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应对洪涝灾害稻农采用工程类措施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鄱阳湖区域农户调查数据
作者: 刘菲菲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适应性工程类措施  鄱阳湖区域  洪涝灾  稻农 
描述: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IPCC通过模拟研究发现气候的长期变化与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影响范围扩大有密切的关系。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农作物尤其是水稻对灾害的抵御能力弱,受灾害的影响严重。鄱阳湖区域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水稻是鄱阳湖区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区域内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严重威胁了农民的生活,影响了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长。适应性措施是针对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业部门灾害适应能力、抵御能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基于2012年鄱阳湖区域大规模的实地调查数据,以鄱阳湖区域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用工程类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利润最大化理论、社会行动理论等为指导,首先了解和分析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取措施过程中政府提供技术、物资支持情况,接着描述性统计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措施的限制因素,再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性抗洪措施的种类及决定因素,最后总结分析结果,从微观视角为政府制定抗灾减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大部分稻农会采取适应性工程类措施应对洪涝灾害,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农机排涝和开沟清渠。影响农户采用适应性工程类措施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水平、气候变化感知、家庭兼业程度、亲戚数量等农户自身因素,还包括地形、土壤、水稻类型及村经济水平、水利设施状况、信息获取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外部环境因素。另外,农户采取不同的工程性措施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数据结果显示,家庭兼业以农为主,感知到降水量增多,水稻为单季稻,村收入水平与采用农机排涝显著性正向相关,而感知到洪涝灾害更严重及社区水利设施越完善与采用农机排涝为负向关系;亲属数量、坡地地形则显著促进稻农采用开沟清渠应对洪涝风险;家庭劳动力充足且资金充裕的农户家庭同时采用两种应对洪涝的工程类措施的概率更大,反之,如果农户耕地的土壤越好,社区的基础设施越完善,农户同时采取两种工程类措施的概率则越小。
全文: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IPCC通过模拟研究发现气候的长期变化与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影响范围扩大有密切的关系。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农作物尤其是水稻对灾害的抵御能力弱,受灾害的影响严重。鄱阳湖区域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水稻是鄱阳湖区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区域内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严重威胁了农民的生活,影响了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长。适应性措施是针对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业部门灾害适应能力、抵御能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基于2012年鄱阳湖区域大规模的实地调查数据,以鄱阳湖区域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用工程类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利润最大化理论、社会行动理论等为指导,首先了解和分析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取措施过程中政府提供技术、物资支持情况,接着描述性统计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措施的限制因素,再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性抗洪措施的种类及决定因素,最后总结分析结果,从微观视角为政府制定抗灾减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大部分稻农会采取适应性工程类措施应对洪涝灾害,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农机排涝和开沟清渠。影响农户采用适应性工程类措施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水平、气候变化感知、家庭兼业程度、亲戚数量等农户自身因素,还包括地形、土壤、水稻类型及村经济水平、水利设施状况、信息获取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外部环境因素。另外,农户采取不同的工程性措施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数据结果显示,家庭兼业以农为主,感知到降水量增多,水稻为单季稻,村收入水平与采用农机排涝显著性正向相关,而感知到洪涝灾害更严重及社区水利设施越完善与采用农机排涝为负向关系;亲属数量、坡地地形则显著促进稻农采用开沟清渠应对洪涝风险;家庭劳动力充足且资金充裕的农户家庭同时采用两种应对洪涝的工程类措施的概率更大,反之,如果农户耕地的土壤越好,社区的基础设施越完善,农户同时采取两种工程类措施的概率则越小。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研究
作者: 邱丹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业  竞争力  对策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和意义、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区域农业竞争力内涵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首先阐述农业、区域、竞争力的概念及农业区域竞争力的内涵,然后介绍了农业
全文:和意义、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区域农业竞争力内涵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首先阐述农业、区域、竞争力的概念及农业区域竞争力的内涵,然后介绍了农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研究
作者: 江洪涛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认知  农产品标准化  影响因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采纳 
