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鄱阳湖湖控工程对水生生态的影响初探
-
作者:
刘芸 吴传胜 童波 刘学文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水生生态 湖控工程 生态影响
-
描述:鄱阳湖是长江流域最大的通江湖泊,具有相对完整的水陆相生态系统.鄱阳湖湖控工程实施后,湖区水位将常年维持在16.0~18.0m之间,对鄱阳湖区水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就实施湖控工程对湖区水生生态系统、鱼类、水生植物、水生哺乳动物等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分析认为:实施湖控工程后湖区水体初级生产力将得到提高,水生生物资源量会有所增加,但生物多样性会降低;苔草类植物的减少将影响鲤科鱼类卵的附着孵化;建闸将季节性阻隔鱼类和江豚的洄游通道.
-
全文:鄱阳湖是长江流域最大的通江湖泊,具有相对完整的水陆相生态系统.鄱阳湖湖控工程实施后,湖区水位将常年维持在16.0~18.0m之间,对鄱阳湖区水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就实施湖控工程对湖区水生生态系统、鱼类、水生植物、水生哺乳动物等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分析认为:实施湖控工程后湖区水体初级生产力将得到提高,水生生物资源量会有所增加,但生物多样性会降低;苔草类植物的减少将影响鲤科鱼类卵的附着孵化;建闸将季节性阻隔鱼类和江豚的洄游通道.
-
HJ-1A/1B卫星CCD影像的鄱阳湖6S大气校正研究
-
作者:
赵越 曾群 陈晓玲 田礼乔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1A/1B卫星 HJ CCD 大气校正 鄱阳湖 6S
-
描述:HJ-1A/1B卫星CCD数据具有较高的空间、时间分辨率,在内陆湖泊水色遥感定量监测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大气校正是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采用6S模型对2009年10月24日鄱阳湖HJ-1A/1B卫星
-
全文:HJ-1A/1B卫星CCD数据具有较高的空间、时间分辨率,在内陆湖泊水色遥感定量监测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大气校正是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采用6S模型对2009年10月24日鄱阳湖HJ-1A/1B卫星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80起典型群体性纠纷事件比较研究
-
作者:
陈光明 来源: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比较研究
-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群体性纠纷事件存在数量较多、规模较大、涉及面广、参与主体多元、经济利益诉求明显、牵延日久、反复发生、处置难度大、组织化程度明显升高等特点,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价值观念的剧变、群体社会心理的浮躁、社会分配制度的不公、社会组织结构的松散、公民维权意识的觉醒及官僚主义作风的激化。为此,应建立健全畅通无阻的公民利益诉求渠道、生态经济区协调管理体制机制、卓有成效的矛盾化解和利用机制、联通共享的信息网络服务机制、积极稳妥的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法律法规体系。
-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群体性纠纷事件存在数量较多、规模较大、涉及面广、参与主体多元、经济利益诉求明显、牵延日久、反复发生、处置难度大、组织化程度明显升高等特点,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价值观念的剧变、群体社会心理的浮躁、社会分配制度的不公、社会组织结构的松散、公民维权意识的觉醒及官僚主义作风的激化。为此,应建立健全畅通无阻的公民利益诉求渠道、生态经济区协调管理体制机制、卓有成效的矛盾化解和利用机制、联通共享的信息网络服务机制、积极稳妥的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法律法规体系。
-
基于环鄱阳湖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融资问题分析
-
作者:
曾祥师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 投融资模式
-
描述:生态产业的发展是鄱阳湖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方向。根据区域地理环境和产业优势,生态旅游业具有相对的发展优势,这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由于可投资的生态旅游发展项目的产出效益特点,使得融资成为主要制约鄱阳湖区域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棘手问题。本文从环鄱阳湖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出发,探讨通过建立生态旅游投资基金平台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以解决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融资问题,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
