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多目标参数率定
作者: 李云良 张奇 李相虎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PEST  地表  鄱阳湖流域  模型率定  分布式水文模型WATLAC  地下水耦合模拟 
描述: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构建其分布式水文模型WATLAC。以鄱阳湖流域6个水文站点2000~2005年河道径流量及地下水基流指数为多目标函数来优化耦合模型,采用PEST进行WATLAC模型参数自动率定。结果表明:6个水文站点拟合的纳希效率系数变化范围为0.71~0.84,确定性系数介于0.70~0.88,取得较好的模拟效果。基于遥感反演的实际蒸散发结果进一步验证模型,模拟值和遥感反演值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呈现较好一致性。基于地下水位及流场特征模拟效果的定性评价,表明地下水位模拟空间趋势性较好,水位与地面高程的空间变化一致,地下水主要以下游平原区和河道为主要排泄区,符合大尺度流域地下水流运动基本规律和评估结果。所提出的多目标率定方法及率定技术应用于大尺度鄱阳湖流域,也为其它水文模型在相似区域的连续模拟及参数率定方面提供借鉴。
全文: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构建其分布式水文模型WATLAC。以鄱阳湖流域6个水文站点2000~2005年河道径流量及地下水基流指数为多目标函数来优化耦合模型,采用PEST进行WATLAC模型参数自动率定。结果表明:6个水文站点拟合的纳希效率系数变化范围为0.71~0.84,确定性系数介于0.70~0.88,取得较好的模拟效果。基于遥感反演的实际蒸散发结果进一步验证模型,模拟值和遥感反演值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呈现较好一致性。基于地下水位及流场特征模拟效果的定性评价,表明地下水位模拟空间趋势性较好,水位与地面高程的空间变化一致,地下水主要以下游平原区和河道为主要排泄区,符合大尺度流域地下水流运动基本规律和评估结果。所提出的多目标率定方法及率定技术应用于大尺度鄱阳湖流域,也为其它水文模型在相似区域的连续模拟及参数率定方面提供借鉴。
南昌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作者: 陈甸甸  来源:大江周刊(论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济区建设  教育人才培养  南昌市  新中国成立以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区域经济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描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面向区域经济建设要求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则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与特色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与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职教育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的重点与焦点之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级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省的重大战略举措与历史性战略发展机遇。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生态与低碳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高度融合的示范区域”,“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示范区域”。为了实现经济区的建设目标,急需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全文: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面向区域经济建设要求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则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与特色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与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职教育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的重点与焦点之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级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省的重大战略举措与历史性战略发展机遇。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生态与低碳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高度融合的示范区域”,“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示范区域”。为了实现经济区的建设目标,急需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研究:基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视角
作者: 黎宏华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产品  生态补偿机制  主体功能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生态文明 
描述: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提出,要“努力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达的世界级生态经济示范区,这就对鄱阳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互促提出了明确要求”。另一方面,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提出了不同区域分别担负开发和保护等两类主体功能的设想,从而为通过国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方面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思路。本研究拟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上发展水平较低、发展需求强烈的现实条件,探讨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互促的可能路径。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的基础上,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二章是论文的理论框架建构,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阐释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区域发展机会公平的影响,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和关键问题;第三章是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展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分析,在对鄱阳湖经济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并尝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主体功能区区划,对主体功能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进行分析,阐释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完善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第四章重点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在阐释其基础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鄱阳湖经济区生态补偿的现状,探索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若干政策建议;第五章是对论文研究的总结和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论文研究后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区域问差异较大,需要通过主体功能区建设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体的措施是根据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区分开发类区域和生态涵养区域,并赋予其不同的主体功能,开发类区域以经济发展为主,生态涵养区域以保护环境为主。主体功能区建设中,需要通过建立以区域间公平发展为目标的生态补偿机制来协调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利益,使生态涵养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公平的发展。在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应从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产品的开发和价值提升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个方面,通过政策补偿和市场机制实现对生态涵养区域的生态补偿。为此,论文在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的现状、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从制度体系的完善方向,生态经济援助与公共物品补偿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等方面,提出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全文: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提出,要“努力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达的世界级生态经济示范区,这就对鄱阳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互促提出了明确要求”。另一方面,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提出了不同区域分别担负开发和保护等两类主体功能的设想,从而为通过国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方面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思路。本研究拟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上发展水平较低、发展需求强烈的现实条件,探讨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互促的可能路径。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的基础上,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二章是论文的理论框架建构,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阐释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区域发展机会公平的影响,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和关键问题;第三章是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展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分析,在对鄱阳湖经济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并尝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主体功能区区划,对主体功能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进行分析,阐释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完善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第四章重点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在阐释其基础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鄱阳湖经济区生态补偿的现状,探索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若干政策建议;第五章是对论文研究的总结和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论文研究后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区域问差异较大,需要通过主体功能区建设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体的措施是根据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区分开发类区域和生态涵养区域,并赋予其不同的主体功能,开发类区域以经济发展为主,生态涵养区域以保护环境为主。主体功能区建设中,需要通过建立以区域间公平发展为目标的生态补偿机制来协调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利益,使生态涵养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公平的发展。在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应从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产品的开发和价值提升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个方面,通过政策补偿和市场机制实现对生态涵养区域的生态补偿。为此,论文在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的现状、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从制度体系的完善方向,生态经济援助与公共物品补偿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等方面,提出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研究:基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视角