描述: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政府乃至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而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有利于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尤其对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因此,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案例区,探讨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问题。文章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对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进行阐述,明确研究思路和研究的主要内容,确定研究对象、范围和研究方法,简要介绍该论文所采纳的技术路线和主要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对国内外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发展和研究的状况进行了简要概述,接着阐述了文章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三章研究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的发展现状,并总结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分析农户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认知与采纳意愿,采用Logistic计量模型探讨影响农户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认知与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第五章从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的六大体系着手,探讨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建议。第六章对研究中得到的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对下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通过分析影响农户认知和采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影响因素,得到相应的结论如下:第一,在努力提高农户文化素质的同时,适当引导和鼓励年纪稍大农户积极参与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第二,大力宣传环境知识,增强农户环境意识,从而推动农户认知和采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第三,增强农产品标准化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力度,大力推广农产品标准生产知识,并且积极创新培训方式,适当让农户承担培训费用对于农户主动接受和采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积极意义;第四,积极引导农户参加生产合作,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中的示范和带头作用;第五,在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进程中,要合理选择推广对象,重点引导从事蔬菜、水果生产的农户采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同时适当吸纳从事水稻种植的农户。
全文: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政府乃至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而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有利于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尤其对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因此,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案例区,探讨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问题。文章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对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进行阐述,明确研究思路和研究的主要内容,确定研究对象、范围和研究方法,简要介绍该论文所采纳的技术路线和主要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对国内外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发展和研究的状况进行了简要概述,接着阐述了文章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三章研究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的发展现状,并总结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分析农户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认知与采纳意愿,采用Logistic计量模型探讨影响农户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认知与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第五章从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的六大体系着手,探讨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建议。第六章对研究中得到的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对下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通过分析影响农户认知和采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影响因素,得到相应的结论如下:第一,在努力提高农户文化素质的同时,适当引导和鼓励年纪稍大农户积极参与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第二,大力宣传环境知识,增强农户环境意识,从而推动农户认知和采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第三,增强农产品标准化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力度,大力推广农产品标准生产知识,并且积极创新培训方式,适当让农户承担培训费用对于农户主动接受和采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积极意义;第四,积极引导农户参加生产合作,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中的示范和带头作用;第五,在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进程中,要合理选择推广对象,重点引导从事蔬菜、水果生产的农户采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同时适当吸纳从事水稻种植的农户。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研究:以康山蓄滞洪区为例
作者: 陈思思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条件价值评估法  生态补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蓄滞洪区  双边界二分式 
描述:。本文适时选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国家重要蓄滞洪区——康山蓄滞洪区内的康山垦殖场作为生态补偿研究对象,以水资源补偿作为切入,丰富了蓄滞洪区生态补偿实证研究。本文在大量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
全文:。本文适时选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国家重要蓄滞洪区——康山蓄滞洪区内的康山垦殖场作为生态补偿研究对象,以水资源补偿作为切入,丰富了蓄滞洪区生态补偿实证研究。本文在大量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引导政策对农村居民低碳能源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
作者: 曹文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策工具  农村居民  低碳  能源消费行为 