全文:生态产业的发展是鄱阳湖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方向。根据区域地理环境和产业优势,生态旅游业具有相对的发展优势,这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由于可投资的生态旅游发展项目的产出效益特点,使得融资成为主要制约鄱阳湖区域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棘手问题。本文从环鄱阳湖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出发,探讨通过建立生态旅游投资基金平台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以解决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融资问题,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
南昌古城湖泊生态经济发展史对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启示
-
作者:
余万霰 来源:鄱阳湖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商业旅游圈 城市湖泊生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南昌
-
描述:2000年前古南昌城墙将位于抚河与赣江汇流处的四个湖泊围住城内水面占1/2以上人们聚居湖边屋前是街道屋后是码头形成了世界鲜见的湖泊商业逐步演变为商业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中心区域但四湖并未被污染
-
全文:2000年前古南昌城墙将位于抚河与赣江汇流处的四个湖泊围住城内水面占1/2以上人们聚居湖边屋前是街道屋后是码头形成了世界鲜见的湖泊商业逐步演变为商业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中心区域但四湖并未被污染
-
试论构建低碳文化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
作者:
潘克森 王代明 朱蕴丽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文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描述:阐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演变过程、生态功能、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的量化目标;从低碳经济概念发生的世界背景出发,分析了低碳经济与低碳文化的关系,特别从低碳文化发展的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天才预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传统文化采撷等方面,探寻了低碳文化的构建依据;提出了从法律法规、道德伦理、古色文化、可持续发展理论、低碳消费和低碳宣传教育等方面来构建低碳文化,用以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
全文:阐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演变过程、生态功能、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的量化目标;从低碳经济概念发生的世界背景出发,分析了低碳经济与低碳文化的关系,特别从低碳文化发展的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天才预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传统文化采撷等方面,探寻了低碳文化的构建依据;提出了从法律法规、道德伦理、古色文化、可持续发展理论、低碳消费和低碳宣传教育等方面来构建低碳文化,用以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
从构造因素讨论鄱阳湖的形成与演变
-
作者:
黄旭初 朱宏富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成与演变 赣江断裂带 梅家洲 长江中下游 盆地 新构造运动 鄱阳湖 新华夏系 构造因素 东西向构造带
-
描述: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江西的“宝湖”,长江水系的明珠。它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的南岸,界于东经115°50′—116°45′、北纬28°20′—29°50′之间。鄱阳湖纳五河来水,经湖口注入长江。湖面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二部,南部宽广,为主湖区;北部狭长,为入江水道。本文所讨论的鄱阳湖区包括九江市、九江县、瑞昌县、湖口县、彭泽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永修县、安义县、高安县、清江县、丰城
-
全文: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江西的“宝湖”,长江水系的明珠。它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的南岸,界于东经115°50′—116°45′、北纬28°20′—29°50′之间。鄱阳湖纳五河来水,经湖口注入长江。湖面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二部,南部宽广,为主湖区;北部狭长,为入江水道。本文所讨论的鄱阳湖区包括九江市、九江县、瑞昌县、湖口县、彭泽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永修县、安义县、高安县、清江县、丰城
-
呵护“地球之肾”——写在《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颁布之时
-
作者:
顾小荔 来源:中国人大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鄱阳湖湿地 退田还湖 湿地保护 江西省 湿地公约 人大常委会 湖泊湿地 保护条例 湿地资源
-
描述:湿地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被誉为"地球之肾"。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泊,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拥有十分丰富的生物资源,是最典型的湖泊湿地。依据《湿地公约》确定的国际性重要湿地的标准,1992年,鄱阳湖成为我国首批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7个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呼唤:湿地保护应纳入法制化的轨道烟波浩渺的鄱阳湖上承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下接浩浩长江。经过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鄱阳湖湖面已从1998年的3950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5100平方公里。
-
全文:湿地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被誉为"地球之肾"。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泊,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拥有十分丰富的生物资源,是最典型的湖泊湿地。依据《湿地公约》确定的国际性重要湿地的标准,1992年,鄱阳湖成为我国首批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7个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呼唤:湿地保护应纳入法制化的轨道烟波浩渺的鄱阳湖上承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下接浩浩长江。经过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鄱阳湖湖面已从1998年的3950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5100平方公里。
-
洞庭湖和鄱阳湖泥沙冲淤及三峡水库对其影响
-
作者:
朱玲玲 陈剑池 袁晶 董炳江 来源:水科学进展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洞庭湖 泥沙冲淤 人类活动 三峡水库 鄱阳湖
-
描述:长江中游江湖关系复杂,分布有中国第一、二大淡水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对防洪、生态等影响重大。为此,通过分析反应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泥沙冲淤的实测水沙和地形资料,初步掌握了湖区泥沙冲淤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并着重探讨了三峡水库蓄水对两湖泥沙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0年洞庭湖和鄱阳湖湖区泥沙淤积速度明显减缓,部分年份出现冲刷,其中洞庭湖湖区泥沙沉积率下降主要由来沙减少引起,三峡水库拦沙作用的影响明显;鄱阳湖区冲刷主要集中在入江水道,采砂活动影响显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尚不明显。
-
全文:长江中游江湖关系复杂,分布有中国第一、二大淡水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对防洪、生态等影响重大。为此,通过分析反应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泥沙冲淤的实测水沙和地形资料,初步掌握了湖区泥沙冲淤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并着重探讨了三峡水库蓄水对两湖泥沙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0年洞庭湖和鄱阳湖湖区泥沙淤积速度明显减缓,部分年份出现冲刷,其中洞庭湖湖区泥沙沉积率下降主要由来沙减少引起,三峡水库拦沙作用的影响明显;鄱阳湖区冲刷主要集中在入江水道,采砂活动影响显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尚不明显。
-
明清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研究
-
作者:
程宇昌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地区 明清时期 民间信仰
-
描述:本文运用历史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宗教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充分掌握学术前沿信息和占有详实史料的基础上,考察明清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与民间信仰体系的建构;在众多民间信仰对象中选择鄱阳湖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神灵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即忠臣崇拜、许真君崇拜、元将军崇拜、周癫仙崇拜等多个民间神灵崇拜;注重微观与宏观、个案与整体、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通过较为细致的专题研究,试图勾勒出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脉络、基本特征以及民间信仰观念的变迁。