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湖区水体营养盐分布格局研究
作者: 吴颖靖 文仕知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营养盐  分布格局  鄱阳湖 
描述:文章通过分析测定鄱阳湖水体水化学参数及其氮、磷含量,对其水化学特征及其氮磷时空分布特征做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营养盐含量按照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时间顺序呈下降趋势,鄱阳湖TN、TP的含量明显高于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浓度,湖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富营养问题,且局部区域已具备了发生严重富营养化的水文、地理、气象和水质等基本条件。
全文:文章通过分析测定鄱阳湖水体水化学参数及其氮、磷含量,对其水化学特征及其氮磷时空分布特征做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营养盐含量按照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时间顺序呈下降趋势,鄱阳湖TN、TP的含量明显高于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浓度,湖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富营养问题,且局部区域已具备了发生严重富营养化的水文、地理、气象和水质等基本条件。
新中国60年来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变迁与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探析
作者: 鄢帮有 严玉平  来源:鄱阳湖学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  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 
描述:鄱阳湖是中国的第一大淡水湖,为国际重要湿地,其生态环境质量不仅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还关系到众多珍稀候鸟的生存。本文简要分析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变迁,回顾了近30年来围绕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的实践和探索工作,并提出了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全文:鄱阳湖是中国的第一大淡水湖,为国际重要湿地,其生态环境质量不仅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还关系到众多珍稀候鸟的生存。本文简要分析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变迁,回顾了近30年来围绕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的实践和探索工作,并提出了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经济区建设理论与生态产业体系构建分析:以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作者: 孔凡斌  来源:农业经济问题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产业体系  生态经济区  鄱阳湖区域 
描述: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生态经济区理论发展和实践模式及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生态工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服务业产业体系的构建方法。并运用上述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产业的指导思想与目标、生态产业体系的构建方法,分别从地理区域、经济区域和企业三个层面构建了区域生态产业体系和具体的项目结构,设计了区域生态产业体系的空间布局总体框架和产业积聚模式。
全文: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生态经济区理论发展和实践模式及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生态工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服务业产业体系的构建方法。并运用上述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产业的指导思想与目标、生态产业体系的构建方法,分别从地理区域、经济区域和企业三个层面构建了区域生态产业体系和具体的项目结构,设计了区域生态产业体系的空间布局总体框架和产业积聚模式。
鄱阳湖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作者: 刘健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鄱阳湖流域  气候变化  水文响应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描述:,构建了鄱阳湖流域不同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并基于鄱阳湖流域径流模型分析该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文响应。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1)近50年,鄱阳湖流域径流年内呈现单峰型
全文:,构建了鄱阳湖流域不同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并基于鄱阳湖流域径流模型分析该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文响应。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1)近50年,鄱阳湖流域径流年内呈现单峰型
鄱阳湖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作者: 刘健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鄱阳湖流域  气候变化  水文响应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描述:,构建了鄱阳湖流域不同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并基于鄱阳湖流域径流模型分析该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文响应。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1)近50年,鄱阳湖流域径流年内呈现单峰型
全文:,构建了鄱阳湖流域不同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并基于鄱阳湖流域径流模型分析该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文响应。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1)近50年,鄱阳湖流域径流年内呈现单峰型
鄱阳湖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作者: 刘健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鄱阳湖流域  气候变化  水文响应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描述:,构建了鄱阳湖流域不同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并基于鄱阳湖流域径流模型分析该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文响应。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1)近50年,鄱阳湖流域径流年内呈现单峰型
全文:,构建了鄱阳湖流域不同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并基于鄱阳湖流域径流模型分析该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文响应。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1)近50年,鄱阳湖流域径流年内呈现单峰型