描述:在国家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能源消费受到学界的广泛重视,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农村清洁能源供给不足、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进而导致环境持续恶化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已有的研究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从宏观层面上研究能源消费居多,成果也最为显著;二是从微观层面上研究能源消费行为大多又基于城市居民,而以农村居民为考察对象的研究偏少。为此,本文以农村居民的低碳能源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个样本县(市、区)的398位农村居民的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和两阶段聚类、多元回归分析,对特定发展阶段、特殊文化心理下农村居民群体的能源消费观念、心理特征进行族群划分,研究相关政策工具对各族群农村居民低碳能源消费购买的影响程度,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居民普遍对能源问题持有较为积极的低碳认知,然而其环境价值观及责任感并不强。农户的能源消费集中在生活能源,传统非商品能源的消费处于向商品化能源转化初期,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第二,在能源消费过程中,农村居民低碳能源消费行为的可划分为“高碳型”、“中间型”、“低碳型”3类族群;女性、年轻的、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村居民更容易实施低碳能源消费行为,对环境问题具有更积极的情感和责任感;家庭规模较小、收入较低、孩子数较多、受教育孩子数较多、外交倾向较高、三代直系亲属较多的家庭多为低碳型。第三,政策工具对3类农村居民族群低碳能源购买行为均存在正向引导作用,影响程度较轻且存在程度差异。信息工具的干预作用最有效,而经济工具、行政工具、物理工具的引导作用不明显。引导政策干预对低碳型族群的反馈最明显,再是高碳型、中间型族群。在此基础上,结合能源消费行为研究结论,从重视四类群体——家庭,女性、青年和高知识分子,民间力量和农村地区提出了引导我国农村居民低碳能源消费行为的政策管理启示。
全文:在国家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能源消费受到学界的广泛重视,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农村清洁能源供给不足、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进而导致环境持续恶化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已有的研究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从宏观层面上研究能源消费居多,成果也最为显著;二是从微观层面上研究能源消费行为大多又基于城市居民,而以农村居民为考察对象的研究偏少。为此,本文以农村居民的低碳能源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个样本县(市、区)的398位农村居民的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和两阶段聚类、多元回归分析,对特定发展阶段、特殊文化心理下农村居民群体的能源消费观念、心理特征进行族群划分,研究相关政策工具对各族群农村居民低碳能源消费购买的影响程度,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居民普遍对能源问题持有较为积极的低碳认知,然而其环境价值观及责任感并不强。农户的能源消费集中在生活能源,传统非商品能源的消费处于向商品化能源转化初期,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第二,在能源消费过程中,农村居民低碳能源消费行为的可划分为“高碳型”、“中间型”、“低碳型”3类族群;女性、年轻的、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村居民更容易实施低碳能源消费行为,对环境问题具有更积极的情感和责任感;家庭规模较小、收入较低、孩子数较多、受教育孩子数较多、外交倾向较高、三代直系亲属较多的家庭多为低碳型。第三,政策工具对3类农村居民族群低碳能源购买行为均存在正向引导作用,影响程度较轻且存在程度差异。信息工具的干预作用最有效,而经济工具、行政工具、物理工具的引导作用不明显。引导政策干预对低碳型族群的反馈最明显,再是高碳型、中间型族群。在此基础上,结合能源消费行为研究结论,从重视四类群体——家庭,女性、青年和高知识分子,民间力量和农村地区提出了引导我国农村居民低碳能源消费行为的政策管理启示。
应对洪涝灾害稻农采用工程类措施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鄱阳湖区域农户调查数据
作者: 刘菲菲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适应性工程类措施  鄱阳湖区域  洪涝灾  稻农 
描述: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IPCC通过模拟研究发现气候的长期变化与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影响范围扩大有密切的关系。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农作物尤其是水稻对灾害的抵御能力弱,受灾害的影响严重。鄱阳湖区域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水稻是鄱阳湖区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区域内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严重威胁了农民的生活,影响了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长。适应性措施是针对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业部门灾害适应能力、抵御能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基于2012年鄱阳湖区域大规模的实地调查数据,以鄱阳湖区域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用工程类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利润最大化理论、社会行动理论等为指导,首先了解和分析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取措施过程中政府提供技术、物资支持情况,接着描述性统计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措施的限制因素,再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性抗洪措施的种类及决定因素,最后总结分析结果,从微观视角为政府制定抗灾减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大部分稻农会采取适应性工程类措施应对洪涝灾害,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农机排涝和开沟清渠。影响农户采用适应性工程类措施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水平、气候变化感知、家庭兼业程度、亲戚数量等农户自身因素,还包括地形、土壤、水稻类型及村经济水平、水利设施状况、信息获取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外部环境因素。另外,农户采取不同的工程性措施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数据结果显示,家庭兼业以农为主,感知到降水量增多,水稻为单季稻,村收入水平与采用农机排涝显著性正向相关,而感知到洪涝灾害更严重及社区水利设施越完善与采用农机排涝为负向关系;亲属数量、坡地地形则显著促进稻农采用开沟清渠应对洪涝风险;家庭劳动力充足且资金充裕的农户家庭同时采用两种应对洪涝的工程类措施的概率更大,反之,如果农户耕地的土壤越好,社区的基础设施越完善,农户同时采取两种工程类措施的概率则越小。