作者: 黎宏华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产品  生态补偿机制  主体功能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生态文明 
描述: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提出,要“努力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达的世界级生态经济示范区,这就对鄱阳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互促提出了明确要求”。另一方面,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提出了不同区域分别担负开发和保护等两类主体功能的设想,从而为通过国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方面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思路。本研究拟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上发展水平较低、发展需求强烈的现实条件,探讨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互促的可能路径。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的基础上,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二章是论文的理论框架建构,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阐释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区域发展机会公平的影响,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和关键问题;第三章是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展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分析,在对鄱阳湖经济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并尝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主体功能区区划,对主体功能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进行分析,阐释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完善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第四章重点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在阐释其基础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鄱阳湖经济区生态补偿的现状,探索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若干政策建议;第五章是对论文研究的总结和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论文研究后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区域问差异较大,需要通过主体功能区建设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体的措施是根据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区分开发类区域和生态涵养区域,并赋予其不同的主体功能,开发类区域以经济发展为主,生态涵养区域以保护环境为主。主体功能区建设中,需要通过建立以区域间公平发展为目标的生态补偿机制来协调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利益,使生态涵养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公平的发展。在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应从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产品的开发和价值提升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个方面,通过政策补偿和市场机制实现对生态涵养区域的生态补偿。为此,论文在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的现状、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从制度体系的完善方向,生态经济援助与公共物品补偿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等方面,提出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全文: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提出,要“努力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达的世界级生态经济示范区,这就对鄱阳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互促提出了明确要求”。另一方面,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提出了不同区域分别担负开发和保护等两类主体功能的设想,从而为通过国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方面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思路。本研究拟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上发展水平较低、发展需求强烈的现实条件,探讨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互促的可能路径。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的基础上,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二章是论文的理论框架建构,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阐释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区域发展机会公平的影响,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和关键问题;第三章是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展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分析,在对鄱阳湖经济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并尝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主体功能区区划,对主体功能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进行分析,阐释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完善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第四章重点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在阐释其基础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鄱阳湖经济区生态补偿的现状,探索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若干政策建议;第五章是对论文研究的总结和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论文研究后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区域问差异较大,需要通过主体功能区建设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体的措施是根据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区分开发类区域和生态涵养区域,并赋予其不同的主体功能,开发类区域以经济发展为主,生态涵养区域以保护环境为主。主体功能区建设中,需要通过建立以区域间公平发展为目标的生态补偿机制来协调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利益,使生态涵养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公平的发展。在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应从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产品的开发和价值提升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个方面,通过政策补偿和市场机制实现对生态涵养区域的生态补偿。为此,论文在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的现状、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从制度体系的完善方向,生态经济援助与公共物品补偿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等方面,提出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研究:基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视角
作者: 黎宏华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产品  生态补偿机制  主体功能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生态文明 
