳汇的影响规律,为我国区域尺度的森林碳汇研究及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今后可能开展的碳汇交易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特点,基于江西省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充分考察该地区自然与社会经济的现状,运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估算森林碳储量与碳汇现状,计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第七次森林资源碳汇量为517.09×106吨,研究发现,森林碳储量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总体上发挥着碳汇的作用。应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理论,选取森林碳储量作为内生变量,以木材产量、森林抚育面积、森林病虫害面积、过火面积、人工更新造林面积、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度七个指标作为外生变量,建立森林碳汇影响因素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Autoregression,简称VAR模型),对VAR模型稳定性检验的基础上,利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方法,研究各变量对森林碳汇动态冲击及影响权重。研究结果为:森林碳储量的变化受自身扰动项影响最大,并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而其它变量的扰动项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储量的影响呈逐步递增的趋势,从长期来看,森林碳储量的变化57.18%由自身决定,1.79%受木材产量的影响,7.19%受人工更新造林面积的影响,15.37%受森林抚育面积的影响,3.56%受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的影响,0.51%受森林过火面积的影响,14.3%受年均温度的影响,0.09%受年均降水量的影响。
鄱阳湖鸟类多样性、濒危鸟类种群动态及其保护空缺分析
作者: 单继红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保护空缺分析  最小抽样强度  鄱阳湖  影响因素  种群动态  鸟类多样性  空间分布  濒危物种 
描述:。进而,在全面掌握鄱阳湖区鸟类分布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鄱阳湖候鸟越冬湖泊重要性进行了评估与保护空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本研究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5月在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利用
全文:。进而,在全面掌握鄱阳湖区鸟类分布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鄱阳湖候鸟越冬湖泊重要性进行了评估与保护空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本研究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5月在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利用
鄱阳湖鸟类多样性、濒危鸟类种群动态及其保护空缺分析
作者: 单继红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保护空缺分析  最小抽样强度  鄱阳湖  影响因素  种群动态  鸟类多样性  空间分布  濒危物种 
描述:。进而,在全面掌握鄱阳湖区鸟类分布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鄱阳湖候鸟越冬湖泊重要性进行了评估与保护空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本研究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5月在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利用
全文:。进而,在全面掌握鄱阳湖区鸟类分布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鄱阳湖候鸟越冬湖泊重要性进行了评估与保护空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本研究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5月在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利用
鄱阳湖鸟类多样性、濒危鸟类种群动态及其保护空缺分析
作者: 单继红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保护空缺分析  最小抽样强度  鄱阳湖  影响因素  种群动态  鸟类多样性  空间分布  濒危物种 
描述:。进而,在全面掌握鄱阳湖区鸟类分布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鄱阳湖候鸟越冬湖泊重要性进行了评估与保护空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本研究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5月在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利用
全文:。进而,在全面掌握鄱阳湖区鸟类分布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鄱阳湖候鸟越冬湖泊重要性进行了评估与保护空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本研究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5月在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利用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