全文: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IPCC通过模拟研究发现气候的长期变化与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影响范围扩大有密切的关系。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农作物尤其是水稻对灾害的抵御能力弱,受灾害的影响严重。鄱阳湖区域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水稻是鄱阳湖区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区域内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严重威胁了农民的生活,影响了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长。适应性措施是针对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业部门灾害适应能力、抵御能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基于2012年鄱阳湖区域大规模的实地调查数据,以鄱阳湖区域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用工程类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利润最大化理论、社会行动理论等为指导,首先了解和分析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取措施过程中政府提供技术、物资支持情况,接着描述性统计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措施的限制因素,再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性抗洪措施的种类及决定因素,最后总结分析结果,从微观视角为政府制定抗灾减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大部分稻农会采取适应性工程类措施应对洪涝灾害,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农机排涝和开沟清渠。影响农户采用适应性工程类措施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水平、气候变化感知、家庭兼业程度、亲戚数量等农户自身因素,还包括地形、土壤、水稻类型及村经济水平、水利设施状况、信息获取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外部环境因素。另外,农户采取不同的工程性措施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数据结果显示,家庭兼业以农为主,感知到降水量增多,水稻为单季稻,村收入水平与采用农机排涝显著性正向相关,而感知到洪涝灾害更严重及社区水利设施越完善与采用农机排涝为负向关系;亲属数量、坡地地形则显著促进稻农采用开沟清渠应对洪涝风险;家庭劳动力充足且资金充裕的农户家庭同时采用两种应对洪涝的工程类措施的概率更大,反之,如果农户耕地的土壤越好,社区的基础设施越完善,农户同时采取两种工程类措施的概率则越小。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研究
作者: 邱丹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业  竞争力  对策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和意义、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区域农业竞争力内涵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首先阐述农业、区域、竞争力的概念及农业区域竞争力的内涵,然后介绍了农业
全文:和意义、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区域农业竞争力内涵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首先阐述农业、区域、竞争力的概念及农业区域竞争力的内涵,然后介绍了农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研究
作者: 江洪涛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认知  农产品标准化  影响因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采纳 
描述: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政府乃至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而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有利于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尤其对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因此,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案例区,探讨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问题。文章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对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进行阐述,明确研究思路和研究的主要内容,确定研究对象、范围和研究方法,简要介绍该论文所采纳的技术路线和主要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对国内外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发展和研究的状况进行了简要概述,接着阐述了文章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三章研究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的发展现状,并总结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分析农户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认知与采纳意愿,采用Logistic计量模型探讨影响农户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认知与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第五章从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的六大体系着手,探讨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建议。第六章对研究中得到的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对下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通过分析影响农户认知和采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影响因素,得到相应的结论如下:第一,在努力提高农户文化素质的同时,适当引导和鼓励年纪稍大农户积极参与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第二,大力宣传环境知识,增强农户环境意识,从而推动农户认知和采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第三,增强农产品标准化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力度,大力推广农产品标准生产知识,并且积极创新培训方式,适当让农户承担培训费用对于农户主动接受和采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积极意义;第四,积极引导农户参加生产合作,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中的示范和带头作用;第五,在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进程中,要合理选择推广对象,重点引导从事蔬菜、水果生产的农户采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同时适当吸纳从事水稻种植的农户。