鄱阳湖的历史悠久,具有全国不可比拟的独特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在生态环境、社会制度、自然灾害和百姓精神信仰需求等多种因素交互影响下,该地区人们精神世界呈现多元化、世俗化的现象,民间信仰神灵也出现多元化,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相对明显的民间神灵信仰结构,主要体现为忠臣崇拜、道教尊神信仰、水神崇拜、城隍信仰、关羽信仰、观音信仰等,还有社稷、山川河流、风雨雷电及先农诸神等信仰。鄱阳湖三十六位忠臣崇拜及其神庙香火,历经六百多年,依然日增兴盛,特别是鄱阳、余干两县,忠臣信仰尤其突出。忠臣庙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为英勇献身的忠臣立庙,并规定国家祭祀,其目的是“以慰死者之心而激生者之志”,稳固江山社稷。至嘉靖时期,忠臣信仰与崇拜已经深入湖区民心。清朝立国之后,明代忠臣仍受清朝廷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推崇祭祀并修葺忠臣庙,其目的是崇德尚忠,倡导忠义精神,以教化世人争做忠臣孝子。此后,忠臣信仰由原明代的国家祭祀神灵逐渐转变为清代官方认同的民间信仰,忠臣信仰遍布湖区。由于鄱阳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民间百姓的精神诉求,忠臣信仰又逐渐演变成威镇鄱阳湖、护佑湖区渔民与过往商旅的湖神,即水神。许逊是“净明道”的祖师,明清时期许真君崇拜已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潮。明代由于受到皇家的赐封和膜拜,许真君信仰迅速向全国传播。至清代,许真君信仰更加旺盛,不断受到国家的敕封与祭祀。在鄱阳湖地区,许真君信仰非常广泛,民间祭祀普遍。对于许真君崇拜盛行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许真君曾惠及乡邑百姓,有德于民;二是许真君忠孝事君亲,历代朝廷以此美德来教化臣民,故此促使了许真君信仰由地方神灵上升为国家祭祀的民间神灵,俨然成为全国性的民间信仰和神灵。明清时期在鄱阳湖地区许真君既是“福主”,同时逐渐转化为“雨神”、“水神”、“湖神”,能够降雨水、除水患、护佑湖民水上作业和安全通行。许真君崇拜的社会功能突出地表现在:教化百姓忠孝;慰藉百姓禳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强环境保护。鄱阳湖地区的水神崇拜,既有自然水神崇拜,也有治水水神崇拜。元将军崇拜是最典型的人格化水神,其原型为鄱阳湖的鼋。明太祖封鼋为元将军,后敕封定江王,元将军庙即老爷庙,庙址在左蠡山。老爷庙崇拜风气之所以盛行,主要原因有:一是元将军救明太祖朱元璋的神话传说,蒙上神秘主义面纱;二是老爷庙所处水域险恶,渔夫船家、商旅与乡绅们有祈求平安的精神需要;三是明清时期国家多次敕封,地方官府又反复修葺,隆重祭祀,且每年春秋致祭,有相对固定的祭祀仪式,并将此载入祀典。在神话故事流传、民间百姓精神需要与国家权力介入三大因素的影响下,元将军由鄱阳湖的一个动物神灵,演变为鄱阳湖地区水神体系中的主神。地方社会对水神的敬畏与崇拜,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禁忌,从环保视角来看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与作用,如保护水环境,防止污染,保护水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等。明清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神灵众多,许多民间神灵崇拜呈现了道教化色彩,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城隍信仰、关圣帝信仰和周颠仙信仰,这些民间信仰神灵与道教结合紧密,大都上升为道教神灵,特别是周颠仙信仰,反映出“神道不可分割”的共存交融的互动关系。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佛崇佛氛围浓厚,许多民间神灵崇拜又与佛教关系紧密,在佛教民间化的同时,民间信仰又呈现出佛教化色彩,其中九江天花宫的天花娘娘菩萨、都昌县莲花寺的李王菩萨等,皆为民间神灵演变成佛教神灵,被佛教系统所吸纳,充分反映了该地区民间信仰与佛教之间相互融合的关系。本文系统地研究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问题,从宏观上把握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轨迹与基本特征,填补了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薄弱之处,同时又尝试性构架江西水域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分析模式,在忠臣信仰、许真君信仰、水神崇拜等问题的研究上均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本文的研究方法,恪守实证的原则,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统计法、图表法等,做到文献考证与田野调查、宏观与微观、整体与个案、动态与静态研究的“四个相结合”,从多维度研究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问题,解析鄱阳湖地区民间百姓的独特精神世界。
-