描述: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提出,要“努力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达的世界级生态经济示范区,这就对鄱阳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互促提出了明确要求”。另一方面,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提出了不同区域分别担负开发和保护等两类主体功能的设想,从而为通过国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方面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思路。本研究拟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上发展水平较低、发展需求强烈的现实条件,探讨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互促的可能路径。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的基础上,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二章是论文的理论框架建构,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阐释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区域发展机会公平的影响,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和关键问题;第三章是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展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分析,在对鄱阳湖经济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并尝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主体功能区区划,对主体功能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进行分析,阐释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完善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第四章重点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在阐释其基础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鄱阳湖经济区生态补偿的现状,探索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若干政策建议;第五章是对论文研究的总结和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论文研究后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区域问差异较大,需要通过主体功能区建设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体的措施是根据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区分开发类区域和生态涵养区域,并赋予其不同的主体功能,开发类区域以经济发展为主,生态涵养区域以保护环境为主。主体功能区建设中,需要通过建立以区域间公平发展为目标的生态补偿机制来协调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利益,使生态涵养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公平的发展。在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应从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产品的开发和价值提升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个方面,通过政策补偿和市场机制实现对生态涵养区域的生态补偿。为此,论文在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的现状、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从制度体系的完善方向,生态经济援助与公共物品补偿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等方面,提出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全文: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提出,要“努力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达的世界级生态经济示范区,这就对鄱阳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互促提出了明确要求”。另一方面,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提出了不同区域分别担负开发和保护等两类主体功能的设想,从而为通过国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方面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思路。本研究拟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上发展水平较低、发展需求强烈的现实条件,探讨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互促的可能路径。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的基础上,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二章是论文的理论框架建构,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阐释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区域发展机会公平的影响,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和关键问题;第三章是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展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分析,在对鄱阳湖经济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并尝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主体功能区区划,对主体功能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进行分析,阐释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完善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第四章重点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在阐释其基础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鄱阳湖经济区生态补偿的现状,探索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若干政策建议;第五章是对论文研究的总结和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论文研究后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区域问差异较大,需要通过主体功能区建设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体的措施是根据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区分开发类区域和生态涵养区域,并赋予其不同的主体功能,开发类区域以经济发展为主,生态涵养区域以保护环境为主。主体功能区建设中,需要通过建立以区域间公平发展为目标的生态补偿机制来协调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利益,使生态涵养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公平的发展。在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应从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产品的开发和价值提升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个方面,通过政策补偿和市场机制实现对生态涵养区域的生态补偿。为此,论文在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的现状、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从制度体系的完善方向,生态经济援助与公共物品补偿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等方面,提出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鄱阳湖沙湖越冬白鹤的数量分布及其与食物和水深的关系
作者: 吴建东 李凤山 James Burnham  来源:湿地科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深  沙湖  数量  鄱阳湖  食物  刺苦草  白鹤 
描述:所处的水深.在这12a越冬期间,沙湖白鹤的多年总平均数量为46只,其中2002年、2006年和2009年冬季超过90只.11月至翌年1月是白鹤在沙湖比较稳定的时期,超过50只,其中12月是白鹤数量最多
全文:所处的水深.在这12a越冬期间,沙湖白鹤的多年总平均数量为46只,其中2002年、2006年和2009年冬季超过90只.11月至翌年1月是白鹤在沙湖比较稳定的时期,超过50只,其中12月是白鹤数量最多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的鄱阳湖水系鲢增殖放流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 陈文静 张燕萍 段辛斌 徐先栋 汪澄强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增殖放流  种群遗传结构  线粒体DNA控制区  水产养殖 
描述:群体获得了长度为935 bp的线粒体控制区基因片段。54条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经比对后,发现41个变异位,共定义了24个单倍型,其中有一单倍型(Hap6)为三个种群所共享。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赣江的单倍
全文:群体获得了长度为935 bp的线粒体控制区基因片段。54条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经比对后,发现41个变异位,共定义了24个单倍型,其中有一单倍型(Hap6)为三个种群所共享。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赣江的单倍
鄱阳湖鸟类多样性、濒危鸟类种群动态及其保护空缺分析
作者: 单继红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保护空缺分析  最小抽样强度  鄱阳湖  影响因素  种群动态  鸟类多样性  空间分布  濒危物种 
描述:。进而,在全面掌握鄱阳湖区鸟类分布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鄱阳湖候鸟越冬湖泊重要性进行了评估与保护空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本研究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5月在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利用
全文:。进而,在全面掌握鄱阳湖区鸟类分布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鄱阳湖候鸟越冬湖泊重要性进行了评估与保护空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本研究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5月在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利用
鄱阳湖鸟类多样性、濒危鸟类种群动态及其保护空缺分析
作者: 单继红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保护空缺分析  最小抽样强度  鄱阳湖  影响因素  种群动态  鸟类多样性  空间分布  濒危物种 
描述:。进而,在全面掌握鄱阳湖区鸟类分布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鄱阳湖候鸟越冬湖泊重要性进行了评估与保护空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本研究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5月在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利用
全文:。进而,在全面掌握鄱阳湖区鸟类分布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鄱阳湖候鸟越冬湖泊重要性进行了评估与保护空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本研究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5月在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利用
鄱阳湖鸟类多样性、濒危鸟类种群动态及其保护空缺分析
作者: 单继红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保护空缺分析  最小抽样强度  鄱阳湖  影响因素  种群动态  鸟类多样性  空间分布  濒危物种 
描述:。进而,在全面掌握鄱阳湖区鸟类分布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鄱阳湖候鸟越冬湖泊重要性进行了评估与保护空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本研究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5月在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利用
全文:。进而,在全面掌握鄱阳湖区鸟类分布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鄱阳湖候鸟越冬湖泊重要性进行了评估与保护空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本研究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5月在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利用
上页 1 2 3 ... 7 8 9 ... 15 16 17 下页
Rss订阅