全文: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政府乃至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而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有利于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尤其对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因此,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案例区,探讨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问题。文章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对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进行阐述,明确研究思路和研究的主要内容,确定研究对象、范围和研究方法,简要介绍该论文所采纳的技术路线和主要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对国内外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发展和研究的状况进行了简要概述,接着阐述了文章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三章研究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的发展现状,并总结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分析农户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认知与采纳意愿,采用Logistic计量模型探讨影响农户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认知与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第五章从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的六大体系着手,探讨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建议。第六章对研究中得到的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对下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通过分析影响农户认知和采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影响因素,得到相应的结论如下:第一,在努力提高农户文化素质的同时,适当引导和鼓励年纪稍大农户积极参与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第二,大力宣传环境知识,增强农户环境意识,从而推动农户认知和采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第三,增强农产品标准化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力度,大力推广农产品标准生产知识,并且积极创新培训方式,适当让农户承担培训费用对于农户主动接受和采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积极意义;第四,积极引导农户参加生产合作,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中的示范和带头作用;第五,在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与推广进程中,要合理选择推广对象,重点引导从事蔬菜、水果生产的农户采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同时适当吸纳从事水稻种植的农户。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研究:以康山蓄滞洪区为例
作者: 陈思思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条件价值评估法  生态补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蓄滞洪区  双边界二分式 
描述:。本文适时选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国家重要蓄滞洪区——康山蓄滞洪区内的康山垦殖场作为生态补偿研究对象,以水资源补偿作为切入,丰富了蓄滞洪区生态补偿实证研究。本文在大量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
全文:。本文适时选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国家重要蓄滞洪区——康山蓄滞洪区内的康山垦殖场作为生态补偿研究对象,以水资源补偿作为切入,丰富了蓄滞洪区生态补偿实证研究。本文在大量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引导政策对农村居民低碳能源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
作者: 曹文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策工具  农村居民  低碳  能源消费行为 
描述:在国家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能源消费受到学界的广泛重视,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农村清洁能源供给不足、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进而导致环境持续恶化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已有的研究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从宏观层面上研究能源消费居多,成果也最为显著;二是从微观层面上研究能源消费行为大多又基于城市居民,而以农村居民为考察对象的研究偏少。为此,本文以农村居民的低碳能源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个样本县(市、区)的398位农村居民的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和两阶段聚类、多元回归分析,对特定发展阶段、特殊文化心理下农村居民群体的能源消费观念、心理特征进行族群划分,研究相关政策工具对各族群农村居民低碳能源消费购买的影响程度,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居民普遍对能源问题持有较为积极的低碳认知,然而其环境价值观及责任感并不强。农户的能源消费集中在生活能源,传统非商品能源的消费处于向商品化能源转化初期,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第二,在能源消费过程中,农村居民低碳能源消费行为的可划分为“高碳型”、“中间型”、“低碳型”3类族群;女性、年轻的、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村居民更容易实施低碳能源消费行为,对环境问题具有更积极的情感和责任感;家庭规模较小、收入较低、孩子数较多、受教育孩子数较多、外交倾向较高、三代直系亲属较多的家庭多为低碳型。第三,政策工具对3类农村居民族群低碳能源购买行为均存在正向引导作用,影响程度较轻且存在程度差异。信息工具的干预作用最有效,而经济工具、行政工具、物理工具的引导作用不明显。引导政策干预对低碳型族群的反馈最明显,再是高碳型、中间型族群。在此基础上,结合能源消费行为研究结论,从重视四类群体——家庭,女性、青年和高知识分子,民间力量和农村地区提出了引导我国农村居民低碳能源消费行为的政策管理启示。
全文:在国家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能源消费受到学界的广泛重视,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农村清洁能源供给不足、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进而导致环境持续恶化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已有的研究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从宏观层面上研究能源消费居多,成果也最为显著;二是从微观层面上研究能源消费行为大多又基于城市居民,而以农村居民为考察对象的研究偏少。为此,本文以农村居民的低碳能源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个样本县(市、区)的398位农村居民的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和两阶段聚类、多元回归分析,对特定发展阶段、特殊文化心理下农村居民群体的能源消费观念、心理特征进行族群划分,研究相关政策工具对各族群农村居民低碳能源消费购买的影响程度,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居民普遍对能源问题持有较为积极的低碳认知,然而其环境价值观及责任感并不强。农户的能源消费集中在生活能源,传统非商品能源的消费处于向商品化能源转化初期,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第二,在能源消费过程中,农村居民低碳能源消费行为的可划分为“高碳型”、“中间型”、“低碳型”3类族群;女性、年轻的、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村居民更容易实施低碳能源消费行为,对环境问题具有更积极的情感和责任感;家庭规模较小、收入较低、孩子数较多、受教育孩子数较多、外交倾向较高、三代直系亲属较多的家庭多为低碳型。第三,政策工具对3类农村居民族群低碳能源购买行为均存在正向引导作用,影响程度较轻且存在程度差异。信息工具的干预作用最有效,而经济工具、行政工具、物理工具的引导作用不明显。引导政策干预对低碳型族群的反馈最明显,再是高碳型、中间型族群。在此基础上,结合能源消费行为研究结论,从重视四类群体——家庭,女性、青年和高知识分子,民间力量和农村地区提出了引导我国农村居民低碳能源消费行为的政策管理启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