全文:本文运用历史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宗教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充分掌握学术前沿信息和占有详实史料的基础上,考察明清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与民间信仰体系的建构;在众多民间信仰对象中选择鄱阳湖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神灵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即忠臣崇拜、许真君崇拜、元将军崇拜、周癫仙崇拜等多个民间神灵崇拜;注重微观与宏观、个案与整体、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通过较为细致的专题研究,试图勾勒出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脉络、基本特征以及民间信仰观念的变迁。鄱阳湖的历史悠久,具有全国不可比拟的独特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在生态环境、社会制度、自然灾害和百姓精神信仰需求等多种因素交互影响下,该地区人们精神世界呈现多元化、世俗化的现象,民间信仰神灵也出现多元化,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相对明显的民间神灵信仰结构,主要体现为忠臣崇拜、道教尊神信仰、水神崇拜、城隍信仰、关羽信仰、观音信仰等,还有社稷、山川河流、风雨雷电及先农诸神等信仰。鄱阳湖三十六位忠臣崇拜及其神庙香火,历经六百多年,依然日增兴盛,特别是鄱阳、余干两县,忠臣信仰尤其突出。忠臣庙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为英勇献身的忠臣立庙,并规定国家祭祀,其目的是“以慰死者之心而激生者之志”,稳固江山社稷。至嘉靖时期,忠臣信仰与崇拜已经深入湖区民心。清朝立国之后,明代忠臣仍受清朝廷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推崇祭祀并修葺忠臣庙,其目的是崇德尚忠,倡导忠义精神,以教化世人争做忠臣孝子。此后,忠臣信仰由原明代的国家祭祀神灵逐渐转变为清代官方认同的民间信仰,忠臣信仰遍布湖区。由于鄱阳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民间百姓的精神诉求,忠臣信仰又逐渐演变成威镇鄱阳湖、护佑湖区渔民与过往商旅的湖神,即水神。许逊是“净明道”的祖师,明清时期许真君崇拜已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潮。明代由于受到皇家的赐封和膜拜,许真君信仰迅速向全国传播。至清代,许真君信仰更加旺盛,不断受到国家的敕封与祭祀。在鄱阳湖地区,许真君信仰非常广泛,民间祭祀普遍。对于许真君崇拜盛行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许真君曾惠及乡邑百姓,有德于民;二是许真君忠孝事君亲,历代朝廷以此美德来教化臣民,故此促使了许真君信仰由地方神灵上升为国家祭祀的民间神灵,俨然成为全国性的民间信仰和神灵。明清时期在鄱阳湖地区许真君既是“福主”,同时逐渐转化为“雨神”、“水神”、“湖神”,能够降雨水、除水患、护佑湖民水上作业和安全通行。许真君崇拜的社会功能突出地表现在:教化百姓忠孝;慰藉百姓禳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强环境保护。鄱阳湖地区的水神崇拜,既有自然水神崇拜,也有治水水神崇拜。元将军崇拜是最典型的人格化水神,其原型为鄱阳湖的鼋。明太祖封鼋为元将军,后敕封定江王,元将军庙即老爷庙,庙址在左蠡山。老爷庙崇拜风气之所以盛行,主要原因有:一是元将军救明太祖朱元璋的神话传说,蒙上神秘主义面纱;二是老爷庙所处水域险恶,渔夫船家、商旅与乡绅们有祈求平安的精神需要;三是明清时期国家多次敕封,地方官府又反复修葺,隆重祭祀,且每年春秋致祭,有相对固定的祭祀仪式,并将此载入祀典。在神话故事流传、民间百姓精神需要与国家权力介入三大因素的影响下,元将军由鄱阳湖的一个动物神灵,演变为鄱阳湖地区水神体系中的主神。地方社会对水神的敬畏与崇拜,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禁忌,从环保视角来看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与作用,如保护水环境,防止污染,保护水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等。明清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神灵众多,许多民间神灵崇拜呈现了道教化色彩,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城隍信仰、关圣帝信仰和周颠仙信仰,这些民间信仰神灵与道教结合紧密,大都上升为道教神灵,特别是周颠仙信仰,反映出“神道不可分割”的共存交融的互动关系。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佛崇佛氛围浓厚,许多民间神灵崇拜又与佛教关系紧密,在佛教民间化的同时,民间信仰又呈现出佛教化色彩,其中九江天花宫的天花娘娘菩萨、都昌县莲花寺的李王菩萨等,皆为民间神灵演变成佛教神灵,被佛教系统所吸纳,充分反映了该地区民间信仰与佛教之间相互融合的关系。本文系统地研究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问题,从宏观上把握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轨迹与基本特征,填补了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薄弱之处,同时又尝试性构架江西水域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分析模式,在忠臣信仰、许真君信仰、水神崇拜等问题的研究上均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本文的研究方法,恪守实证的原则,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统计法、图表法等,做到文献考证与田野调查、宏观与微观、整体与个案、动态与静态研究的“四个相结合”,从多维度研究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问题,解析鄱阳湖地区民间百姓的独特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