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基于生态视角下的农村道路设计:以江西省鄱阳湖地区为例
作者: 郭琪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设计  生态道路  农村道路 
描述:视角也侧重于工程设计,忽视了生态设计。本文以景观生态和道路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生态道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运用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西省鄱阳湖地区为典型个案,在充分了解研究区所处的自然
全文:视角也侧重于工程设计,忽视了生态设计。本文以景观生态和道路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生态道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运用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西省鄱阳湖地区为典型个案,在充分了解研究区所处的自然
基于生态视角下的农村道路设计:以江西省鄱阳湖地区为例
作者: 郭琪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设计  生态道路  农村道路 
描述:视角也侧重于工程设计,忽视了生态设计。本文以景观生态和道路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生态道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运用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西省鄱阳湖地区为典型个案,在充分了解研究区所处的自然
全文:视角也侧重于工程设计,忽视了生态设计。本文以景观生态和道路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生态道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运用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西省鄱阳湖地区为典型个案,在充分了解研究区所处的自然
鄱阳湖湖滨湿地土壤酶活性及影响因素
作者: 张鑫 耿玉清 徐明 刘丽香 林茂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糖苷酶  动态变化  β  土壤有机碳  土壤水分含量  酚氧化酶 
描述:土壤酶参与有机碳和养分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对土壤有机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为探讨湖滨湿地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鄱阳湖滩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2011年的2、5、9和11月分别采集0~10 cm的土壤样本,对土壤性质和与有机碳转换相关的3种水解酶和2种氧化还原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并分析了土壤性质参数与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月份的土壤pH值、有机碳和氮含量的差异不显著,但土壤酶活性变化有显著差异。纤维二糖酶和β-糖苷酶活性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而酚氧化酶活性在2月份最高,9月最低;过氧化物酶活性则在11月最高;己丁质酶活性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水分含量与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极显著相关;地表温度与纤维二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与β-糖苷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认为,湖滨湿地土壤水分的变化显著影响不同土壤酶活性的变异,而土壤有机碳和氮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相对较小。
全文:土壤酶参与有机碳和养分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对土壤有机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为探讨湖滨湿地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鄱阳湖滩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2011年的2、5、9和11月分别采集0~10 cm的土壤样本,对土壤性质和与有机碳转换相关的3种水解酶和2种氧化还原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并分析了土壤性质参数与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月份的土壤pH值、有机碳和氮含量的差异不显著,但土壤酶活性变化有显著差异。纤维二糖酶和β-糖苷酶活性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而酚氧化酶活性在2月份最高,9月最低;过氧化物酶活性则在11月最高;己丁质酶活性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水分含量与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极显著相关;地表温度与纤维二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与β-糖苷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认为,湖滨湿地土壤水分的变化显著影响不同土壤酶活性的变异,而土壤有机碳和氮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相对较小。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乡村性评价及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作者: 杨绮清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空间格局演变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乡村性评价 
描述:重大的意义。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以31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以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人文地理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利用相关的区域经济分析方法、数学模型分析法、并借助
全文:重大的意义。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以31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以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人文地理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利用相关的区域经济分析方法、数学模型分析法、并借助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乡村性评价及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作者: 杨绮清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空间格局演变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乡村性评价 
描述:重大的意义。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以31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以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人文地理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利用相关的区域经济分析方法、数学模型分析法、并借助
全文:重大的意义。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以31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以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人文地理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利用相关的区域经济分析方法、数学模型分析法、并借助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乡村性评价及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作者: 杨绮清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空间格局演变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乡村性评价 
描述:重大的意义。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以31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以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人文地理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利用相关的区域经济分析方法、数学模型分析法、并借助