鄱阳湖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作者: 刘健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鄱阳湖流域  气候变化  水文响应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描述:,构建了鄱阳湖流域不同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并基于鄱阳湖流域径流模型分析该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文响应。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1)近50年,鄱阳湖流域径流年内呈现单峰型
全文:,构建了鄱阳湖流域不同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并基于鄱阳湖流域径流模型分析该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文响应。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1)近50年,鄱阳湖流域径流年内呈现单峰型
鄱阳湖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作者: 刘健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鄱阳湖流域  气候变化  水文响应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描述:,构建了鄱阳湖流域不同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并基于鄱阳湖流域径流模型分析该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文响应。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1)近50年,鄱阳湖流域径流年内呈现单峰型
全文:,构建了鄱阳湖流域不同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并基于鄱阳湖流域径流模型分析该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文响应。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1)近50年,鄱阳湖流域径流年内呈现单峰型
鄱阳湖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作者: 刘健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鄱阳湖流域  气候变化  水文响应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描述:,构建了鄱阳湖流域不同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并基于鄱阳湖流域径流模型分析该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文响应。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1)近50年,鄱阳湖流域径流年内呈现单峰型
全文:,构建了鄱阳湖流域不同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并基于鄱阳湖流域径流模型分析该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文响应。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1)近50年,鄱阳湖流域径流年内呈现单峰型
鄱阳湖西南水域鲇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 卢保国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南水域  RAPD  种质资源  鄱阳湖    同工酶 
描述:南矶山水域位于鄱阳湖西南岸,赣江入鄱阳湖的三角洲水域,地理坐标为E116°10′33〞~116°25′05〞, N28°52′05〞~29°06′50〞。受鄱阳湖水文影响,区内湖泊为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整个保护区呈现河、湖、滩交错的湿地景观。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该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鲇是鄱阳湖南矶山水域最主要的底栖性鱼类之一,也是当地重要的经济鱼类。本实验通过对鲇进行形态、同工酶和RAPD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和认识其种质资源情况。 随机采集50尾鲇进行测量。鲇体重范围为26.45~155g,体长范围为14.54~27.63cm,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 =0.185 L2.7261 (R2 =0.8648)。 采用聚丙稀酰氨凝胶电泳法(PAGE)对鲇(6尾)的6个组织(肝脏、脾脏、肾脏、肌肉、心脏和脑)进行了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分析。结果显示,南矶山鲇同工酶的多态位点基因频率为36.36%,平均杂合度为0.2025。 利用RAPD分析鲇(10尾)的遗传变异,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引物适合鲇群体RAPD扩增,共检测出3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1个,多态位点比率为79.49%,遗传相似度为0.6097。 综合形态可量数据、同工酶和RAPD的测量分析结果,本文认为,鄱阳湖南矶山地区的鲇遗传变异水平很高,具有优良的种质资源。鄱阳湖南矶山水域地理优越,水质优良,饵料丰富,为底栖鱼类的产卵、发育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因此,本文初步探讨了在南矶山水域建立鲇的天然种质资源库的可行性,希望通过渔业保护等手段,为保护和利用这种鱼类的种质资源提供保障。
全文:南矶山水域位于鄱阳湖西南岸,赣江入鄱阳湖的三角洲水域,地理坐标为E116°10′33〞~116°25′05〞, N28°52′05〞~29°06′50〞。受鄱阳湖水文影响,区内湖泊为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整个保护区呈现河、湖、滩交错的湿地景观。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该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鲇是鄱阳湖南矶山水域最主要的底栖性鱼类之一,也是当地重要的经济鱼类。本实验通过对鲇进行形态、同工酶和RAPD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和认识其种质资源情况。 随机采集50尾鲇进行测量。鲇体重范围为26.45~155g,体长范围为14.54~27.63cm,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 =0.185 L2.7261 (R2 =0.8648)。 采用聚丙稀酰氨凝胶电泳法(PAGE)对鲇(6尾)的6个组织(肝脏、脾脏、肾脏、肌肉、心脏和脑)进行了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分析。结果显示,南矶山鲇同工酶的多态位点基因频率为36.36%,平均杂合度为0.2025。 利用RAPD分析鲇(10尾)的遗传变异,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引物适合鲇群体RAPD扩增,共检测出3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1个,多态位点比率为79.49%,遗传相似度为0.6097。 综合形态可量数据、同工酶和RAPD的测量分析结果,本文认为,鄱阳湖南矶山地区的鲇遗传变异水平很高,具有优良的种质资源。鄱阳湖南矶山水域地理优越,水质优良,饵料丰富,为底栖鱼类的产卵、发育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因此,本文初步探讨了在南矶山水域建立鲇的天然种质资源库的可行性,希望通过渔业保护等手段,为保护和利用这种鱼类的种质资源提供保障。
上页 1 2 3 ... 6 7 8 ... 15 16 1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