全文:重大的意义。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以31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以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人文地理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利用相关的区域经济分析方法、数学模型分析法、并借助
鄱阳湖生态经济生态效率研究——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分析
作者: 周韫力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生态效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生态足迹 
描述:。生态效率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价值量与资源、能源的消耗量之比,它表示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分离关系[1]。体现了一个企业、产业或地区及国家的绿色竞争能力,有利于促进人类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生态足迹是
全文:。生态效率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价值量与资源、能源的消耗量之比,它表示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分离关系[1]。体现了一个企业、产业或地区及国家的绿色竞争能力,有利于促进人类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生态足迹是
鄱阳湖生态经济生态效率研究——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分析
作者: 周韫力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生态效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生态足迹 
描述:。生态效率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价值量与资源、能源的消耗量之比,它表示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分离关系[1]。体现了一个企业、产业或地区及国家的绿色竞争能力,有利于促进人类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生态足迹是
全文:。生态效率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价值量与资源、能源的消耗量之比,它表示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分离关系[1]。体现了一个企业、产业或地区及国家的绿色竞争能力,有利于促进人类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生态足迹是
鄱阳湖生态经济生态效率研究——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分析
作者: 周韫力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生态效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生态足迹 
描述:。生态效率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价值量与资源、能源的消耗量之比,它表示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分离关系[1]。体现了一个企业、产业或地区及国家的绿色竞争能力,有利于促进人类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生态足迹是
全文:。生态效率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价值量与资源、能源的消耗量之比,它表示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分离关系[1]。体现了一个企业、产业或地区及国家的绿色竞争能力,有利于促进人类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生态足迹是
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特征
作者: 马逸麟 郄海满 彭晓玫 江俊杰 谢长瑜  来源:岩矿测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碳密度  土壤有机碳  碳储量  鄱阳湖  分布特征 
描述: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储量研究在碳循环和全球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土壤碳数据,计算了研究区表层、中层、深层土壤的全碳储量和有机碳储量,分析其有机碳储量和有机碳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碳储量是以有机碳储量为主;表层土壤(0~0.2 m)的有机碳密度为3512 t/km2,有机碳储量为1.38亿吨;中层土壤(0~1.0 m)的有机碳密度为11156 t/km2,有机碳储量为4.39亿吨;深层土壤(0~1.8 m)的有机碳密度为15617 t/km2,有机碳储量为6.14亿吨。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区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高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区内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10.86%,中层及深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区平均水平接近,显示研究区土壤的有机碳储量巨大。进一步分析研究区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地貌单元、不同行政单元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及有机碳储量,系统查明了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和分配特征。研究认为,区域内各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具有同一性特征,与所处区域的成土地质背景和植被覆盖率密切相关。土壤有机碳密度高值区均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区,包括江西丰城市北部、高安市南部、乐平市周边地区等古生代炭质岩和煤系地层区,其中乐平市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最高;低值区均分布在湖区和水系河谷地区。该成果可为江西省的碳循环和碳排放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全文: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储量研究在碳循环和全球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土壤碳数据,计算了研究区表层、中层、深层土壤的全碳储量和有机碳储量,分析其有机碳储量和有机碳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碳储量是以有机碳储量为主;表层土壤(0~0.2 m)的有机碳密度为3512 t/km2,有机碳储量为1.38亿吨;中层土壤(0~1.0 m)的有机碳密度为11156 t/km2,有机碳储量为4.39亿吨;深层土壤(0~1.8 m)的有机碳密度为15617 t/km2,有机碳储量为6.14亿吨。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区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高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区内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10.86%,中层及深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区平均水平接近,显示研究区土壤的有机碳储量巨大。进一步分析研究区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地貌单元、不同行政单元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及有机碳储量,系统查明了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和分配特征。研究认为,区域内各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具有同一性特征,与所处区域的成土地质背景和植被覆盖率密切相关。土壤有机碳密度高值区均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区,包括江西丰城市北部、高安市南部、乐平市周边地区等古生代炭质岩和煤系地层区,其中乐平市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最高;低值区均分布在湖区和水系河谷地区。该成果可为江西省的碳循环和碳排放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上页 1 2 3 ... 5 6 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